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弃采石场生态复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9025发布日期:2021-02-26 22:2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弃采石场生态复绿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石场修复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废弃采石场生态复绿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材的开垦量逐渐增多,随之导致裸露的采石场逐渐增多。受到采石场地质环境的影响,其表面裸露岩石,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感观,同时影响了物种的生长,进而影响生态平衡。
[0003]
为了解决采石场岩石裸露的问题,现在的采石场多种植复绿植物,已达到生态的平衡。但是对于坡度较陡(坡度为80度至90度)的采石场其复绿技术难度大。由于其高、陡、险的特点,严重影响了传统的生态复绿技术,传统的喷植法、覆土法等复绿技术收效甚微,严重影响陡峭采石场的复绿工程。
[0004]
上述缺陷,值得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弃采石场生态复绿结构。
[0006]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7]
一种废弃采石场生态复绿结构,在废弃采石场的坡面设有挂网,所述挂网的表面设有若干排坡面复绿单元,所述坡面复绿单元包括v形槽、回填于所述v形槽内部的坡面种植土、种植于所述坡面种植土上的坡面复绿植被,其特征在于,
[0008]
所述v形槽包括若干锚杆,所述锚杆的下端插入所述坡面上的锚孔内,所述锚孔内灌注有水泥砂浆使得所述锚杆与所述坡面固定连接,所述锚杆的上端裸露部分横向固定有若干排横筋,所述锚杆和所述横筋的周围现场浇筑形成浇筑板,所述浇筑板的顶部设有排水口,所述浇筑板的内侧通过拉筋与所述坡面固定,所述拉筋的外侧与对应位置的所述锚杆固定连接;
[0009]
所述坡面种植土的表面铺设有土工网,其底部设有砂砾,所述坡面种植土与所述砂砾之间通过土工布间隔;
[0010]
所述v形槽内设有滴灌管,所述滴灌管位于所述坡面种植土与所述坡面的拐角处。
[0011]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板与所述坡面的夹角为45度。
[0012]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上下两排所述坡面复绿单元的间距为2-3m。
[0013]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面复绿植被包括第一爬藤、第二爬藤、第一灌草以及第二灌草,所述第一爬藤种植于靠近坡面的位置,所述第二爬藤种植于远离所述坡面的位置,所述第一灌草和所述第二灌草种植于所述第一爬藤和所述第二爬藤之间,且所述第一灌草与所述第二灌草穿插种植。
[001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爬藤为爬墙虎,所述第二爬藤为葛藤,所述第一灌草为小叶
榕,所述第二灌草为勒杜鹃。
[0015]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废弃采石场的坡顶位置设有若干排坡顶复绿单元,每排的所述坡顶复绿单元包括若干个与坡顶边缘平行的植生槽,所述植生槽内填充有坡顶种植土,所述坡顶种植土上种植有坡顶乔、灌木,所述坡顶乔、灌木的空隙中喷播种植坡顶灌草。
[0016]
进一步的,相邻两排的所述坡顶复绿单元中,所述植生槽交叉分布。
[0017]
进一步的,坡顶处设有两排所述坡顶复绿单元。
[0018]
进一步的,所述坡顶复绿单元的内侧设有截水沟。
[0019]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废弃采石场的坡脚的位置设有坡脚复绿单元,所述坡脚复绿单元包括与坡脚边缘平行的挡土墙,所述挡土墙的内部设有种植腔,其内填充有坡脚种植土,所述坡脚种植土上种植有坡脚乔、灌木,所述坡脚乔、灌木的空隙中喷播种植坡脚灌草。
[0020]
进一步的,所述挡土墙高于地面至少1.0m。
[0021]
进一步的,所述挡土墙的内侧距离所述坡脚的边缘2.5-4m。
[0022]
进一步的,所述坡脚复绿单元的外侧设有排洪渠。
[0023]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网的边缘通过主锚筋固定于所述坡面上,其内部位置通过若干次锚筋固定于所述坡面上。
[0024]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孔的深度大于所述锚杆插入所述坡面的长度2-3cm。
[0025]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左右相邻两个拉筋之间间隔3-5个所述锚杆。
[0026]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与所述浇筑板垂直。
[0027]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的外侧与所述锚杆裸露于所述坡面外侧的中间位置连接。
[0028]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位于上下两排的所述浇筑板上的排水口交错排布。
[0029]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面上设有竖向分布的跌水沟,所述跌水沟间隔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坡面复绿单元。
[0030]
进一步的,所述坡脚的边缘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与所述跌水沟连通。
[0031]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陡峭边坡设置v形槽,并在v形槽内种植坡面复绿植被,不仅可以增加边坡绿化景观效果,还可以增加边坡的生态稳定性;通过锚杆、拉筋、横筋等对v形槽的结构进行加固,不仅能够适应陡峭边坡的地质环境,给坡面复绿植被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还能充分保证复绿体系的稳定性,保证陡峭边坡的复绿效果,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发生。
附图说明
[003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为坡面复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3为坡面复绿单元中拉结筋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4为坡面排水口的分布示意图。
[0036]
图5为v形槽内植被的分布示意图。
[0037]
图6为坡顶复绿单元的分布图。
[0038]
在图中,100-坡面复绿单元,101-坡面,111-锚杆,112-横筋,113-拉筋,120-浇筑板,130-锚孔,131-水泥砂浆,141-坡面种植土,142-砂砾,151-土工网,152-土工布,160-滴灌管,170-排水口,181-第一爬藤,182-第一灌草,183-第二灌草,184-第二爬藤,
[0039]
200-坡顶复绿单元,
[0040]
300-坡脚复绿单元,
[0041]
401-截水沟,402-排水沟,403-排洪渠,404-跌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0043]
废弃采石场包括坡顶a、陡峭的坡面b以及坡脚c。如图1所示,一种废弃采石场生态复绿结构,在坡顶a处设有若干排坡顶复绿单元;在陡峭的坡面区域b上设有挂网,挂网的表面设有若干排坡面复绿单元;坡脚c处设有坡脚复绿单元。
[0044]
1、坡顶复绿单元
[0045]
如图1、图6所示,废弃采石场的坡顶位置设有若干排的坡顶复绿单元200。优选的,相邻两排的坡顶复绿单元200中,植生槽交叉分布,通过交叉分布的坡顶复绿单元200,不仅能够增加坡顶复绿结构的层次性,同时避免有序排列出现的贯穿缝隙。
[0046]
每排的坡顶复绿单元200包括若干个与坡顶边缘平行的植生槽,植生槽内填充有坡顶种植土,坡顶种植土上种植有坡顶乔、灌木,坡顶乔、灌木的空隙中喷播种植坡顶灌草,通过不同植被种类对坡顶种植土进行固定。
[0047]
优选的,坡顶复绿单元200的内侧设有截水沟401,避免坡顶的流水对坡顶种植土的冲刷,有效避免坡顶种植土的流失。
[0048]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坡顶处设有两排坡顶复绿单元200,可以充分考虑到采石场坡顶的结构设计,减少对坡顶结构的损坏,进而造成岩石的破损。
[0049]
2、坡面复绿单元
[0050]
坡面上的坡面复绿单元100有序排布,增加坡面的美观度。优选的,上下两排坡面复绿单元100的间距为2-3m,配合坡面复绿植被,可以保证边坡表面都能覆盖绿色植被。
[0051]
坡面表面设置有挂网(优选网孔为5
×
5cm),挂网对岩质边坡进行加固。挂网的边缘通过主锚筋固定于坡面上,其内部位置通过若干次锚筋固定于坡面上,增加挂网的稳定性。
[0052]
如图1至图5所示,坡面复绿单元100包括v形槽、回填于v形槽内部的坡面种植土141、种植于坡面种植土141上的坡面复绿植被。
[0053]
如图2所示,v形槽包括若干锚杆111,锚杆111的下端插入坡面101上的锚孔130内,锚孔130内灌注有水泥砂浆131使得锚杆111与坡面101固定连接,保证锚杆111与坡面101的连接稳定性。锚杆111的上端裸露部分横向固定有若干排横筋112,锚杆111和横筋112的周围现场浇筑形成浇筑板120,浇筑板120与坡面101之间夹角形成v形槽。
[0054]
优选的,锚孔130的深度为60-65cm,其大于锚杆111插入坡面101的长度2-3cm。
[0055]
优选的,锚杆111选用18-22mm螺纹钢,以增锚杆的附着力。
[0056]
优选的,左右相邻两根锚杆111的间距为25-35cm,,相邻两排横筋112的间距为20cm保证其对浇筑板的支撑度。
[0057]
优选的,浇筑板120的厚度为8-10cm。
[0058]
在本实施例中,浇筑板120与坡面101的夹角为45度,即v形槽的底部夹角为45度,其能使整个v形槽能够适应陡峭的边坡,进而保证坡面种植区与坡面复绿植被的重心稳定。
[0059]
坡面种植土141的底部设有砂砾142,通过砂砾142对坡面种植土141进行支撑。两者之间铺设有土工布152进行间隔,避免坡面种植土141渗漏至砂砾142之间。坡面种植土141的表面铺设有土工网151,避免坡面种植土141受风吹影响。
[0060]
v形槽内设有滴灌管160,通过滴管系统增加坡面复绿植被的出苗和成苗率,保障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优选的,滴灌管160位于坡面种植土141与坡面的拐角处,不仅能保证坡面种植土141上各种坡面复绿植被的需求,同时便于对滴灌管160进行绑定、安装。
[0061]
如图2、图3所示,浇筑板120的内侧通过拉筋113与坡面固定,拉筋113的外侧与对应位置的锚杆111固定连接。
[0062]
优选的,拉筋113与浇筑板120垂直,且拉筋113的外侧与锚杆111裸露于坡面外侧的中间位置连接,使得拉筋113对浇筑板的拉力更均匀。在本实施例中,左右相邻两个拉筋113之间间隔3-5个锚杆111,在保证拉筋113对浇筑板拉力的情况下,充分节省拉筋113的布置成本。
[0063]
如图1、图4所示,浇筑板120的顶部设有排水口170。优选的,位于上下两排的浇筑板120上的排水口170交错排布。
[0064]
坡面上设有竖向分布的跌水沟404,跌水沟404间隔左右相邻的两个坡面复绿单元100,跌水沟404能充分减少流水的速度,减少水流对下部分结构的冲刷。坡脚的边缘设有排水沟402,排水沟402与跌水沟404连通,对跌水沟404内的水流进行引流。
[0065]
如图5所示,坡面复绿植被包括第一爬藤181、第二爬藤184、第一灌草182以及第二灌草183,第一爬藤181种植于靠近坡面的位置,第二爬藤184种植于远离坡面的位置,第一灌草182和第二灌草183种植于第一爬藤181和第二爬藤184之间,且第一灌草182与第二灌草183穿插种植。
[006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爬藤为爬墙虎,第二爬藤为葛藤,第一灌草为四季青,第二灌草为勒杜鹃。
[0067]
3、坡脚复绿单元
[0068]
如图1所示,坡脚复绿单元300包括与坡脚边缘平行的挡土墙。优选的,挡土墙的内侧距离坡脚的边缘2.5-4m,挡土墙高于地面至少1.0m,以适应采石场陡峭的地质环境。
[0069]
挡土墙的内部设有种植腔,其内填充有坡脚种植土,坡脚种植土上种植有坡脚乔、灌木,坡脚乔、灌木的空隙中喷播种植坡脚灌草,通过不同植被种类对坡脚种植土进行固定。
[0070]
优选的,坡脚复绿单元300的外侧设有排洪渠403,增加整个废弃采石场生态复绿结构的排洪能力。
[0071]
本实用新型通过挂网对岩质边坡进行加固处理、通过v形槽建立良好的植生环境、通过坡面复绿植被的分布实现最有的生态分布、通过横筋和拉筋实现浇筑板的固定、通过
坡顶复绿单元和坡脚复绿单元实现坡顶和坡脚的辅助绿化处理,上述措施可以保证陡峭的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增加其绿化效果,从而实现边坡的生态稳定性和美观度。
[0072]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73]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