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滚轮的竿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9003发布日期:2020-11-27 10:2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滚轮的竿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滚轮的竿叉。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竿叉大多不带滚轮设计,这样在使用时,竿叉与鱼竿摩擦力较大,影响使用效果。也有带滚轮的设计,但存在以下缺陷:1.滚轮一般设置位置较高,滚轮高出竿叉本体的凹陷部位很多,滚轮与本体之间存在较大间隙,容易夹鱼线,也不利于使用;2.滚轮为整体采用软性材料,滚轮直接与滚轮轴接触,长时间使用,软性材质的滚轮会发生严重变形而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滚轮的竿叉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带滚轮的竿叉,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凹陷部设置一滚轮,滚轮和本体通过滚轮轴配合连接;所述的滚轮由滚轮轴套和弹性体组成,弹性体为中间低两边高的凹状结构,滚轮下沉设置在本体的凹陷部。

所述的一种带滚轮的竿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滚轮轴安装孔,滚轮轴穿过滚轮轴安装孔插入滚轮轴套。

所述的一种带滚轮的竿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轴套两端设置限位连接筋,弹性体上设置有与限位连接筋相配合的连接槽。

所述的一种带滚轮的竿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轴套采用耐磨硬质材质。

所述的一种带滚轮的竿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的凹状结构与本体的凹陷部平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滚轮由滚轮轴套和弹性体组成,滚轮轴套与滚轮轴连接,避免弹性体与滚轮轴产生摩擦变形,延长滚轮的使用寿命;弹性体为中间低两边高的凹状结构,滚轮下沉设置在本体的凹陷部,弹性体的凹状结构与本体的凹陷部平滑过渡,滚轮与本体之间间隙小,这样就可以避免滚轮与本体之间夹鱼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滚轴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滚轮,3-凹陷部,4-滚轮轴套,5-弹性体,6-限位连接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竿叉,包括本体1,本体1的凹陷部3设置一滚轮2,滚轮2和本体1通过滚轮轴配合连接;滚轮2由滚轮轴套4和弹性体5组成,弹性体5为中间低两边高的凹状结构,滚轮2下沉设置在本体的凹陷部,弹性体5的凹状结构与本体的凹陷部3平滑过渡,这样滚轮与本体之间间隙小,就可以避免滚轮与本体之间夹鱼线。

在本体1上设置有滚轮轴安装孔,滚轮轴穿过滚轮轴安装孔插入滚轮轴套4,滚轮轴套4与滚轮轴配合连接,避免弹性体与滚轮轴产生摩擦变形,延长滚轮的使用寿命。

为了保证连接的稳定可靠,滚轮轴套两端设置限位连接筋6,弹性体上设置有与限位连接筋相配合的连接槽,二者紧密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滚轮轴套采用耐磨硬质材质,可以大大增加滚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滚轮由滚轮轴套和弹性体组成,滚轮轴套与滚轮轴连接,避免弹性体与滚轮轴产生摩擦变形,延长滚轮的使用寿命;弹性体为中间低两边高的凹状结构,滚轮下沉设置在本体的凹陷部,弹性体的凹状结构与本体的凹陷部平滑过渡,滚轮与本体之间间隙小,这样就可以避免滚轮与本体之间夹鱼线。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滚轮的竿叉,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凹陷部设置一滚轮,滚轮和本体通过滚轮轴配合连接;所述的滚轮由滚轮轴套和弹性体组成,弹性体为中间低两边高的凹状结构,滚轮下沉设置在本体的凹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滚轮的竿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滚轮轴安装孔,滚轮轴穿过滚轮轴安装孔插入滚轮轴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滚轮的竿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轴套两端设置限位连接筋,弹性体上设置有与限位连接筋相配合的连接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滚轮的竿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轴套采用耐磨硬质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滚轮的竿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的凹状结构与本体的凹陷部平滑过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滚轮的竿叉。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凹陷部设置一滚轮,滚轮和本体通过滚轮轴配合连接;所述的滚轮由滚轮轴套和弹性体组成,弹性体为中间低两边高的凹状结构,滚轮下沉设置在本体的凹陷部,弹性体的凹状结构与本体的凹陷部平滑过渡。本实用新型的滚轮由滚轮轴套和弹性体组成,滚轮轴套与滚轮轴连接,避免弹性体与滚轮轴产生摩擦变形,延长滚轮的使用寿命;弹性体为中间低两边高的凹状结构,滚轮下沉设置在本体的凹陷部,弹性体的凹状结构与本体的凹陷部平滑过渡,滚轮与本体之间间隙小,这样就可以避免滚轮与本体之间夹鱼线。

技术研发人员:徐兴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兴校
技术研发日:2020.04.29
技术公布日:2020.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