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原河流培养与收集周丛藻类的人工基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84237发布日期:2020-12-15 08:2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高原河流培养与收集周丛藻类的人工基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基质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高原河流培养与收集周丛藻类的人工基质。



背景技术:

周丛藻类是水体初级生产力重要的组成成分,是水体营养结构的基础环节,河流经济鱼类的主要天然饵料,也可作为水体水质评价的检测指标。为此,调查周丛藻类分析其群落结构特征及其资源量尤为重要。然而高原各大河流由于海拔梯度较高,流速较快、不同季节水位变化迅速,目前调查周丛藻类的定量采集主要依赖于自然基质,如石头、木头、砂子等,这些自然基质具有空间异质性。

人工基质法是将周丛藻类使用人工基质固定在水中,经过一定时间后从基质上收集周丛藻类和统计的方法。人工基质在周丛藻类生长时间、采样位置和取样面积等方面具有可人为控制的优点,减少重复取样及生境差异所产生的误差,有利于不同采样点之间的比较,便于统计分析,为周丛藻类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设计一种适合高原河流培养和采集周丛藻类的人工基质,能解决高原河流渔业资源调查、河流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技术问题。

例如中国授权专利号为cn201610032345.4的一种用于河流培养与收集周丛藻类的方法和人工基质,属于人工基质技术领域。包括漂浮架、分流保护装置和附藻器,所述漂浮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支撑架和对称固定于支撑架两端的泡沫块;所述分流保护装置固定于支撑架中间底侧,所述分流保护装置上、下端敞开,所述分流保护装置下端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长方形挡板,所述分流保护装置前端下方设有固定装置;所述附藻器放置在分流保护装置内部,所述附藻器上、下端敞开,所述附藻器其中两个相对的内壁对称开有若干个用于放置载片的凹槽,所述附藻器底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二长方形挡板。本实用新型克服了流速快和水位变化的影响,用于在激流水体中定点培养周丛藻类,并且易于定时、定量收集样品。

但是现有技术存在如下不足:

1、以往用玻璃片采样器易碎和结构复杂的缺点;

2、不能够根据水位自动调节高度,导致由于水位的迅速变动导致采样失败的现象;

3、制作不方便、价格不便宜等缺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用于高原河流培养与收集周丛藻类的人工基质,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高原河流培养与收集周丛藻类的人工基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原河流培养与收集周丛藻类的人工基质,包括连接棒、连接件、环扣、附藻带、连接绳、主绳、侧绳、螺丝、配重块和悬浮球,所述连接棒上均布有多个连接件,位于所述连接棒两端的连接件均连接所述侧绳的一端,两组所述侧绳的另一端与主绳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主绳上连接所述悬浮球,位于所述连接棒中间位置的连接件通过连接绳连接所述配重块,其余的连接件下方通过环扣连接附藻带。

优选的,所述连接棒的一侧开设有多个螺孔,所述连接件通过螺丝与连接棒相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套设在连接棒上的套环,所述套环的侧壁开有连接孔,所述套环的侧壁上还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开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连接棒为圆柱状,所述套环为圆环状。

优选的,所述连接棒为立方体状,所述套环为立方框状。

优选的,所述附藻带的长为10cm,宽为3-5cm。

优选的,所述连接棒的长度为35cm。

优选的,所述连接棒、连接件、环扣和附藻带均为塑料材料。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为石块或者金属,所述悬浮球为泡沫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解决了以往用玻璃片采样器易碎和结构复杂的缺点;

2、可以根据水位自动调节高度,克服由于水位的迅速变动导致采样失败的现象;

3、制作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一个采样点放置多个采样器,可大大减少由于外界因素导致采样失败的现象;

4、本实用新型已经多次在周丛藻类调查实践中应用,采样过程中因本实用新型大大减少了屡次出现的采样问题,表现出较好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件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件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连接棒;2、连接件;201、套环;202、连接座;203、连接孔;3、环扣;4、附藻带;5、连接绳;6、主绳;7、侧绳;8、螺丝;9、配重块;10、悬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原河流培养与收集周丛藻类的人工基质,包括连接棒1、连接件2、环扣3、附藻带4、连接绳5、主绳6、侧绳7、螺丝8、配重块9和悬浮球10,所述连接棒1上均布有多个连接件2,位于所述连接棒1两端的连接件2均连接所述侧绳7的一端,两组所述侧绳7的另一端与主绳6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主绳6上连接所述悬浮球10,位于所述连接棒1中间位置的连接件2通过连接绳5连接所述配重块9,使人工基质垂直固定在水中设定好的位置,其余的连接件2下方通过环扣3连接附藻带4。

其中,所述连接棒1的一侧开设有多个螺孔,所述连接件2通过螺丝8与连接棒1相固定连接,使得连接件2连接稳定,不会应为水流原因而导致取样失败的问题。

其中,所述连接件2包括套设在连接棒1上的套环201,所述套环201的侧壁开有连接孔203,所述套环201的侧壁上还设有连接座202,所述连接座202上开有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棒1和连接件2配合方式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连接棒1为圆柱状,所述套环201为圆环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棒1和连接件2配合方式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连接棒1为立方体状,所述套环201为立方框状。

其中,所述附藻带4的长为10cm,宽为3-5cm。

其中,所述连接棒1的长度为35cm。

其中,所述连接棒1、连接件2、环扣3和附藻带4均为塑料材料。

其中,所述配重块9为石块或者金属,所述悬浮球10为泡沫材料。

一种利用上述人工基质进行河流培养与收集周丛藻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样之前,将多个连接件2套设在连接棒1上,并将所述连接件2上的连接孔203与连接棒1上的螺孔通过螺丝8固定,位于所述连接棒1两端的连接件2上的连接座202朝上设置,其余的连接件2上的连接座202朝下设置;

s2:将连接绳5的一端连接于位于连接棒1中间位置的连接件2上,然后在连接绳5的另一端连接配重块9;

s3:将两组侧绳7的一端分别连接位于所述连接棒1两端的连接件2上,两组侧绳7的另一端最终连接主绳6的一端,并在侧绳7上方10cm处的主绳6上连接悬浮球10;

s4:取多个附藻带4,并将塑料带剪成长为10cm、宽为3-5cm的小片,并在一端开一连接孔,然后通过环扣3将附藻带4与连接件2相连接,得到所述的人工基质;

s5:将组合好的人工基质放置在特定采样位置,一个采样点放置多个人工基质,确保人工基质漂浮于水面,通过对主绳6的长度进行选择,控制附藻带4在水中的深度;

s6:在所述人工基质经过2-4星期的培养后予以回收,回收时将人工基质从水中打捞出来,将附藻带4取下,用塑料刷将附藻带4上的附着藻全部刷入白瓷中,并用蒸馏水冲洗至广口瓶中,定容,固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