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保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18899发布日期:2021-06-25 16:20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保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保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设备。



背景技术:

病虫害是病害和虫害的并称,常对农、林、牧业等造成不良影响。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以至在外部形态上呈现反常的病变现象,如枯萎、腐烂、斑点、霉粉、花叶等,统称病害。

目前现有大多植物在育苗期间易受比病虫的咬食,出现枯萎发育不良的情况,影响作物生长,且现有大多育苗区域通过人工捕捉病虫的方式保护作物生长,操作效率低下,病虫易与捕捉人员接触造成其过敏或红肿,影响捕捉人员的身体健康,对此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植保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植保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设备,包括放置筒和引导装置,所述放置筒的上表面开设有收集槽,所述引导装置位于放置筒的上表面设置,所述引导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安装架相互靠近的一端位于放置筒的上方,所述放置筒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安装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安装架的一端插入滑槽中,所述滑块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架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传送带,所述安装架靠近放置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与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安装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攀爬网,所述安装架靠近放置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刮刷,所述刮刷与传送带的下表面相抵。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靠近安装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块,所述防护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防护块以安装架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收集槽的内壁设置有诱捕装置,所述诱捕装置位于安装架相互靠近一端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诱捕装置包括诱捕贴,所述诱捕贴位于收集槽中,所述诱捕贴与收集槽的内底壁相抵,所述收集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上开设有螺纹,所述定位杆上套设并螺纹连接有饵料盒。

优选的,所述收集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呈圆环状,所述挡块位于安装架靠近放置筒一端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诱捕贴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柱贯穿通孔,所述诱捕贴套设在支撑柱上,所述诱捕贴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环形设置的拉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引导装置,在使用前,将放置筒放置在育苗区,观察苗木的位置并转动安装架,安装架带动滑块在滑槽中滑动,在调整好安装架的位置后松开安装架,打开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传送带运行,病虫被设备吸引爬上攀爬网上,随即病虫落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将病虫输送至收集槽中,粘黏在传送带上的病虫与刮刷相抵并被其刷落至收集槽中,完成对病虫的收集,目前现有大多植物在育苗期间易受比病虫的咬食,出现枯萎发育不良的情况,影响作物生长,且现有大多育苗区域通过人工捕捉病虫的方式保护作物生长,操作效率低下,病虫易与捕捉人员接触造成其过敏或红肿,影响捕捉人员的身体健康,本装置的应用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并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诱捕装置,在捕捉病虫时,病虫被饵料盒中的饵料所吸引,病虫在落入收集槽后立即粘黏在诱捕贴上,少数病虫挣脱诱捕贴仍被挡块阻挡无法脱离收集槽,确保设备的稳定使用,在更换诱捕贴时,转动饵料盒将其从定位杆上取下,随即拉动拉块将诱捕贴和病虫从收集槽中取出,更换新的诱捕贴并将饵料盒套设在定位杆上即可,目前现有大多育苗区域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进行杀虫,农药易积攒在作物的叶子和枝干上,造成作物的果实受农药污染,人们食用被污染的果实后易出现中毒的情况,不符合生态农业的标准,本装置的应用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并提高设备的易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植保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植保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设备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植保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设备中引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植保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设备中图3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植保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设备中诱捕装置的爆炸图。

图例说明:1、放置筒;2、收集槽;3、引导装置;31、攀爬网;32、安装架;33、防护块;34、驱动电机;35、滑块;36、刮刷;37、传送带;38、滑槽;4、诱捕装置;41、拉块;42、诱捕贴;43、支撑柱;44、定位杆;45、挡块;46、饵料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保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设备,包括放置筒1和引导装置3,放置筒1的上表面开设有收集槽2,引导装置3位于放置筒1的上表面设置。

下面具体说一下其引导装置3和诱捕装置4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如图1和图4所示,引导装置3包括安装架32,安装架3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安装架32相互靠近的一端位于放置筒1的上方,放置筒1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38,安装架3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35,滑块35远离安装架32的一端插入滑槽38中,滑块35与滑槽38的内壁滑动连接,安装架3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传送带37,安装架32靠近放置筒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4,驱动电机34的驱动端与传送带37传动连接,安装架3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攀爬网31,安装架32靠近放置筒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刮刷36,刮刷36与传送带37的下表面相抵,安装架32靠近安装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块33,防护块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防护块33以安装架32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其整个引导装置3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引导装置3,在使用前,将放置筒1放置在育苗区,观察苗木的位置并转动安装架32,安装架32带动滑块35在滑槽38中滑动,在调整好安装架32的位置后松开安装架32,打开驱动电机34,驱动电机34带动传送带37运行,病虫被设备吸引爬上攀爬网31上,随即病虫落在传送带37上,传送带37将病虫输送至收集槽2中,粘黏在传送带37上的病虫与刮刷36相抵并被其刷落至收集槽2中,完成对病虫的收集,目前现有大多植物在育苗期间易受比病虫的咬食,出现枯萎发育不良的情况,影响作物生长,且现有大多育苗区域通过人工捕捉病虫的方式保护作物生长,操作效率低下,病虫易与捕捉人员接触造成其过敏或红肿,影响捕捉人员的身体健康,本装置的应用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并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5所示,收集槽2的内壁设置有诱捕装置4,诱捕装置4位于安装架32相互靠近一端的下方,诱捕装置4包括诱捕贴42,诱捕贴42位于收集槽2中,诱捕贴42与收集槽2的内底壁相抵,收集槽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3,支撑柱4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杆44,定位杆44上开设有螺纹,定位杆44上套设并螺纹连接有饵料盒46,收集槽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块45,挡块45呈圆环状,挡块45位于安装架32靠近放置筒1一端的下方,诱捕贴42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支撑柱43贯穿通孔,诱捕贴42套设在支撑柱43上,诱捕贴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环形设置的拉块41。

其整个的诱捕装置4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诱捕装置4,在捕捉病虫时,病虫被饵料盒46中的饵料所吸引,病虫在落入收集槽2后立即粘黏在诱捕贴42上,少数病虫挣脱诱捕贴42仍被挡块45阻挡无法脱离收集槽2,确保设备的稳定使用,在更换诱捕贴42时,转动饵料盒46将其从定位杆44上取下,随即拉动拉块41将诱捕贴42和病虫从收集槽2中取出,更换新的诱捕贴42并将饵料盒46套设在定位杆44上即可,目前现有大多育苗区域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进行杀虫,农药易积攒在作物的叶子和枝干上,造成作物的果实受农药污染,人们食用被污染的果实后易出现中毒的情况,不符合生态农业的标准,本装置的应用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并提高设备的易用性。

其整体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前,将放置筒1放置在育苗区,观察苗木的位置并转动安装架32,安装架32带动滑块35在滑槽38中滑动,在调整好安装架32的位置后松开安装架32,打开驱动电机34,驱动电机34带动传送带37运行,病虫被设备吸引爬上攀爬网31上,随即病虫落在传送带37上,传送带37将病虫输送至收集槽2中,粘黏在传送带37上的病虫与刮刷36相抵并被其刷落至收集槽2中,完成对病虫的收集,目前现有大多植物在育苗期间易受比病虫的咬食,出现枯萎发育不良的情况,影响作物生长,且现有大多育苗区域通过人工捕捉病虫的方式保护作物生长,操作效率低下,病虫易与捕捉人员接触造成其过敏或红肿,影响捕捉人员的身体健康,本装置的应用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并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在捕捉病虫时,病虫被饵料盒46中的饵料所吸引,病虫在落入收集槽2后立即粘黏在诱捕贴42上,少数病虫挣脱诱捕贴42仍被挡块45阻挡无法脱离收集槽2,确保设备的稳定使用,在更换诱捕贴42时,转动饵料盒46将其从定位杆44上取下,随即拉动拉块41将诱捕贴42和病虫从收集槽2中取出,更换新的诱捕贴42并将饵料盒46套设在定位杆44上即可,目前现有大多育苗区域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进行杀虫,农药易积攒在作物的叶子和枝干上,造成作物的果实受农药污染,人们食用被污染的果实后易出现中毒的情况,不符合生态农业的标准,本装置的应用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并提高设备的易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