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槿麻种植用烟雾驱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58356发布日期:2021-04-13 21:51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业槿麻种植用烟雾驱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业槿麻种植用烟雾驱虫装置。


背景技术:

2.槿麻是属于锦葵科木槿属的植物。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的韧皮纤维,俗称洋麻、红麻。经脱胶(俗称精洗)后取得的韧皮纤维称熟槿麻。茎高4~5米,下部光杆叶子长在靠顶端。茎部韧皮纤维,用于纯纺或与黄麻混纺制织麻袋和包装用布;现有的驱虫方式都采用化学杀虫或物理声波、药物粘附装置,化学杀虫有农药残留,物理声波、药物粘附成本高,并且这对人们和红麻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需要以物理的方式来驱虫,保证林业的使用安全为此。
3.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201720962903.7公开的一种林业驱虫装置,包括底座和pvc塑胶顶,所述底座顶部安装超声波驱虫器,且超声波驱虫器顶部通过安装架安装杀虫灯,所述杀虫灯顶部安装pvc塑胶顶,且pvc塑胶顶顶部通过螺栓安装防脱落抓扣,所述防脱落抓扣一侧设有避雷针,且避雷针位于pvc塑胶顶顶部,所述pvc塑胶顶底部一侧通过安装盒安装摄像头;但是该种装置用在槿麻地则有以下几点不适应一方面物体庞大无法正常出入槿麻地顺利的穿行,其次槿麻的沉重力有限无法承载装置的重量,因此就需要一种新型应用于槿麻地的烟雾除虫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农业槿麻种植用烟雾驱虫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业槿麻种植用烟雾驱虫装置,包括承载小车,所述承载小车的上表面中部开有安装孔,且承载小车的底部中间靠近安装孔的下方固定有固定环,且固定环和安装孔之间固定有同一根支撑管,所述承载小车的底部靠近支撑管的下方开有等距离分布的进风口,所述支撑管的外壁靠近小车的后方一侧开有矩形孔,且矩形孔内滑动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的上表面靠近进风口的上方开有阶梯沉槽,且阶梯沉槽的底端固定有呈之字形分布的导热管,所述阶梯沉槽的底部中间开有圆孔,且圆孔的下方设置有托网,所述支撑管的顶端开口处设置有风扇,所述支撑管的顶端固定有呈锥形结构的喷管,且喷管的顶端设置有两根软管,所述承载小车的尾端固定有安装板,且安装板远离支撑管的一侧固定有c型钢立柱,所述c型钢立柱的滑槽内滑动连接有t形滑块,且t形滑块的中间转动连接有传动螺杆,所述t形滑块远离槽底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顶端远离t形滑块的一侧铰接有两个喷烟管,两个所述喷烟管远离铰接点的一端均设置有滚轮,喷烟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l形进气管和出烟管,软管远离喷管的一端套接在l形进气管的外壁上,从而可以在使用时,当需要对地沟两侧的槿麻地进行喷烟除虫的时候,若槿麻地的宽度较宽的时候只需控制传动螺杆转动,进而可以带动两根喷烟管向地沟两侧延展,进而将出烟管伸入到槿麻地的中间,提高了喷烟效果和作用范围。
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管的整体结构为竖直的l形结构,且支撑管的靠近导热管的斜
上方表面上插接有上料管,且上料管的顶端螺接有上料管盖,从而能够在使用时当导热管将生物质颗粒燃烧完之后需要加料的时候,只需拧开上料管盖即可进行上料,方便快捷。
7.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小车的俯视图呈梭子形结构,且承载小车的上表面靠近车头处固定有防阻外壳。
8.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小车的下表面靠近两端均固定有支腿,且支腿的底端固定有轮子从而可以确保小车能够顺利在两块地之间的地沟行走,以便向两侧的作物进行喷烟。
9.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小车的上表面远离防阻外壳的一端开有缺口,缺口的设置方便插板的抽出于塞入,以便进行清理或者填料。
10.进一步的,所述喷管的顶端插接有三通连接件,且软管套接在三通连接件的出口端。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固定有活动铰链,且活动铰链包括固定在固定板侧面的轴杆和套接在轴杆上的摇杆,摇杆的底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喷烟管的顶端。
1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远离c型钢立柱的一侧固定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顶端固定有主动齿轮。
13.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螺杆的底端固定有与主动齿轮互相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c型钢立柱的槽底靠近底端固定有定位板,且传动螺杆的圆周外壁靠近定位板的两侧均固定有环形挡圈。
14.综上所述,本发明设置的可以延展伸向两侧的喷烟管能够将出烟管深入到槿麻地的中间,提高烟雾与槿麻的接触面积并且保护了槿麻不会被撞断。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槿麻种植用烟雾驱虫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槿麻种植用烟雾驱虫装置中抽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槿麻种植用烟雾驱虫装置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槿麻种植用烟雾驱虫装置支撑管的半剖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槿麻种植用烟雾驱虫装置喷烟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承载小车、2防阻外壳、3插板、301阶梯沉槽、4上料管盖、5风扇、6喷管、7软管、701 l形进气管、8活动铰链、9固定板、10 t形滑块、11 c型钢立柱、1101定位板、12喷烟管、1201盖板、1202出烟管、13安装板、14从动齿轮、15滚轮、16伺服电机、17矩形孔、18托网、19导热管、20进风口、21支撑管、22支腿、23传动螺杆、2301环形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
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9.实施例1参照图1

5,一种农业槿麻种植用烟雾驱虫装置,包括承载小车1,承载小车1的上表面中部开有安装孔,且承载小车1的底部中间靠近安装孔的下方固定有固定环,且固定环和安装孔之间固定有同一根支撑管21,承载小车1的底部靠近支撑管21的下方开有等距离分布的进风口20,支撑管21的外壁靠近小车的后方一侧开有矩形孔17,且矩形孔17内滑动连接有插板3,插板3的上表面靠近进风口20的上方开有阶梯沉槽301,且阶梯沉槽301的底端固定有呈之字形分布的导热管19,阶梯沉槽301的底部中间开有圆孔,且圆孔的下方设置有托网18,支撑管21的顶端开口处设置有风扇5,支撑管21的顶端固定有呈锥形结构的喷管6,且喷管6的顶端设置有两根软管7,承载小车1的尾端固定有安装板13,且安装板13远离支撑管21的一侧固定有c型钢立柱11,c型钢立柱11的滑槽内滑动连接有t形滑块10,且t形滑块10的中间转动连接有传动螺杆23,t形滑块10远离槽底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板9,且固定板9的顶端远离t形滑块10的一侧铰接有两个喷烟管12,两个喷烟管12远离铰接点的一端均设置有滚轮15,喷烟管1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l形进气管701和出烟管1202,软管7远离喷管6的一端套接在l形进气管701的外壁上,从而可以在使用时,当需要对地沟两侧的槿麻地进行喷烟除虫的时候,若槿麻地的宽度较宽的时候只需控制传动螺杆23转动,进而可以带动两根喷烟管12向地沟两侧延展,进而将出烟管1202伸入到槿麻地的中间,提高了喷烟效果和作用范围。
20.本发明中,支撑管21的整体结构为竖直的l形结构,且支撑管21的靠近导热管19的斜上方表面上插接有上料管,且上料管的顶端螺接有上料管盖4,从而能够在使用时当导热管19将生物质颗粒燃烧完之后需要加料的时候,只需拧开上料管盖4即可进行上料,方便快捷。
21.其中,承载小车1的俯视图呈梭子形结构,且承载小车1的上表面靠近车头处固定有防阻外壳2。
22.其中,承载小车1的下表面靠近两端均固定有支腿22,且支腿22的底端固定有轮子从而可以确保小车能够顺利在两块地之间的地沟行走,以便向两侧的作物进行喷烟。
23.其中,承载小车1的上表面远离防阻外壳2的一端开有缺口,缺口的设置方便插板3的抽出于塞入,以便进行清理或者填料。
24.其中,喷管6的顶端插接有三通连接件,且软管7套接在三通连接件的出口端。
25.其中,固定板9的顶端固定有活动铰链8,且活动铰链8包括固定在固定板9侧面的轴杆和套接在轴杆上的摇杆,摇杆的底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喷烟管12的顶端。
26.其中,安装板13远离c型钢立柱11的一侧固定有伺服电机16,且伺服电机16的输出轴顶端固定有主动齿轮。
27.工作原理:使用前将可以燃烧生产烟雾的生物质颗粒撒在插板3上方的导热管19的上表面,之后再将插板3插入到支撑管21中,之后再同时开始风扇5和导热管19的控制开关,以对导热管18上的生物质颗粒进行加热,进而慢慢将烟雾经软管输送至出烟管1201处,使用时,当需要对地沟两侧的槿麻地进行喷烟除虫的时候,若槿麻地的宽度较宽的时候只需控制传动螺杆23转动,进而可以带动两根喷烟管12向地沟两侧延展,进而将出烟管1202
伸入到槿麻地的中间,提高了喷烟效果和作用范围。
28.实施例2参照图1

3,一种农业槿麻种植用烟雾驱虫装置,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还包括传动螺杆23的底端固定有与主动齿轮互相啮合的从动齿轮14,c型钢立柱11的槽底靠近底端固定有定位板1101,且传动螺杆23的圆周外壁靠近定位板1101的两侧均固定有环形挡圈2301,从而可以在使用时确保传动螺杆23转动的时候不会上下窜动,轴向位置稳定。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