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布料式养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2316发布日期:2021-12-08 10:0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布料式养鸡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养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螺旋布料式养鸡设备。


背景技术:

2.养鸡是农业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通过山地养鸡、塑料大棚养鸡和笼养鸡等方式,利用鸡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植物饲料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鸡肉、鸡蛋的生产行为。但是人们在养鸡时对鸡的喂料往往采用人工喂养,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强度,同时也降低了工作效率,而市场上的一些喂养设备往往效率一般,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中国已授权实用新型公开(公告)号:cn210184212u中公开的一种养鸡设备,该养鸡设备通过设置有电动机和传送带以及转动轴等结构,达到了输送饲料的效果;但是实际中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上述对比专利的结构设计,会发生饲料无法送达喂食区以及饲料掉落到设备箱体中的情况,导致其具有难以清理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布料式养鸡设备,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养鸡设备实际中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饲料无法送达喂食区以及掉落饲料累计的情况,导致其具有难以清理,影响送料效率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7.一种螺旋布料式养鸡设备,包括主框架和闸门、传送带和传动轴、以及转动轴承、以及感应器和电动机,所述主框架和闸门之间通过闸门和闸门口滑动连接,所述传送带和传动轴之间套接,所述传动轴和转动轴承之间套接,所述转动轴承和主框架之间固定套接,所述传动轴和电动机之间固定,所述主框架的头部固定连接有料仓,所述料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料仓和主框架固定连接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孔,所述出料孔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送料板,所述主框架的两侧开设有两个第一闸门口,第二闸门口和两个第三闸门口,所述主框架的尾部开设有第四闸门口,两个所述第一闸门口相对立,两个所述第三闸门口相对立,且所述第二闸门口位于第一闸门口和第三闸门口之间,所述第一闸门口和第三闸门口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喂食区和第二喂食区,所述第二闸门口与第一喂食区和第二喂食区不在同一侧面,所述第一喂食区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二喂食区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一喂食区和第二喂食区的上方均开设有贯穿主框架两侧面的传动通孔,四个所述传动通孔的两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轴连接板,八个所述传动轴连接板上均开设有轴承孔,所述主框架的两侧面上均开设有轴承孔,所述主框架靠近尾部的内壁下表面上设置有挡料板,所述闸门包括两个第一闸门、第二闸门、两个第三闸门、以及第四闸门,所述闸门的侧面均开设有滑动槽,且所述闸门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把手结构,所述传送带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第四传送带和第五传送带,所述电
动机包括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第三电动机和第四电动机、以及第五电动机。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闸门与第一闸门口相适配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闸门与第二闸门口相适配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闸门与第三闸门口相适配并滑动连接,所述第四闸门与第四闸门口相适配并滑动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主框架上共开设有二十个轴承孔,每两个所述轴承孔相互对立,所述轴承孔与转动轴承相适配固定套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送带与第一电动机相配合运作,所述第二传送带与第二电动机相配合运作,所述第三传送带与第三电动机相配合运作,所述第四传送带和第四电动机相配合运作,所述第五传送带与第五电动机相配合运作。
11.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器包括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且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均为料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感应器可触发第二电动机运作,所述第二感应器可触发第四电动机运作。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三传送带传送物料的水平表面均与第二传送带传送物料的水平表面无缝齐平接触,且第三传送带和第五传送带传送物料的水平表面均与第四传送带传送物料的水平表面无缝齐平接触。
13.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传送物料的水平表面为防滑耐磨面。
14.(三)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布料式养鸡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该螺旋布料式养鸡设备,通过在主框架上连接有有第二传送带和第三传送带,在第一喂食区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感应器,以及在第二喂食区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感应器,提高了送料的效率,解决了现有的饲料无法送达喂食区,影响送料效率的问题。
17.(2)、该螺旋布料式养鸡设备,通过在第一闸门连接第一闸门口,在第二闸门口连接述第二闸门,在第三闸门口连接第三闸门,在第四闸门口连接第四闸门,以及在主框架尾部内壁的下表面上设置了挡料板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掉落饲料难以清理的情况。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螺旋布料式养鸡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螺旋布料式养鸡设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旋布料式养鸡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螺旋布料式养鸡设备的闸门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螺旋布料式养鸡设备的转动轴承结构示意图。
23.图中:主框架1,料仓11,送料板12,第一喂食区13,第二喂食区14,第一闸门口15,第二闸门口16,第三闸门口17,第四闸门口18,第一闸门2,第二闸门21,第三闸门22,第四闸门23,第一电动机3,第二电动机31,第三电动机32,第四电动机33,第五电动机34,第一传送带4,第二传送带41,第三传送带42,第四传送带43,第五传送带44,传动轴5,转动轴承6,第一感应器7,第二感应器71。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6.一种螺旋布料式养鸡设备,包括主框架1和闸门、传送带和传动轴5、以及转动轴承6、以及感应器和电动机,主框架1和闸门之间通过闸门和闸门口滑动连接,传送带和传动轴5之间套接,传动轴5和转动轴承6之间套接,转动轴承6和主框架1之间固定套接,传动轴5和电动机之间固定,主框架1的头部固定连接有料仓11,料仓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料仓11和主框架1固定连接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孔,出料孔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送料板12,主框架1的两侧开设有两个第一闸门口15,第二闸门口16和两个第三闸门口17,主框架1的尾部开设有第四闸门口18,两个第一闸门口15相对立,两个第三闸门口17相对立,且第二闸门口16位于第一闸门口15和第三闸门口17之间,第一闸门口15和第三闸门口1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喂食区13和第二喂食区14,第二闸门口16与第一喂食区13和第二喂食区14不在同一侧面,第一喂食区13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感应器7,第二喂食区14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二感应器71,第一喂食区13和第二喂食区14的上方均开设有贯穿主框架1两侧面的传动通孔,四个传动通孔的两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轴连接板,八个传动轴连接板上均开设有轴承孔,主框架1的两侧面上均开设有轴承孔,主框架1靠近尾部的内壁下表面上设置有挡料板,闸门包括两个第一闸门2、第二闸门21、两个第三闸门22、以及第四闸门23,闸门的侧面均开设有滑动槽,且闸门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把手结构,传送带包括第一传送带4、第二传送带41、第三传送带42、第四传送带43和第五传送带44,电动机包括第一电动机3和第二电动机31、第三电动机32和第四电动机33、以及第五电动机34。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闸门2与第一闸门口15相适配并滑动连接,第二闸门21与第二闸门口16相适配并滑动连接,第三闸门22与第三闸门口17相适配并滑动连接,第四闸门23与第四闸门口18相适配并滑动连接。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主框架1上共开设有二十个轴承孔,每两个轴承孔相互对立,轴承孔与转动轴承6相适配固定套接。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传送带4与第一电动机3相配合运作,第二传送带41与第二电动机31相配合运作,第三传送带42与第三电动机32相配合运作,第四传送带43和第四电动机33相配合运作,第五传送带44与第五电动机34相配合运作。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感应器包括第一感应器7和第二感应器71,且第一感应器7和第二感应器71均为料位传感器,第一感应器7可触发第二电动机31运作,第二感应器71可触发第四电动机33运作。
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传送带4和第三传送带42传送物料的水平表面均与第二传送带41传送物料的水平表面无缝齐平接触,且第三传送带42和第五传送带44传送物料的水平表面均与第四传送带43传送物料的水平表面无缝齐平接触。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传送带传送物料的水平表面为防滑耐磨面。
33.工作原理,该螺旋布料式养鸡设备,在使用时,料仓中的饲料通过送料板12落到第一传送带4上,经过第一传送带4送到第二传送带41上,然后第二传送带41将饲料送到第一喂食区13中,当饲料在第一喂食区13中累计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会触发第一感应器7,然
后第二电动机31运作停止运转,饲料就可以送到第三传送带42上,经过第三传送带42送到第四传送带43上,然后就可送到第二喂食区14当中。
34.需要说明的是,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