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生轮作下的坡耕地土壤肥力提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2722发布日期:2021-01-15 11:33阅读:89来源:国知局
油菜花生轮作下的坡耕地土壤肥力提升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坡耕地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菜花生轮作下的坡耕地土壤肥力提升系统。



背景技术:

坡耕地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特别是南方红壤区坡耕地面积较大且集中连片,水热光能条件优越,开发利用的条件良好,是我国重要的名、优、特农产品生产基地。然而伴随着人们粗放以及不合理的开发,跑水、跑肥、跑土现象严重,导致坡耕地土壤贫瘠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和质量,且人为大量外源肥料的施用,直接加大了农业面源污染发生的概率和危害。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坡耕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补充坡耕地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减少传统施肥用量的油菜花生轮作下的坡耕地土壤肥力提升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油菜花生轮作下的坡耕地土壤肥力提升系统,包括用于种植花生或油菜的种植垄和与种植垄平行的顺坡条形沟,所述的种植垄内设置有原位作物秸秆粉碎物层,所述的原位作物秸秆粉碎物层为种植垄上的种植的花生和/或油菜收获后晒干、机械粉碎后的秸秆粉碎物质铺设层。

优选的,所述的顺坡条形沟内设置有用于拦截雨水径流的土埂。

优选的,所述的顺坡条形沟沟型为倒梯型。

优选的,所述的顺坡条形沟沟上宽15-20cm,下宽10-15cm,沟深10-15cm。

优选的,所述的花生和/或油菜收获后晒干、机械粉碎后的秸秆粉碎物质,经机械粉碎后,秸秆长度小于3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花生或油菜收获后将各垄除去果实剩余的原位作物秸秆经晒干、机械粉碎后形成原位作物秸秆粉碎物,原位作物秸秆粉碎物放入顺坡条形沟内作为新的原位作物秸秆粉碎物层,将原种植垄的土层填入原顺坡条形沟内,形成新的种植垄,原种植垄开挖为新的顺坡条形沟,以供下一轮作物种植使用,依次往复循环,可实现花生、油菜轮作下的原位作物秸秆循环充分还田,补充坡耕地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减少传统施肥用量,提升坡耕地土壤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种植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种植垄,11.原位作物秸秆粉碎物层,2.顺坡条形沟,21.土埂。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油菜花生轮作下的坡耕地土壤肥力提升系统,包括用于种植花生或油菜的种植垄1和与种植垄1平行的顺坡条形沟2,种植垄1内设置有原位作物秸秆粉碎物层11,原位作物秸秆粉碎物层11为种植垄1上种植的花生和/或油菜收获后晒干、机械粉碎后的秸秆粉碎物质铺设层,花生或油菜收获后将各种植垄1除去果实剩余的原位作物秸秆经晒干、机械粉碎后形成原位作物秸秆粉碎物,原位作物秸秆粉碎物放入顺坡条形沟2内作为新的原位作物秸秆粉碎物层11,将原种植垄1的土层填入原顺坡条形沟2内,形成新的种植垄1,原种植垄1开挖为新的顺坡条形沟2,以供下一轮作物种植使用,依次往复循环,可实现花生、油菜轮作下的原位作物秸秆循环充分还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补充坡耕地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减少传统施肥用量,提升坡耕地土壤质量,且结构简单、生态环保、操作便利,在实际应用中,顺坡条形沟2可以根据坡耕地的坡度以及坡长进行适当尺寸范围内的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本实施例中,顺坡条形沟2内设置有用于拦截雨水径流的土埂21,增加顺坡条形沟2的蓄水保肥力,拦截径流、泥沙下泄,解决传统坡耕地方法的跑水跑肥严重的问题,且阻止多数肥料、农药等顺着地表径流流入附近水源,缓解面源污染,在实际应用中,优选的土埂21横向设置在所述的顺坡条形沟2内,保水、保肥效果更好,优选的土埂21高度为顺坡条形沟2沟深的2/3,优选的每隔5m设置一个土埂21。

本实施例中,顺坡条形沟2沟型为倒梯型,有利于雨水从地面汇入顺坡条形沟2,聚水性更好,倒梯形与方形沟道相比,可形成自上而下倾斜坡面,大大减少沟道上部压力,结构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基于坡耕地耕层厚度主要位于40cm以上,为了施工方便,顺坡条形沟沟上宽15-20cm,下宽10-15cm,沟深10-15cm。

本实施例中,花生和/或油菜收获后晒干、机械粉碎后的秸秆粉碎物质,经机械粉碎后,原作物秸秆粉碎物质长度小于3cm,细小的粉碎物更有利于秸秆粉碎物质的分解和与原有土壤的混合。

在不出现冲突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上述附加技术特征自由组合以及叠加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油菜花生轮作下的坡耕地土壤肥力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种植花生或油菜的种植垄和与种植垄平行的顺坡条形沟,所述的种植垄内设置有原位作物秸秆粉碎物层,所述的原位作物秸秆粉碎物层为种植垄上种植的花生和/或油菜收获后晒干、机械粉碎后的秸秆粉碎物质铺设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菜花生轮作下的坡耕地土壤肥力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顺坡条形沟内设置有用于拦截雨水径流的土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菜花生轮作下的坡耕地土壤肥力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顺坡条形沟沟型为倒梯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菜花生轮作下的坡耕地土壤肥力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顺坡条形沟沟上宽15-20cm,下宽10-15cm,沟深10-15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菜花生轮作下的坡耕地土壤肥力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花生和/或油菜收获后晒干、机械粉碎后的秸秆粉碎物质,经机械粉碎后,秸秆长度小于3c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油菜花生轮作下的坡耕地土壤肥力提升系统,花生或油菜收获后将各垄除去果实剩余的原位作物秸秆经晒干、机械粉碎后形成原位作物秸秆粉碎物,原位作物秸秆粉碎物放入顺坡条形沟内作为新的原位作物秸秆粉碎物层,将原种植垄的土层填入原顺坡条形沟内,形成新的种植垄,原种植垄开挖为新的顺坡条形沟,以供下一轮作物种植使用,依次往复循环,可实现花生、油菜轮作下的原位作物秸秆循环充分还田,补充坡耕地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减少传统施肥用量,提升坡耕地土壤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任;宋月君;刘艳;谢颂华;郑海金;段剑;汤崇军;张华明;王凌云;林圣玉;徐爱珍;王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0.04.17
技术公布日:2021.0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