立柱水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3774发布日期:2020-10-28 11:42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立柱水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设施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充分利用空间的立柱水培装置。



背景技术:

水培蔬菜是指大部分根系生长在营养液中,只通过营养液为其提供水分、养分、氧气的有别于传统土壤栽培形式下进行栽培的蔬菜。水培蔬菜生长周期短,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培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无土栽培方式,又名营养液培,因其清洁卫生,管理方便,可以用来生产水培蔬菜和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目前现有蔬菜水培设施具有体积庞大,占地面积大,蔬菜种植效率低下,无法高产出的问题。立柱式栽培是在不影响地面栽培的情况下,向空间发展,充分发挥有限地面的生长潜力,是节约土地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模式。立柱式水培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而且清洁卫生,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缺少一种立柱式水培栽培装置,因此发明一种简单实用的立柱水培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能充分利用有限地面空间,而且清洁卫生,便于管理,采摘方便,能满足人们对绿色蔬菜需求的立柱水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立柱水培装置,其包括立柱、栽培盘和供回水循环组件,所述立柱为空芯且垂直固定于地面上,所述立柱的顶端设置有进水阀门,所述立柱上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所述栽培盘包括栽培盘外层、栽培盘内层和定植板,所述栽培盘为环形结构,所述栽培盘外层、栽培盘内层和定植板均设置有中心孔,所述栽培盘外层通过所述中心孔穿过所述立柱与所述轴承固定连接;所述栽培盘外层的底部设置有补光灯和位于所述立柱一侧的回流口;所述栽培盘内层的底部边缘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柱型支架,所述栽培盘内层穿过所述立柱放置在栽培盘外层上;所述定植板穿过所述立柱放置在所述栽培盘的上面,所述定植板上均匀设置有定植孔;所述供回水循环组件包括储液箱、潜水泵、注水软管、进水管、回流管和回水软管,所述储液箱设置在所述立柱的底端的侧面,所述潜水泵设置于所述储液箱内,所述潜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注水软管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立柱内,所述注水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进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立柱顶端的进水阀门相连接,所述回流管的上端与所述回流口相连接,所述回流口的下端直接伸入到下一层的所述栽培盘内层,所述回水软管的第一端与最下层的栽培盘底部的回流口相连接,所述回水软管的第二端直接伸入到所述储液箱中。

优选地,所述栽培盘、定植板、轴承和立柱为同轴心设置。

优选地,所述轴承的数量与所述栽培盘的层数相同,所述栽培盘能通过所述轴承转动方向。

优选地,所述栽培盘内层、栽培盘外层和所述定植板的中心孔的内径均与所述立柱的外径相等。

优选地,所述栽培盘内层的高度低于栽培盘外层的高度,所述栽培盘内层的直径小于栽培盘外层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栽培盘内层的底部与栽培盘外层的底部之间的间隙距离即为所述柱型支架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补光灯能补充下层栽培盘的光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家庭阳台栽培或设施农业栽培,节省种植空间。

(2)本实用新型多层次栽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本实用新型整体运行完全水循环,管理简单,利于清洁生产。

(4)本实用新型采取补光设备,能弥补下层不足问题,提高产量和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柱水培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柱水培装置的栽培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柱水培装置的定植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柱水培装置的栽培盘底部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立柱水培装置的储液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栽培盘外层;2、栽培盘内层;3、回流口;4、定植板;5、进水阀门;6、进水管;7、回流管;8、轴承;9、立柱;11、补光灯;12、回水软管;13、注水软管;14、储液箱;15、潜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如图1~图5所示,一种立柱水培装置包括立柱9、栽培盘和供回水循环组件,立柱9垂直固定于地面上,用来支撑整个栽培架,立柱9的内部为空芯,进水管6从立柱的底部穿入空芯内,直接伸入到立柱9的顶端,与立柱9的顶端设置的进水阀门5相连接,进水阀门5上设置有开关,控制进水管6中的营养液的注入。在立柱9上均匀设置有轴承8,轴承8与立柱9固定连接;轴承8的数量与栽培盘的层数相同,每层的栽培盘都能通过轴承8转动改变向光方向,使植物光照更均匀。

栽培盘包括栽培盘外层1、栽培盘内层2和定植板4,栽培盘为环形结构,栽培盘外层1、栽培盘内层2和定植板4均设置有中心孔,其中心孔均与立柱9同轴心设置且其中心孔的内径均与立柱9的外径相等。

栽培盘外层1通过中心孔穿过立柱9与轴承8固定连接;栽培盘外层1的底部设置有补光灯11和位于立柱一侧的回流口3;补光灯11有利于弥补下层光线不足的问题。回流口3直接与回流管7连接,使营养液顺利从上层的栽培盘流入到下层的栽培盘中。

栽培盘内层2的底部边缘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柱型支架,栽培盘内层2穿过立柱放置在栽培盘外层1上。栽培盘内层2的底部与栽培盘外层1的底部之间的间隙距离即为柱型支架的高度,便于营养液在栽培盘内外层之间流动不堵塞。栽培盘内层2的高度低于栽培盘外层1的高度,栽培盘内层的直径小于栽培盘外层的直径,栽培盘内层的营养液注满后,便会顺着栽培层内层2的边缘流入到栽培盘外层1内而不会溢出栽培盘。

定植板4穿过立柱放置在栽培盘的上面,定植板上均匀设置有定植孔;

供回水循环组件包括储液箱14、潜水泵15、注水软管13、进水管6、回流管7和回水软管12,储液箱14设置在立柱9的底端的侧面,用于储存营养液,是营养液循环和调节的核心位置。潜水泵15设置于储液箱14内,用于输送营养液到栽培盘。潜水泵15的输出端与注水软管13的第一端相连接,进水管6设置在立柱的空芯内,注水软管13的第二端与进水管6的第一端相连接,进水管6的第二端与立柱顶端的进水阀门5相连接,回流管7的上端与回流口3相连接,回流管7的下端直接伸入到下一层的栽培盘内层2中,回水软管12的第一端与最下层的栽培盘底部的回流口3相连接,回水软管12的第二端直接伸入到储液箱14中,实现营养液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安装及使用过程为:

首先将立柱9垂直固定于地面上,使立柱9保持与地面垂直,将进水管6从底部进入立柱9的空芯内,直接穿到立柱的顶端,与进水阀门5相连接。立柱的底部先安装轴承8,依次向上放置栽培盘外层1、栽培盘内层2,并覆盖上定植板4,每层的栽培盘之间通过回流管7相连接,最下层栽培盘的回流口3直接与回水软管12连接,回流的营养液最后流入到储液箱14内。

水泵15设置在储液箱内,水泵15的输出端与注水软管13相连接,注水软管13与进水管6相连接,开启水泵15,通过注水软管和进水管将营养液输入到最上层的栽培盘内层2中,栽培盘内层2注满后,营养液流向栽培盘外层1中,营养液经过栽培盘外层的回流口3,流向回流管7进入下一个栽培盘内层2中,依次向下,到达最底层后,再经过回水软管12回流到储液箱14中。

当光照方向不均匀时,可以转动栽培盘,通过轴承8,调节栽培盘的向光方向,使作物光照更均匀。当栽培盘内侧光照不足时,可以开启栽培盘底部的补光灯11,弥补光照不足,从而提高任务产量和品质。

栽培盘的层高根据所栽培植物的高度合理设定,栽培盘的层数根据现场的位置大小设定,不仅能充分利用有限地面空间,而且清洁卫生,便于管理,采摘方便,能满足人们对绿色蔬菜需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