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隔离绿化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13053发布日期:2021-07-20 15:45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道路隔离绿化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道路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道路隔离绿化带。



背景技术:

绿化带,指的是供绿化的条形地带。可以消除视觉疲劳、净化环境、美化城市、减少交通事故等作用,在城市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绿化作用绿化带的分隔交通,具有安全功能。绿化带中通常都是种植乔木、花草等植物,植物通过栽种的方式直接种在土地上,通过洒水车进行浇灌,工作效率低,人力物力耗费大。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或者季节更替中,需要改造或者更换绿化带中的花草,直接种植的花草更换要通过拔出,拔出后植物根植受到损伤导致大部分花草乔木直接死掉,导致重复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自动灌溉且更换植物不会损坏其根系、可重复利用的市政道路隔离绿化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市政道路隔离绿化带,设于道路中间,包括基底框架和栽种于所述基底框架内的植物,所述基底框架固定于路基,所述基底框架包括框本体、若干植草坑以及通水管,各所述植草坑开设于所述框本体,植物种植于所述植草坑内,各所述植草坑之间相互连通且各所述植草坑均与所述路基连通,所述植草坑顶部的周侧高度低于所述基底框架的周侧高度,所述通水管穿过所述框本体往其中一个所述植草坑内灌水。

优选的,所述框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插设于所述路基内。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呈圆柱体。

优选的,所述植草坑的底部开设有若干滤水孔,各个所述滤水孔间隔设置。

优选的,各个所述植草坑之间通过通水槽连通,所述通水槽自所述框本体的上表面向下凹陷而成。

优选的,所述通水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其通断的截止阀。

优选的,所述基底框架为聚丙烯基底框架。

优选的,所述基底框架通过一体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市政道路隔离绿化带通过在绿化带设置基底框架,并在基底框架开设植草坑,植物种植在植草坑内,每一个所述植草坑相当于一个花盆的空间,每一个所述植草坑内的植物之间形成独立的个体,可以根据需求来更换不同位置的植物,来提高可变换性,而且,在更换拔出植物时,由于是独立的空间,不会损坏植物的根系,这样可以拔出的植物可移植到另外的地方种植,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植物的可重复利用率,降低了绿化成本;通过通水管往其中一个所述植草坑内灌水,水流灌满其中一个所述植草坑后,继续灌溉,水流从此个所述植草坑流向相邻的所述植草坑,依次相连通灌溉,从而把所有的所述植草坑浇灌满,因此,只要通过浇灌至其中一个所述植草坑就可以浇灌所有的所述植草坑,实现了自动浇灌绿化带的目的,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市政道路隔离绿化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市政道路隔离绿化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市政道路隔离绿化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市政道路隔离绿化带的结构示意图。该市政道路隔离绿化带设于道路中间,所述市政道路隔离绿化带包括基底框架1和栽种于所述基底框架1内的植物3。所述基底框架1固定于路基10,一条绿化带可以由多个所述基底框架1拼接而成。所述基底框架1可以固定在平坦的路基10上,也可以放置在倾斜的、带坡度的路基10上,其灵活性高。

所述基底框架1包括框本体11、若干植草坑13以及通水管15。各所述植草坑13开设于所述框本体11,植物3种植于所述植草坑13内,每一个所述植草坑13相当于一个花盆的空间,每一个所述植草坑13内的植物3之间形成独立的个体,可以根据需求来更换不同位置的植物3,来提高可变换性,而且,在更换拔出植物3时,由于是独立的空间,不会损坏植物3的根系,这样可以拔出的植物3可移植到其他地方种植,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植物重复利用率,降低了绿化成本。

各所述植草坑13之间相互连通且各所述植草坑13均与所述路基10连通,所述植草坑13顶部的周侧高度低于所述基底框架1的周侧高度,所述通水管15穿过所述框本体11往其中一个所述植草坑13内灌水。这样,水流灌满其中一个所述植草坑13后,继续灌溉,水流从一个所述植草坑13流向相邻的所述植草坑13,依次相连通灌溉,从而把所有的所述植草坑13浇灌满,因此,只要通过浇灌至其中一个所述植草坑13就可以浇灌所有的所述植草坑13,实现了自动浇灌绿化带的目的,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无需人工开洒水车浇灌,只要通过控制所述通水管15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浇灌量可以通过计算得出,控制所述通水管15浇灌时间即可。

所述植草坑13的底部开设有若干滤水孔17,各个所述滤水孔17间隔设置,所述滤水孔17的开设是为了防止所述植草坑13内水分过多而影响植物生长,通过所述滤水孔17将过多的水分流到路基内,可以有效地提高植物的生长率。

其中,各个所述植草坑13之间通过通水槽19连通,所述通水槽19自所述框本体1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而成,所述植草坑13浇灌过程中的水流从所述通水槽19流向各处,以提高浇灌速度。

具体的,所述通水管15接市政用水,所述通水管15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其通断的截止阀151。所述截止阀151与总控制器相连接,设定浇灌时间后,通过控制所述截止阀151的通断来停止或者开启浇灌。

所述框本体1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台111,所述支撑台111插设于所述路基内。所述支撑台111用于更好地支撑所述框本体11在所述路基10内,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111呈圆柱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111还可以是方形或者锥形。

具体的,所述基底框架1为聚丙烯基底框架1。优选的,所述基底框架1通过一体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市政道路隔离绿化带通过在绿化带设置基底框架,并在基底框架开设植草坑,植物种植在植草坑内,每一个所述植草坑相当于一个花盆的空间,每一个所述植草坑内的植物之间形成独立的个体,可以根据需求来更换不同位置的植物,来提高可变换性,而且,在更换拔出植物时,由于是独立的空间,不会损坏植物的根系,这样可以拔出的植物可移植到另外的地方种植,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植物的可重复利用率,降低了绿化成本;通过通水管往其中一个所述植草坑内灌水,水流灌满其中一个所述植草坑后,继续灌溉,水流从此个所述植草坑流向相邻的所述植草坑,依次相连通灌溉,从而把所有的所述植草坑浇灌满,因此,只要通过浇灌至其中一个所述植草坑就可以浇灌所有的所述植草坑,实现了自动浇灌绿化带的目的,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