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林业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13912发布日期:2021-07-20 15:4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林业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现代农林业智能灌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林业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生态措施中,为保证地表新栽培的树木幼苗的成活率,首先要保证的就是水量的充足,而天然降水收季节的影响较大,雨量有难以控制,大多数难以达到幼苗成活成萌所需的用水量。因此,生态工程在树木幼苗生长初期常使用人工辅助灌溉措施。

现有技术中,人工辅助灌溉措施主要分粗放型的大水慢溉以及相对节约的现代灌溉技术。慢溉即费水效果又不佳,以及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现代灌溉技术主要以喷溉和滴溉为主,虽然在一定意义上节约了灌溉用水量,但是无法控制有效的灌溉量和合适的灌溉时间,仍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在干旱缺水、蒸发量大的地区,很难达到预期的灌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提到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林业灌溉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林业灌溉系统,包括物联网模块、若干个智能供水小车、若干个基站和中控站;所述智能供水小车、基站和中控站均和物联网模块信号连接,若干个所述智能供水小车和若干个所述基站一一对应;其中,所述智能供水小车包括小车本体,所述小车本体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主驱动动力连接有阀门,所述阀门管道连接有滴灌组件,用于实现多方向滴灌,且所述驱动装置从驱动动力连接有曲柄连杆机构,所述曲柄连杆机构输出端动力连接有驱动轮。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供水小车还包括有位移传感器,用于收集智能供水小车位移数据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供水小车还包括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收集外界温度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供水小车还包括有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智能供水小车行驶路径上是否存在活体生物。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蜗杆竖向设置于小车本体上,所述蜗杆齿形段啮合设置有蜗轮,所述蜗轮中间位置固设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两端均连接有曲柄连杆机构,其中,所述蜗杆上端固设有阀门,且其下端动力连接有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阀门为多通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滴灌组件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一端螺栓连接于阀门的输液口,另一端管道连接有一软管,所述软管远离第一管道的一端固设于第二管道,且所述第一管道朝向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固设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输出端和所述第二管道的管体固定连接,用于改变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一管道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管体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小孔。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内置有马达,所述马达驱动端固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中心处固设有实心轴,所述实心轴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的管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曲柄连杆机构包括套装于中心轴上的装配块,所述装配块远离中心轴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装配块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和所述驱动轮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杆杆体上固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用于带动所述驱动轮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如下有益效果:本系统通过物联网模块、多款类型的传感器以及智能供水小车,实现远程精准灌溉,同时,便于用户远程实时掌握信息;其次,智能供水小车结构简单合理,实现自动化、节水、省人力的优点,通过转动组件实现多方位供水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框架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智能供水小车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智能供水小车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滴灌组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林业灌溉系统,包括若干个智能供水小车、若干个基站、物联网模块和中控站;若干个所述智能供水小车和若干个所述基站一一对应,即一台智能供水小车对应一座基站,更具体来说,将整个林业区域划分成多个区域,相应的一台智能供水小车和一座基站分别管理相应区域,增强林业灌溉的效率;其次,智能供水小车,用于之行滴灌操作;基站,用于提供智能供水小车水源;中控站,用于远程控制以及了解智能供水小车以及基站;物联网模块,用于将智能供水小车、基站和中控站三者彼此之间信号连接。

其次,所述智能供水小车还包括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收集外界温度数据;所述智能供水小车还包括有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智能供水小车行驶路径上是否存在活体生物。

结合图2可知,所述智能供水小车包括小车本体1,所述小车本体1设置有驱动装置2,所述驱动装置2主驱动动力连接有阀门4,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阀门4为多通阀门,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三通阀门,所述阀门4管道连接有滴灌组件3,用于实现多方向滴灌,且所述驱动装置2从驱动动力连接有曲柄连杆机构,所述曲柄连杆机构输出端动力连接有驱动轮23。

参考图3可知,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蜗轮21和蜗杆25,所述蜗杆25竖向设置于小车本体1上,所述蜗杆25齿形段啮合设置有蜗轮21,所述蜗轮21中间位置固设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两端均连接有曲柄连杆机构,其中,所述蜗杆25上端固设有阀门4,且其下端动力连接有电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蜗杆25内部中空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和所述阀门4连接,且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于基站。

其次,所述曲柄连杆机构22包括套装于中心轴上的装配块,所述装配块远离中心轴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装配块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有旋转轴24,所述旋转轴24和所述驱动轮23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杆杆体上固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用于带动所述驱动轮23转动;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23采用外棘轮,适用多种道路,增强设备的适用范围,因此,将所述驱动杆选用棘爪,在所述第二连杆、棘爪和外棘轮三者的组合下,构成单向间歇运动机构,有效避免在一定坡度情况下发生溜坡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滴灌组件3包括第一管道32和第二管道33,所述第一管道32和所述第二管道33管体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小孔,且所述第一管道32一端螺栓连接于阀门4的输液口,另一端管道连接有一软管34,所述软管34远离第一管道32的一端固设于第二管道33,且所述第一管道32朝向所述第二管道33的一端固设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输出端和所述第二管道33的管体固定连接,用于改变所述第二管道33和所述第一管道32的相对位置,增强设备的实用性。

如图4所示,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安装块31,所述安装块31内置有马达,所述马达驱动端固设有主动齿轮36,所述主动齿轮36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35,所述从动齿轮35中心处固设有实心轴,所述实心轴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33的管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物联网模块、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实现了中控站与智能供水小车、基站三者的远程信息互通和控制的目的,其次,通过转动组件,改变第二管道33和第一管道32彼此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喷洒方向的变化,增强装置的实用性,同时,采用曲柄连杆机构22实现旋转喷洒的同时,智能供水小车行走,且曲柄连杆机构22中包含有单向间歇运动机构,实现单向运动,避免在有坡度的路面发生溜坡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实用新型按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不脱离本原理的前提下,本装置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应当指出,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