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集成的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0511发布日期:2021-09-18 00:44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集成的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集成的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目前农村劳动力逐年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越来越短缺,农田也逐年走向半托管和托管状态,田地由各家各户耕种,变为合作社或包地大户集中管理和耕种,这样小型农具会逐步退出市场,大型植保设备未来会被更广泛应用,然而喷洒农药的打药设备也会由背负式喷雾器逐渐转化为车载打药机和无人机,目前我国车载打药机在田间施药中,存在用水量大,费水、费工、作业中容易出现重喷漏喷、作业面积轨迹无法跟踪和追溯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车载打药机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3.鉴于上述现状,设计开发出一种多功能集成的车载喷雾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集成的喷雾装置,该装置与现有的农用车结合,安装和拆卸方便,实现省水、高效、作业信息的记录和回放、液位不足提示等多功能,大大提高车载打药机田间施药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多功能集成的喷雾装置,该喷雾装置整体设置在农用车上,由农用车做载体,所述的喷雾装置包括黑匣子、施药装置、泡沫划行标记装置及固定于黑匣子外侧的智能管理终端系统;所述施药装置与智能管理终端系统电连接,智能管理终端系统与农用车自带的电池电连接,供电给智能管理终端系统;所述黑匣子、施药装置、泡沫划行标记装置均安装在农用车上;
7.所述喷雾装置包括壶体、喷杆、动力组件、管路ⅰ、喷雾组件;所述壶体安装在农用车上,喷杆与喷雾组件连接并安装在农用车上;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水泵;水泵安装在黑匣子内并与农用车自带的电池电连接,农用车自带的电池供电给水泵;所述喷雾组件包括喷雾管和回流管,其中回流管都固定于黑匣子上,喷雾管固定在喷杆上;所述喷雾管通过水泵与管路ⅰ连接;管路ⅰ的另一端伸入壶体;所述的回流管的一端与喷雾管,另一端伸入壶体内;
8.所述泡沫划行标记装置包括发泡液体瓶、泡沫发生装置;所述泡沫发生装置包括气泡泵、吸液管路、泡沫输送管路、控制器、盒体和气泡泵遥控开关;气泡泵设有三个接口,第一接口与吸液管路的一端相连通,第三接口与泡沫输送管路连接,气泡泵的第二接口;气泡泵与控制器电连接并安装在盒体内;吸液管路的另一端伸入发泡液体瓶中;所述的控制器与农用车自带的电池电连接,控制器带动气泡泵的开与关。
9.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上所述喷雾组件还包括出液过滤器、四通阀门部件,所述的喷雾管包括喷雾管ⅰ和喷雾管ⅱ;所述出液过滤器、四通阀门部件定于黑匣子上;四通阀门部件设有四个接口:第一接口

、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所述过滤器的一端与四通阀门部件的第一接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水泵一端连接;所述四通阀门部件的第二
接口、第三接口分别与喷雾管ⅰ和喷雾管ⅱ相连通,第四接口与回流管的一端相连通。
10.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上所述智能管理终端系统包括定位控制面板、天线,喇叭;所述天线和喇叭均与定位控制面板电连接;喇叭起到提示gps定位状态及电池电量低等功能。
11.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上所述施药装置还包括液位报警装置所述的液位报警装置设置在壶体上并与农用车自带的电池电连接;液位报警装置包括液位传感器和语音播报器,液位传感器安装在壶体内。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上所述泡沫划行标记装置为两个;所述泡沫输送管路端口设有发泡网。
12.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上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水泵遥控开关和水泵控制器;水泵控制器与农用车自带的电池电连接;水泵遥控开关与水泵控制器电连接。
13.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电池b和太阳能充电装置;太阳能充电装置与电池b电连接,太阳能充电装置供电给电池b,电池b作为农用车自带的电池的备用电源。
14.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上还包括l型转接头,所述过滤器的一端与四通阀门部件的第一接口相连通,另一端通过l型转接头与水泵一端连接。
15.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上所述喷雾管ⅰ和喷雾管ⅱ还设球阀开关;所述喷雾管ⅰ和喷雾管ⅱ上设有多个喷头,所述喷头为低容量喷雾喷头。
16.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上所述管路ⅰ上设有吸液第一过滤器;所述水泵为电动回流泵;所述的定位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和指示灯。
17.与现有技术对比,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雾装置采用电动回流泵提供喷雾动力,打药车油门大小或传动轴转动的快慢对喷雾压力无任何影响,从而可以保证施药过程中压力和流量的稳定。
19.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雾装置有泡沫划行标记装置,在车辆即前行到地头准备拐弯掉头时,可以在喷杆末端吐出一段距离的泡沫,给施药者提供准确的掉头间距标记,避免掉头后造成药液的重喷和漏喷。
20.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雾装置设有液位报警装置,在药液不足时,可以提示施药者及时补充药液,避免由于药液过少造成的喷雾不均匀和漏喷现象。
2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雾装置设有有智能管理终端系统,可以实时收集设备的位置信息、作业数据、追溯设备的作业质量等,从而提升设备的作业管理水平。
22.5. 喷雾装置可以嫁接到不同型号和规格的车载打药机上,方便拆装、运输和存放。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雾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喷雾系统的正视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黑匣子的内部结构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雾组件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泡沫发生装置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位报警装置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管理终端系统及太阳能充电装置示意图
31.附图标注说明:
32.1.农用车;2.黑匣子;3.施药装置;4.泡沫划行标记装置;5.智能管理终端系统;6.壶体;7.喷杆;8.动力组件;9.管路ⅰ;10.喷雾组件;11.过滤器;12.四通阀门部件;12

1.第一接口;12

2.第二接口;12

3.第三接口;12

4.第四接口;13.喷雾管(13

1.喷雾管ⅰ;13

2.喷雾管ⅱ);14.回流管;15.指示灯;16.水泵;17.水泵遥控开关;18.水泵控制器;19.电池b;20.发泡液体瓶;21.泡沫发生装置(21

1.泡沫发生装置ⅰ;21

2.泡沫发生装置ⅱ);22.太阳能充电装置;23.气泡泵(23

1.气泡泵ⅰ;23

2.气泡泵ⅱ;23

3.气泡泵ⅲ;23

4.气泡泵ⅳ);24.吸液管路(24

1.吸液管路ⅰ;24

2.吸液管路ⅱ;24

3.吸液管路ⅲ;24

4.吸液管路ⅳ);25.泡沫输送管路(25

1.泡沫输送管路ⅰ;25

2.泡沫输送管路ⅱ;25

3.泡沫输送管路ⅲ;25

4.泡沫输送管路ⅳ);26.控制器;27.盒体;28.气泡泵遥控开关;29.发泡网;30.喷头;31.第一过滤器;32.定位控制面板;33.天线;34.喇叭;35.显示屏;36.液位报警装置;37.液位传感器;38.语音播报器;39.球阀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实施例1
35.一种多功能集成的喷雾装置,该喷雾装置整体设置在农用车1上,由农用车做载体,所述的喷雾装置包括黑匣子2、施药装置3、泡沫划行标记装置4及固定于黑匣子2外侧的智能管理终端系统5;所述施药装置3与智能管理终端系统5电连接,智能管理终端系统5与农用车自带的电池电连接,供电给智能管理终端系统5;所述黑匣子2、施药装置3、泡沫划行标记装置4均安装在农用车上;
36.所述喷雾装置包括壶体6、喷杆7、动力组件8、管路ⅰ9、喷雾组件10;所述壶体6安装在农用车上,喷杆7与喷雾组件10连接并安装在农用车上;所述动力组件8包括水泵16;水泵16安装在黑匣子2内并与农用车自带的电池电连接,农用车自带的电池供电给水泵16;所述喷雾组件10包括喷雾管13和回流管14,其中回流管14都固定于黑匣子2上,喷雾管13固定在喷杆7上;所述喷雾管13通过水泵16与管路ⅰ9连接;管路ⅰ9的另一端伸入壶体6 ;所述的回流管14的一端与喷雾管13,另一端伸入壶体6内;
37.所述泡沫划行标记装置4包括发泡液体瓶20、泡沫发生装置21;所述泡沫发生装置21包括气泡泵 23、吸液管路24、泡沫输送管路25、控制器26、盒体27和气泡泵遥控开关28;气泡泵 23设有三个接口,第一接口与吸液管路24的一端相连通,第三接口与泡沫输送管路25连接,气泡泵 23的第二接口;气泡泵 23与控制器26电连接并安装在盒体27内;吸液管路24的另一端伸入发泡液体瓶20中;所述的控制器26与农用车自带的电池电连接,控制器26
带动气泡泵 23的开与关。
38.实施例2
39.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之处在于:所述喷雾组件10还包括出液过滤器11、四通阀门部件12,所述的喷雾管13包括喷雾管ⅰ13

1和喷雾管ⅱ13

2;所述出液过滤器11、四通阀门部件12定于黑匣子2上;四通阀门部件12设有四个接口:第一接口12

1、第二接口12

2、第三接口12

3、第四接口12

4;所述过滤器11的一端与四通阀门部件12的第一接口12

1相连通,另一端与水泵16一端连接;所述四通阀门部件12的第二接口12

2、第三接口12

3分别与喷雾管ⅰ13

1和喷雾管ⅱ13

2相连通,第四接口12

4与回流管14的一端相连通。
40.实施例3
41.与实施例1或2相比,区别之处在于:所述智能管理终端系统5包括定位控制面板32、天线33,喇叭34;所述天线33和喇叭34均与定位控制面板32电连接;喇叭34起到提示gps定位状态及电池电量低等功能。
42.实施例4
43.与实施例1或2相比,区别之处在于:所述施药装置还包括液位报警装置36;所述的液位报警装置36设置在壶体6上并与农用车自带的电池电连接;液位报警装置36包括液位传感器37和语音播报器38,液位传感器37安装在壶体6内。
44.实施例5
45.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之处在于:所述泡沫划行标记装置4为两个;所述泡沫输送管路25端口设有发泡网29。
46.实施例6
47.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之处在于:所述动力组件8还包括水泵遥控开关17和水泵控制器18;水泵控制器18与农用车自带的电池电连接;水泵遥控开关17与水泵控制器18 电连接。
48.实施例7
49.与实施例5或6相比,区别之处在于还包括电池b19和太阳能充电装置22;太阳能充电装置22与电池b19电连接,太阳能充电装置22供电给电池b19,电池b19作为农用车自带的电池的备用电源。
50.实施例8
51.与实施例2相比,区别之处在于:还包括l型转接头,所述过滤器11的一端与四通阀门部件12的第一接口12

1相连通,另一端通过l型转接头与水泵16一端连接。
52.实施例9
53.与实施例2相比,区别之处在于:所述喷雾管ⅰ13

1和喷雾管ⅱ13

2还设球阀开关39;所述喷雾管ⅰ13

1和喷雾管ⅱ13

2上设有多个喷头30,所述喷头30为低容量喷雾喷头。
54.实施例10
55.与实施例5、6、8或9任一相比,区别之处在于:所述管路ⅰ9上设有吸液第一过滤器31;所述水泵16为电动回流泵;定位控制面板32上设有显示屏35和指示灯15。
56.以下是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57.工作前,将黑匣子2固定于车体尾端,并将喷雾组件10和泡沫输送管路25固定于喷杆7上,然后将管路ⅰ9伸入壶体6内。
58.开始工作时,打开农用车自带的电池的电源开关,及水泵遥控开关17,农用车自带的电池供电给施药装置3的水泵控制器18和定位控制面板32,水泵16开始工作,药液从壶体6抽入管路ⅰ9,再由管路ⅰ9经过水泵16,再由水泵16进入过滤器11,再由过滤器11进入四通阀门部件12的第一接口12

1,由第一接口12

1分流到第二接口12

2、第三接口12

3,再由第二接口12

2和第三接口12

3进入到喷雾管13内,最后从经过喷头30喷撒到作物上。余下的药液由第四接口12

4经过回流管14回到壶体内。当喷头31将药液喷撒到作物上时,车体开始向前行走,天线33将定位数据传输到定位控制面板32,定位控制面板32自动记录打药的轨迹和面积,并将以上数据传输到大数据平台手机或电脑等。
59.同时,农用车自带的电池也同时供电给控制器26。当车体需要调头时,打开气泡泵遥控开关28,气泡泵23开始工作,吸液管路24从发泡液体瓶20内抽取发泡液,发泡液由吸液管路24进入气泡泵 23接口,然后再由接口进入到气泡泵23内,发泡液在气泡泵23内与气泡泵 23吸入的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液,混合液经气泡泵23进入到泡沫输送管路25,最后由泡沫输送管路25端口的发泡网29生成泡沫并喷出。喷出的泡沫在田间形成明显的标记,方便农户识别已喷药的区域,避免重喷。
60.当壶体6内的药液降到距离壶体底部1/3时,液位传感器37发生感应,语音播报器38发出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补充药液。
61.当农用车自带的电池电量不足时,可以使用手动或自动切换模式切换到电池b19供电给各相关设备。
62.本实用新型的喷雾装置,采用电动回流泵提供压力,打药机油门大小和传动轴转动快慢对喷雾压力没有影响,这样可以保证施药过程中压力和流量的稳定。当打药机在田间拐弯掉头时,泡沫划行标记装置可以在喷杆末端吐出一段泡沫,给施药者提供准确的掉头间距标记,避免掉头后造成重喷和漏喷。打药机壶体内药液不足时,液位报警装置可以提示施药者及时补充药液,避免由于药液过少造成的喷雾不均匀和漏喷现象。多功能喷雾系统装有智能管理终端系统,可以实时收集设备的位置信息、作业数据、追溯设备的作业质量等,从而提升设备的作业管理水平。
63.多功能喷雾系统可以嫁接到不同型号和规格的车载打药机上,方便拆装、运输和存放。
64.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