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体红外小型种植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3767发布日期:2020-10-28 11:42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导体红外小型种植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观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导体红外小型种植柜。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小型种植柜通常使用压缩机进行降温,能耗高,无法实现多层空间独立控制,无加热功能,不适宜植物生长,无法满足使用者提供更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红外小型种植柜,结构灵活,适应性强,可满足不同空间和种植量的需求。

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半导体红外小型种植柜,由触摸控制模块和若干级拓展单元构成,若干级所述拓展单元置于所述触摸控制模块下方,所述拓展单元包括外循环立柱、制冷立柱、顶底板、背板、前板及水栽培模块,若干级所述拓展单元重叠前需将上一层的外循环立柱和制冷立柱下方的外循环立柱供电及总线信号接口、制冷立柱供电及总线信号接口分别连接到下一层拓展单元对应的外循环立柱和制冷立柱上方的外循环立柱供电及总线信号接口和制冷立柱供电及总线信号接口重叠后通过单元连接件插入相邻两个拓展单元的外循环立柱单元连接件销孔和制冷立柱单元连接件销孔将两个单元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前板设置有前板固定头,插入所述外循环立柱上的外循环立柱前板固定头卡槽和制冷立柱上的制冷立柱前板固定头卡槽,插入前所述外循环立柱前板固定销孔和制冷立柱前板固定销孔中的外循环立柱前板固定销和制冷立柱前板固定销向上并向所述背板方向移动并停止放置于所述外循环立柱前板固定销孔和制冷立柱前板固定销孔水平孔位置,所述前板插入后,所述外循环立柱前板固定销和制冷立柱前板固定销向前板方向和向下移动停止放置于外循环立柱前板固定销孔和制冷立柱前板固定销孔垂直孔下方,将所述前板限位并固定于外循环立柱和制冷立柱上。

优选地,所述触摸控制模块的触摸控制模块led安装槽和顶底板的顶底板安装槽中设置有led固定磁条,磁吸led灯条的背部设置有磁铁,所述磁吸led灯条固定后将控制线接入led灯条控制接口。

优选地,所述触摸控制模块的触摸控制模块led安装槽和顶底板的顶底板安装槽中还设置有红外磁吸led灯条。

优选地,所述外循环立柱上设置有外循环进风扇、外循环排风扇、外循环进风通道、外循环排风通道,种植柜外的空气通过所述外循环进风扇由外循环进风通道进入种植柜内,再经过所述外循环排风通道由所述外循环排风扇送出种植柜,完成外循环功能。

优选地,所述制冷立柱内由制冷立柱分隔板分割为制冷腔和散热腔,所述制冷立柱分隔板上设置有半导体制冷核心,所述半导体制冷核心靠制冷腔一侧贴紧设置有导冷翅片,所述导冷翅片上设置有制冷风扇,所述制冷风扇又与所述制冷立柱相连接,与种植柜内部连通,所述制冷腔内还设置有制冷回风扇,所述半导体制冷核心靠散热腔一侧贴紧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腔内设置有散热排风扇和散热进风扇。

优选地,所述水栽培模块放置于种植柜单元内作为底板使用的顶底板的顶底板安装槽上,所述水栽培模块包括定植板、营养液槽和营养液增氧泵,所述定植板上均匀分布有种植孔用于固定种植的植物,所述营养液增氧泵设置于所述营养液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半导体红外小型种植柜,其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模块化组装方式,结构灵活,适应性强,可满足不同空间和种植量的需求;采用半导体制冷核心进行降温控制,降低了制冷成本,减小了制冷空间,使种植柜空间利用率更高,可在更小的空间内实现多层独立温控独立制冷;采用led加热,加热更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独立单元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主视图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右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触摸控制模块仰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触摸控制模块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左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循环立柱主视图的剖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循环立柱的左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循环立柱的右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循环立柱的俯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循环立柱的仰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冷立柱主视图的剖面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冷立柱的左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冷立柱的右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冷立柱的俯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冷立柱的仰视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栽培模块的俯视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栽培模块的主视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板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元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模块、101-控制主板、1011-设备电源输入口及电源开关、1012-内部信息处理控制电路、1013-控制输出口、1014-传感器信号输入口、102-营养液槽、1021-左后立柱连通供液管、1022-立柱连通供液口、1023-营养液供液泵、1024-营养液高度传感器、1025-营养液母液a容器、1026-母液a供液泵、1027-母液a流量传感器、1028-营养液母液b容器、1029-母液b供液泵、10210-母液b流量传感器、103-控制模块盖固定孔、104-led光照模块、105-左后连通立柱、1051-左后立柱出液口、1052-出液口宝塔头、1053-营养液供液管网、1054-供液口、1055-右后侧壁传感器信号线口、1056-左后侧壁出液口、2-控制模块盖、201-密封垫、3-控制屏、4-支撑模块、401-左侧板、402-拉模立柱、403-立柱孔、404-背板、405-右侧板、406-前板、407-门板、4071-门板t形配合条、4072-门板合页、4073-门板主体、4074-门把手、408-t形配合条、4081-t形槽、5-底座模块、501-矮通风立柱、5011-矮通风立柱风口、5012-外部温度传感器、502-矮通风扇、5021-矮通风扇风口、503-渗透板、504-底板、5041-排液口、505-高通风立柱、5051-高通风立柱风口、5052-内部温度传感器、506-高通风扇、5061-高通风扇风口、507-连通立柱安装孔、508-左侧板安装槽、509-背板安装槽、510-右侧板安装槽、511-前安装槽、5111-门板开启缺口、512-底座模块侧壁、513-基质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2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半导体红外小型种植柜,单层设备可由触摸控制模块1、外循环立柱3、制冷立柱5、顶底板7、背板8、前板9、水栽培模块6组合而成,当需要增加层数时,只需使用顶底板7作为顶部与外循环立柱3、制冷立柱5、顶底板7、背板8、前板9、水栽培模块6组合即可组成拓展单元放置于有触摸控制模块1的控制单元下方,重叠使用,重叠前需将上一层外循环立柱3和制冷立柱5下方的外循环立柱供电及总线信号接口309、制冷立柱供电及总线信号接口508分别连接到下一层拓展单元对应的外循环立柱3和制冷立柱5上方的外循环立柱供电及总线信号接口309和制冷立柱供电及总线信号接口508,即可实现拓展单元内控制信号通过上一层单元最终连接到顶层控制单元并由控制单元的触摸控制模块1统一控制,实现设备层数的自由拓展,使设备应用更灵活更便捷,重叠后需使用单元连接件10插入相邻两个单元的外循环立柱单元连接件销孔307和制冷立柱单元连接件销孔507将两个单元固定连接。

背板8采用密封胶密封并连接至触摸控制模块1和顶底板7或与两个顶底板7配合组成拓展单元。

前板9设置有前板固定头901,可插入外循环立柱3上的外循环立柱前板固定头卡槽3061和制冷立柱5上的制冷立柱前板固定头卡槽5061,插入前需将外循环立柱前板固定销孔306和制冷立柱前板固定销孔506中的外循环立柱前板固定销11和制冷立柱前板固定销12向上并向背板8方向移动并停止放置于外循环立柱前板固定销孔306和制冷立柱前板固定销孔506水平孔位置,待前板9插入后,外循环立柱前板固定销11和制冷立柱前板固定销12向前板9方向和向下移动停止放置于外循环立柱前板固定销孔306和制冷立柱前板固定销孔506垂直孔下方,将前板9限位并固定于外循环立柱3和制冷立柱5上。

触摸控制模块1可通过触摸屏2预设系统控制参数,可设置每个单元内的外循环开启时长、外循环关闭时长、led灯开启时间、led灯关闭时间、空气温度控制目标值、水栽培模块供氧开启时长、水栽培模块供氧关闭时长,当到达相应设备开启参数时通过控制电路板1021输出串口信号到相应单元,相应单元控制相应设备运行。

led的安装,触摸控制模块1的触摸控制模块led安装槽103和作为顶板使用的顶底板7的顶底板安装槽704中设置有led固定磁条1032,设备中使用的磁吸led灯条4背部设置有磁铁,可与led固定磁条1032通过磁力快速安装及拆卸便于使用中根据使用需求更换不同光谱不同波长的led灯条,磁吸led灯条4固定好后只需将磁吸led灯条4的控制线接入led灯条控制接口509即可实现由触摸控制模块1进行控制。

制热功能,触摸控制模块led安装槽103和作为顶板使用的顶底板7的顶底板安装槽704中还设置有红外磁吸led灯条4,可实现通过红外磁吸led灯条4对设备内空气的加热,led灯条控制接口509处设置有多组输出口,触摸控制模块1通过串口可进行独立控制,每个单元都有供电接入,可由串口信号控制led灯条控制接口509对应的输出口输出信号,实现光照和温控的独立控制。

外循环功能,外循环立柱3上设置有外循环进风扇301、外循环排风扇302、外循环进风通道303、外循环排风通道304,当触摸控制模块1内预设的外循环关闭时间结束,触摸控制模块1控制相应单元的外循环进风扇301和外循环排风扇302开启,将种植柜外的空气通过外循环进风扇301由外循环进风通道303进入种植柜内,再经过外循环排风通道304由外循环排风扇302送出种植柜,完成外循环功能,直至外循环开启时长倒计时结束,触摸控制模块1控制外循环进风扇301和外循环排风扇302关闭。

制冷功能,制冷立柱5内由制冷立柱分隔板501分割为制冷腔502和散热腔503,制冷立柱分隔板501上设置有半导体制冷核心504,半导体制冷核心504靠制冷腔502一侧贴紧设置有导冷翅片5042,导冷翅片5042上设置有制冷风扇5021,制冷风扇5021又与制冷立柱5相连接,与种植柜内部连通,制冷腔502内还设置有制冷回风扇5022,半导体制冷核心504靠散热腔503一侧贴紧设置有散热翅片5041,散热腔503内设置有散热排风扇5031和散热进风扇5032,当设置与种植柜单元内远端位于外循环立柱3内侧的温度传感器308反馈至触摸控制模块1的温度高于预设的空气温度控制目标值时,触摸控制模块1控制相应种植柜单元内的半导体制冷核心504、制冷风扇5021、制冷回风扇5022、散热排风扇5031和散热进风扇5032通电运行,半导体制冷核心504通电后,制冷腔502一侧温度下降,导冷翅片5042温度随之下降,制冷回风扇5022将种植柜单元内的空气吸入制冷腔502并流经导冷翅片5042,被吸入的空气温度被导冷翅片5042降低后,再被制冷风扇5021送回至种植柜单元内,散热腔503一侧温度升高,散热翅片5041温度随之升高,散热进风扇5032将种植柜单元外的空气吸入散热腔503中,空气流经散热翅片5041将散热翅片5041上的热量带走并由散热排风扇5031送出散热腔503,如此循环持续将种植柜单元内的空气温度下降至预设的空气温度控制目标值,触摸控制模块1控制相应种植柜单元内的半导体制冷核心504、制冷风扇5021、制冷回风扇5022、散热排风扇5031和散热进风扇5032断电停止运行。

水栽培模块6放置于种植柜单元内作为底板使用的顶底板的顶底板安装槽上,水栽培模块6包括定植板601、营养液槽602和营养液增氧泵603,定植板601上均匀分布有种植孔用于固定种植的植物,营养液增氧泵603设置于营养液槽602内,当水栽培模块供氧关闭时长结束时,触摸控制模块1控制营养液增氧泵603通电运行对营养液槽602中的营养液进行增氧,直至水栽培模块供氧开启时长倒计时结束,触摸控制模块1控制营养液增氧泵603断电停止运行。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