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栽培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7531发布日期:2020-12-29 09:3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珊瑚栽培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珊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珊瑚栽培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珊瑚属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是腔肠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纲,有7000多种,均为海产。珊瑚虫纲又分为八放珊瑚亚纲及六放珊瑚亚纲。根据骨骼质地和水螅体大小,珊瑚一般分为大水螅体石珊瑚、小水螅体石珊瑚、软珊瑚以及海葵等几种类型。珊瑚礁生态系统也被称为水下“热带雨林”,具有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渔业资源、吸引旅游观光等重要功能。

然而,珊瑚对水质的要求较高,环境因子中的温度、盐度、重金属、富营养水平等的变化都会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加之随着近年来出现的过量捕捞、环境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原因,近海水质日趋恶化,导致我国近海海域的珊瑚退化的愈加严重,严重影响了自然海域生态系统的稳态。由于珊瑚生长速度非常慢,自然生长速度显著低于珊瑚消亡的速度,许多珊瑚已成为濒危动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相应的珊瑚栽培种植装置,然而,现有的珊瑚培养种植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导致在海底组装极其不便,且大多无法做到根据礁区面积进行灵活组装。

因此,亟待出现一种便于海底组装的珊瑚栽培种植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珊瑚栽培种植装置,该珊瑚栽培种植装置组装简单,且具有较佳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珊瑚栽培种植装置,该珊瑚栽培种植装置包括种植组件,种植组件包括栅格板和珊瑚底托,栅格板可固定连接于待修复礁区,珊瑚底托连接于栅格板上,珊瑚底托具有用于容置待种植珊瑚幼苗的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填充粘固待种植珊瑚幼苗的粘胶层。该珊瑚栽培种植装置组装简单,且具有较佳的稳定性。

可选地,栅格板呈网格状,珊瑚底托的一端连接于栅格板的栅格孔内、另一端自珊瑚底托向外延伸。

可选地,栅格孔为方形孔,且方形孔的长度和宽度均在30mm至35mm之间。

可选地,种植组件包括多个,相邻两个种植组件的栅格板相互连接。

可选地,相邻两个栅格板通过扎带绑扎连接。

可选地,容纳腔内还设有水泥填充层,且水泥填充层位于栅格板与粘胶层之间。

可选地,水泥填充层的高度与珊瑚底托的高度之比为7:10。

可选地,珊瑚底托的材质为聚氯乙烯。

可选地,粘胶层的材质为珊瑚胶泥。

可选地,栅格板的材质为玻璃钢。

可选地,栅格板的长度在360mm至380mm之间、宽度在360mm至380mm之间,且高度在25mm至35m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珊瑚栽培种植方法,该珊瑚栽培种植方法包括制作栅格板和珊瑚底托,并采集待种植珊瑚幼苗;在待修复礁区固定栅格板;在栅格板上连接固定珊瑚底托;在珊瑚底托的容置腔内填充粘胶层;将待种植珊瑚幼苗插入粘胶层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提供一种珊瑚栽培种植装置,该珊瑚栽培种植装置包括种植组件,种植组件包括栅格板和珊瑚底托,栅格板可固定连接于待修复礁区,珊瑚底托连接于栅格板上,珊瑚底托具有用于容置待种植珊瑚幼苗的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填充粘固待种植珊瑚幼苗的粘胶层。这样,在使用本申请提供的珊瑚栽培种植装置时,可将栅格板、珊瑚底托等原材料带入海底,然后在海底组装栅格板,并将栅格板固定于海底;且在栅格板上固定珊瑚底托,同时在珊瑚底托内填充粘胶层,然后将待种植珊瑚幼苗插植入粘胶层内,以使待种植珊瑚幼苗固定于珊瑚底托内即可。本申请提供的珊瑚栽培种植装置便于在海底组装,且通过在海底硬底沙质上铺一层栅格板,可以使得沙底以栅格板为基底形成网格化的硬底质,除可种植待种植珊瑚幼苗外,还能起到网格固沙的作用,一来具有较佳的结构稳定性,二来利于海底环境修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珊瑚栽培种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块栅格板的拼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块栅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珊瑚栽培种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标:10-栅格板;11-栅格孔;20-珊瑚底托;30-粘胶层;d1-珊瑚底托的高度;40-水泥填充层;d2-水泥填充层的高度;50-扎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珊瑚栽培种植装置,该珊瑚栽培种植装置包括种植组件,种植组件包括栅格板10和珊瑚底托20,栅格板10可固定连接于待修复礁区,珊瑚底托20连接于栅格板10上,珊瑚底托20具有用于容置待种植珊瑚幼苗的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填充粘固待种植珊瑚幼苗的粘胶层30。该珊瑚栽培种植装置组装简单,能够根据礁区面积在海底进行灵活组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珊瑚栽培种植装置主要适用于泥沙覆盖较为严重的礁区、珊瑚礁石碎石碎片化的区域,以及珊瑚礁功能退化区域等。这些区域一般珊瑚礁区被泥沙覆盖,从而导致珊瑚幼虫无法附着生长,一般较难通过自然修复回复原状,需要借助本申请提供的珊瑚栽培种植装置以辅助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因此,本申请的待修复礁区的选址可考虑上述区域。

其中,栅格板10可铺设于待修复礁区(具体地,可采用不锈钢材质的钢钉进行打桩固定),以使待修复礁区的沙底形成以栅格板10为基底的网格化硬质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栅格板10呈网格状,珊瑚底托20的一端连接于栅格板10的栅格孔11内、另一端自珊瑚底托20向外延伸。栅格板10的多个栅格孔11内可用于连接固定珊瑚底托20或者用以供珊瑚幼虫附着,进而以补充新生珊瑚。另外,由于栅格板10固定于海底沙地上,因此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网格化固沙的作用,从而改善海底表层的地质环境,进而以提供良好的珊瑚生存环境。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珊瑚底托20设于栅格板10的栅格孔11内,为了使得珊瑚底托20的固定效果更好,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将珊瑚底托20机械固定于栅格孔11内之外,还可以将珊瑚底托20的外壁与栅格板10的内孔成过盈配合,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珊瑚底托20的固定效果更佳。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珊瑚底托20的数量可根据栅格板10的面积而定,例如,当栅格板10的面积较大时,则对应地多设置几组呈均匀分布的珊瑚底托20;当栅格板10的面积较小时,则对应地减少珊瑚底托20的数量。在具体设置时,相邻两个珊瑚底托20的间隔距离应当以利于待种植珊瑚幼苗的生长为主。

上述珊瑚底托20主要用于固定待种植珊瑚幼苗,以使待种植珊瑚幼苗相对栅格板10固定。示例地,珊瑚底托20为管状结构,且珊瑚底托20内设有容纳腔,该容纳腔用于容置待种植珊瑚幼苗,应理解,为了利于珊瑚幼苗的生长,珊瑚幼苗应当是部分位于容置腔内,部分伸出于容置腔外。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容置腔内还设有粘胶层30,粘胶层30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便于待种植珊瑚幼苗的插植,并可以使得待种植珊瑚幼苗被固定于珊瑚底托20内。示例地,粘胶层30的材质可以为专用于水族的珊瑚胶泥。该珊瑚胶泥在没有遇水时是柔软的,像橡皮泥一样柔韧性很高,在珊瑚底托20内填充入该珊瑚胶泥后待种植珊瑚幼苗可插入珊瑚底托20的粘胶层30内并保持稳定,当遇水后的1小时后珊瑚胶泥硬化,能将待种植珊瑚幼苗稳定地固定于底托内。应理解,珊瑚泥胶的选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自行选择,本申请不再赘述。例如采用水族专用胶水,如丙烯酸酯结构胶、环氧结构胶或者有机硅密封胶等。具体地,本实施例对于粘胶层30的材质不做限定,只要能在海底便于待种植珊瑚幼苗的固定即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珊瑚底托20的容纳腔内设置粘胶层30主要是为了固定待种植珊瑚幼苗,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容置腔内还可以设置其他便于固定待种植珊瑚幼苗的结构以替代粘胶层30,例如采用限位件固定,即当把待种植珊瑚幼苗插植入容置腔内后再采用限位件进行限位以使待种植珊瑚幼苗被固定于容置腔内。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珊瑚栽培种植装置,该珊瑚栽培种植装置包括种植组件,种植组件包括栅格板10和珊瑚底托20,栅格板10可固定连接于待修复礁区,珊瑚底托20连接于栅格板10上,珊瑚底托20具有用于容置待种植珊瑚幼苗的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填充粘固待种植珊瑚幼苗的粘胶层30。这样,在使用本申请提供的珊瑚栽培种植装置时,可将栅格板10、珊瑚底托20等原材料带入海底,然后在海底组装栅格板10,并将栅格板10固定于海底;且在栅格板10上固定珊瑚底托20,同时在珊瑚底托20内填充粘胶层30,然后将待种植珊瑚幼苗插植入粘胶层30内,以使待种植珊瑚幼苗固定于珊瑚底托20内即可。本申请提供的珊瑚栽培种植装置便于在海底组装,且通过在海底硬底沙质上铺一层栅格板10,可以使得沙底以栅格板10为基底形成网格化的硬底质,除可种植待种植珊瑚幼苗外,还能起到网格固沙的作用,一来具有较佳的结构稳定性,二来利于海底环境修复。

可选地,请结合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单块栅格板10的长度在360mm至380mm之间、宽度在360mm至380mm之间,其高度在25mm至35mm之间。

示例地,栅格板10的尺寸可以为375mm×375mm×28mm。另外,栅格板10的栅格孔11为方形孔,且方形孔的长度和宽度均在30mm至35mm之间。示例地,栅格孔11的截面呈正方形,且方形孔的尺寸为32mm×32mm。应理解,上述尺寸仅为本实施例给出的一种示例,并非是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结合参照图3,可选地,种植组件包括多个,相邻两个种植组件的栅格板10相互连接。这样一来,本申请便可以根据待修复礁区面积选择适当地种植组件的数量,从而将种植组件的栅格板10相互连接起来,从而拼装为与待修复礁区适配的面积。这样,本申请的珊瑚栽培种植装置便可以根据待修复礁区的面积大小进行灵活、自由拼接,从而在达到最大面积修复沙地环境的目的,能使得材料投入有效降低。

示例地,相邻两个栅格板10之间可以通过扎带50绑扎连接,以使多个种植组件形成呈地毯式的拼装组合。另外,在绑扎时应当注意间隔距离,以保障绑扎连接质量,例如,每间隔200mm可采用扎带50进行绑扎。当然,也可以通过限位结构进行拼装卡接,具体地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只要在保证连接质量的前提下,能使得安装方式简单即可。

可选地,为了使得珊瑚底托20在栅格板10上更加稳定,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内还设有水泥填充层40,且水泥填充层40位于栅格板10与粘胶层30之间。

示例地,水泥填充层的高度d2与珊瑚底托的高度d1之比为7:10。例如:当珊瑚底托20的直径为32mm、高为100mm时,水泥填充层的高度d2为70mm。

可选地,为了便于取材,在本实施例中,珊瑚底托20的材质为聚氯乙烯。另外,可选地,栅格板10的材质为玻璃钢。

请结合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珊瑚栽培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珊瑚栽培种植装置,由于上述的珊瑚栽培种植装置的结构及其有益效果均以在前文做了详细阐述,故在此不再赘述。该珊瑚栽培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制作栅格板10和珊瑚底托20,并采集待种植珊瑚幼苗。

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步骤s100之前,还应当对待修复礁区进行选址。选址时应当注意选择因填岛造礁湖综合过度开发等原因造成的珊瑚礁区被泥沙覆盖较为严重(泥沙覆盖层厚度不超过10cm),且造成珊瑚损伤严重,珊瑚礁生态退化后无法修复的区域。

栅格板10和珊瑚底托20的制作,应当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其具体尺寸,本申请不做限制。由于栅格板10与珊瑚底托20的结构在前文已做了详尽阐述,故其制作可根据其结构进行,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当珊瑚底托20内需要填充水泥填充层40时,则在制作珊瑚底托20时,一并将水泥填充于珊瑚底托20内以备用。而待种植珊瑚幼苗的采集可在培育的珊瑚苗圃上截取。

s200、在待修复礁区固定栅格板10。

需注意,栅格板10的尺寸应当与待修复礁区的面积适配。前述珊瑚栽培种植装置的栅格板10的尺寸亦是如此,当种植组件为一组,且栅格板10为单块时,则单块栅格板10的尺寸与待修复礁区的面积适配;当种植组件为一组,且栅格板10为多块时,则多块栅格板10的尺寸与待修复礁区的面积适配;当种植组件为多组时,则所有栅格板10拼装而成的总尺寸与待修复礁区的面积适配。

另外,当栅格板10具有多块时,在组装时,可将多块栅格板10均带入水下,将每块栅格板10放置于沙地上进行拼装,使用12mm×300mm的强力扎带50每间隔200mm绑一个扎带50。拼接完后在大网格的四周边缘将尺寸16mm×500mm不锈钢材质钢钉每间隔5000mm打一个钉用于固定栅格板10。应理解,上述的间隔位置的设置仅为本申请的一种示例,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其他的间隔距离。

s300、在栅格板10上连接固定珊瑚底托20。

在执行完步骤s200之后,还需要将珊瑚底托20固定于栅格板10上,从而以完成整体组装。例如,可以将珊瑚底托20使用榔头敲击以使珊瑚底托20与栅格板10的栅格孔11过盈配合而固定。相邻的两个珊瑚底托2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400mm,具体地以实际情况而定。

s400、在珊瑚底托20的容置腔内填充粘胶层30。

粘胶层30可以在组装完栅格板10和珊瑚底托20之后进行,这是粘胶层30填充入珊瑚底托20内,可用于供待种植珊瑚幼苗插植。

s500、将待种植珊瑚幼苗插入粘胶层30内。具体地,一个珊瑚底托20内插入一株待种植珊瑚幼苗,这样可便于种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