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6298发布日期:2020-12-01 10:27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园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园林雨水大多直接通过下水管道排走,未对园林雨水进行有效利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园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园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该灌溉系统包括与园林雨水回收管道连通的回收箱、与该回收箱连通的净水箱、与该净水箱连通的供水箱、以及与该供水箱连通的灌溉装置,该回收箱包括圆形第一箱体、与该第一箱体顶端连通的第一进水口、设置于该第一箱体内并位于该第一进水口下方的过滤网、设置于该第一箱体底部与该第一箱体连通的圆锥形沉淀部、与该圆锥形沉淀部底端连通的排渣管、以及设置于该第一箱体中部与该第一箱体连通的第一排水口,该净水箱包括第二箱体、设置于该第二箱体顶端的第二进水口、设置于该第二箱体底端的第二排水口、以及设置于该第二箱体内的复数块活性炭网隔板,该供水箱包括第三箱体、设置于该第三箱体顶端的第三进水口、设置于该第三箱体底端的第三排水口、设置于该第三箱体顶壁上的进料口、以及设置于该第三箱体上的搅拌装置,该第一排水口与该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该第一连接管上设有将该回收箱内的水抽向净水箱内的第一水泵,该第二排水口与该第三进水口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该第二连接管上设有将该净水箱内的水抽向供水箱内的第二水泵。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园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中,该过滤网倾斜设置于该第一箱体内,该第一箱体上与该过滤网较低端相对应位置处设有排废口,该排废口上盖设有螺纹盖。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园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中,该排渣管伸出至该第一箱体外,该排渣管上设有用于控制该排渣管开启或关闭的手动开关阀。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园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中,该活性炭网隔板包括金属网框、以及放置于该金属网框内的活性炭颗粒,该复数块活性炭网隔板中相邻两块活性炭网隔板之间垫设有隔块。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园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中,该搅拌装置包括固设于该第三箱体顶壁上的搅拌电机、与该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并伸入至该第三箱体内的搅拌杆、以及固设于该搅拌杆上的搅拌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园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中,该灌溉装置包括与该第三排水口连通的灌溉总管、与该总管连通并竖直安装于园林内的至少一根灌溉支管、以及设置于每根灌溉支管顶端并向下喷水的喷淋头,该灌溉总管上设有将该供水箱内的水抽向灌溉支管的第三水泵。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园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园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时,可将园林雨水回收管道中的雨水通过第一进水口排入至回收箱内,在雨水由第一进水口进入回收箱的过程中,过滤网将雨水中的大颗粒杂质隔离滤除。雨水在回收箱内沉淀之后由第一水泵将回收箱内的雨水抽入净水箱内,净水箱内通过活性炭网隔板对雨水进行除菌净化处理,然后由第二水泵将净化后的水抽向供水箱,在此过程中,园丁可将化肥等由进料口加入至供水箱内,控制搅拌装置进行充分搅拌溶解。在园林内需要浇水灌溉时,通过灌溉装置将供水箱内的水向园林内的植被进行浇水灌溉。最终实现对雨水的回收及利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园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园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第一实施例中,该灌溉系统1包括与园林雨水回收管道连通的回收箱2、与该回收箱2连通的净水箱3、与该净水箱3连通的供水箱4、以及与该供水箱4连通的灌溉装置5,该回收箱2包括圆形第一箱体6、与该第一箱体6顶端连通的第一进水口7、设置于该第一箱体6内并位于该第一进水口7下方的过滤网8、设置于该第一箱体6底部与该第一箱体6连通的圆锥形沉淀部9、与该圆锥形沉淀部9底端连通的排渣管10、以及设置于该第一箱体6中部与该第一箱体6连通的第一排水口11,该净水箱3包括第二箱体12、设置于该第二箱体12顶端的第二进水口13、设置于该第二箱体12底端的第二排水口14、以及设置于该第二箱体12内的复数块活性炭网隔板15,该供水箱4包括第三箱体16、设置于该第三箱体16顶端的第三进水口17、设置于该第三箱体16底端的第三排水口18、设置于该第三箱体16顶壁上的进料口19、以及设置于该第三箱体16上的搅拌装置,该第一排水口11与该第二进水口13通过第一连接管20连通,该第一连接管20上设有将该回收箱2内的水抽向净水箱3内的第一水泵21,该第二排水口14与该第三进水口17通过第二连接管22连通,该第二连接管22上设有将该净水箱3内的水抽向供水箱4内的第二水泵23。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园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1时,可将园林雨水回收管道中的雨水通过第一进水口7排入至回收箱2内,在雨水由第一进水口7进入回收箱2的过程中,过滤网8将雨水中的大颗粒杂质隔离滤除。雨水在回收箱2内沉淀之后由第一水泵21将回收箱2内的雨水抽入净水箱3内,净水箱3内通过活性炭网隔板15对雨水进行除菌净化处理,然后由第二水泵23将净化后的水抽向供水箱4,在此过程中,园丁可将化肥等由进料口19加入至供水箱4内,控制搅拌装置进行充分搅拌溶解。在园林内需要浇水灌溉时,通过灌溉装置5将供水箱4内的水向园林内的植被进行浇水灌溉。最终实现对雨水的回收及利用。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圆锥形沉淀部9及排渣管10将雨水中的沉淀物进行沉淀和排出。

进一步的,为便于过滤网8上的杂质排出至第一箱体6外,该过滤网8倾斜设置于该第一箱体6内,该第一箱体6上与该过滤网8较低端相对应位置处设有排废口24,该排废口24上盖设有螺纹盖25。

进一步的,为便于圆锥形沉淀部9内的沉淀物排出,该排渣管10伸出至该第一箱体6外,该排渣管10上设有用于控制该排渣管10开启或关闭的手动开关阀26。

具体的,该活性炭网隔板15包括金属网框、以及放置于该金属网框内的活性炭颗粒,该复数块活性炭网隔板15中相邻两块活性炭网隔板15之间垫设有隔块27。

具体的,该搅拌装置包括固设于该第三箱体16顶壁上的搅拌电机28、与该搅拌电机2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并伸入至该第三箱体16内的搅拌杆29、以及固设于该搅拌杆29上的搅拌桨30。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灌溉装置5包括与该第三排水口18连通的灌溉总管31、与该总管31连通并竖直安装于园林内的至少一根灌溉支管32、以及设置于每根灌溉支管32顶端并向下喷水的喷淋头33,该灌溉总管31上设有将该供水箱4内的水抽向灌溉支管32的第三水泵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园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系统包括与园林雨水回收管道连通的回收箱、与所述回收箱连通的净水箱、与所述净水箱连通的供水箱、以及与所述供水箱连通的灌溉装置,所述回收箱包括圆形第一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顶端连通的第一进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一进水口下方的过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底部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的圆锥形沉淀部、与所述圆锥形沉淀部底端连通的排渣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中部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的第一排水口,所述净水箱包括第二箱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箱体顶端的第二进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箱体底端的第二排水口、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箱体内的复数块活性炭网隔板,所述供水箱包括第三箱体、设置于所述第三箱体顶端的第三进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三箱体底端的第三排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三箱体顶壁上的进料口、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箱体上的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排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将所述回收箱内的水抽向净水箱内的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排水口与所述第三进水口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将所述净水箱内的水抽向供水箱内的第二水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第一箱体上与所述过滤网较低端相对应位置处设有排废口,所述排废口上盖设有螺纹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管伸出至所述第一箱体外,所述排渣管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排渣管开启或关闭的手动开关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网隔板包括金属网框、以及放置于所述金属网框内的活性炭颗粒,所述复数块活性炭网隔板中相邻两块活性炭网隔板之间垫设有隔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三箱体顶壁上的搅拌电机、与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并伸入至所述第三箱体内的搅拌杆、以及固设于所述搅拌杆上的搅拌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三排水口连通的灌溉总管、与所述总管连通并竖直安装于园林内的至少一根灌溉支管、以及设置于每根灌溉支管顶端并向下喷水的喷淋头,所述灌溉总管上设有将所述供水箱内的水抽向灌溉支管的第三水泵。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园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该灌溉系统包括与园林雨水回收管道连通的回收箱、与该回收箱连通的净水箱、与该净水箱连通的供水箱、以及与该供水箱连通的灌溉装置,该回收箱包括圆形第一箱体、与该第一箱体顶端连通的第一进水口、设置于该第一箱体内并位于该第一进水口下方的过滤网、设置于该第一箱体底部与该第一箱体连通的圆锥形沉淀部、与该圆锥形沉淀部底端连通的排渣管、以及设置于该第一箱体中部与该第一箱体连通的第一排水口,该净水箱包括第二箱体、设置于该第二箱体顶端的第二进水口、设置于该第二箱体底端的第二排水口、以及设置于该第二箱体内的复数块活性炭网隔板。

技术研发人员:朱胜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联(上海)创意设计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2
技术公布日:2020.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