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田深施肥开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7575发布日期:2020-10-30 20:58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田深施肥开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技术领域中的开沟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水田深施肥开沟器。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然而,在我国水稻生产过程中,为追求水稻产量的提升,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但化肥利用率却很低。化肥利用率低不仅造成了农业资源的浪费,还由于土壤渗漏、地表径流、气态挥发等因素引发了一系列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已有研究结果表明,肥料深施是一种节本增效的施肥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肥料撒施在土壤表面造成的挥发和流失,能较大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以促进水稻产量的提升。

深施肥开沟器是实现深施肥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开沟性能直接影响深施肥效果。由于水稻播前水田土壤的特殊性,一方面肥料在排肥口处容易被泥浆堵塞,导致肥料无法施入深施肥沟内;另一方面因泥浆填塞施肥沟而难以达到相应的施肥深度,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水田深施肥开沟器,以适应水田深施肥作业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田的深施肥开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水田深施肥开沟器,它包括开沟铲和落肥装置,开沟铲的上端面呈倒“∨”字形结构,开沟铲后端上部分的横断截面呈矩形,下部分呈梯形,开沟铲靠近后端的上部设有开沟铲固定装置,落肥装置可纵向调节的安装在开沟铲固定装置上且位于开沟铲的后侧。

进一步,开沟铲的刃口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上部分刃口为直线,该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下部分刃口为指数函数曲线,指数函数曲线的入土角为37°—45°。

进一步,所述的开沟铲固定装置包括方管、连接板和安装板,方管的后侧通过连接板设有安装板;方管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开沟铲上,安装板上通过螺栓安装有调节卡箍,落肥装置通过所述调节卡箍安装在所述开沟铲的后侧。

进一步,所述调节卡箍包括固定半圈、旋转半圈、蝴蝶型螺母和活节螺栓,所述固定半圈上设有连接孔,该连接孔通过螺栓与安装板连接,所述固定半圈的一侧与所述旋转半圈的一侧铰接,所述固定半圈的另一侧通过活节螺栓与旋转半圈的另一侧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开沟铲加强装置,开沟铲加强装置嵌于开沟铲后端上部分的空腔内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开沟铲加强装置为焊接件,开沟铲加强装置由上盖板、两块侧板及底板焊接形成,上盖板及底板上均设有连接孔。

进一步,所述落肥装置包括肥管接口和挡泥罩,所述肥管接口下端和挡泥罩通过螺栓连接,肥管接口的管身通过调节卡箍抱紧。

进一步,所述肥管接口的管身上呈一定间隙设有加强环。

进一步,所述调节卡箍的固定半圈及旋转半圈的内表面分别设有与加强环匹配的槽。

进一步,相邻加强环之间的间距为16mm,加强环的高度为7mm。

进一步,所述的开沟铲为abs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设置调节卡箍,在调整施肥口到开沟器底端的高度时,只需要松开活节螺栓,无需拆卸,简单方便。

2、上端面呈倒“∨”字形结构,开沟铲1后端上部分的横断截面呈矩形,宽为50mm;下部分呈梯形,上底为50mm,下底为20mm,开沟铲的高度为180mm,使沟形截面面积更大,开沟过程中,水田土壤回流时间更长,肥料落入肥沟中的时间更充分。

3、开沟铲上部分刃口为直线,该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下部分刃口为指数函数曲线,指数函数曲线的入土角为37°—45°。在开沟过程中,该开沟刃口可滑切接触上的秸秆,稻草,防止缠住开沟器。

4、开沟铲固定装置的方管部分上分布两个上连接孔、两个下连接孔,上连接孔与下连接孔之间的高度间隔20mm,通过连接上连接孔或者下连接孔,使开沟器的入土深度可调,为100mm或者120mm,以适应不同含水率的水田土壤,满足深施肥肥料的入土深度为10cm的作业要求。

5、在本实用新型,调节卡箍的固定半圈及旋转半圈的内表面分别设有与加强环匹配的槽,优选槽的半径为20mm的槽,深度为7mm,相邻加强环之间的间距为16mm,加强环的高度为7mm。肥管接口安装在调节卡箍上时,可上下调节,调节范围是0-30mm,同样,挡泥罩与开沟铲底端的距离可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等轴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开沟铲的等轴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开沟铲加强装置的等轴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开沟铲固定装置的等轴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调节卡箍的等轴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落肥装置的等轴侧视图;

图中;开沟铲1,开沟铲固定装置2,调节卡箍3,落肥装置4,直线1-1,指数函数曲线1-2,开沟铲加强装置1-3,上盖板1-3-1,侧板1-3-2,底板1-3-3,方管2-1,连接板2-2,安装板2-3,上连接孔2-1-1,下连接孔2-1-2,固定半圈3-1,旋转半圈3-2,蝴蝶型螺母3-3,活节螺栓3-4,肥管接口4-1,挡泥罩4-2,加强环4-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参见图1—图6所示的一种水田深施肥开沟器,它包括开沟铲1和落肥装置4,开沟铲1的上端面呈倒“∨”字形结构,开沟铲1后端上部分的横断截面呈矩形,下部分呈梯形,开沟铲1靠近后端的上部设有开沟铲固定装置2,落肥装置4可纵向调节的安装在开沟铲固定装置2上且位于开沟铲1的后侧。进一步优选;开沟铲上部分的横断截面上部分矩形的宽为50mm;下部分梯形的上底为50mm,下底为20mm,开沟铲1的高度为180mm,使沟形截面面积更大,开沟过程中,水田土壤回流时间更长,肥料落入肥沟中的时间更充分。

本实施例中,开沟铲1的刃口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上部分刃口为直线1-1,该直线1-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下部分刃口为指数函数曲线1-2,指数函数曲线1-2的入土角为37°—45°。在开沟过程中,该开沟刃口可滑切接触上的秸秆,稻草,防止缠住开沟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开沟铲固定装置2包括方管2-1、连接板2-2和安装板2-3,方管2-1的后侧通过连接板2-2设有安装板2-3;方管2-1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开沟铲1上,安装板2-3上通过螺栓安装有调节卡箍3,落肥装置4通过所述调节卡箍3安装在所述开沟铲1的后侧。

本实施例中,方管2-1上分布两个上连接孔2-1-1和两个下连接孔2-1-2,上连接孔与下连接孔之间的高度间隔20mm。通过连接上连接孔或者下连接孔,使开沟器的入土深度可调,为100mm或者120mm,以适应不同含水率的水田土壤,满足深施肥肥料的入土深度为10cm的作业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卡箍3包括固定半圈3-1、旋转半圈3-2、蝴蝶型螺母3-3和活节螺栓3-4,所述固定半圈3-1上设有连接孔,该连接孔通过螺栓与安装板2-3连接,所述固定半圈3-1的一侧与所述旋转半圈3-2的一侧铰接,所述固定半圈3-1的另一侧通过活节螺栓3-4与旋转半圈3-2的另一侧连接。在调整施肥口到开沟器底端的高度时,只需要松开活节螺栓,无需拆卸,简单方便。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开沟铲加强装置1-3,开沟铲加强装置1-3嵌于开沟铲1后端上部分的空腔内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开沟铲加强装置1-3为焊接件,开沟铲加强装置1-3由上盖板1-3-1、两块侧板1-3-2及底板1-3-3焊接形成,上盖板1-3-1及底板1-3-3上均设有连接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落肥装置4包括肥管接口4-1和挡泥罩4-2,所述肥管接口4-1下端和挡泥罩4-2通过螺栓连接,肥管接口4-1的管身通过调节卡箍3抱紧。

本实施例中,所述肥管接口4-1的管身上呈一定间隙设有加强环4-1-1。

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卡箍的固定半圈3-1及旋转半圈3-2的内表面分别设有与加强环4-1-1匹配的槽,优选槽的半径为20mm的槽,深度为7mm,相邻加强环4-1-1之间的间距为16mm,加强环4-1-1的高度为7mm。肥管接口安装在调节卡箍上时,可上下调节,调节范围是0-30mm,同样,挡泥罩与开沟铲底端的距离可调。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开沟铲1为abs塑料材质。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泥罩由盖板及四个侧板焊接而成,上盖板上分布一个直径为34mm的孔,该孔与肥管接口的圆管外径相连接。肥料从肥管接口落出,通过挡泥罩落入肥沟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