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0378发布日期:2020-12-11 15:0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生态水处理技术中沉水植物种植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沉水植物是根茎叶全部浸没于水中的一类水生植物,其净化水质的效果已得到充分证明。植株对水质的改良作用是通过吸附水体中生物性和非生物性悬浮物质,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下光照条件,增加水体溶解氧,以及吸收和固定水体和底泥中的n、p等营养元素实现的。

但是,经过多个项目实践总结,较多河道或湖泊在进行生态治理难以实现降水,这种情况下,沉水植物的种植就需要采用人工种植的方法完成。工程上常用的人工种植方法无外乎两种,其一,对于较深的水体,采取抛种入水的方式,将沉水植物根部用软泥包裹或采用石子与降解网绑扎于沉水植物根部,抛入水中。抛种的方式为工人在船上进行抛洒,这种抛洒缺少距离控制、缺少量的把控。抛入水中的沉水植物在水底或堆积或分散太开,往往与施工图纸所设计的种植区域与种植密度不符。此外沉水植物需抛种的面积越大,则存活率越低。其二,对于较浅水体,采取人工徒手扦插的方式,由大量人工徒手一株或一丛扦插,该种扦插方式虽然沉水植物的成活较高,但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工并且由于人工扦插工作需长时间的在水中弯腰,无论工人对插种方式熟练与否,每天插种的面积是非常有限的。这种普遍的人工徒手扦插方式耗费人力,短时间难以将大量的沉水植物种植水中,致使大量的沉水植物长时间滞留岸上,造成沉水植物体内缺水,植物自身抵抗力下降,死亡率大幅上升,枯死的沉水植物在水中腐烂,长时间污染水质,增加水体负荷,并影响水体的景观效果。

因此,在水生态治理领域施工中对沉水植物快速准确的种植方式技术或设备趋于亟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保障沉水植物高存活率的基础上,改变人工长期弯腰徒手扦插的种植方式,减少所耗费的大量人力,大幅缩短种植时间,保证沉水植物的存活率,并且能够准确按照施工图纸所设计的种植区域与种植密度进行种植。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种植效率高、管养方便、沉水植物投资较少,既能对沉水植物种植的精度进行较高的控制,也可减少人工消耗,缩短种植时间,保障沉水植物的高存活率,为水环境生态治理做好坚实的基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包括主臂支撑杆、强力拉绳、弹力回拉盒、支臂轨道支撑架、滑轮臂组、三段受力旋转套筒、四段受力旋转套筒、副臂三脚架、尖头柱锥及插种管;

所述主臂支撑杆的顶端安装有所述弹力回拉盒,底端连接所述三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受力柱,所述滑轮臂组安装于所述主臂支撑杆的底部,所述支臂轨道支撑架的上端通过柱栓滑动连接所述主臂支撑杆,下端连接所述四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外柱管,所述副臂三角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三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外柱管,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四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受力柱,所述强力拉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柱栓后绕过所述滑轮臂组,另一端连接所述弹力回拉盒,所述尖头柱锥安装于所述四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外柱管上,所述插种管安装于所述副臂三脚架的底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种管为圆柱形塑料管,其底端设置有三角形凹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轮臂组包括一涉水滑轮及一柱形固定件,所述柱形固定件固定于主臂支撑杆上,与主臂支撑杆垂直,所述涉水滑轮轴安装于柱形固定件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三段受力旋转套筒包括受力柱、涉水轴承、外柱管和端头,所述涉水轴承的内圈套设于受力柱上,涉水轴承设置为3个,所述外柱管设置为3段,分别套设于涉水轴承的外圈上,所述受力柱的两端安装有所述端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副臂三脚架由5个单体三脚架组成,相邻的单体三脚架间距200m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单体三脚架外侧由三条外框连接构成,外框长度分别为1000mm、610mm、360mm,内部设有k型支撑架,k型支撑架距与其相平行的底端外框距离165m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单体三脚架的底端设置有5个插种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种管靠近尖头柱锥的一侧最长,为100mm,其后长度依次递减10mm,相邻的插种管之间间距2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河道与湖泊皆可使用,其不受水深限制,可在船上使用,也不受施工船只大小的影响,适用范围广,通过栽植方式改变,极大地减少了人工的使用,并且可以有效地把控沉水植物的种植距离、密度与量。

(2)本实用新型优化的种植施工方式,大幅减少种植时间,能够准确符合施工图纸所设计的种植区域与种植密度,从根本上保障沉水植物高存活率等问题,保障沉水植物较快扎根生长,快速修复水生态系统。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效率高、建设效果好、建设成本低廉、施工方便、维护管理简便等优点,体现生态、低碳、环保等理念,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实用性及广泛的适用性,特别适合在生态修复不易降水区域、生态修复施工难度大、水深比较大的水体内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新型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的主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弹力回拉盒1、强力拉绳2、主臂支撑杆3、支臂轨道支撑架4、滑轮臂组5、三段受力旋转套筒6、四段受力旋转套筒7、副臂三脚架8、尖头柱锥9、插种管10、柱栓11、滑动轨道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该装置包括弹力回拉盒1、强力拉绳2、主臂支撑杆3、支臂轨道支撑架4、滑轮臂组5、三段受力旋转套筒6、四段受力旋转套筒7、副臂三脚架8、尖头柱锥9及插种管10。下面对各个部件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弹力回拉盒1,采用塑料材质制作而成,壁厚为8mm-10mm,盒体左右两侧不同,一侧为四方柱体,四方柱体的底部设置有凹槽,凹槽用于主臂支撑杆3上端的凸柱插入,以便将弹力回拉盒1固定于主臂支撑杆3的上端。弹力回拉盒1的另一侧与上侧、下侧均为塑料壁,且下侧壁中间设有圆洞,弹力回拉盒1的中部设置有自身带有较强弹力旋转的中轴。

主臂支撑杆3,采用塑料材质制作而成,为圆柱形,其直径大于等于30mm,长度大于等于1.5m。主臂支撑杆3的上端设置有凸柱,插入并固定于弹力回拉盒1中四方柱体底部的凹槽内。主臂支撑杆3的底部设置有u型连接件,用于连接固定三段受力旋转套筒6的受力柱。

滑轮臂组5,包括一涉水滑轮,一柱形固定件,柱形固定件固定于主臂支撑杆3上,与主臂支撑杆3垂直,位于主臂支撑杆3上u型连接件的上侧,距离u型连接件留有大于等于100mm的距离,涉水滑轮轴安装于柱形固定件上,涉水滑轮提供轮转功能。

支臂轨道支撑架4,材质为塑料,包括轨道固定件及支臂支撑件,轨道固定件安装主臂支撑杆3的下部,与主臂支撑杆3之间形成滑动轨道12,支臂支撑件由两根方钢组成,上侧通过柱栓11将支臂支撑件滑动卡合在轨道固定件与主臂支撑杆3之间的滑动轨道12内,下侧通过u型连接件连接四段受力旋转套筒7的外柱管。

强力拉绳2,材质为尼龙,抗水强,不易腐蚀,能够承受一定的拉力。强力拉绳2的一端拴于支臂支撑件与轨道固定件之间的柱栓11上,从低端绕过涉水滑轮,将另一端通过弹力回拉盒1下侧壁中间的圆洞,拴于盒内带有弹力旋转的中轴并缠绕多圈。

三段受力旋转套筒6的总长为855mm,材质可以选用塑料或者钢管,满足强度需求即可,适用于长期水下操作。三段受力旋转套筒6由受力柱、涉水轴承、外柱管和端头组成。涉水轴承的内圈套设于受力柱上,涉水轴承设置为3个,并做好防护措施,外柱管设置为3段,分别套设于涉水轴承的外圈上,将涉水轴承与外柱管相对固定。为了防止外柱管左右滑动,在受力柱的两端安装端头。

四段受力旋转套筒7的总长为855mm,组成与三段受力旋转套筒6相同,唯外柱管与涉水轴承由3个增加至适配的4个。

副臂三脚架8,材质为塑料,由5个单体三脚架组成,相邻的单体三脚架间距200mm,单体三脚架外侧由三条外框连接构成,外框长度分别为1000mm、610mm、360mm,内部设有k型支撑架,k型支撑架距与其相平行的底端外框支架距离165mm。副臂三脚架8顶端固定于三段受力旋转套筒6的外柱管上,低端突出一侧固定于四段受力旋转套筒7中内部受力柱上。

尖头柱锥9,材质为铁,长220mm,设置4根,间距不限,上端连接固定于四段受力旋转套筒7中外柱管上。

插种管10,材质为塑料,每个单体三脚架的底端设置有5个插种管10,共设置有25个插中管。插种管10为圆柱形塑料管,其底端设置有三角形凹槽,用于塞入沉水植物的根部。插种管10靠近尖头柱锥9的一侧最长,为100mm,其后长度依次递减10mm,相邻的插种管10之间间距200mm。

本实施例使用方法为:

步骤一、握住主臂支撑杆3,将底端插种管10抬起,按照设计好的沉水植物种植密度,将每丛沉水植物的根部塞入插种管10的三角形凹槽处。插种管10的底端是开口三角的设计形状,所以加大了沉水植物扦插入土力度,保证沉水植物根部完全种植入土。

步骤二、沉水植入塞入完毕后,进行种植。将强力拉绳2与主臂支撑杆3一并握住,使强力拉绳2处于拉紧状态,将尖头柱锥9先行插入种植处的底泥中。强力拉绳2处于紧张状态时,拉动其连接柱栓11的一端沿着滑动轨道12向下运动,由于柱栓11连接支臂支撑件上端,支臂支撑件的上端随着柱栓11向下运动,下端被抬起,带动四段受力旋转套筒7抬起,带动尖头柱锥9抬起。四段受力旋转套筒7抬起带动三段受力旋转套筒6的外柱管转动一定的角度,带动副臂三脚架8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得插种管10靠近尖头柱锥9的一侧抬起,远离尖头柱锥9的一侧下移。

步骤三、松开强力拉绳2,握住主臂支撑杆3,以尖头柱锥9的底端为支点,向前推动主臂支撑杆3,完成沉水植物的种植。强力拉绳2松开后,其连接柱栓11的一端沿着滑动轨道12向上运动,由于柱栓11连接支臂支撑件上端,支臂支撑件的上端随着柱栓11向上运动,下端被向下运动,带动四段受力旋转套筒7向下运动,使得尖头柱锥9插入泥土更深。四段受力旋转套筒7抬起带动三段受力旋转套筒6的外柱管转动一定的角度,带动副臂三脚架8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得插种管10靠近尖头柱锥9的一侧下移,远离尖头柱锥9的一侧抬起,插种管10靠近尖头柱锥9的一侧插入泥土中完成种植。向前推动主臂支撑杆3,由于尖头柱锥9插入在泥土中,主臂支撑杆3推动三段受力旋转套筒6、四段受力旋转套筒7向前运动,三段受力旋转套筒6的受力柱向前运动,三段受力旋转套筒6的外柱管与受力柱相对转动,带动插种管10远离尖头柱锥9的一端下压,完成种植。

尽管上述实施例已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具体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理解为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基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进行修改或改进,这些修改和改进都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