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用可均匀播撒的自动喂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69588发布日期:2021-11-06 02:39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产养殖用可均匀播撒的自动喂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鱼塘喂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用可均匀播撒的自动喂食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鱼塘内喂食都是采用人工播撒,一种采用人工划船至中央,然后向四周播撒,另一种沿边缘处行走进行播撒,但存在一些缺陷和不便,沿鱼塘周边播撒,因为鱼塘周围水位较浅,大量鱼聚集在此,容易使得有些鱼吃不到鱼食,并且造成搁浅,如果划船至中央进行播撒,需要耗费很大的力气,十分不便,因此需要一种播撒均匀的自动喂食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用可均匀播撒的自动喂食装置。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水产养殖用可均匀播撒的自动喂食装置,包括主动放线辊和从动放线辊,所述主动放线辊和从动放线辊之间缠绕有线绳,所述线绳呈口形状,所述线绳上套有两个套筒,其中一个与一侧的线绳固定连接,另一个套筒与另一侧的线绳滑动连接,两个套筒相对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气囊,两个气囊之间固定连接有u型块,所述u型块呈倒置状,所述u型块内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两端分别伸入u型块两侧内壁内并与其旋转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套有叶轮,所述第一转轴两侧分别固定套接有两个主动齿轮,所述叶轮设置在两个主动齿轮之间,所述u型块两侧壁上分别插入有两个旋转连接的第二转轴,每个第二转轴上均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一限位块,两个第一限位块相对侧壁分别与u型块侧壁贴合设置,所述第二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设置,所述第二转轴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所述u型块顶端四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杆,四个支撑杆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圆形槽,所述第一圆形槽为中间设置有圆形凹槽的圆柱形箱体,所述第一圆形槽内贴合旋转连接有第二圆形槽,所述第二圆形槽中间设置有圆形凹槽的圆柱形箱体,所述第二圆形槽外壁上设置有放食槽,所述第一圆形槽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鱼食流动槽,所述u型块顶端中央处固定安装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两端分别穿出固定箱两侧并与其旋转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二限位块,两个第二限位块相对侧壁分别与固定箱两侧贴合设置,所述第三转轴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锥形块,所述第三转轴上分别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二皮带轮,两个第二皮带轮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皮带轮正上方,两个第二皮带轮和两个第一皮带轮分别通过两个皮带皮带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套接有两个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锥形块与第二皮带轮之间,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套接有两个半齿轮,两个半齿轮相对设置,所述固定箱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壁上环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杆,多个连接杆另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稳定套筒,所述稳定套筒内插入有旋转连接的第四转轴,
所述第四转轴上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三限位块,两个第三限位块底端和顶端分别与稳定套筒顶端和底端贴合设置,所述第四转轴底端伸入固定箱内,所述固定箱内设置有全齿轮,所述第四转轴底端与全齿轮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全齿轮设置在两个半齿轮之间且分别与两个半齿轮啮合设置,所述固定筒顶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顶端与第一圆形槽底端贴合设置。
6.优选的,所述主动放线辊上的电机通过线路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
7.优选的,所述u型块与固定箱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8.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设置有叶轮,使得装置能够随着线绳的移动而使得第二圆形槽进行左右的旋转,这样使得鱼食能够均匀的顺着两侧被洒出,从而完成喂食工作,一来避免在鱼塘周围喂食时,播撒不均的情况,避免鱼产生搁浅的状况,二来,能够节省操作人员很大的力气,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喂食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结构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使用示意图;
11.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第二圆形槽的俯视图。
12.图中:主动放线辊1、从动放线辊2、线绳3、套筒4、气囊5、 u型块6、叶轮7、第一转轴8、主动齿轮9、从动齿轮10、第二转轴11、第一限位块12、第一皮带轮13、支撑杆14、第一圆形槽15、第二圆形槽16、鱼食流动槽17、放食槽18、固定箱19、第三转轴20、第二限位块21、半齿轮22、第二皮带轮23、皮带24、挡板25、锥形块26、固定筒27、连接杆28、稳定套筒29、第四转轴30、全齿轮31、橡胶垫32、第三限位块33。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4.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水产养殖用可均匀播撒的自动喂食装置,包括主动放线辊1和从动放线辊2,所述主动放线辊1和从动放线辊2之间缠绕有线绳3,所述线绳3呈口形状,所述线绳3上套有两个套筒4,其中一个与一侧的线绳3固定连接,另一个套筒4 与另一侧的线绳3滑动连接,两个套筒4相对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气囊5,两个气囊5之间固定连接有u型块6,所述u型块6呈倒置状,所述u型块6内设有第一转轴8,所述第一转轴8两端分别伸入u型块6两侧内壁内并与其旋转连接,所述第一转轴8上固定套有叶轮7,所述第一转轴8两侧分别固定套接有两个主动齿轮9,所述叶轮7设置在两个主动齿轮9之间,所述u型块6两侧壁上分别插入有两个旋转连接的第二转轴11,每个第二转轴11上均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一限位块12,两个第一限位块12相对侧壁分别与u型块6侧壁贴合设置,所述第二转轴11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10,所述从动齿轮10与主动齿轮9啮合设置,所述第二转轴11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13,所述u型块6顶端四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杆14,四个支撑杆14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圆形槽15,所述第一圆形槽15为中间设置有圆形凹槽的圆柱形箱体,所述第一圆形槽 15内贴合旋转连接有第二圆形槽16,所述第二圆形槽16中间设置有圆形凹槽的圆柱形箱体,所述第二圆形槽16外壁上设置有放食槽18,所述第一圆
形槽15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鱼食流动槽17,所述u型块 6顶端中央处固定安装有固定箱19,所述固定箱19内设置有第三转轴20,所述第三转轴20两端分别穿出固定箱19两侧并与其旋转连接,所述第三转轴20上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二限位块21,两个第二限位块21相对侧壁分别与固定箱19两侧贴合设置,所述第三转轴20 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锥形块26,所述第三转轴20上分别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二皮带轮23,两个第二皮带轮23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皮带轮13正上方,两个第二皮带轮23和两个第一皮带轮13分别通过两个皮带24皮带连接,所述第三转轴20上固定套接有两个挡板25,所述挡板25设置在锥形块26与第二皮带轮23之间,所述第三转轴 20上固定套接有两个半齿轮22,两个半齿轮22相对设置,所述固定箱19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筒27,所述固定筒27内壁上环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杆28,多个连接杆28另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稳定套筒29,所述稳定套筒29内插入有旋转连接的第四转轴30,所述第四转轴30上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三限位块33,两个第三限位块33底端和顶端分别与稳定套筒29顶端和底端贴合设置,所述第四转轴30 底端伸入固定箱19内,所述固定箱19内设置有全齿轮31,所述第四转轴30底端与全齿轮31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全齿轮31设置在两个半齿轮22之间且分别与两个半齿轮22啮合设置,所述固定筒27 顶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垫32,所述橡胶垫32顶端与第一圆形槽15底端贴合设置。
15.所述主动放线辊1上的电机通过线路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
16.所述u型块6与固定箱19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17.工作原理:当需要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本装置放置在工作区域,然后接通各驱动的电源,当进行鱼塘的喂食时,此时启动主动放线辊 1,使得主动放线辊1和从动放线辊2上套着的线绳3开始绕着二者进行旋转,这样因为一侧的线绳3与其中一个套筒4固定连接,而另一侧的套筒4与线绳3滑动连接,这样使得装置开始进行移动,在移动的同时,因为设置有气囊5,使得装置即使装载了鱼食,仍然能够浮在水面,并且使得一半的叶轮7位于水面之下,这样随着装置的移动,叶轮7能够进行旋转,当叶轮7旋转后,就会使得第一转轴8进行旋转,而固定在第一转轴8两侧的主动齿轮9也会开始进行旋转,主动齿轮9则会带动两个从动齿轮10进行旋转,同理,从动齿轮10 带动第二转轴11进行旋转,并且,因为从动齿轮10的直径小于主动齿轮9直径很多,这样使得从动齿轮10的转动速度很快,第二转轴 11进行旋转后,则会带动两个第一皮带轮13进行旋转,而第一皮带轮13进行旋转后,则通过皮带24带动第二皮带轮23进行旋转,第二皮带轮23旋转则会整体带动第三转轴20进行旋转,又因为采用皮带轮传动,则不会影响第三转轴20的转动方向,这样使得两个半齿轮22进行旋转,这样使得全齿轮31开始顺时针旋转180度后,又会逆时针转动180度,这样就会使得第四转轴30也随着全齿轮31开始转动,这样就会带动第一圆形槽15内的第二圆形槽16也会随着全齿轮31开始转动,这样使得放食槽18不断的与两个鱼食流动槽17错位重合,使得鱼食能够顺利的被洒在两侧,而且,在第三转轴20的两端设置有挡板25和锥形块26,使得鱼食能够顺利的落在锥形块26 的斜面上,随着旋转,而被播撒的均匀,这样随着线绳3的移动,就完成了喂食工作。本装置通过设置有叶轮7,使得装置能够随着线绳 3的移动而使得第二圆形槽16进行左右的旋转,这样使得鱼食能够均匀的顺着两侧被洒出,从而完成喂食工作,一来避免在鱼塘周围喂食时,播撒不均的情况,避免鱼产生搁浅的状况,二来,能够节省操作人员很大的力气,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喂食的均匀性。
1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
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