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底部增氧的鱼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8856发布日期:2021-04-21 00:58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从底部增氧的鱼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底部增氧的鱼池。


背景技术:

2.氧是鱼类赖以生存和生长发育的必备条件之一。水中含氧量主要与自然温度、湿度和鱼的密度等因素有关。鱼塘增氧是水产养殖领域为保证鱼类养殖安全增长,并防止水质缺氧发生,提高产量重要的养殖手段,尤其是在夏季、季节交替和天气突变,造成水中的溶氧量容易提早耗尽,水中氧气含量低于3毫克/升时,鱼类就容易缺氧而大面积或全部死亡,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鱼塘要有充足的氧气,这是保证鱼类安全生长的关键。
3.现有鱼池充氧大多采用水车式或叶轮式充氧机,充入鱼池的为含氧20.9%的空气,但不太适用于养殖生活在底层的鱼类增氧,且需要耗电及日常的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从底部增氧的鱼池,该鱼池可有效解决现有的鱼池底层鱼增氧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增氧效果好的鱼池。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从底部增氧的鱼池,包括鱼池本体、排水口,和设置在鱼池本体内用于给鱼池增氧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增氧装置包括氧气罐、用于运输氧气的管道和用于打开或关闭管道的阀门,氧气罐位于鱼池本体外部,管道包括运输管和排气管,运输管一端与氧气罐连通,运输管另一端与排气管连通,排气管设置于鱼池本体底面,排气管上设置若干通孔,阀门设置在运输管上,排气管包括多节分管,各分管在所述鱼池本体底部按“田”字型组合连通,所述鱼池本体设置有多个串联的“田”字形排气管。
7.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针对现有鱼池一般采用水车式或叶轮式充氧机从上面上搅动池水为池水中增加空气的容量,但对于生活在鱼池底层的鱼类来说,池水中增加的空气能到达池底的较少,而且鱼池中的鱼密度较大的话,池水中溶氧量会不够,而导致不利于鱼类生长。因此本方案采取从池底给鱼池输氧气的方式增氧,具体的在鱼池底部设置了呈多个串联的田字型的排气管,排气管连通运输管,运输管连接氧气罐,在运输管上还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运输管道的阀门,以控制氧气的从氧气罐进入运输管的开关状态,排气管在鱼池底部包括多个串联的田字型单元,各单元间相互连通,每个田字单元中是由多段排气管分管组合而成,田字单元内部的各排气管分管的相邻段间也是相互连通的,排气管上还设置有若干通孔,这样将阀门打开时,氧气就会进入运输管,在通过运输管进入排气管,在通过排气管上的通孔进入鱼池,排气管呈田字单元排列,更利于在鱼池中均匀的释放氧气,氧气至下而上运动,让鱼池各个位置的鱼都能均匀的呼吸到氧气,利于鱼池的生长。而且氧气冲鱼池底部排除,也能降低鱼池底部厌氧菌的繁殖,从而改善水质。
8.进一步地,排气管上还设置有若干排气装置,排气装置包括套筒,和内置于套筒内
的活塞杆,活塞杆可在套筒内上下移动,形成活塞结构,套筒两端开口,套筒一端固定在排气管外侧,套筒与通孔连通,套筒另一端设置有瓶颈,活塞杆为一体成形的t型杆,活塞杆较粗端位于述所套筒内,活塞杆较粗端直径大于瓶颈内径,活塞杆较粗端的外壁与套筒的内壁设置有间隙,间隙作为气体流通通道,活塞杆较细端伸入瓶颈中,活塞杆的长度等于套筒的长度,活塞杆较细端端头固定连接有用于打开或密封瓶颈口的瓶盖。
9.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在排气管上设置了排气装置,排气装置安装于排气管上通孔的位置,排气装置包括套筒,和内置于套筒内的活塞杆,活塞杆可在套筒内上下移动,形成活塞结构,套筒两端开口,套筒一端固定在排气管外侧,套筒也可以是与排气管一体成形的,套筒与通孔连通,套筒将通孔完全包裹在内,使用时,从通孔排除的气体完全进入套筒内,套筒另一端设置有瓶颈,活塞杆为一体成形的t型杆,活塞杆较粗端位于述所套筒内,活塞杆较粗端直径大于瓶颈内径,以保证活塞杆较粗端不会从套筒的瓶颈滑出套筒,活塞杆较粗端的外壁与套筒的内壁设置有间隙,间隙作为气体流通通道,活塞杆较细端伸入瓶颈中,活塞杆的长度等于套筒的长度,活塞杆较细端端头固定连接有用于打开或密封瓶颈口的瓶盖,以使得当活塞杆较粗端位于套筒最下端的时候,与活塞杆较细端端头连接的瓶盖刚好将瓶进口密封住。这样当打开阀门,排气管中源源不断有氧气输入的时候,在气压的作用下,氧气会经过通孔,推动活塞杆较粗端往瓶颈方向移动,氧气进一步进入活塞杆较粗端与套筒间的间隙,然后流向瓶颈,将瓶盖顶开,进而将氧气排入池水中,当关闭阀门时,排气管内的气压降低,瓶盖上受到的水压大于套筒内的气压,进而推动瓶盖朝瓶颈方向运动,进而实现瓶盖密封瓶颈口。
10.进一步地,瓶盖包括顶壁和侧壁,顶壁上设置有若干排气通孔,排气通孔呈环状排列,瓶颈顶端与排气通孔对应位置设置有若干可穿过排气通孔的矛状杆,矛状杆的长度与排气通孔的长度一致,矛状杆的长度与活塞杆在套筒内可上下移动的距离长度一致,矛状杆的外壁与通孔的内壁间无间隙,排气通孔的数量与矛状杆的数量相同。
11.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在瓶盖的顶壁上设置了排气通孔,瓶盖的顶壁有一定的厚度,排气通孔也有一定的长度最好,瓶颈顶端与排气通孔对应位置设置有若干可穿过排气通孔的矛状杆,排气通孔呈环状排列,是为了配合在瓶颈上设置的矛状杆的位置,排气通孔与矛状杆一一对应,矛状杆的外壁与通孔的内壁间无间隙,矛状杆的设置第一是密闭不要需要排气时的排气通孔,第二是清理,可能会进入到排气通孔中的杂质。矛状杆的长度与排气通孔的长度一致,矛状杆的长度与活塞杆在套筒内可上下移动的距离长度一致,这样,当活塞杆从套筒的最低位置运动到套筒内的最高位置时,活塞杆最细端刚好推动瓶盖沿活塞杆运动的方向运动到使矛状杆刚好从排气通孔中抽离出来,使氧气得以进入到排气通孔中,而当活塞杆从套筒的最高位置运动到套筒内的最低位置时,活塞杆最细端刚好拉动瓶盖沿活塞杆运动的方向运动到使矛状杆刚好重新插入通孔中,将通孔封闭
12.进一步地,还包括增氧泵,增氧泵连通运输管与氧气罐。
13.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设置了增氧泵,可以使得进入到排气管中的气压更大,使得氧气能更顺利的进入到鱼池中。
14.进一步地,套筒与排气管连接端设置有环形收口,环形收口与套筒一体成型,环形收口的内径小于活塞杆较粗端的直径。
15.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在与排气管连接端的套筒内设置有环形收口,用于放置活塞杆最粗端。
16.终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鱼池本体底部设置了田字型排列的排气管,可以实现均匀的从鱼池底部给鱼池增氧的目的,鱼池水能充分均匀的的保证氧气含量,便可提高鱼的养殖密度,而且也可以大大的减缓池水变质的速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鱼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增氧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活塞杆及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排气装置与排气管连接示意图
21.附图标记:1

鱼池本体,2

排水口,3

氧气罐,4

阀门,5

运输管,6

排气管,61

通孔,7

排气装置,71

套筒,711

瓶颈,7111

瓶颈口,7112

矛状杆,72

活塞杆,721

活塞杆较粗端,722

活塞杆较细端,73

瓶盖,731

顶壁,732

侧壁,733

排气通孔,74

环形收口。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2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

4所示,提供了一种从底部增氧的鱼池,包括鱼池本体1、排水口2和设置在鱼池本体1内用于给鱼池增氧的增氧装置,增氧装置包括氧气罐3、用于运输氧气的管道和用于打开或关闭管道的阀门4,氧气罐3位于鱼池本体1外部,管道包括运输管5和排气管6,运输管5一端与氧气罐3连通,运输管5另一端与排气管6连通,排气管6设置于鱼池本体1底面,排气管6上设置若干通孔61,阀门4设置在运输管5上,排气管6包括多节分管,各分管在鱼池本体1底部按“田”字型组合连通,鱼池本体1设置有多个串联的“田”字形排气管6。
24.优化地,排气管6上还设置有若干排气装置7,排气装置7包括套筒71,和内置于套筒71内的活塞杆72,活塞杆72可在套筒71内上下移动,形成活塞结构,套筒71两端开口,套筒71一端固定在排气管6外侧,套筒71与通孔61连通,套筒71另一端设置有瓶颈711,活塞杆72为一体成形的t型杆,活塞杆较粗端721位于述所套筒71内,活塞杆较粗端721直径大于瓶颈711内径,活塞杆较粗端721的外壁与套筒71的内壁设置有间隙,间隙作为气体流通通道,活塞杆较细端722伸入瓶颈711中,活塞杆72的长度等于套筒71的长度,活塞杆较细端722端头固定连接有用于打开或密封瓶颈口7111的瓶盖73。
25.优化地,瓶盖73包括顶壁731和侧壁732,顶壁731上设置有若干排气通孔733,排气通孔733呈环状排列,瓶颈711顶端与排气通孔733对应位置设置有若干可穿过排气通孔733的矛状杆7112,矛状杆7112的长度与排气通孔733的长度一致,矛状杆7112的长度与活塞杆72在套筒71内可上下移动的距离长度一致,矛状杆7112的外壁与排气通孔733的内壁间无间隙,排气通孔733的数量与矛状杆7112的数量相同。
26.优化地,还包括增氧泵,增氧泵连通运输管5与氧气罐3。
27.优化地,套筒71与排气管6连接端设置有环形收口74,环形收口74与套筒71一体成
型,环形收口74的内径小于活塞杆较粗端721的直径
28.养殖者可以根据鱼池中需氧的实际情况,需要增氧时,打开增氧泵的开关和阀门4,氧气从运输管5进入排气管6,再从排气管6的通孔进入套筒71,强大的气压可以推动着活塞杆较粗端721和瓶盖73,使得矛状杆7112从排气通孔733中抽离出来,氧气从排气通孔733中排出;不需要增氧时,关闭增氧泵和阀门4,排气管6中的气压下降,在水压的作用下,活塞杆72带动瓶盖73回位,瓶盖73将瓶进口7111关闭。
29.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所描述范围的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