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式机动平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6151发布日期:2021-07-23 20:5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式机动平地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式机动平地机。



背景技术:

平地机,大多用于耕地的修整工作,其通过铲刀工作装置实现耕地的平整、刮边坡、刮斜沟等各种工作。

现有的平地机,其铲刀不能实现高效地松土功能,需要通过增加松土器来实现。通过松土器的使用,使得耕地中的土壤更为松散,有利于在耕种时,有利于种植物根系利用空气的利用率。但在修整过程中,若耕地土质较硬,仅依靠松土器无法达到彻底疏松土壤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式机动平地机,该平地机能够有效的对田地间的土壤进行破碎,从而使得土壤间隙更大,增加了土壤内部的空气流通,防止产生厌氧菌而造成土壤内部腐坏的情况。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式机动平地机,包括机动牵引机构、平地框架以及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设于所述平地框架的下部,所述平地框架的底部还设有松土机构以及平地机构,所述松土机构设于平地机构的前方;

所述松土机构包括若干松土头以及用于安装若干所述松土头的安装座,若干所述松土头依次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的底部;

所述安装座在若干相邻的两个松土头之间的位置出还安装有破碎单元,使得通过所述松土头被铲出的土壤在破碎单元的作用下被破碎分解;

所述破碎单元包括破碎驱动部以及通过破碎驱动部驱动上下往复运动的破碎头,所述破碎头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外侧,所述破碎驱动部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松土头包括躯干部以及弯头部,所述躯干部与弯头部一体成型,并且所述弯头部与所述躯干部之间呈110~150°的夹角。

可选的,所述躯干部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躯干部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在躯干部上垂直分布,并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穿孔之间的间距相等。

可选的,所述安装座内设有用于插入所述松土头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开口朝下,所述松土头的躯干部的顶部插入所述第一通道内,并与所述第一通道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道的数量与所述松土头的数量一致;

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贯穿全部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穿孔与第一穿孔之间连接有销杆,所述松土头与第一通道之间通过销杆与第一穿孔、第二穿孔之间的配合进行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穿孔设有两排,两排第二穿孔在安装座上呈上下式分布,并且两排第二穿孔之间的距离与位于躯干部上相邻两个第一穿孔之间的间距一致。

可选的,所述安装座内还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破碎驱动部设于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破碎头设于第二通道的外侧。

可选的,所述破碎驱动部是杆体结构,所述破碎驱动部与破碎头一体成型;

所述破碎头是型块。

可选的,所述安装座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破碎单元上下往复移动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行走机构连接。

可选的,所述传动组件是皮带传送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松土机构中还安装有破碎单元,使得通过松土机构铲上来的土壤能够被破碎单元击碎,从而使得耕地中的土壤更为疏松,增加空气流通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松土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传动组件的结构简图;

图5是本发明的破碎单元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式机动平地机,其包括机动牵引机构、平地框架1以及行走机构2,行走机构2设于平地框架1的下部,平地框架1在牵引机构的牵引作用下,通过行走机构在耕地中行走。在本发明中,牵引机构是提供动力的装置,根据现有技术的发展水平,可采用手扶拖拉机来进行牵引,或其他机动小车来牵引平地框架1,以实现机动作业。在本发明中,平地框架1的底部还设有松土机构3以及平地机构4,其中,松土机构3设于平地机构4的前方,即在平底框架1行进的过程中,松土机构3首先对耕地土壤进行翻犁,使耕地土壤向上翻动。本发明中所指的耕地土壤是指干燥的耕地土壤,例如小麦、玉米等耕地的土壤,而非类似水稻田类的湿性土壤。

在本发明中,平地机构4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铲刀机构,在本发明中不做过多的赘述。

在本发明中,如图1~3所示,松土机构3包括若干松土头301以及用于安装若干松土头301的安装座302,若干松土头301依次固定安装在安装座302的底部,安装座302则固定安装在平地框架1的底部,使得松土头301也被安装在平地框架1的底部。

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松土头301包括躯干部301a以及弯头部301b,躯干部301a与弯头部301b一体成型,躯干部301a用于与安装座302固定连接,弯头部301b用于将耕地土壤铲起来,因此,可将弯头部301b与躯干部301a之间设置为具有110~150°的夹角,在此状态下,弯头部301b具有向下插入土壤的倾向,在随平地框架1移动时,能够更有效的将土壤铲起。

在本发明中,躯干部301a上设有多个贯穿躯干部301a的第一穿孔301c,第一穿孔301c在躯干部301a上垂直分布,并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穿孔301c之间的间距相等。

另外,安装座302内设有用于插入松土头301的第一通道303,第一通道303的数量与松土头301的数量一致,第一通道303的开口朝下,以便于松土头301的躯干部301a的顶部插入第一通道303内。

如图3所示,安装座302上设有两排第二穿孔304,两排的第二穿孔304贯穿全部第一通道303,第二穿孔304与第一穿孔301c之间连接有销杆,松土头301与第一通道303之间通过销杆与第一穿孔301c、第二穿孔304之间的配合进行连接。

两排第二穿孔304在安装座302上呈上下式分布,并且两排第二穿孔304之间的距离与位于躯干部301a上相邻两个第一穿孔301c之间的间距一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在安装松土头301时,可直接将躯干部301a从第一通道303的底部开口向上插入,然后再通过销杆将第一穿孔301c和第二穿孔304穿插起来,使躯干部301a安装在第一通道303内部。为了便于安装松土头301,采用去躯干部301a的截面可为方形或长方形或其他多边形,使躯干部301a的边缘部位具有棱角,从而便于躯干部301a的定位。而第一通道303的截面也需设置为与躯干部301a适配的形状。

另外,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第一穿孔301c和第二穿孔304,可对躯干部301a的插入深度进行调节。因此,本发明可根据实际需求,对不同部位的松土头301的深浅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如果需要设置相间隔的两个松土头301的深浅相同,则可对相间的两个松土头301的插入深度进行调整,使全部的松土头301在安装座302上呈齿状排列,可提高对耕地土壤的破碎效果。

在本发明中,安装座302在若干相邻的两个松土头301之间的位置出还安装有破碎单元5,使得通过松土头301被铲出的土壤在破碎单元5的作用下被破碎分解。

具体的,如图5所示,破碎单元5包括破碎驱动部501以及通过破碎驱动部501驱动上下往复运动的破碎头502,其中,破碎头502设于安装座302的外侧,以便于直接与耕地土壤接触,而破碎驱动部501设于安装座302的内部,以避免与耕地土壤接触。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中,为避免破碎驱动部501与耕地土壤接触,可在安装座302内设有第二通道305,使得破碎驱动部501设于第二通道305内,而破碎头502设于第二通道305的外侧。在本发明中,第一通道303是顶部被封住的通道,而第二通道305则是底部被封住的通道。

具体的,破碎驱动部501可采用杆体结构,破碎驱动部501与破碎头502一体成型,破碎头502可采用t型块,t型块与杆体结构一体注模成型,使两者融为一体,以提高强度。

在本发明中,安装座302上还设有用于驱动破碎单元5上下往复移动的传动组件6,传动组件6与行走机构2连接,传动组件6采用皮带传送组件。

具体的,如图4所示,传动组件6包括安装在行走机构2前轮轴上的第一驱动轮601、安装在行走机构2后轮轴上的第二驱动轮602、安装在平地框架1底部的若干张紧轮603、安装在第二通道305的转轴604、固定安装在转轴604上的两个第三驱动轮605、以及固定安装在转轴604上的若干压头607。其中,第三驱动轮605在转轴604上对称分布,第一驱动轮601通过皮带606以及张紧轮603与其中一个第三驱动轮605连接,第二驱动轮602通过另一根皮带606以及张紧轮603与另外一个第三驱动轮605连接。通过第一驱动轮601和第二驱动轮602同时对转轴604进行驱动,一方面可保证转轴604在转动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提高转轴604的驱动力。

在本发明中,转轴604通过第一驱动轮601、第二驱动轮602以及第三驱动轮605的配合实现驱动旋转,固定在其上的压头607从转轴604的轴身上凸出,对破碎驱动部501进行驱动,从而使破碎驱动部501产生往复的上下移动。

具体的,在本发明中,如图5所示,破碎驱动部501的一端插入第二通道305内部,并且第二通道305的内部设有用于连接破碎驱动部501的一对支架501a,同时,一对支架501a上开设有用于破碎连接部501上下移动的滑槽501b,而破碎驱动部501的下表面与滑槽501b之间通过弹簧501c进行连接。在工作时,压头607作用在破碎驱动部501位于一对支架501a之间的位置,迫使破碎驱动部501向下移动,在压头607离开破碎驱动部501的表面后,破碎驱动部501在弹簧501c的作用下而向上移动,从而实现破碎驱动部501的往复上下移动。

另外,在本发明中,破碎驱动部501上还固定安装有用于遮盖第二通道305用于穿插破碎驱动部501的位置的挡板501d,挡板501d的长度大于破碎驱动部501的上下位移量,以使挡板501d始终将第二通道305用于穿插破碎驱动部501的位置覆盖住,防止土壤进入第二通道305的内部。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为突出本发明的创新特点,其余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