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壤改良试验的试验田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9509发布日期:2021-07-27 15:2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基于土壤改良试验的试验田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基于土壤改良试验的试验田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化进程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与城市化发展相配套的城市绿化工作需要同步开展。城市绿化的工作开展受到城市土壤的影响,因城市土壤经过人类活动的长期干扰,城市土壤在城市特殊的环境背景下发育,它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园林绿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目前,城市土壤面临着土壤质地不良、植物土壤流失、土壤水分流失等问题,且在城市土壤中种植植物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城市土壤的问题成为了制约城市绿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而当前对于城市土壤的质量控制较多的是从土壤的ph和固体入侵方面问题进行改良。对土壤的营养结构、植物土壤流失、土壤保湿及植物生长温度方面缺少了必要的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土壤的微生态不平衡,和植物品质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土壤改良试验的试验田防护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城市土壤微生态不平衡,种植植物品质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基于土壤改良试验的试验田防护结构,包括用于覆盖在植物试验田上方的防雨水冲刷结构,所述防雨水冲刷结构由若干个半圆框相互连接而成,每一所述半圆框具有第一开口;所述防雨水冲刷结构上方设有保湿养护结构,所述保湿养护结构由若干个圆柱框相互连接而成,每一所述圆柱框沿所述第一开口方向设于所述半圆框中,每一所述圆柱框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同朝向的第二开口,每一所述圆柱框内填充有保水材料;所述保湿养护结构上方设有草帘结构,所述草帘结构具有底框,所述底框上设有可转动的夹紧机构,所述底框上铺设有秸秆,所述秸秆通过所述夹紧机构夹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半圆框包括圆框连线和第一圆环连线,所述圆框连线设有若干根,每一所述圆框连线自两端部沿中部方向逐渐呈现为曲线段,若干所述圆框连线之间通过中部曲线段相互交叉连接,每一所述圆框连线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圆环连线连接;所述第一开口通过所述第一圆环连线首尾连接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框包括柱框连线和第二圆环线,所述柱框连线设有若干根,每一所述柱框连线的中部为曲线段,每一所述柱框连线的两端部延伸至中部为直线段,若干所述柱框连线之间通过中部曲线段相互交叉连接,每一所述柱框连线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圆环连线连接;所述第二开口通过所述第二圆环连线首尾连接形成。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半圆框之间通过第一圆环连线相互连接,且每一所述半圆框的第一开口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形成平铺结构。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圆柱框之间等距设置,且相互之间通过柱框连线连接,每一所述圆柱框的第二开口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开口对应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形成平铺结构;所述半圆框和所述圆柱框形成平铺结构后四周边缘均围设有边框连线,若干所述圆柱框对应铺设在若干所述半圆框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机构主要由若干块第一连接板和若干块第二连接板构成,所述第二连接板横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方,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通过活动件活动连接在所述底框上,所述第一连接板以所述活动件为支点上下翻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朝向所述底框一侧设有咬合固定所述秸秆的齿,所述齿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一间隔区域布置若干个齿;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翻转盖在所述底框上时,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底框之间留有间隔区域,所述秸秆铺设于所述间隔区域中。

进一步地,所述底框边侧相近的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手扳件,所述手扳件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底框的边缘;所述底框对应所述手板件的位置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支撑所述手扳件的底部,所述支撑件的顶部设有防撞层,所述第二连接板盖合在所述底框上时,所述手扳件与所述防撞层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框铺设在所述圆柱框的上方,所述底框靠近所述活动件的一侧设置凸起横条,所述凸起横条的内侧具有装配所述活动件的延伸板,所述活动件包括若干个,所述活动件沿所述延伸板的长度方向及对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位置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横条的凸起顶部高度高于或等于所述活动件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活动件背离所述凸起横条一侧相连接,所述活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连接包括一体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土壤改良试验的试验田防护结构,包括用于覆盖在植物试验田上方的防雨水冲刷结构、保湿养护结构及草帘结构,防雨水冲刷结构设有若干个半圆框,保湿养护结构设有若干个圆柱框,圆柱框通过装配在半圆框中完成防雨水冲刷结构与保湿养护结构之间的固定连接,且圆柱框中填充有保水材料,以此有效防止植物中的土壤流失,保持土壤中的水分;草帘结构铺设在保湿养护结构上方,草帘结构设置底框和夹紧机构,并通过夹紧机构对秸秆进行固定,为植物提供适合的温度;实现了城市土壤的微生态改善,和提高植物品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防雨水冲刷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半圆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保湿养护结构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图7是图5的仰视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圆柱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半圆框与圆柱框相互装配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草帘结构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草帘结构的侧视结构,及翻转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雨水冲刷结构、保湿养护结构、草帘结构之间相互装配连接,及铺设在地块上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草帘结构的主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草帘结构的侧视结构,及翻转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6是图1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防雨水冲刷结构、保湿养护结构、草帘结构之间相互装配连接,及铺设在地块上的示意图。

图中:100-防雨水冲刷结构、101-半圆框、102-第一开口、103-圆框连线、104-第一圆环连线、200-保湿养护结构、201-圆柱框、202-第二开口、203-柱框连线、204-第二圆环连线、300-边框连线、400-草帘结构、401-底框、402-夹紧机构、403-第一连接板、404-第二连接板、405-活动件、406-齿、407-手扳件、408-支撑件、409-凸起横条、410-延伸板、411-活动轴、412-弹性件、413-压板、414-轴座、415-锁定勾、416-解锁件、500-保水材料、600-秸秆、700-播种层、800-基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17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图12所示,基于土壤改良试验的试验田防护结构,包括用于覆盖在植物试验田上方的防雨水冲刷结构100,防雨水冲刷结构100由若干个半圆框101相互连接而成,每一半圆框101具有第一开口102;防雨水冲刷结构100上方设有保湿养护结构200,保湿养护结构200由若干个圆柱框201相互连接而成,每一圆柱框201沿第一开口102方向设于半圆框101中,每一圆柱框201具有与第一开口102同朝向的第二开口202,每一圆柱框201内填充有保水材料500;保湿养护结构200上方设有草帘结构400,草帘结构400具有底框401,底框401上设有可转动的夹紧机构402,底框401上铺设有秸秆600,秸秆600通过夹紧机构402夹紧固定。

上述提供的防雨水冲刷结构100、保湿养护结构200优选采用铝合金材质,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防生锈的金属材料;优选的,半圆框101外形结构设计为半圆状,在能够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之下,可以设计为方形结构;若干个半圆框101之间通过采用平铺式连接,若干个半圆框101紧挨着连接后形成矩阵结构,该矩阵结构可以是矩形状的,或圆形状的,半圆框101的上部设置第一开口102,下部向下延伸形成半圆状的容纳部,当然半圆框101的下部的容纳部可根据上部的第一开口102的形状来对应设计;若干个半圆框101形成矩阵结构后,每一半圆框101下部的容纳部之间是镂空的;

这样,将防雨水冲刷结构100铺设在地块上时就不会影响到植物种子的生长,同时又可以防止植物土壤流失。

对应的,若干个圆柱框201外形结构设计为圆柱状,在能够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之下,可以设计为方形结构;依据半圆框101的结构,同样将若干个圆柱框201紧挨着连接后形成矩阵结构,该矩阵结构可以是矩形状的,或圆形状的,圆柱框201的上部设置第二开口202,下部向下延伸形成圆柱状的容纳部,当然圆柱框201的下部的容纳部可根据上部的第二开口202的形状来对应设计。

实际应用中,通过第二开口202在圆柱框201下部的容纳部中填充保水材料500,保水材料500包括超吸水纤维和合成纤维,超吸水纤维和合成纤维加工制成非织造带材,具有很强的保湿效果,在形成矩阵结构的每一圆柱框201中填充保水材料500后,每一个圆柱框201的直径均小于半圆框101的直径;

这样,就可以通过将每一圆柱框201下部的容纳部装配在半圆框101的容纳部中,从而完成保湿养护结构200与防雨水冲刷结构100之间的装配;通过保湿养护结构200的改进,实现了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水分补充,防止水分流失。

将上述提供的防雨水冲刷结构100、保湿养护结构200装配完毕后,在保湿养护结构200上方铺设草帘结构400,草帘结构400设置底框401用于铺设秸秆600,同时通过设置夹紧机构402对所铺设的秸秆600进行夹紧固定,以此防止在日常使用时刮风下雨将秸秆600吹走或冲走;

该夹紧机构402与底框401是可活动连接的,这样方便后续秸秆600的更换使用;通过在保湿养护结构200上方加设草帘结构400,可有效地为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提供适宜成长温度,由此,实现了城市土壤的微生态改善,和提高植物品质的效果。

参照图1-图4所示,半圆框101包括圆框连线103和第一圆环连线104,圆框连线103设有若干根,每一圆框连线103自两端部沿中部方向逐渐呈现为曲线段,若干圆框连线103之间通过中部曲线段相互交叉连接,每一圆框连线103的两端均与第一圆环连线104连接;第一开口102通过第一圆环连线104首尾连接形成。

圆框连线103之间通过中部曲线段相互交叉连接后形成半圆框101的下部的容纳部,根据圆框连线103中部的曲线段的曲线形状设计,形成半圆框101下部的半圆形状的容纳部,每一交叉连接的圆框连线103之间留置有间隙,以此使得植物种子通过圆框连线103之间的间隙生长起来;圆框连线103通过与上部的第一圆环连线104连接后形成半圆框101的基本结构;

使用时直接将半圆框101下部的容纳部朝下铺设在地块上,而半圆框101的第一开口102朝上,半圆框101的第一开口102直接通过第一圆环连线104首尾连接形成,由此得到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的具备防雨水冲刷土壤的半圆框101结构。

参照图5-图8所示,圆柱框201包括柱框连线203和第二圆环连线204,柱框连线203设有若干根,每一柱框连线203的中部为曲线段,每一柱框连线203的两端部延伸至中部为直线段,若干柱框连线203之间通过中部曲线段相互交叉连接,每一柱框连线203的两端均与第二圆环连线204连接;第二开口202通过第二圆环连线204首尾连接形成。

柱框连线203之间通过中部曲线段相互交叉连接后形成圆柱框201的下部的容纳部,根据柱框连线203中部的曲线段的曲线形状设计,形成圆柱框201下部的圆柱形状的容纳部,每一交叉连接的柱框连线203之间留置有间隙,柱框连线203所留置的间隙需要与圆框连线103之间留置的间隙相对应,避免影响植物的生长,以此使得植物种子通过圆框连线103之间的间隙生长起来。

柱框连线203通过与上部的第二圆环连线204连接后形成圆柱框201的基本结构,使用时将每一圆柱框201下部的容纳部朝下与圆柱框201的第一开口102对应进行装配,使得圆柱框201的第二开口202与半圆框101的第一开口102的朝向相同,圆柱框201的第二开口202直接通过第二圆环连线204首尾连接形成,通过第二开口202直接将保水材料500填充到每一圆柱框201的容纳部中,由此得到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的具备保持植物土壤湿润度的圆柱框201结构。

参照图3、图7、图9所示,若干半圆框101之间通过第一圆环连线104相互连接,且每一半圆框101的第一开口10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形成平铺结构;若干圆柱框201之间等距设置,且相互之间通过柱框连线203连接,每一圆柱框201的第二开口20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二开口202对应第一开口102设置,形成平铺结构;半圆框101和圆柱框201形成平铺结构后四周边缘均围设有边框连线300,若干圆柱框201对应铺设在若干半圆框101上方。

在第一开口102与第二开口202对应设置时,第二开口202的中心位需要与第一开口102的中心位相同;具体地,由于圆柱框201是装配在半圆框101中,因此每一第二开口202之间的间隔大于每一第一开口102之间的间隔,这样才能使得每一第二开口202能够准确地装配在第一开口102的正中心位置;由于每一半圆框101之间是通过第一圆环连线104相互紧挨连接,每一圆柱框201之间是通过柱框连线203相互连接,因此,当把若干圆柱框201铺设在若干圆柱框201上时,每一圆柱框201之间的柱框连线203会架设在半圆框101上方。

半圆框101和圆柱框201的最外侧均通过边框连线300来进行收边,在实际应用中,圆柱框201加设边框连线300后的面积等于或小于半圆框101加设边框连线300后的面积,以此使得圆柱框201能够完全地铺设在半圆框101的上方,实现半圆框101与圆柱框201之间装配更方便,整体结构更美观的效果。

参照图10-图11所示,夹紧机构402主要由若干块第一连接板403和若干块第二连接板404构成,第二连接板404横设于第一连接板403上方,第一连接板403的一端通过活动件405活动连接在底框401上,第一连接板403以活动件405为支点上下翻转。

若干块第一连接板403和若干块第二连接板404之间相互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包括相互垂直固定,或形成一定斜角固定,若干块第一连接板403之间、若干块第二连接板404之间为相互平行设置,其中若干块第二连接板404固定于若干块第二连接板404之上;第一连接板403的一端通过活动件405连接于底框401的一侧,第一连接板403通过活动件405的连接,使其能够实现上下翻转的效果,该活动件405具体包括转动轴、工业铰链及轴承等,能够使第一连接板403以活动件405为支点进行上下翻转,其中翻转的角度为0-90°。

第一连接板403朝向底框401一侧设有咬合固定所述秸秆600的齿406,齿406沿所述第一连接板403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一间隔区域布置若干个齿406;第一连接板403、第二连接板404翻转盖在底框401上时,第一连接板403与底框401之间留有间隔区域,秸秆600铺设于间隔区域中。

第一连接板403面向底框401一侧设置的齿406,沿第一连接板403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一间隔布置的齿406均设有若干个,以此使第一连接板403盖合下来时能够牢固地咬合住铺设在底框401上的秸秆600;由于第一连接板403朝向底框401一侧设有齿406,因此第一连接板403与底框401之间留置有一定距离的间隔区域,该间隔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设置的齿406的高度,同时将若干的秸秆600铺设与所设置的间隔区域中,从而使若干的秸秆600能够被夹紧结构固定,也方便铺设秸秆600和更换秸秆600。

底框401边侧相近的第二连接板404设有手扳件,手扳件一端与第二连接板404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出底框401的边缘;底框401对应手板件407的位置设有支撑件408,支撑件408支撑手扳件的底部,支撑件408的顶部设有防撞层,第二连接板404盖合在底框401上时,手扳件与防撞层抵接。

通过在靠近于底框401边侧的第二连接板404设置手板件407,在使用时用户直接使用手来扳动手板件407即可以将整个夹紧机构402翻转起来,具体地,将手板件407的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接板404的外侧边缘,同时手板件407的另一端延伸出整个底框401和夹紧机构402的边缘之外,或者使手板件407的另一端设计为与底框401和夹紧机构402的边缘侧相平齐,手板件407可以设置为板块或下部具有符合人体手形的内凹部的板块,以此方便用户使用手来扳动。

为了预防夹紧机构402在翻转过程中对底框401的碰撞,因此在底框401对应手板件407的位置设有支撑件408,设置支撑件408可以对翻转下来的夹紧机构402起到支撑的作用,该支撑件408可设为方块状或条柱状,在支撑件408的顶部设置抵消夹紧机构402碰撞力度的防撞层,防撞层可采用棉质或布质或胶质的材料,当夹紧机构402翻转盖合时手板件407直接抵接在防撞层上。

底框401铺设在圆柱框201的上方,底框401靠近活动件405的一侧设置凸起横条409,凸起横条409的内侧具有装配活动件405的延伸板410,活动件405包括若干个,活动件405沿延伸板410的长度方向及对应第一连接板403的位置设置。

通过将底框401铺设在圆柱框201上方,以此完成草帘结构400与保湿养护结构200之间的装配连接,实现植物生长保温的效果;在底框401靠近活动件405一侧设置凸起横条409,该凸起横条409沿底框401边缘长度方向设置,同时在凸起横条409指向底框401中部一侧,即是凸起横条409的内侧设置用于装配活动件405的延伸板410,同样的该延伸板410沿着凸起横条409的长度方向设置,延伸板410相底框401中部方向延伸;活动件405沿着延伸至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且每一活动件405对应第一连接板403的位置布置,使得每一活动件405能够一一对应着每一第一连接板403进行活动连接,通过第一连接板403与底框401的活动连接,实现了便于夹紧固定秸秆600和更换秸秆600的目的。

凸起横条409的凸起顶部高度高于或等于活动件405的顶部,第一连接板403与活动件405背离凸起横条409一侧相连接,活动件405与第一连接板403的连接包括一体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凸起横条409设在底框401上时,要求凸起横条409的顶部高于或等于活动件405的顶部,由于活动件405是位于底框401上方的,这样才能与底框401上方的夹紧机构402相互活动连接,因此凸起横条409顶部的高度必须能够达到活动件405顶部的高度或高于活动件405的顶部;夹紧机构402是铺设与整个底框401的上方,因此要求夹紧机构402其中一侧与活动件405背离凸起横条409一侧相活动连接,另一优选的是,活动件405与第一连接板403的连接包括一体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当然,具体的连接方式可根据所采用的活动件405来对应设计。

参照图12所示,地块上设置播种层700和基底层800,其中基底层800上方的播种层700是用于种植植物的,将防雨水冲刷结构100铺设在播种层700上来防止雨天时雨水对植物土壤的冲刷;在防雨水冲刷结构100上方通过铺设保湿养护结构200,保湿养护结构200内填充有保水材料500,能够保持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待防雨水冲刷结构100和保湿养护结构200铺设完毕后,在其上方铺设草帘结构400,草帘结构400中铺设有若干秸秆600,通过铺设草帘结构400来保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适宜温度。以此,城市土壤的微生态改善,和提高植物品质的效果。

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13-图17所示,作为本发明优选的第二实施,其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部分,不再作赘述。草帘结构400覆盖在植物试验田上方,该草帘结构400具有底框401,底框401上设有可翻转的夹紧机构402,底框401上铺设有秸秆600,秸秆600通过夹紧机构402夹紧固定;夹紧机构402主要由若干块第一连接板403和若干块第二连接板404构成,第一连接板403及第二连接板404的一端通过活动件405连接在底框401的上方,以活动件405为支点上下翻转,另一端相互连接后与底框401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板403与第二连接板404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二连接板404设于第一连接板403之间,其中第一连接板403为弧形状,第二连接板404为曲折状,第一连接板403和第二连接板404通过活动件405翻转压紧或松开秸秆600。

通过盖上夹紧机构402对秸秆600进行固定,然后利用锁定勾415与底框401进行锁定,或通过解锁件416使夹紧机构402与底框401之间解锁,通过翻转夹紧机构402来方便更换秸秆600,以此实现更方便使用及更换秸秆600的效果;这样,在城市土壤种植的植物铺设具有秸秆600的草帘结构400后,可有效地防止因雨水天气而将秸秆600冲刷流失,及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重复受到城市环境温度的影响。

夹紧机构402与底框401之间通过活动件405相互活动连接,从而使夹紧机构402能够自由地在底框401上盖合或翻转打开,夹紧机构402的第一连接板403至少设有两块,且两块第一连接板403为相互对称设置,第一连接板403之间设置的第二连接板404设置一块或一块以上,通过保证第一连接板403和第二连接板404处于第一水平面上,使得第一连接板403和第二连接板404能够更好地对秸秆600进行夹紧固定。

优选的,将第一连接板403设为弧形状,设为弧形状的第一连接板403能够以更大的面积与秸秆600接触,加大固定面积,当然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可将第一连接板403设为直线形状或其他形状;将第二连接板404设为曲折状,使第二连接板404能够保持对称地设于两边的第一连接板403之间,当然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可将第二连接板404直线形状、圆形状或其他形状。

对称设置的两块第一连接板403,其一端均连接至活动件405一端,以此达到活动连接底框401和以活动件405为支点上下翻转的目的,两块第一连接板403的另一端在相互连接之后与底框401的另一侧边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包括扣卡、插接、铰接等方式;当然,根据第一连接板403的布置方式,第二连接板404的两端对应地分别连接活动件405和可拆卸连接底框401的另一侧边。由此,通过第一连接板403和第二连接板404的布置,及结合底框401实现了翻转压紧或松开秸秆600的目的,具体地,夹紧机构402的翻转角度为0-90°。

底框401设置活动件405的一侧设置凸起横条409,活动件405包括轴座414,轴座414与凸起横条409固定连接;轴座414上方设有活动轴411,第一连接板403和第二连接板404通过压板413与活动轴411活动连接,轴座414侧边且压板413下方设有弹性件412,弹性件412内穿有固定杆,通过固定杆与轴座414侧边固定连接;压紧机构上下翻转时,弹性件412对压紧机构和底框401均具有弹性作用。

通过在底框401的一侧设置凸起横条409来装配活动件405,使夹紧机构402的一侧更方便地与底框401活动连接,活动件405设置弹性件412,并通过弹性件412的作用使夹紧机构402解锁后自动弹起来减轻手扳力度,方便用户手扳夹紧机构402的操作。

底框401靠近设置活动件405的一侧的凸起横条409,通过沿底框401侧边长度方向而设置,凸起横条409以底框401顶部为基面凸起设置;活动件405与凸起横条409相近侧相互固定,活动件405的轴座414上部设为弧面状,轴座414通过弧面状的形状匹配设置活动轴411,是弧面状与活动轴411的外周直径弧度相对应装配。

第一连接板403及第二连接板404通过压板413与活动件405进行连接,具体地,压板413设为平板形状,压板413的两侧分别连接至活动轴411,及第一连接板403和第二连接板404;对第一连接板403及第二连接板404起到弹性作用的弹性件412,该弹性件412包括扭簧,或其他具有相同弹性作用的弹性部件。

弹性件412通过设在压板413下方,处于压板413与底框401之间,弹性件412通过内穿固定杆来与轴座414进行固定连接,通过弹性件412对压板413的作用,使得第一连接板403及第二连接板404获得向上弹起的作用力;因此,当压紧机构上下翻转时,弹性件412对压紧机构和底框401均产生弹性作用。

凸起横条409的凸起顶部高度高于或等于活动轴411的顶部,压板413与活动轴411的连接包括一体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凸起横条409的顶部高度高于或等于活动轴411的顶部,使得轴座414和活动件405能够更加稳固地与凸起横条409连接,且在夹紧机构402的上下翻转时的,对翻转机构起到翻转角度限制的目的;由于第一连接板403及第二连接板404是通过压板413与活动轴411相连接的,将压板413与活动轴411通过一体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实现随时更换压紧结构的的目的。

第一连接板403和第二连接板404与底框401可拆卸连接端设有手板件407,手扳件一端与第一连接板403和第二连接板404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出底框401的边缘,且手板件407延伸出底框401边缘的部分具有手指抵接部;底框401对应手板件407的位置设有支撑件408,支撑件408支撑手扳件的底部,支撑件408的顶部设有防撞层,第二连接板404盖合在底框401上时,手扳件与防撞层抵接。

支撑件408顶部具有插件口,手板件407底部设有匹配扣接插件口的锁定勾415,支撑件408外侧端部设有解锁件416,解锁件416抵接锁定勾415进行解锁。

第一连接板403及第二连接板404通过设置手板件407,因此,在翻转时用户可通过手来扳手板件407,即可将第一连接板403及第二连接板404扳起来,通过手扳件设置锁定勾415和解锁件416来实现夹紧机构402与底框401之间的锁定和松开;通过在底框401上设置支撑件408,支撑件408上设置防撞层,通过支撑件408来支撑手板件407,从而防止夹紧机构402在盖合时对底框401的冲击力。

手扳件具体设置在第一连接板403、第二连接板404与底框401的可拆卸连接端,也就是说手板件407设置在夹紧机构402连接活动件405的相对侧,这样,夹紧机构402的一侧与底框401活动连接,另一侧则可以进行锁定或解锁;对于手板件407的设置要求是,手板件407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403及第二连接板404固定连接,另一端需要延伸出底框401的边缘部,这样才能方便用户通过手来扳动,且且手板件407延伸出底框401边缘的部分具有手指抵接部,该抵接部可设为内凹的月牙弧形,或椭圆槽形。

为了预防夹紧机构402在翻转过程中对底框401的碰撞,因此,在底框401对应手板件407的位置设有支撑件408,设置支撑件408可以对翻转下来的夹紧机构402起到支撑的作用,该支撑件408可设为方块状或条柱状,在支撑件408的顶部设置抵消夹紧机构402碰撞力度的防撞层,防撞层可采用棉质或布质或胶质的材料,当夹紧机构402翻转盖合时手板件407直接抵接在防撞层上。

另外,在支撑部件的顶部设置插件口,支撑件408外侧端部设有解锁件416,插件口的设置需要将防撞层进行加工,将防撞层加工一与插件口相对应的开口,手板件407的底部设置锁定勾415;当夹紧机构402翻转盖合时,锁定勾415通过扣接至插件口中进行扣接锁定,具体地,锁定勾415的底端与插件口内顶壁相抵接,使夹紧机构402不能随意弹起而影响对秸秆600的压紧固定效果;当夹紧机构402需要翻转打开时,用户通过推动解锁件416,使解锁件416抵接锁定勾415,使锁定勾415脱离插件口,进而实现夹紧机构402的翻转侧与底框401的一侧分离,达到解锁翻转的效果。

第一连接板403和第二连接板404朝向底框401一侧设有咬合固定秸秆600的齿406,该齿406沿第一连接板403和第二连接板404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一间隔区域布置若干个齿406;第一连接板403和第二连接板404翻转盖在底框401上时,第一连接板403及第一连接板403与底框401之间留有间隔区域,秸秆600铺设于间隔区域中。

第一连接板403及第二连接板404面向底框401一侧设置的齿406,所设置的齿406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形状上设计,该齿406沿第一连接板403及第二连接板404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一间隔布置的齿406均设有若干个,以此使第一连接板403盖合下来时能够牢固地咬合住铺设在底框401上的秸秆600;由于第一连接板403朝向底框401一侧设有齿406,因此,第一连接板403与底框401之间留置有一定距离的间隔区域,该间隔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设置的齿406的高度,同时将若干的秸秆600铺设与所设置的间隔区域中,从而使若干的秸秆600能够被夹紧机构402固定,也方便铺设秸秆600和更换秸秆6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