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麦虫的智能化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59923发布日期:2021-07-23 14:03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大麦虫的智能化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麦虫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麦虫的智能化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大麦虫(zophobasmorio)隶属于鞘翅目、拟步甲科、粉甲属。又称超级麦皮虫或超级面包虫,它与黄粉虫外型相象,为同属异种。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在1984年,美国开始了大麦虫的圈养繁殖,此后普及欧洲。其成虫体长约40~60mm,长椭圆形,深褐色,无毛,有光泽。大麦虫活体含有蛋白质含量为20.0%,脂肪16.0%,纤维素等6.8%,水分59.0%。此外,还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多种微量元素。其是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适口性好等优点,是发展龟、林蛙、娃娃鱼、蜥蜴等特种动物养殖、宠物养殖的理想蛋白饲料。

在海外的专业渔场及高档宠物繁育场均把大麦虫作为一种重要的活体饲料,有发展成为与黄粉虫、蟋蟀、蚯蚓相当的趋势。

大麦虫属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整个生命周期为6个月,或更长;大麦虫的卵为长圆形,乳白色,长约1.5~2mm,宽0.6mm。卵外表为卵壳,卵壳薄而软,极易受损伤。外被有黏液,可粘附一层虫粪和饲料,起到保护作用。卵期7~10天。

大麦虫虫体大,幼虫一般体长40~60mm,宽约5~6mm,单条虫重1.3~1.5g,呈圆筒形。其体壁较硬,黄褐色,有光泽,有13节,各节连接处有黄褐色环纹,腹面黄色。幼虫生长过程中,体表颜色先呈白色,蜕第一次皮后变为黄褐色,以后每4~6天蜕皮1次,幼虫期共蜕皮6~10次。生长期为60天。幼虫从头开始蜕皮,蜕皮前活动开始减少,刚蜕皮的幼虫呈乳白色,十分脆弱,最易受攻击。

当大麦虫幼虫准备化蛹时,会爬到培养物表面,在经过几天的蛹前期后才能化蛹。

初化蛹时虫体长20~30mm,宽7mm左右,呈乳白色,体壁较软,时间长后逐渐变为淡黄色,体表也变得坚硬。蛹只能靠扭动腹部运动,不能爬行。

大麦虫具有比黄粉虫有更强的互相残伤取食的习性,正在化蛹幼虫和正在蜕皮的幼虫一样常受到同类伤害,幼虫有时也会把蛹咬伤,使大麦虫放弃化蛹,长期以幼虫的状态存活而不能脱皮变蛹产卵。为使大麦虫能够化蛹产卵,需要饲养人员对那些即将化蛹的大麦虫进行分离,分离的主要要看大麦虫的形为和形态。要化蛹的幼虫不爱活动,蜷缩,皮肤光泽度差。

大麦虫成虫阶段为大麦虫的繁殖期。成虫刚刚蜕皮出来壳为乳白色,头橘色,甲壳很薄,1~2天后背部变为黑褐色,腹部黄褐色,椭圆形,长约25~30mm,宽约8mm。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足3对,1对长在前胸部。爬行速度快。成虫繁殖期90~120天,每只雌虫产卵250~1000粒卵,平均产卵600粒。

大麦虫成虫具有生殖能力,繁殖期雌雄虫比例为1∶1。成虫性成熟时体色变黑,雌性成虫体形比雄虫个体明显偏大,具有持续交配和产卵的习性。交配时,雄性个体爬于雌性个体上,产卵管和受精管伸出,接触完成交配。雌虫交配2~3天后产卵,并可多次交配产卵,雌虫可连续产卵250~1000余粒。产卵期平均90~120天,产卵高峰为羽化后10~30天。饲料质量对产卵量影响较大。

大麦虫喜群居,适于高密度饲养。但大麦虫更具自相残杀习性,自相残杀习性是指成虫吃卵、咬食幼虫和蛹,高龄幼虫咬食低龄幼虫或蛹的现象。自残影响产虫量,此现象多发生于饲养密度过高,特别是成虫和幼虫不同龄期混养更为严重。

大麦虫长期适应黑暗环境生活,喜暗怕光,夜间活动较多。故大麦虫适合多层分盘饲养,以充分利用空间。

大麦虫生命力强,并耐饥、耐渴,全年都可以生长繁殖,以卵-幼虫-蛹直至羽化为成虫的生育周期约为180天左右。

大麦虫喜欢群集,其幼虫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0℃,5℃以下和35℃以上可致死;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50%~70%较适宜。

大麦虫的成虫最适宜的生存温度在25-30℃,5℃以下和35℃以上可致死;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55%~75%较适宜。

而在28~30℃下成虫产卵最多,每只成虫最高可以产卵1000粒左右,低于14℃很少交配产卵,低于10℃不交配产卵。孵化周期因温度条件不同会有很大变化,当温度28~30℃时,卵期8~12天;当温度超过30℃时,则卵很少孵化。

而现有的大麦虫养殖装置,其一般结构包括一个箱体,所述箱体里面包括多个分层设置的养殖盘。这样结构的养殖装置,其温度和湿度控制都得依靠人工控温和控湿,不但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而且不利于节约劳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麦虫的智能化养殖装置,其能够自动控温和控湿,使用方便,有利于节约劳动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内容具体如下:

一种用于大麦虫的智能化养殖装置,包括设有门体的装置本体,设于所述装置本体内的养殖盘、温度控制器以及湿度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盘的数量为若干个。

优选地,所述养殖盘的数量为20个。

优选地,所述养殖盘排列成层状结构,并且相邻的养殖盘之间间隔2-4cm。

优选地,每个所述养殖盘的侧面均设置有排气网格。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本体内还设有排气扇。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控制器包括温度传感器,第一信号处理芯片,第一报警器,第一电源,第一继电器和发热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一报警器、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分别连接第一信号处理芯片的三个不同的数据传输端口;所述第一电源通过所述第一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发热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处理芯片的型号为stc89c52rc或at89c52或iap15w4k32。

进一步地,所述湿度控制器包括湿度传感器,第二信号处理芯片,第二报警器,第二电源,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加湿器和除湿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第二报警器,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和第三继电器的控制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处理芯片的四个不同的数据传输端口;所述第二电源通过所述第二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加湿器;所述第二电源还通过所述第三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除湿器。

优选地,所述第二信号处理芯片的型号为stc89c52rc或at89c52或iap15w4k3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大麦虫的智能化养殖装置,其在装置本体内设置了温度控制器和湿度控制器,从而可以智能地对大麦虫的养殖环境进行控温和控湿,不但使用方便,而且大大地节省人工劳动。

2.相邻的养殖盘之间间隔2-4cm,解决了空气交换、排气,自然通风,降低光线影响幼虫生长的概率,以及有利于保持养殖装置内部恒温的技术问题。

3.每个所述养殖盘的侧面均设置有排气网格,进一步有利于自然通风透气。

4.所述装置本体内还设有排气扇,进一步加快通风透气的速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大麦虫的智能化养殖装置较优选实施例的机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湿度控制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1、装置本体;2、养殖盘;21、排气网格;3、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大麦虫的智能化养殖装置,包括设有门体的装置本体1,设于所述装置本体内的养殖盘2、温度控制器以及湿度控制器。

该用于大麦虫的智能化养殖装置,其在装置本体内设置了温度控制器和湿度控制器,从而可以智能地对大麦虫的养殖环境进行控温和控湿,不但使用方便,而且大大地节省人工劳动。

所述养殖盘的数量为若干个。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殖盘的数量为20个。发明人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如果养殖盘之间的间隔大于4cm,则光线会影响幼虫生长,同时也不利于装置本体内的恒温;如果养殖盘之间的间隔小于2cm,则不利于装置本体的空气交换、排气以及自然通风。所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殖盘排列成层状结构,并且相邻的养殖盘之间间隔2-4cm。

每个所述养殖盘的侧面均设置有排气网格21。

所述装置本体内还设有排气扇(图未示),进一步有利于自然通风透气。

所述温度控制器包括温度传感器,第一信号处理芯片,第一报警器,第一电源,第一继电器和发热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一报警器、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分别连接第一信号处理芯片的三个不同的数据传输端口;所述第一电源通过所述第一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发热器。

为了简化结构,节约成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器为电热丝。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芯片的型号为stc89c52rc或at89c52或iap15w4k32。

具体地,所述湿度控制器包括湿度传感器,第二信号处理芯片,第二报警器,第二电源,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加湿器和除湿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第二报警器,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和第三继电器的控制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处理芯片的四个不同的数据传输端口;所述第二电源通过所述第二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加湿器;所述第二电源还通过所述第三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除湿器。

具体地,所述第二信号处理芯片的型号为stc89c52rc或at89c52或iap15w4k32。

具体地,所述第一信号处理芯片和第二信号处理芯片设置在控制面板3上。

本实用新型用于大麦虫的智能化养殖装置的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的工作原理具体如下:

幼虫养殖温湿度控制原理如下:

温度传感器检测装置本体内的实时温度,并将所述实时温度发送给第一信号处理芯片,并与第一信号处理芯片的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即25-35℃)进行比较,当实时温度超过32℃时,第一信号处理芯片则发送控制信号a给第一报警器进行自动报警以提醒养殖者注意温度过高,而当实时温度超过35℃发送控制信号b给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以断开第一继电器,从而切断第一电源与电热丝的连接,避免装置本体内的温度继续升高导致幼虫致死。

湿度传感器检测装置本体内的实时湿度率,并将所述实时湿度率发送给第二信号处理芯片,并与第二信号处理芯片的第一预设湿度率范围(即50-70%)进行比较,当实时湿度率低于50%时,第二信号处理芯片则发送控制信号c给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以闭合第二继电器,从而接通第二电源与加湿器,从而对装置本体进行加湿,而当实时湿度率高于70%时,第二信号处理芯片则发送控制信号d给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以断开第二电源与加湿器之间的连接以停止对装置本体加湿,同时第二信号处理芯片发送控制信号e给第三继电器的控制端以闭合第三继电器,从而接通第二电源与除湿器之间的连接,启动除湿功能。

同理,成虫的养殖温湿度控制原理如下:

温度传感器检测装置本体内的实时温度,并将所述实时温度发送给第一信号处理芯片,并与第一信号处理芯片的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即25-35℃)进行比较,当实时温度超过32℃时,第一信号处理芯片则发送控制信号f给第一报警器进行自动报警以提醒养殖者注意温度过高,而当实时温度超过35℃发送控制信号g给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以断开第一继电器,从而切断第一电源与电热丝的连接,避免装置本体内的温度继续升高导致成虫致死。

湿度传感器检测装置本体内的实时湿度率,并将所述实时湿度率发送给第二信号处理芯片,并与第二信号处理芯片的第二预设湿度率范围(即55-75%)进行比较,当实时湿度率低于55%时,第二信号处理芯片则发送控制信号h给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以闭合第二继电器,从而接通第二电源与加湿器,从而对装置本体进行加湿,而当实时湿度率高于75%时,第二信号处理芯片则发送控制信号i给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以断开第二电源与加湿器之间的连接以停止对装置本体加湿,同时第二信号处理芯片发送控制信号j给第三继电器的控制端以闭合第三继电器,从而接通第二电源与除湿器之间的连接,启动除湿功能。

最适交配产卵温度控制原理如下:

温度传感器检测装置本体内的实时温度,并将所述实时温度发送给第一信号处理芯片,并与第一信号处理芯片的第三预设温度范围(即28-32℃)进行比较,当实时温度超过30℃时,第一信号处理芯片则发送控制信号k给第一报警器进行自动报警以提醒养殖者注意温度过高,而当实时温度超过32℃发送控制信号l给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以断开第一继电器,从而切断第一电源与电热丝的连接,避免装置本体内的温度继续升高导致虫卵致死。

湿度传感器检测装置本体内的实时湿度率,并将所述实时湿度率发送给第二信号处理芯片,并与第二信号处理芯片的第三预设湿度率范围(即55-75%)进行比较,当实时湿度率低于55%时,第二信号处理芯片则发送控制信号m给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以闭合第二继电器,从而接通第二电源与加湿器,从而对装置本体进行加湿,而当实时湿度率高于75%时,第二信号处理芯片则发送控制信号n给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以断开第二电源与加湿器之间的连接以停止对装置本体加湿,同时第二信号处理芯片发送控制信号o给第三继电器的控制端以闭合第三继电器,从而接通第二电源与除湿器之间的连接,启动除湿功能。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