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71077发布日期:2021-02-18 22:17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使土地肥力日趋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发生,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生产及下游河道带来严重威胁,为了减少土地被破坏,需要特殊的水土流失治理结构进行治理。
[0003]
目前已有的坡度较大的河岸由于植被稀少,水流湍急,河岸的土地无法抵挡水流的冲击力,造成河岸的土地严重流失,受天气影响,降水较少时,植被成活率较低,容易影响治理效果。
[0004]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治理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包括:河流和河岸;
[0007]
种植组件,所述种植组件设置于所述河流与河岸的相对一侧之间;
[0008]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河岸的内部;
[0009]
抽取组件,所述抽取组件设置于所述河岸的内部且位于所述过滤组件的一侧;
[0010]
喷洒组件,所述喷洒组件设置于所述河岸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抽取组件的顶部,所述喷洒组件的顶部贯穿河岸且延伸至河岸的顶部;
[0011]
四个灌木种植坑,四个所述灌木种植坑均匀开设于所述河岸的顶部;
[0012]
三个树木种植坑,三个所述树木种植坑均匀开设于所述河岸的顶部。
[0013]
优选的,所述种植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河岸与河流的相对一侧之间,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且位于河流的内部从上至下均匀固定连接有种植板,所述固定板上且位于所述种植板的上方开设有进水口。
[0014]
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河岸的内部,所述连接板的一侧与种植组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从左至右均匀贯穿有过滤管。
[0015]
优选的,所述过滤管的表面从上至下均匀开设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
[0016]
优选的,所述抽取组件包括防水箱,所述防水箱设置于所述河岸的内部,所述防水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贯穿所述防水箱且延伸至防水箱的外部。
[0017]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且位于防水箱的外部连通有连接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贯穿防水箱且延伸至防水箱的外部。
[0018]
优选的,所述喷洒组件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设置于所述河岸的内部,所述固定管顶部的两侧均连通有喷洒管,所述喷洒管的顶端贯穿河岸且延伸至河岸的顶部,所述喷洒管的顶端连通有喷头。
[0019]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通过河流、河岸、种植组件、灌木种植坑和树木种植坑的配合使用,利用高低植被的根茎对河岸进行加固,抵挡水流的冲击力,对水流进行缓冲,减少河岸受到的水流冲击力,治理效果较好,通过河流、河岸、种植组件、过滤组件、抽取组件和喷洒组件的配合使用,干涸天气时,可为河岸顶部的植被提供水源,保证治理结构可正常运作。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图1所示抽取组件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0023]
图中标号:1、河流,2、河岸,3、种植组件,4、过滤组件,5、抽取组件,6、喷洒组件,7、灌木种植坑,8、树木种植坑,31、固定板,32、种植板,33、进水口,41、连接板,42、过滤管,43、过滤孔,44、过滤网,51、连接管,52、防水箱,53、水泵,54、进水管,55、出水管,61、固定管,62、喷洒管,63、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5]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抽取组件的结构示意主视图。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包括:河流1和河岸2;
[0026]
种植组件3,种植组件3设置于河流1与河岸2的相对一侧之间;
[0027]
过滤组件4,过滤组件4设置于河岸2的内部;
[0028]
抽取组件5,抽取组件5设置于河岸2的内部且位于过滤组件4的一侧;
[0029]
喷洒组件6,喷洒组件6设置于河岸2的内部且位于抽取组件5的顶部,喷洒组件6的顶部贯穿河岸2且延伸至河岸2的顶部;
[0030]
四个灌木种植坑7,四个灌木种植坑7均匀开设于河岸2的顶部;
[0031]
三个树木种植坑8,三个树木种植坑8均匀开设于河岸2的顶部,灌木种植坑7和树木种植坑8分别用于种植高低不同的灌木和树木,树木种植坑8 开设与两个灌木种植坑7之间。
[0032]
种植组件3包括固定板31,固定板31设置于河岸2与河流1的相对一侧之间,固定板31的一侧且位于河流1的内部从上至下均匀固定连接有种植板 32,固定板31上且位于种植板32的上方开设有进水口33,种植板32与固定板31之间的夹角用于种植植被。
[0033]
过滤组件4包括连接板41,连接板41设置于河岸2的内部,连接板41 的一侧与种植组件3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板41的顶部从左至右均匀贯穿有过滤管42,连接板41的一侧与
固定板31的一侧固定连接,过滤管42的数量为七个。
[0034]
过滤管42的表面从上至下均匀开设有过滤孔43,过滤孔4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44,过滤管42的顶端为封闭的,过滤管42的底端连通于连接管51的顶部,连接管51的左端与固定板31固定连接。
[0035]
抽取组件5包括防水箱52,防水箱52设置于河岸2的内部,防水箱52 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水泵53,水泵53的进水端连通有进水管54,水泵53的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55,进水管54的一端贯穿防水箱52且延伸至防水箱52的外部,水泵53的型号为hsp11050t,出水管55和进水管54均与防水箱52 固定连接,防水箱52对水泵53具有防水作用。
[0036]
进水管54的一端且位于防水箱52的外部连通有连接管51,出水管55的一端贯穿防水箱52且延伸至防水箱52的外部,连接管51的右端与进水管54 位于防水箱52外部的一端连通。
[0037]
喷洒组件6包括固定管61,固定管61设置于河岸2的内部,固定管61 顶部的两侧均连通有喷洒管62,喷洒管62的顶端贯穿河岸2且延伸至河岸2 的顶部,喷洒管62的顶端连通有喷头63,固定管61的一端与出水管55位于防水箱52外部的一端连通,固定管61的另一端为封闭的。
[003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9]
使用时,将植被种植在种植板32与固定板31的夹角之中,减小河流1 对河岸2的水流冲击,水流通过进水口33流进河岸2内,灌木种植坑7用于种植灌木,树木种植坑8用于种植树木,高低植被根茎增强河岸2的牢固性,通过进水口33流进河岸2内的水源对灌木种植坑7和树木种植坑8内的植被进行浇灌,当温度过高,河岸2干涸时,启动水泵53,河流1里的水源通过另外两个进水口33流进河岸2内部,通过过滤管42上的过滤孔43内的过滤网44进行过滤后,输送至连接管51的内部,再输送给进水管54,由水泵53 将水源输送至出水管55的内部,通过出水管55输送给固定管61,再由固定管61输送进喷洒管62的内部,通过两个喷洒管62输送给两个喷头63,通过喷头对植被进行喷洒浇灌。
[0040]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土流失的治理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41]
通过河流1、河岸2、种植组件3、灌木种植坑7和树木种植坑8的配合使用,利用高低植被的根茎对河岸2进行加固,抵挡水流的冲击力,对水流进行缓冲,减少河岸2受到的水流冲击力,治理效果较好,通过河流1、河岸2、种植组件3、过滤组件4、抽取组件5和喷洒组件6的配合使用,干涸天气时,可为河岸2顶部的植被提供水源,保证治理结构可正常运作。
[004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