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鸡鸭共用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1435发布日期:2021-02-23 13:2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鸡鸭共用笼的制作方法

[0001]
本新型涉及畜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鸡鸭共用笼。


背景技术:

[0002]
在肉禽养殖业中,目前较为流行的是3层笼具养殖,在目前的经济效益及饲养效率上体现出较大的优势,随着模式的推广,其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一个标准化养禽场的投入约为2000万/左右,但是目前肉鸡、肉鸭行情不稳定,在某些时间很有可能出现利润偏差,但是目前的笼具不适合鸡鸭通用,某些养殖户不能根据行情状况灵活的进行家禽养殖,原因为鸭子天性较为活泼,喜欢运动,鸡运动力偏弱,且鸡容易受到周围鸡只影响,受到应激,所以急需设计一款鸡鸭通用笼,可根据行情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转变,提高经济效益。
[0003]
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本新型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新型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可提高笼子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降低成本的鸡鸭共用笼。
[0005]
本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新型提供了一种鸡鸭共用笼,包括笼体,所述笼体包括底板与环绕四周的侧板,所述笼体内转动连接有四个隔板,所述隔板通过转动机构控制旋转;
[0006]
所述笼体包括顶板,所述顶板滑动连接于四个所述侧板内壁,所述顶板通过平移机构控制移动;
[0007]
所述笼体前后侧均设置有若干笼门,所述笼门滑动连接于所述笼体。
[0008]
所述底板顶面垂直设置有四个固定轴,每个所述固定轴分别位于靠近每个所述侧板内面中心处,所述固定轴高度低于所述侧板高度,所述固定轴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限位块;
[0009]
所述隔板板体一侧固定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径与所述固定轴外径配合,所述套筒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轴外,且所述套筒高度与每个所述固定轴两端的限位块的间距配合。
[0010]
所述笼体底面为正方形结构,每个所述侧板长度均相同,每个所述隔板的长度均为所述侧板长度的一半;
[0011]
每个所述隔板端部底面均设置有底轮,所述底轮底面与所述底板贴合。
[0012]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底板上的四根水平设置的蜗杆,每根所述蜗杆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板边缘处且位于所述侧板外,每个所述蜗杆分别与所述底板四边平行且四个所述蜗杆水平高度相同;
[0013]
每个所述蜗杆的两端均设置有锥齿轮,每相邻两个所述蜗杆的所述锥齿轮均啮合;
[0014]
其一所述蜗杆的端部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所
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与其连接的所述蜗杆的中心转轴同轴;
[0015]
所述蜗杆的杆体中部设置有螺旋齿。
[0016]
每个所述侧板中部均设置有竖直的条形立板,每个所述立板均为中空状,固定轴靠近所述立板设置;
[0017]
每个所述立板底端均设置有连通所述笼体内外部的矩形通孔;
[0018]
每个所述立板内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每个所述转动轴均竖直设置,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蜗轮,每个所述蜗轮分别位于每个所述立板的矩形通孔内,且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的螺旋齿啮合;
[0019]
每个所述转动轴上均固定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蜗轮的中心转轴均与所述转动轴同轴,所述齿轮也位于所述矩形通孔内;
[0020]
每个所述套筒靠近底端处均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套筒中心转轴同轴均匀布设的外齿,所述外齿均与所述齿轮啮合。
[0021]
所述顶板为正方形板面,四边均与所述笼体内壁配合;
[0022]
所述顶板四边外侧均设置有矩形滑块,所述滑块均位于四边中心处,每个所述滑块顶面均设置有螺纹孔;
[0023]
每个所述立板内侧均设置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从所述立板顶端开设至所述固定轴顶端,每个所述滑块均滑动连接于所述矩形孔内,且所述滑块的两侧与所述矩形孔两侧贴合。
[0024]
所述转动轴轴体上部设置有螺纹齿,所述转动轴分别位于每个所述螺纹孔内且所述螺纹齿均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
[0025]
所述底板顶面设置有四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当所述隔板的端部转动至所述笼体中心处时紧贴所述隔板板面处,且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隔板转动打开方向的一侧。
[0026]
每个所述侧板、顶板隔板与笼门均布设有网孔。
[0027]
所述笼门位于所述笼体的前后侧,且前后侧均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立板的左右侧;
[0028]
笼门均滑动连接于所述侧板外侧的滑槽,且每个所述笼门均与所述侧板之间设置有锁定件。
[0029]
本新型实际使用时:当作为鸭笼使用时,四个隔板位于初始位置,即分别紧贴四个侧板内壁,且顶板位于笼体最顶端,此时笼体内空间为最大;
[0030]
当需要进行鸡笼改变时,可通过驱动电机使四个隔板转动至端部位于笼体中心处,且同时顶板平移至隔板顶端,此时四个隔板形成十字形,并将底板均匀分成四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使整个笼体划分为四个小笼,且由于顶板下移,使笼体高度变小,空间变小,在此过程中,具体工作过程为:驱动电机使其一蜗杆转动,由于蜗杆之间通过锥齿轮啮合连接,故四个蜗杆均同时进行转动,每个蜗杆均与四个立板内的蜗轮啮合使其转动,同时便可使所有转动轴与齿轮同向转动,由于齿轮与隔板套筒上的外齿啮合,便可同时带动四个隔板继续转动,当隔板转动至与固定件贴合即可,与此同时,顶板的四个螺纹孔内连接的螺纹齿转动可使顶板进行下移;
[0031]
在笼体装鸭状态时,可打开前侧与后侧两个笼门,因其余两个笼门均与隔板贴合无法打开;当笼体位于装鸡状态时,可打开前后侧四个笼门对应四个小笼。
[0032]
本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笼体内的四个隔板,对笼体进行自动分笼,以方便将鸭笼变为鸡笼,将喜静的鸡分开养殖,给喜动的鸭大量活动空间,且通过顶板下移限制笼体的高度,以适应鸡与鸭不同的生活习性,通过可联动的转动机构与平移机构,只需一驱动电机便可实现两个机构同时运作,对笼体进行空间划分,根据行情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转变,可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笼子利用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33]
图1为本新型为鸭笼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
图2为图1的a区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5]
图3为图1的b区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6]
图4为图1的c区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7]
图5为本新型为鸭笼状态时笼体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
图6为本新型为鸭笼状态时笼体内部的俯视图。
[0039]
图7为本新型为鸡笼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0]
图8为图7的d区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1]
图9为本新型为鸡笼状态时笼体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2]
图10为本新型隔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3]
图11为本新型顶板的俯视图。
[0044]
其中,附图标记为:1、笼体;101、底板;102、侧板;103、笼门;2、隔板;201、套筒;202、底轮;203、外齿;3、顶板;301、滑块;302、螺纹孔;4、蜗杆;401、锥齿轮;402、螺旋齿;5、驱动电机;6、立板;601、矩形通孔;602、矩形孔;7、转动轴;701、蜗轮702、齿轮;703、螺纹齿;8、固定件;9、滑槽;10、锁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46]
参见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鸡鸭共用笼,包括笼体1,笼体1包括底板101与环绕四周的侧板102,底板101顶面垂直设置有四个固定轴,每个固定轴分别位于靠近每个侧板102内面中心处,固定轴高度低于侧板102高度,固定轴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限位块,笼体1内转动连接有四个隔板2,隔板2板体一侧固定设置有套筒201,套筒201内径与固定轴外径配合,套筒201转动连接于固定轴外,且套筒201高度与每个固定轴两端的限位块的间距配合,笼体1底面为正方形结构,每个侧板102长度均相同,每个隔板2的长度均为侧板102长度的一半,每个隔板2端部底面均设置有底轮202,底轮202底面与底板101贴合。
[0047]
隔板2通过转动机构控制旋转,转动机构包括位于底板101上的四根水平设置的蜗杆4,每根蜗杆4均转动连接于底板101边缘处且位于侧板102外,每个蜗杆4分别与底板101四边平行且四个蜗杆4水平高度相同,每个蜗杆4的两端均设置有锥齿轮401,每相邻两个蜗杆4的锥齿轮401均啮合,其一蜗杆4的端部连接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固定设置于底板101上且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与与其连接的蜗杆4的中心转轴同轴,蜗杆4的杆体中部设置有螺旋齿402,每个侧板102中部均设置有竖直的条形立板6,每个立板6均为中空状,固定轴靠近立板6设置,每个立板6底端均设置有连通笼体1内外部的矩形通孔601,每个立板6内均转
动连接有转动轴7,每个转动轴7均竖直设置,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蜗轮701,每个蜗轮701分别位于每个立板6的矩形通孔601内,且蜗轮701与蜗杆4的螺旋齿402啮合,每个转动轴7上均固定设置有齿轮702,齿轮702与蜗轮701的中心转轴均与转动轴7同轴,齿轮702也位于矩形通孔601内,每个套筒201靠近底端处均设置有若干与套筒201中心转轴同轴均匀布设的外齿203,外齿203均与齿轮702啮合。
[0048]
笼体1包括顶板3,顶板3滑动连接于四个侧板102内壁,顶板3为正方形板面,四边均与笼体1内壁配合,顶板3四边外侧均设置有矩形滑块301,滑块301均位于四边中心处,每个滑块301顶面均设置有螺纹孔302。
[0049]
顶板3通过平移机构控制移动,每个立板6内侧均设置有矩形孔602,矩形孔602从立板6顶端开设至固定轴顶端,每个滑块301均滑动连接于矩形孔602内,且滑块301的两侧与矩形孔602两侧贴合,转动轴7轴体上部设置有螺纹齿703,转动轴7分别位于每个螺纹孔302内且螺纹齿703均与螺纹孔302螺纹配合。
[0050]
笼体1前后侧均设置有若干笼门103,笼门103滑动连接于笼体1,笼门103位于笼体1的前后侧,且前后侧均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立板6的左右侧,笼门103均滑动连接于侧板102外侧的滑槽9,且每个笼门103均与侧板102之间设置有锁定件10。
[0051]
底板101顶面设置有四个固定件8,固定件8位于当隔板2的端部转动至笼体1中心处时紧贴隔板2板面处,且固定件8位于隔板2转动打开方向的一侧。
[0052]
每个侧板102、顶板3隔板2与笼门103均布设有网孔。
[0053]
本新型实际使用时:当作为鸭笼使用时,四个隔板2位于初始位置,即分别紧贴四个侧板102内壁,且顶板3位于笼体1最顶端,如图1至图6所示,此时笼体1内空间为最大;
[0054]
当需要进行鸡笼改变时,可通过驱动电机5使四个隔板2转动至端部位于笼体1中心处,且同时顶板3平移至隔板2顶端,如图7至图9所示,此时四个隔板2形成十字形,并将底板101均匀分成四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使整个笼体1划分为四个小笼,且由于顶板3下移,使笼体1高度变小,空间变小,在此过程中,具体工作过程为:驱动电机5使其一蜗杆4转动,由于蜗杆4之间通过锥齿轮401啮合连接,故四个蜗杆4均同时进行转动,每个蜗杆4均与四个立板6内的蜗轮701啮合使其转动,同时便可使所有转动轴7与齿轮702同向转动,由于齿轮702与隔板2套筒201上的外齿203啮合,便可同时带动四个隔板2继续转动,当隔板2转动至与固定件8贴合即可,与此同时,顶板3的四个螺纹孔302内连接的螺纹齿703转动可使顶板3进行下移;
[0055]
在笼体1装鸭状态时,可打开前侧与后侧两个笼门103,因其余两个笼门103均与隔板2贴合无法打开;当笼体1位于装鸡状态时,可打开前后侧四个笼门103对应四个小笼。
[0056]
本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新型的限制,本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