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根育苗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00335发布日期:2020-12-08 13:2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促根育苗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育苗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促根育苗盘。



背景技术:

通过在育苗容器内将幼苗培育长大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方式,幼苗长大后再移栽至花盆或土壤中种植,这种栽培方式受天气环境的影响小,能实现全年园林幼苗供应,同时经由育苗容器栽培的幼苗抗性强、移载成活率高,提高了园林绿化的整体技术水平,为精品幼苗栽培产业链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方向,大大地改善幼苗的品质。但现有的育苗盘由多个育苗杯组合形成,而这种育苗盘,移栽幼苗时需要将幼苗向上提起,经常需要使用工具辅助才能将幼苗从育苗杯内完整拿出。由于幼苗的根部相互交错,根部与泥土卷绕,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根部受伤,甚至将根部完全扯掉,导致幼苗移栽后生长不良,且操作时间长,步骤复杂,使用十分不方便;同时,由于育苗杯底部的根系容易相互卷结而出现“窝根”现象,导致幼苗的根部生长受阻,使育苗时间长,栽培出来的幼苗品质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促根育苗盘,能促使幼苗的根部生长,且栽培出来的幼苗品质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促根育苗盘,包括育苗杯和托盆,所述托盆设有用于放置所述育苗杯的放置腔,所述育苗杯设有多个且呈均匀排列布置,所述育苗杯包括对称分割形成的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所述第一杯体的一侧设有第一轴耳,所述第二杯体的一侧设有第二轴耳,所述第一轴耳和所述第二轴耳通过转动轴可转动连接,所述托盆上设有能将所述第一杯体和所述第二杯体闭合固定的固定结构,所述第一杯体的侧壁、所述第一杯体的侧壁底面、所述第二杯体的侧壁和所述第二杯体的底面上均设有多个透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结构为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竖直地固定在所述托盆上,所述第一杯体的另一侧设有第三轴耳,所述第二杯体的另一侧设有第四轴耳,所述第三轴耳和所述第四轴耳通过所述固定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轴对应所述育苗杯的数量设置有多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结构为孔座,所述孔座设置在所述托盆上,所述孔座与所述育苗杯的外周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托盆包括底盆和面盖,所述面盖盖设在所述底盆上,所述孔座开设在所述面盖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孔座对应所述育苗杯的数量设置有多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杯体或/和所述第二杯体的侧壁的外周设有限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育苗杯的上部的杯径大于所述面盖上所述孔座的孔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放置腔的腔底设有多条呈间隔均匀设置的向上突起的凸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促根育苗盘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需要移苗时,将育苗杯从托盆拿出,打开固定结构,将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分别绕转动轴向外侧转动打开育苗杯,再将幼苗从育苗杯内拿出;由此,这样的设计代替了现有的将幼苗向上提起从而将幼苗从育苗杯内拿出,避免了幼苗的根部受到拉扯而受伤,保证了幼苗的完整度;此外,透气孔的设置,加大了幼苗的根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效地避免了根系之间相互挤压,且幼苗的根部触及育苗杯的侧壁时,干燥的空气会使幼嫩的根尖萎蔫干枯,达到空气修根的效果,从而促使幼苗的根部向下生长,而底面的透气孔能防止幼苗的根部卷结,同时,便于幼苗从放置腔内吸取营养液,促进幼苗根部的生长,栽培出来的幼苗品质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促根育苗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促根育苗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育苗杯;2、托盆;21、底盆;22、面盖;3、放置腔;4、第一杯体;5、第一轴耳;6、第二轴耳;7、转动轴;8、透气孔;9、固定轴;10、第三轴耳;11、第四轴耳;12、孔座;13、凸肋;14、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促根育苗盘的优选实施例,其包括育苗杯1和托盆2,所述托盆2设有用于放置所述育苗杯1的放置腔3,所述育苗杯1设有多个且呈均匀排列布置,所述育苗杯1包括对称分割形成的第一杯体4和第二杯体,所述第一杯体4的一侧设有第一轴耳5,所述第二杯体的一侧设有第二轴耳6,所述第一轴耳5和所述第二轴耳6通过转动轴7可转动连接,所述托盆2上设有能将所述第一杯体4和所述第二杯体闭合固定的固定结构,所述第一杯体4的侧壁、所述第一杯体4的侧壁底面、所述第二杯体的侧壁和所述第二杯体的底面上均设有多个的透气孔8;具体的,所述透气孔8的直径为0.05cm-0.15cm,避免根部容易窜出透气孔外面的空间生长。

需要移苗时,将育苗杯1从托盆2拿出,打开固定结构,将第一杯体4和第二杯体分别绕转动轴7向外侧转动打开育苗杯1,再将幼苗从育苗杯1内拿出;由此,这样的设计代替了现有的将幼苗向上提起进而从育苗杯1内拿出,避免了幼苗的根部受到拉扯而受损,保证了幼苗的完整度;此外,透气孔8的设置,加大了幼苗的根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效地避免了根系之间相互挤压,且幼苗的根部触及育苗杯1的侧壁时,干燥的空气会使幼嫩的根尖萎蔫干枯,达到空气修根的效果,从而促使幼苗的根部向下生长,而底面的透气孔8能防止幼苗的根部卷结,同时,便于幼苗从放置腔3内吸取营养液,促进幼苗根部的生长,栽培出来的幼苗品质高。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结构为固定轴9,所述固定轴9竖直地固定在所述托盆2上,所述第一杯体4的另一侧设有第三轴耳10,所述第二杯体的另一侧设有第四轴耳11,所述第三轴耳10和所述第四轴耳11通过所述固定轴9连接,所述固定轴9对应所述育苗杯1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固定育苗杯1时,将第三轴耳10的轴耳孔和第四轴耳11的轴耳孔对齐,再将轴耳孔穿接并固定在固定轴9上;移出育苗杯1时,将育苗杯1向上移动,使第三轴耳10和第四轴耳11与固定轴9分离;由此,育苗杯1、面板和托盆2之间可拆卸连接,方便拿放单个育苗杯1,同时方便向放置腔3内放入营养液,方便更换营养液。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结构为孔座12,所述孔座12设置在所述托盆2上,所述孔座12与所述育苗杯1的外周配合,所述托盆2包括底盆21和面盖22,所述面盖22盖设在所述底盆21上,所述孔座12开设在所述面盖22上,所述孔座12对应所述育苗杯1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固定育苗杯1时,先将面盖22盖设在底盆21上,再将育苗杯1从面板的上方放入孔座12内固定;移出育苗杯1时,将育苗杯1向上移动,使育苗杯1与孔座12分离;由此,育苗杯1、面板和托盆2之间可拆卸连接,方便拿放单个育苗杯1,同时方便向放置腔3内放入营养液,方便更换营养液。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杯体4或/和所述第二杯体的侧壁的外周设有限位块14;由此,将育苗杯1从面板的上方放入孔座12内,使限位块14位于面板的上侧,育苗杯1卡置在孔座12上,拿放面板时育苗杯1不会从孔座12内滑落,能直接拿放面板,实现一次拿放全部育苗杯1,使用方便,同时,能控制育苗杯1的杯底与底盆21的距离,还方便拿开育苗杯1向放置腔3内放入营养液,方便更换营养液。

示例性的,所述育苗杯的上部的杯径大于所述面盖上所述孔座的孔径;由此,育苗杯1会卡置在孔座12内,拿放面板时育苗杯1不会从孔座12内滑落,能直接拿放面板,实现一次拿放全部育苗杯1,使用方便,同时,能控制育苗杯1的杯底与底盆21的距离,还方便拿开育苗杯1向放置腔3内放入营养液,方便更换营养液。

示例性的,所述放置腔3的腔底设有多条呈间隔均匀设置的向上突起的凸肋13;使用时,将营养液放入放置腔3内,育苗杯1放置在相邻的凸肋13之间,方便育苗杯1的幼苗吸收营养液,而凸肋13的设置,使营养液能储存在两个相邻的凸肋13之间,避免营养液集中在一处,导致不同的幼苗吸收营养液量有较大的差异,影响幼苗生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