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类筏式养殖缆绳提升拖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45313发布日期:2021-06-08 11:3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贝类筏式养殖缆绳提升拖拽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贝类筏式养殖缆绳提升拖拽装置,属于贝类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近海贝类养殖筏架大都由长缆绳、浮筒等连接而成。贝类苗绳绑缚在长缆绳上进行养殖。传统作业中在布苗和采收阶段,通常由人工驾驶小型船舶靠近长缆绳作业,作业过程中工人将长缆绳从海中提起固定在穿帮上将船边上苗绳割下拖入船舱中,再将缆绳放回海里,工人驾驶船舶向前行驶一段距离后停下再重复操作。如此方式,工人体力消耗极大,当苗绳很长时需要将长缆绳提的很高,而长缆绳提的越高提升力越大,工人仅靠体力难以承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贝类筏式养殖缆绳提升拖拽装置,利用机械装置实现长缆绳的提升,同时利用长缆绳的下压力作用在特定结构的动力导轮上,通过摩擦反作用力实现船体沿着长缆绳水平移动。该设备能够成套组合式使用,具有安装方便、操作简捷的特点。
4.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贝类筏式养殖缆绳提升拖拽装置,包括设置于浮船舷侧的立柱1、沿立柱1滑动的滑座3,固定于立柱上的卷扬机4;所述滑座3上固定一可转动的槽面轮7,所述槽面轮7凸出于舷侧之外,槽面轮7的轮体与舷侧平行;所述槽面轮7具有驱动其转动的动力源11;所述卷扬机4的绳索与位于其下方的所述滑座3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立柱1为横截面呈方形的长杆,并通过立柱底座2固定于浮船之上,立柱1上间隔设有若干通孔用于将所述滑座3定位于不同高度。
7.优选的,所述卷扬机为手摇式或具有动力驱动。
8.优选的,所述槽面轮7的槽型的截面呈锥形,位于所述槽型下部设置一与所述槽型的截面仿形的防卡绳板8。
9.进一步的,滑座3下方安装减速机5、减速机5通过轴6连接槽面轮7;减速机5下方连接底座10,底座10前端安装防卡绳板8,所述防卡绳板8为梯形结构,安装在底座10的前端,并位于槽面轮7的型槽的下部空间内。
10.进一步的,槽面轮7的外侧设有偏离板9,所述偏离板9用于使苗绳13经过槽面轮7时,偏离槽面轮7的轴心一设定距离。
11.进一步的,动力源11是电机或液压马达,通过减速机5和轴6带动槽面轮7转动。
12.优选的,槽面轮7为对称结构的单轮组合而成,单轮的主体为凹槽斜面71,凹槽斜面71包括斜角10

200的斜面,斜面上辐射向均布若干凹槽,槽型截面可以是三角形、矩形和梯形中的一种或几种;凹槽斜面71的外侧为平面端72,平端面72为槽型面末端至槽面轮轮毂的垂直面;两个单轮相对通过轴6紧贴连接形成槽面轮7的凹槽;所述单轮还具有倒角面
73,倒角面73为轮端面30

60度的倒角。
13.进一步的,偏离板9包括中央矩形板91及两侧的梯形板92,中央矩形板91与两侧的梯形板92形成140

160度角度;偏离板9下方与弧形板93联接,所述弧形板93向内侧弯曲。
14.上述贝类筏式养殖缆绳提升拖拽装置的使用方法,采用上述的贝类筏式养殖缆绳提升拖拽装置,贝类筏式养殖缆绳提升拖拽装置单独使用或成对使用以扩大人员工作空间;包括以下步骤:
15.s1、贝类筏式养殖缆绳提升拖拽装置安装在船舷作业面朝外,靠近养殖筏架主缆绳12,转动卷扬机4释放钢丝,将滑座3下降至低点,将主缆绳12提至槽面轮凹槽内;
16.s2、转动卷扬机4收紧钢丝将滑座3提升至需要高度,将插销插入立柱1和滑座3的通孔中固定;主缆绳12因为其上的负重被张紧;
17.s3、启动动力装置11带动槽面轮7转动,槽面轮7的凹槽卡紧主缆绳12同时通过摩擦力对其进行拖拽,浮船在摩擦力的相对作用下相对运动,主缆绳12及其上面的苗绳13、养殖笼14、浮筒15依次被提升出海面并通过槽面轮7;苗绳13、养殖笼14在行进到高位时由工人进行切割采收。
18.优选的,步骤s3中,主缆绳12上的因重力下垂的负重通过槽面轮7时,接触到偏离板9的斜面92,会向矩形板板91的外侧拨移从而从侧面绕过槽面轮7,而使绳结不影响凹槽对主缆绳12的摩擦拖拽力;步骤s3中,在拖拽主缆绳12过程中,附着绳上某一点的粘附物会使主缆绳12卡在槽面轮7的楔角中,通过槽面轮7旋转形成缠绕,防卡绳板8将卡住的点强行顶开,使其恢复成正常拖拽形态。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0.1)取代了渔民传统采收贝类时的提绳、拖拽作业,使主要采收工作在甲板上方完成,极大减少工人的体力消耗。
21.2)机械化作业可实现连续运行,极大节省作业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22.3)不仅适用于长缆绳贝类养殖筏架的布苗和采收的作业,对于水面单缆绳提升拖拽的工况皆可以得到应用,适用范围广泛。
23.4)主缆绳提升和浮船拖拽实现了一体化的动作,设计巧妙。
24.5)在拖拽主缆绳过程中,由于附着绳上某一点的淤泥、水草等会使主缆绳卡在槽面轮的楔角中,通过槽面轮旋转形成缠绕。防卡绳板可将卡住的点强行顶开,使其恢复成正常拖拽形态,设计巧妙。
25.6)偏离板的斜面,会向矩形板板的外侧拨移从而从侧面绕过槽面轮,而使绳结不影响凹槽对主缆绳的摩擦拖拽力,设计巧妙。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发明贝类筏式养殖缆绳提升拖拽装置的总装主视图。
27.图2是本发明贝类筏式养殖缆绳提升拖拽装置的总装右视图。
28.图3是槽面轮结构形态示意图,图中(a)代表侧视视角,(b)代表主视视角,(c)代表槽面剖切的集中不同形态。
29.图4是偏离板的结构形态示意图,图中(a)代表正面视角,(b)代表侧面视角,(c)代表俯视视角。
30.图5是初始工作侧视图。
31.图6是初始工作主视图。
32.图7是提升至工作高度侧视图。
33.图8是提升至工作高度主视图。
34.图9是贝类筏式养殖缆绳提升拖拽装置工作侧视图。
35.图10是贝类筏式养殖缆绳提升拖拽装置工作主视图。
36.图11是偏离板作业侧视图。
37.图12是偏离板作业俯视图。
38.图13是偏离板作业主视图(主缆绳位于状态一)。
39.图14是偏离板作业主视图(主缆绳位于状态二)。
40.图15是贝类筏式养殖缆绳提升拖拽装置组合使用的状态示意图。
41.图中,1立柱、2底座、3滑座、4卷扬机、5减速机、6轴、7槽面轮、8防卡绳板、9偏离板、10底座、11动力源、12主缆绳,13苗绳、14养殖笼、15浮筒、71凹槽斜面、72平端面、73倒角面、91中央矩形板、92两侧梯形板、93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43.本贝类筏式养殖缆绳提升拖拽装置主要结构由立柱1、底座2、滑座3、卷扬机4、减速机5、轴6、槽面轮7、防卡绳板8、偏离板9、底座10、动力源11组成,如图1

2所示。
44.立柱1截面为方形长杆垂直与底座2连接,立柱1上方有若干通孔用于固定滑座3;立柱上方固定卷扬机4,卷扬机4可以是手摇或动力驱动,卷扬机4的钢丝连接滑座3,可带动滑座沿立柱1上下滑动;滑座3下方安装减速机5、减速机5通过轴6连接槽面轮7;减速机5下方连接底座10,底座10前端安装防卡绳板8,房卡绳板8贴近槽面轮7下方凹槽部,顶端安装偏离板9,偏离板9位于槽面轮7外侧;动力源11可以是电机或液压马达,通过减速机5和轴6带动槽面轮7转动。
45.槽面轮7结构形态:槽面轮为对称结构的单轮组合而成。单轮如图3所示。主要形态为凹槽斜面71、平端面72和倒角面73。凹槽斜面71为斜角10

200的斜面,斜面上辐射向均布若干凹槽,槽型截面可以是三角形、矩形和梯形等。平端面72为槽型面末端至轮毂的垂直面。倒角面73为轮端面30

60度的倒角。两个单轮相对通过轴6紧贴连接形成凹槽,轴6与减速机5连接将动力传导至使槽面轮7。
46.偏离板9结构形态:整体为中央矩形板91侧边与两侧梯形板92相联结的形态,矩形板与91与梯形板92形成140

160度角度。偏离板9下方与弧形板93联接,如图4所示。
47.使用方法:
48.1、设备安装在船舷作业面朝外,靠近养殖筏架主缆绳12。首先转动卷扬机4释放钢丝,将滑座3下降至最低点,将主缆绳12提至槽面轮凹槽内,如图7

8所示。
49.2、转动卷扬机4收紧钢丝将滑座3提升至需要高度,将插销插入立柱1和滑座3的通孔中固定。主缆绳12因为其上的负重(苗绳13、养殖笼14、浮筒15等)被张紧,如图7

8所示。
50.3、启动动力装置11带动槽面轮7转动,槽面轮7的凹槽卡紧主缆绳12同时通过摩擦力对其进行拖拽,作业平台在摩擦力的相对作用下相对运动,主缆绳12及其上面的苗绳13、
养殖笼14、浮筒15依次被提升出海面并通过槽面轮7,如图9

10所示。苗绳13、养殖笼14在行进到高位时由工人进行切割采收。
51.4、主缆绳12上的因重力下垂的负重(苗绳13、养殖笼14、浮筒15等)通过槽面轮7时,由于接触到偏离板9的斜面92,会向矩形板板91的外侧拨移从而从侧面绕过槽面轮7,而使绳结不影响凹槽对主缆绳12的摩擦拖拽力,如图11

12所示。
52.5、防卡绳板8为梯形结构安装在底座10的前端,位于槽面轮7v型槽中。在拖拽主缆绳12过程中,由于附着绳上某一点的淤泥、水草等会使主缆绳12卡在槽面轮7的楔角中,通过槽面轮7旋转形成缠绕。防卡绳板8可将卡住的点强行顶开,使其恢复成正常拖拽形态,如图13

14所示。
53.6、缆绳提升拖拽装置可单独使用也可成对使用以扩大人员工作空间,成对使用时,如图15所示。
54.该发明的使用取代了渔民传统采收贝类时的提绳、拖拽作业,使主要采收工作在甲板上方完成,极大减少工人的体力消耗。同时,机械化作业可实现连续运行,极大节省作业时间,提升工作效率。除本发明了长缆绳贝类养殖筏架的布苗和采收的作业使用,对于水面单缆绳提升拖拽的工况皆可以得到应用。
55.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发明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