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福寿螺饲喂箱

文档序号:24988879发布日期:2021-05-11 14:32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福寿螺饲喂箱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饲喂装置,具体是一种人工福寿螺饲喂箱。



背景技术:

福寿螺(pomacea)又名大瓶螺、苹果螺,是国际性的恶性有害生物。该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引入亚洲,因管理不善和口味不佳被弃养;福寿螺迅速扩散到田间,部分地区泛滥成灾,对水稻、茭白等水生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福寿螺具有极强的繁殖力,扩散和蔓延速度快,目前已成为长江以南大部分省区的严重农业有害生物。现今福寿螺已广泛分布在我国北纬30°以南的大部分省区,包括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重庆、四川、安徽省等,种群密度十分巨大,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福寿螺具有很强的耐低温和高温的能力,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其耐温性开展了研究。wada(2011)发现,经过冷驯化的福寿螺,在0℃下的存活率教未经冷驯化的福寿螺的存活率高出15%,这说明福寿螺具有低温适应机制。也有报道表明,福寿螺在0℃下能够存活15~20d,-3℃下能够存活2d,-6℃条件下能存活6h(mochida,1991)。赵本良等(2012)首次证实了入侵我国华南地区的福寿螺的过冷却点存在,平均在-7℃左右。福寿螺的这种过冷却防御机制有利于其适应低温环境,存在着进一步向北扩散的生态风险(matsukuraetal.,2009)。

在对福寿螺进行低温耐受性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性状一致的福寿螺样品,这样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野外采集到的福寿螺大小不一,雌雄数量也不一样。为解决此类问题,就需要开展福寿螺的人工饲养,传统的饲养方式是将饵料或者青菜等投喂到福寿螺养殖池或者养殖箱。这种饲养方式会导致饵料或者青菜在饲养池或饲养箱中腐烂变质,造成水质污染,降低福寿螺的饲养质量。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设计了这一人工饲喂箱,将一饲喂平台固定在饲喂箱中部,平台设置有取食孔,将福寿螺喜食的十字花科蔬菜小白菜等投放在平台上,福寿螺通过取食孔爬到平台上进食,剩下的饲料残渣可以及时清理掉,避免了水体污染,减少了换水次数,从而避免了换水造成的机械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饲养池或饲养箱中饲料腐烂变质,造成水质污染,降低福寿螺的饲养质量的老大难问题,根据福寿螺的生活习性,提供一种方便福寿螺取食品的饲喂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福寿螺饲喂箱,包括箱盖和饲喂箱本体,所述的箱盖位于饲喂箱本体顶部,箱盖上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的饲喂箱本体上设置有标签袋、饲料饲喂平台、进水口龙头、出水口龙头和出水口防护网;所述的饲料饲喂平台通过位于饲喂箱本体内部侧壁同一水平面上的四个支撑装置固定于饲喂箱本体;所述的饲料饲喂平台上开设有若干福寿螺取食孔或取食槽;所述的饲喂箱本体左侧壁设有进水口,右侧壁设有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上处设有出水口防护网滤网;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有开关。

所述的支撑装置为水平挡块,水平挡块固定在饲喂箱本体内部的侧壁上,饲料饲喂平台放置在水平挡块上,其上表面不加设固定装置;可通过打开箱盖,取出饲料饲喂平台。

所述的人工福寿螺饲喂箱外部侧壁上设有标签袋,所述标签袋由防水材料制成。

所述的箱盖上面的透气孔直径为2mm-5mm。

所述的饲料喂养平台上设置有取食孔,取食孔的直径为1cm-3cm。取食槽的长度小于饲料喂养平台的长度,槽宽为1cm-3cm。

所述的出水口防护网网孔直径为4mm-5mm

所述的箱盖、饲喂箱本体的材质为亚克力或者为透明玻璃。

在实施例的一个方案中,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位于饲料饲喂平台的下部,且饲喂箱本体内允许的水位高度低于饲料饲喂平台的安装高度。

在实施例的另一个方案中,所述的进水口位于饲料饲喂平台的上部,出水口位于饲料饲喂平台的下部,且饲喂箱本体内允许的水位高度低于饲料饲喂平台的安装高度。

当所述的饲料喂养平台上设置取食槽时,所述的饲喂箱本体上还可以设置有饲料固定柱,所述的饲料固定柱为中空圆柱,其底部与饲喂箱本体内部的底面连接,顶部穿过所述的取食槽;饲料固定柱的直径不大于取食槽的槽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设计一种人工福寿螺饲喂箱,模拟自然环境下福寿螺的饲喂环境。福寿螺具有爬行的生活习性,其可以从饲料饲喂平台的下部水体中沿箱体侧壁爬上饲料饲喂平台,本实用新型将饲料投放在饲料饲喂平台上,福寿螺只能在饲料饲喂平台上进食,可以避免饲料在水中腐败变质,避免水体污染,减少换水频率,降低换水给福寿螺造成的机械损伤,提高存活率。本实用新型发明设计合理,制作简单,成本低,可以大规模培育性状一致供试动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取食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取食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同时设置取食槽和饲料固定柱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同时设置饲料固定柱时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箱盖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取食孔时的饲喂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盖部分,2-透气孔,3-饲喂箱本体,4-标签袋,5-固定装置,6-饲喂平台,7-取食孔,8-出水口,9-出水口防护网,10-进水口,11-取食槽,12-饲料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均可进行相应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饲喂箱包括箱盖部分1,透气孔2,饲喂箱本体3、标签袋4,饲料饲喂平台6、取食孔7、出水口8、出水口防护网9、进水口10;所述的箱盖1位于饲喂箱本体3顶部,箱盖上设有若干透气孔2;所述的饲喂箱本体上设置有标签袋4,饲料饲喂平台6,出水口开关8,出水口防护网9和进水龙头10。所述标签袋由防水材料制成;所述的箱盖上面的透气孔直径为2mm-5mm;所述的饲料喂养平台上设置有取食孔,取食孔的直径为1cm-3cm;所述的出水口防护网网孔直径为4mm-5mm;所述饲喂平台固定装置固定于饲喂箱壁上;所述的箱盖、饲喂箱本体的材质为亚克力或者为透明玻璃。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制作简单,成本低,可以将饲喂福寿螺的青菜等饲料置于饲料饲喂平台上,便于福寿螺取食,减少了水体污染,减少了因换水造成的福寿螺的机械损伤,提高福寿螺的存活率,可以为外来入侵生物福寿类耐逆机制的研究提供性状一致的供试动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饲料饲喂平台通过固定装置的支撑固定在饲喂想中部,小白菜等饲料可以放置在饲喂平台上面,福寿螺可以通过取食孔爬到饲喂平台上面进食,进食后将剩余的残渣移出。饲喂平台的高度高于饲喂箱内的液位高度。当液位高度由出水口高度决定时,饲喂平台的高度高于出水口。

如图5所示,箱盖盖在饲喂箱本体顶部,其上的透气孔均匀分布,透气孔直径为2mm-5mm。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饲料喂养平台上设置有取食孔,取食孔的直径为1cm-3cm;所述的出水口防护网网孔直径为4mm-5mm;防护网防止福寿螺逃出饲喂箱,同时也防止杂物进入饲喂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箱盖、饲喂箱本体的材质为亚克力或者为透明玻璃,便于观察饲喂箱内部情况。优选的,所述的饲料饲喂平台的材质也为亚克力或者为透明玻璃。

本实用新型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可以均位于饲料饲喂平台的下部,也可以采用进水口位于饲料饲喂平台的上部,出水口位于饲料饲喂平台的下部的方案(此时,打开进水口可使得饲料饲喂平台和饲料上保留一定水量,但饲料饲喂平台上存在可被冲洗至箱体下部的饲料残渣时,不应直接打开进水口,应先取出饲料饲喂平台清洗。),本实用新型饲喂箱本体内允许的水位高度低于饲料饲喂平台的安装高度。

如图2所述,所述的饲料喂养平台上设置取食槽,取食槽的长度小于饲料喂养平台的长度,槽宽为1cm-3cm。一般可在饲料喂养平台上设置多条取食槽,取食槽可以为线形槽,也可以为弯曲的槽。取食槽与取食孔的作用相同,均是供福寿螺从下部爬上饲料喂养平台进行取食。

如图3和4所示,当饲料喂养平台上设置取食槽时,所述的饲喂箱本体上还可以设置有饲料固定柱,所述的饲料固定柱为中空圆柱,其底部与饲喂箱本体内部的底面连接,顶部穿过所述的取食槽;饲料固定柱的直径不大于取食槽的槽宽。小白菜等饲料除放饲料喂养平台上外,还可以插于中空结构的饲料固定柱内实现固定,在换料时将福寿螺吃剩的饲料移出。饲料固定柱也便于福寿螺爬上饲料喂养平台,饲料固定柱的高度高于饲料喂养平台,一般可超过饲料喂养饲料固定柱平台1-5cm。饲料固定柱的数量依需要进行选择,其不影响饲喂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饲料固定柱的直径等于取食槽的槽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