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困难造林地埋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03680发布日期:2021-04-02 09:17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困难造林地埋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营养土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困难造林地埋块。



背景技术:

困难造林地的困难时山坡地利条件差,土地贫瘠,干旱缺水,难以成林,简单的种子直播难以成活出苗,效果差,成本大,这种情况在西北和华北等地非常严重,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在困难造林地种子种植的成活率,通常直接将营养块埋在困难造林地的土壤中,这种方式为困难造林地种植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这种营养块在雨水较大时,这种营养块的保形性差,通常会被雨水冲开,营养块中的营养会流失,降低种子幼苗的成活率,当天气干旱,浇水不及时,营养块的保水效果不好,同样会降低种子幼苗的成活率,同时现有的营养块在运输过程中会造成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困难造林地埋块,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实用、操作方便、便于运输且保形性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困难造林地埋块,包括营养柱,所述营养柱外侧设置有保形层,所述保形层为保水剂、预糊化淀粉和植物秸秆混合形成,所述营养柱中部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保形层外侧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圆形底板,所述圆形底板上侧左右对称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为半圆弧形结构,两个防护板的下侧均与圆形底板铰接,所述防护板内侧设置有弹性层,所述防护板上部均设置有滑槽,滑槽内侧滑动有两个滑柱,所述滑柱外侧连接有连杆,所述保形层前侧的两个连杆外端固定有弧形架,所述弧形架内侧左右对称设置有滑管,所述滑管内侧滑动有滑块,所述滑块外端连接有弹簧,所述滑块内侧设置有球形头,所述球形头外侧设置有球形槽,所述球形槽设置于防护板上部,所述弧形架外侧中部固定有拨杆。

优选的,所述营养柱的直径和高度均为8-9厘米。

优选的,所述营养柱1为营养基质、种子和添加剂加水混合形成。

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高度和营养柱的高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防护板、滑槽、弧形架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槽相互接触且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弹性层为海绵材料、橡胶材料或泡沫板材料。

优选的,所述弹簧的外端固定于弧形架内侧,所述弹簧为复位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生产时首先将营养基质、种子和添加物混合均匀加水,然后搅拌均匀,然后将物料压成直径8-9厘米、高8-9厘米的块,然后在上侧设置若干个通气孔,然后在外侧套设上保形层,保形层制备时,首先将预糊化淀粉加水调制成糊,然后将小麦秸秆粉碎成0.5厘米到1厘米的小段,加入糊中,最后加入保水剂后搅拌均匀,通过模具制备成与营养柱相适配的管状,套设到营养柱上,晾干后,营养柱便可通过预糊化淀粉形成的糊与保形层粘接固定,从而使得保形层具有很好的保形能力,能够抗击暴雨的冲刷,同时当干旱时,保水剂具有很好的保水能力,同时预糊化淀粉实现了胶的功能,但是却天然无污染,不会给土壤带来污染,通过设置防护组件,便于搬运和运输,避免运输过程中由于发生碰撞使得营养柱或保形层发生磨损,而营养到营养柱的使用,同时防护组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滑槽和滑柱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营养柱,2、保形层,3、透气孔,4、防护组件,41、圆形底板,42、防护板,43、滑槽,44、滑柱,45、连杆,46、弧形架,47、滑管,48、滑块,49、球形头,410、弹簧,411、球形槽,412、拨杆,413、弹性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困难造林地埋块,包括营养柱1,所述营养柱1外侧设置有保形层2,所述保形层2为保水剂、预糊化淀粉和植物秸秆混合形成,所述营养柱1中部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3,所述保形层2外侧设置有防护组件4,所述防护组件4包括圆形底板41,所述圆形底板41上侧左右对称设置有防护板42,所述防护板42为半圆弧形结构,两个防护板42的下侧均与圆形底板41铰接,所述防护板42内侧设置有弹性层413,所述防护板42上部均设置有滑槽43,滑槽43内侧滑动有两个滑柱44,所述滑柱44外侧连接有连杆45,所述保形层2前侧的两个连杆45外端固定有弧形架46,所述弧形架46内侧左右对称设置有滑管47,所述滑管47内侧滑动有滑块48,所述滑块48外端连接有弹簧410,所述滑块48内侧设置有球形头49,所述球形头49外侧设置有球形槽411,所述球形槽411设置于防护板42上部,所述弧形架46外侧中部固定有拨杆412。

为了保证营养柱1具有足够的营养组分,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营养柱1的直径和高度均为8-9厘米。

为了能够将营养柱1埋在土壤中时,无需另外播种种植,简化了种植过程,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营养柱1为营养基质、种子和添加剂加水混合形成。

为了能够保证防护板42的防护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防护板42的高度和营养柱的高度相同。

为了使得通过弹性层413对保形层2起到防护的作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弹性层413为海绵材料、橡胶材料或泡沫板材料。

为了能够使得防护效果更好,同时便于营养柱1的拆卸,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防护板42、滑槽43、弧形架46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槽相43互接触且对称设置。

为了能够对弹簧410的端部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弹簧410的外端固定于弧形架46内侧,所述弹簧410为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将营养基质、种子和添加剂混合均匀加水,添加剂为生根剂和多菌灵溶液,然后搅拌均匀,然后将物料压成直径8-9厘米、高8-9厘米的块,既可制成营养柱1,然后在上侧设置若干个通气孔3,然后在外侧套设上保形层2,保形层2制备时,首先将预糊化淀粉加水调制成糊,然后将小麦秸秆粉碎成0.5厘米到1厘米的小段,加入糊中,最后加入保水剂后搅拌均匀,通过模具制备成与营养柱相适配的管状结构,套设到营养柱1上,晾干后,营养柱1便可通过预糊化淀粉形成的糊与保形层2粘接固定,从而使得保形层2具有很好的保形能力,能够抗击暴雨的冲刷,同时当干旱时,保水剂具有很好的保水能力,增强了植物种子的抗旱能力,预糊化淀粉实现了胶的功能,同时天然无污染,不会给土壤带来污染,在运输过程中,将带有保形层2的营养柱1放置在底板41上侧,通过两个相互配合的防护板41将带有保形层2的营养柱1夹紧保护,弹性层413对保形层2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然后转动拨杆412,拨杆412带动弧形架46转动,弧形架46带动连杆45和滑柱44的移动,滑柱44在滑槽43内滑动,同时弧形架46带动球形头49移动,当两个球形头49分别卡入两个防护板42上部前侧或后侧的两个球形槽411中时,停止转动拨杆412,此时便完成了两个防护板42的连接固定,且这种固定方式更加稳定,当需要将营养柱1取下时,用力转动拨杆412,将弧形架46完全移动到防护板42的一侧即可,这种方式操作方便快捷,适合营养柱1和保形层2的搬运和运输。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