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鲟鱼人工催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7535发布日期:2020-12-29 09:3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鲟鱼人工催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鲟鱼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鲟鱼人工催产装置。



背景技术:

鲟鱼,古称鱏鱼,属脊索动物门动物,体长0.5~7米,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最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素有“水中熊猫”和“水中活化石”之称,系现存的古老生物种群。鲟鱼肉厚骨软,味道鲜美,肉和卵的蛋白质含量高,属高级营养品,其许多脏器都有一定的药效或美容保健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由于长时间大量的捕捞,野生的鲟鱼数量急速下降,无法满足消费需求,因此,人工养殖成为鲟鱼的主要来源。

但鲟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不能自然产卵交配,不得不依赖于鲟鱼的人工催产,由于鲟鱼亲本个体都比较大,需要几个人借助一定的催产装置才能完成对鲟鱼的人工催产,在催产的操作中鱼的剧烈挣扎容易造成鱼体受损及较大的应激反应,容易对鲟鱼亲本造成伤害,一方面会影响到鲟鱼亲本的寿命,另一方面也会对亲本催产效果产生影响,既降低了亲本的产卵量,也降低了鲟鱼卵的质量。综上,现有催产装置还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催产时鲟鱼完全离开水体,导致鲟鱼无法正常呼吸,影响到鲟鱼的新陈代谢;二是催产时不能将鲟鱼稳定的固定住,不方便催产剂的注射,催产效率较低。因此,研制开发一种催产效率高,亲本不易受到伤害,在催产过程中鲟鱼能够正常呼吸的鲟鱼人工催产装置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催产效率高,亲本不易受到伤害,在催产过程中鲟鱼能够正常呼吸的鲟鱼人工催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支架和固定在支架上的操作台,操作台的上方倾斜设置有放置槽,放置槽较低的一端为前端,较高的一端为后端,放置槽包括一块弧形底板、两块半环形封板和两块侧板,弧形底板的截面形状为向下凸起的半圆弧形,两块半环形封板分别布置在弧形底板的两端,两块侧板分别布置在弧形底板的两侧,弧形底板、半环形封板和侧板围成一个上端开口的槽体,槽体开口端的两侧之间间隔设置有多根弹性条,槽体的上方设置有气囊,气囊底部的边缘分别与侧板、半环形封板的上端面密封固定连接,气囊的一侧设置有充气管和放气管,气囊的上表面粘附有海绵层,操作台上设置气缸和支撑杆,气缸的活塞杆与放置槽后端的弧形底板连接,支撑杆的上端与放置槽中部的弧形底板转动连接。

每块侧板上表面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支柱,两支柱之间设置有连杆,其中一根连杆上活动套装有多个套管,每个套管上均间隔设置有两根弹性带,弹性带的端部设置有与另一根连杆相配合且方便开关的锁扣,同一套管上的两根弹性带之间间隔设置有多根加固带。

放置槽的前端设置有水槽,靠近放置槽一侧的水槽侧壁高度与端板齐平,水槽的顶部设置有补水管,水槽的底部设置有放水管,放水管上设置有放水阀,操作台下方的支架上设置有水箱,放水管的出水端与水箱连通。

进一步的,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滚轮。

进一步的,弹性条之间间隔设置有多根连接条。

进一步的,锁扣为登山扣。

进一步的,放置槽的上方设置有喷淋器,喷淋器包括多根间隔平行设置的喷淋管,喷淋管的长度方向与放置槽的长度方向平行,喷淋管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喷水孔,喷淋管的一端连接有分水管,分水管通过上水管与水箱连通,上水管上设置有抽水泵。

进一步的,水槽的内壁上设置有柔性层。

进一步的,放置槽的槽宽从前端到后端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在对鲟鱼亲本进行催产时,先通过气缸对放置槽的倾斜度进行调节,放置槽的倾斜度合适后将鱼放在放置槽内,使鱼头位于放置槽的前端,鱼尾位于放置槽的后端,并在水槽中注入适量的水,使鱼头位于水槽中的水体内,然后根据鲟鱼亲本的粗细和长度移动套管的位置,将弹性带端部的锁扣扣在连杆上,就可以开始对鲟鱼亲本进行人工催产,这种固定方式在操作方便的同时,鲟鱼亲本固定稳定,鱼体不会产生较大幅度的摆动,便于催产操作,提高催产效率,当催产操作结束后,解开锁扣拿出鲟鱼亲本即可。在上述操作过程中,由于弹性带、气囊和海绵层的设置,可以对鲟鱼亲本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保证鲟鱼亲本处于一个足够柔软的床体上,即使鲟鱼亲本剧烈挣扎其身体也不会受到伤害;其次,在催产前,在海绵层中注入足够多的清水,在催产过程中可以保证鱼身上的湿润,避免鱼身干燥受损;另外,由于鱼头始终位于水中,这能够保证鲟鱼在催产过程中可以正常的呼吸。本实用新型催产效率高,亲本不易受到伤害,在催产过程中鲟鱼能够正常呼吸,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操作台,3-柔性层,4-弧形底板,5-半环形封板,6-侧板,7-弹性条,8-气囊,9-充气管,10-放气管,11-海绵层,12-支柱,13-连杆,14-套管,15-弹性带,16-锁扣,17-加固带,18-水槽,19-补水管,20-放水管,21-放水阀,22-水箱,23-滚轮,24-连接条,25-喷淋管,26-分水管,27-气缸,28-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1和固定在支架1上的操作台2,操作台2的上方倾斜设置有放置槽,放置槽较低的一端为前端,较高的一端为后端,放置槽包括一块弧形底板4、两块半环形封板5和两块侧板6,弧形底板4的截面形状为向下凸起的半圆弧形,两块半环形封板5分别布置在弧形底板4的两端,两块侧板6分别布置在弧形底板4的两侧,弧形底板4、半环形封板5和侧板6围成一个上端开口的槽体,槽体开口端的两侧之间间隔设置有多根弹性条7,槽体的上方设置有气囊8,气囊8底部的边缘分别与侧板6、半环形封板5的上端面密封固定连接,气囊8的一侧设置有充气管9和放气管10,气囊8的上表面粘附有海绵层11,操作台2上设置气缸18和支撑杆19,气缸18的活塞杆与放置槽后端的弧形底板4转动连接,支撑杆19的上端与放置槽中部的弧形底板4转动连接。

每块侧板6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支柱12,两支柱12之间设置有连杆13,其中一根连杆13上活动套装有多个套管14,每个套管14上均间隔设置有两根弹性带15,弹性带15的端部设置有与另一根连杆13相配合且方便开关的锁扣16,锁扣16可选用登山扣等方便开关的结构,同一套管14上的两根弹性带15之间间隔设置有多根加固带17。

放置槽的前端设置有水槽18,靠近放置槽一侧的水槽18侧壁高度与半环形封板5齐平,水槽18的顶部设置有补水管19,水槽18的底部设置有放水管20,放水管20上设置有放水阀21,操作台2下方的支架1上设置有水箱22,放水管20的出水端与水箱22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对鲟鱼亲本进行催产时,先通过气缸27对放置槽的倾斜度进行调节,放置槽的倾斜度合适后将鲟鱼亲本放在放置槽内,使鱼头位于放置槽的前端,鱼尾位于放置槽的后端,并在水槽18中注入适量的水,使鱼头位于水槽18中的水体内,然后根据鲟鱼亲本的粗细和长度移动套管14的位置,将弹性带15端部的锁扣16扣在连杆13上,就可以开始对鲟鱼亲本进行人工催产,这种固定方式在操作方便的同时,鲟鱼亲本固定稳定,鱼体不会产生较大幅度的摆动,便于催产操作,提高催产效率,当催产操作结束后,解开锁扣16拿出鲟鱼亲本即可。在上述操作过程中,由于弹性带15、气囊8和海绵层11的设置,可以对鲟鱼亲本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保证鲟鱼亲本处于一个足够柔软的床体上,即使鲟鱼亲本剧烈挣扎其身体也不会受到伤害;其次,在催产前,在海绵层11中注入足够多的清水,在催产过程中可以保证鱼身上的湿润,避免鱼身干燥受损;另外,由于鱼头始终位于水中,这能够保证鲟鱼在催产过程中可以正常的呼吸。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机动性能和适用性能,支架1的底部设置有滚轮23,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移动。

为了提高弹性条7的受力强度,弹性条7之间间隔设置有多根连接条24。

优选地,锁扣16为登山扣,也可选用其它方便开合的锁扣结构。

放置槽的上方设置有喷淋器,喷淋器包括多根间隔平行设置的喷淋管25,喷淋管25的长度方向与放置槽的长度方向平行,喷淋管25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喷水孔,喷淋管25的一端连接有分水管26,分水管26与水源连通。在鲟鱼的人工催产过程中,可通过喷淋管25向鱼体喷水,提高海绵层11的含水量,保持鱼体全身的湿润,另外,在需要时也可喷洒消毒溶液,一方面防止鱼体受细菌感染,另一方面对放置槽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对鲟鱼亲本进行催产,尤其是鲟鱼亲本体型较大时,鲟鱼头部位于水槽18内,当鲟鱼激烈挣扎时,鲟鱼头部可能会撞在水槽18的内壁上,从而对鲟鱼造成伤害,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水槽18的内壁上设置有柔性层3。

鲟鱼的外形从鱼头到鱼尾是逐渐变细的,为了使放置槽与鱼体更加贴合,得到更好的固定效果,放置槽的槽宽从前端到后端逐渐减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