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割刀的鱼线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8979发布日期:2020-11-27 10:2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割刀的鱼线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钓鱼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割刀的鱼线收纳盒。



背景技术:

传统的鱼线收纳盒只有收纳作用,当需要对鱼线进行切割时需要使用剪刀等工具,使用十分不便。而且鱼线在线轴上抽出后会相互缠绕,不仅十分杂乱,还会打结造成困扰和鱼线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直接利用收纳盒对鱼线进行切割,防止鱼线相互缠绕的带割刀的鱼线收纳盒。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割刀的鱼线收纳盒,包括下部体,可与下部体盖合形成容纳腔的上部体,位于容纳腔侧壁的穿线槽,及割刀,所述上部体顶面形成沿径向延伸的凹槽,该凹槽和穿线槽位于同一径向面,所述凹槽内沿其宽度方向安装所述割刀,所述容纳腔内的鱼线可自穿线槽穿出后沿凹槽拉伸,于割刀上进行割断。

本实用新型将割刀直接设置在上部体顶面,无需单独携带割刀对鱼线进行割断处理,使用更加方便、安全;鱼线通过穿线槽直接从容纳腔内穿出,有效避免鱼线相互缠绕打结造成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内靠近穿线槽的一侧设有供鱼线卡入的限位槽。限位槽对鱼线起到整理和限位的作用,避免鱼线缠绕。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内垂直向上延伸有挡板,该挡板顶面中心位置形成所述呈v字形的限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穿线槽的部分与下部体可拆卸连接,部分与上部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穿线槽包括平行正对设置的第一腰型孔板和第二腰型孔板,及连接在第一腰型孔板和第二腰型孔板的内圈之间的连接板,第一腰型孔板和第二腰型孔板之间的间距与上部体、下部体的厚度相当。穿线槽不仅供鱼线穿出,而且对上部体和下部体起到了可拆卸连接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体的底面开口形成倒u字形上缺口部,下部体的顶面开口形成u字形下缺口部,所述穿线槽的上半部分插入上缺口部,下半部分插入下缺口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腰型孔板顶面形成上切削面,所述上部体侧壁形成可与上切削面相抵的上阶梯面;所述第二腰型孔板底面形成下切削面,所述下部体侧壁形成可与下切削面相抵的下阶梯面。上述配合结构可以在装配时给操作者提供一个较明显的手感提示,用户使用体验更佳。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内沿宽度方向连接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该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形成v形切割槽,所述割刀夹持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且割刀的刀刃位于v形切割槽内。割刀位于v形切割槽内,不仅可以避免对使用者造成伤害,而且鱼线切割更加省力,操作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割刀倾斜设置,割刀的刀刃与v形切割槽的一侧壁形成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下部体顶面开口形成下薄壁部,该下薄壁部与下部体其他部分形成台阶状结构,所述上部体底面开口形成可与台阶状结构相抵的上薄壁部;所述上薄壁部和下薄壁部之间沿周向形成定位部;所述下部体内形成可与线轴定位配合的圆柱形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割刀直接设置在上部体,无需单独携带割刀用于切割鱼线,使用更加便捷,而且割刀隐藏在v形切割槽内,对使用者起到保护作用,切割更加省力;穿线槽、凹槽、限位槽形成一个供鱼线穿过的通道,避免鱼线相互缠绕,整体使用结构更加整洁;穿线槽和凹槽位于同一径向的纵切面上,鱼线在割断过程中能被轻松拉扯呈相对较直的路线,较少产生弯曲的拉伸路径,割断操作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穿线槽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线轴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一种带割刀的鱼线收纳盒,包括内部中空的下部体1,内部中空的上部体2,由上部体2和下部体1上下盖合后形成的容纳腔2,位于容纳腔3侧壁的穿线槽4,及割刀5。

上部体2大体呈圆柱形,其顶面形成沿着径向延伸的凹槽21,即上部体2顶面沿着中心轴向下凹陷形成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21,该凹槽21内沿着凹槽21的上部开口的宽度方向安装有割刀5,割刀5的刀刃朝上设置;凹槽21内靠近上部体2顶面边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6,该挡板6可以是从凹槽21底面垂直向上延伸,挡板6的顶面中心位置形成一个呈v字形的限位槽61。

凹槽21的中心位置沿其宽度方向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71和第二夹板72,于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夹板71、第二夹板72和上部体2都是塑料材质制成,其可以热熔连接,割刀5就牢牢夹持在第一夹板71和第二夹板72之间,为了暴露出割刀5的部分,在第一夹板71和第二夹板72上形成v形切割槽73,从而割刀5的部分从v形切割槽73伸出,而且割刀5的刀刃位于v形切割槽73内,从而保护使用者的手不被割刀5伤害的同时,便于鱼线卡入v形切割槽73内进行切割。

为了加速鱼线的切割,使得切割更加省力,割刀5倾斜设置,从而割刀5的刀刃和v形切割槽73的其中一侧壁形成夹角,鱼线可以自行滑入夹角内,与割刀5形成夹角进行切割,而不是将割刀5设置为水平,需要使用者施加更大的力对鱼线进行相对固定。

穿线槽4位于凹槽21所在的径向切面上,且穿线槽4位于靠近限位槽61的一侧面;穿线槽4包括平行正对设置的第一腰型孔板41和第二腰型孔板42,第一腰型孔板41朝外设置,其内圈和外圈均呈腰型结构,即中间部分形成腰型孔结构;第二腰型孔板42的内圈通过连接板43与第一腰型孔板41的内圈固定连接,连接板43的厚度与上部体2的厚度、下部体1的厚度相当,也就是说,第一腰型孔板41和第二腰型孔板42之间的间距与上部体2的厚度、下部体1的厚度相当;

第二腰型孔板42的顶面形成上切削面421,其底面形成下切削面422,也就是说,第二腰型孔板42的内圈呈腰型结构,外圈并不是腰型结构;与本实施例中,穿线槽4的第一腰型孔板41、第二腰型孔板42和连接板43为一体成型结构。

为了实现穿线槽4和上部体2、下部体1的可拆卸装配连接,在上部体2的底面开口形成倒u字形上缺口部22,在下部体1的顶面开口形成u字形下缺口部11,穿线槽4的上半部分插入上缺口部22,下半部分插入下缺口部11;也就是说第一腰型孔板41和第二腰型孔板42的上半部分夹持住上缺口部22周向的部分,连接板43的上半部分与上缺口部22内壁相抵接,第一腰型孔板41和第二腰型孔板42的下半部分夹持住下缺口部11周向的部分,连接板43的下半部分与下缺口部11内壁相抵接。

由于第二腰型孔板42上的上切削面421和下切削面422的存在,在上部体2内壁形成可以与上切削面421相抵的上阶梯面23,其为上部体2靠顶面的部分内径缩小形成,在下部体1内壁形成可以与下切削面422相抵的下阶梯面12,其为下部体1靠底面的部分内径缩小形成。

为了实现上部体2和下部体1的稳固盖合,在下部体1顶面开口形成下薄壁部13,该下薄壁部13与下部体1其他部分形成台阶状结构;上部体2底面开口形成上薄壁部24,该上薄壁部24与上部体2其他部分也形成台阶状结构;于本实施例中,下薄壁部13与下部体1其他部分形成位于外壁的台阶状结构,上薄壁部24与上部体2其他部分形成位于内壁的台阶状结构,从而上薄壁部24的下端面、下薄壁部13的上端面分别与两个台阶状结构相抵。

在上薄壁部24、下薄壁部13、穿线槽4的配合下,上部体2和下部体1可拆卸地稳固盖合连接,为了进一步增加连接的稳固性,还可以在上薄壁部24和下薄壁部13之间沿周向形成定位部14,该定位部14包括位于上薄壁部24内壁、沿径向凸起的上定位凸起,和位于下薄壁部13外壁、沿径向凸起的下定位凸起,当上部体2和下部体1盖合时,上定位凸起越过下定位凸起卡入下定位凸起和台阶状结构之间。

容纳腔3内用于防止缠绕鱼线的线轴8,为了避免线轴8在容纳腔3内随意移动,在下部体1内底面形成可以与线轴8中空部分定位配合的圆柱形凸起。为了避免鱼线随意缠绕,在线轴8的顶面和底面还可以沿径向形成缝隙81,鱼线可以卡入缝隙81中。

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是,线轴8上缠绕的鱼线穿过缝隙81后,从穿线槽4伸出,由于穿线槽4和凹槽21位于同一径向的纵切面上,鱼线经过限位槽61后,沿凹槽21长度方向拉伸,再将鱼线拉伸至割刀5和v字形的限位槽61之间的夹角,可以轻松对鱼线进行割断处理。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