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秸秆堆肥发酵还田后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文档序号:25801983发布日期:2021-07-09 12:35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秸秆堆肥发酵还田后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1.本发明涉及小龙虾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秸秆堆肥发酵还田后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当前防止秸秆焚烧、鼓励秸秆还田,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秸秆还田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腐殖酸和矿物质等作用,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和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作物营养条件,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土壤利用率。但是,秸秆直接还田存在引起土壤碳氮比失调、有机酸累积、耕作播种困难、新出苗长势不旺等问题。秸秆堆肥是将农作物秸秆变成优质有机肥,不仅解决农业废弃物秸秆,还能生产优质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但是水稻秸秆堆肥还存在以下问题:水稻等秸秆有腊质层,很难吸水,导致堆体吸水不均匀,发酵不彻底,导致堆肥效果差。还需要大量附加有机肥、化肥等。翻堆频繁使得工作量大。由于秸秆堆肥技术操作繁琐、用工量大且堆腐效果不好,难以在农村大面积推广。
3.小龙虾又叫克氏原螯虾,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餐桌食物,因小龙虾生产能力强,营养价值较高以及其味道鲜美,受市场喜爱,所以很多人逐渐开始养殖,小龙虾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能在湖泊、池塘、河沟和稻田等各种水体中生长,水源要充足,水深在1米左右,池塘须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水排水方便。现有传统小龙虾养殖易病易死亡,产量低且无保障,费时费力,不能人为控制脱壳期相互攻击的习性,由于小龙虾喜打洞习性原因,对堤坝破坏性强,习性原因使得小龙虾脱壳期隐蔽需种草,但是草在吸收肥料物质的同时也造成了水体生态中微生物的不平衡,故而提出一种小龙虾养殖方法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秸秆堆肥发酵还田后养殖小龙虾的方法。通过将水稻秸秆堆肥发酵后还田再进行养殖小龙虾,起到在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的同时提升小龙虾养殖的产量的目的。
5.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秸秆堆肥发酵还田后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秸秆堆肥发酵处理:将水稻秸秆粉碎后加有机物料发酵剂,堆制成堆后持续堆肥发酵60

80天得堆肥发酵水稻秸秆;
7.投放:堆肥发酵水稻秸秆投放入小龙虾饲养田;
8.水草种植:在小龙虾饲养田内栽植伊乐藻;
9.小龙虾养殖:在栽植伊乐藻的小龙虾饲养田中投放虾苗,50

60天捕捞。
10.进一步地,秸秆堆肥发酵处理步骤中:所述水稻秸秆含水量为55

65%,粉碎尺寸为3

5cm,所述有机物料发酵剂为腐殖菌,每1kg有机物料发酵剂发酵水稻秸秆5

10m3。
11.进一步地,所述腐殖菌包括植物乳酸杆菌、嗜酸乳酸杆菌、德士乳酸杆菌,总活菌含量≥1亿/g。
12.进一步地,秸秆堆肥发酵处理步骤中:堆制成堆的堆积高度为1.2

1.5m;持续堆肥发酵前调节水分含量为50

60%;
13.持续堆肥发酵具体包括:中心温度升到55℃以上,保温5

7天,翻堆,物料中心温度再次升温至55℃以上,再次保温5

7天、翻堆,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水稻秸秆松散,深褐色、颜色均一,有发酵味或伴有氨味时即发酵完成。
14.进一步地,投放步骤中:堆肥发酵水稻秸秆投放量为200

250千克/亩;
15.水草种植步骤中:水草种植量为亩占比1/2,种植时间为稻秸秆堆肥全量还田旋耕上水后7

10天内。
16.进一步地,小龙虾养殖步骤中:虾苗规格为180

200尾/kg,投放密度为0.5万尾/667m2,投放时间为3月底或4月初,投喂饲料中蛋白含量为28%

32%,每天投喂1

2次,以傍晚投喂为主,傍晚投喂量大于日投喂量的65

75%。
17.进一步地,捕捞完成后,还包括水稻种植步骤。
18.进一步地,所述水稻为苏香粳100或南粳46;水稻种植时间为6月中旬移栽,密度1.85万穴/亩。
19.进一步地,水稻种植步骤中施肥量:
20.氮肥:含秸秆堆肥后产生的氮,总施氮量240kg/hm2,质量比按照基肥:蘖肥:穗肥=3:3:4施用;
21.钾肥:总施k2o量,180kg/hm2,作基肥一次施用;
22.磷肥:总施p2o5为90kg/hm2,质量比按基肥:穗肥=6:4施用。
23.进一步地,所述氮肥中:基肥于移栽前1

2天施用,采用复合肥、尿素配合有机肥使用,其中质量分数25%为有机肥;蘖肥按照质量比5:5的比例分别在移栽后7天和14天分两次施用;穗肥按照质量比7:3的比例分在倒4叶和倒2叶时分两次施用。
24.进一步地,还包括病虫草害防控步骤,具体包括:
25.利用性诱剂诱杀或干扰害虫交配;每200m2安插1个性诱捕器,连片设置,诱芯每隔15d左右换1次,诱捕器距离地面1m左右;
26.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迁飞性害虫;按每20
×
667m2配备1台频振式杀虫灯。
27.用32000iu/mg可湿性粉剂苏云金杆菌100g/667m2防治稻纵卷叶螟,用75%三环唑20g/667m2加井冈
·
蜡芽菌悬浮剂50g/667m2防治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
28.其中井冈
·
蜡芽菌中: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2%,蜡质芽孢杆菌浓度为800000iu/mg。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0.堆肥发酵有强大的发酵腐熟作用,发酵过程中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可大幅度提高物料的营养和功能性,有助于提升土壤中有机质以及氮磷钾的含量;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高温发酵持续时间长(55~65℃维持一周以上),起到产热杀有害菌、杀虫、杀虫卵,去除抗生素和重金属的作用,实现物料无害化,同时促进物料腐殖化和矿化,物料经微生物转化分解,有机质养分由无效态和缓效态变为有效态和速效态,同时腐殖化过程中产生黄腐酸、棕腐酸、有机酸和丰富的代谢产物,可修复土壤、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对各种重茬连作障碍和病虫害都有明显防治作用;本发明通过将经过堆肥发酵后的水稻秸秆还田后进行小龙虾的养殖,可以起到提高小龙虾存活率、提高体长以及体重增长量的技术效果。
31.在进一步地技术方案中,在小龙虾捕捞完成后,还包括水稻种植步骤,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使效益最大化。
32.经过试验验证,经过采用本发明水稻秸秆堆肥发酵还田后养殖小龙虾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小龙虾产量100

120kg/667m2,水稻产量亩产高达623.8kg。同时不会引起土壤以及水质的污染,实现农作物的生态化养殖。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土壤样品采样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35.应理解本发明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36.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发明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37.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38.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39.实施例1
40.将水稻秸秆切碎成3

5cm,保持秸秆水分含量达60%左右,每10m3加腐殖菌1kg(无锡三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植物乳酸杆菌、嗜酸乳酸杆菌、德士乳酸杆菌,活菌含量每克1亿),调节含水量至55%,混匀后堆制成堆(堆积高度1.4m),进行持续堆肥发酵,监控堆内温度,温度升到70℃以上,保温2天,翻堆,物料再次升温至70℃以上,再次保温2天、翻堆,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发酵时间为65天,水稻秸秆松散,深褐色、颜色均一,有发酵味,发酵完成。经测试,秸秆堆肥前质量418.25kg,秸秆堆肥后质量272.15kg。
41.实施例2
42.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每5m3加腐殖菌1kg(无锡三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植物乳酸杆菌、嗜酸乳酸杆菌、德士乳酸杆菌,活菌含量每克1亿)。经测试,秸秆堆肥前质量436.55kg,秸秆堆肥后质量236.48kg。
43.效果验证例:
44.选取常熟基地稻虾共作田,每块田1.5亩,共4块,标记1

4号;分别进行以下试验:
45.(1)按照表1内容进行水稻秸秆还田;
46.表1
[0047][0048]
(2)秸秆堆肥全量还田旋耕后上水8天后在小龙虾饲养田内栽植伊乐藻,伊乐藻亩占比1/2,为虾提供栖息场所和饵料来源;3月底投放200尾/kg的规格虾苗,放苗密度以0.5万尾/667m2,进行常规养殖,饲料以投喂稻田养虾专用饲料为主,饲料蛋白含量为28%

32%,具体投喂量应根据虾的存田量、天气、水质等灵活掌握(各验证例相同),每天投喂2次,以傍晚投喂为主,投喂70%,早上投喂30%。统计养殖过程中小龙虾存活率,结果见表2;养殖55天后对小龙虾进行捕捞后统计以下内容:统计1

4号田小龙虾体长及重量,青苔生长占比,土壤状况,试验区水质,结果见表3

6。
[0049]
其中土壤取样时间:龙虾收获后,土壤样品采集过程中用土钻在田间选取5点采集土样并混合(5点采样法),采样点分布见图1。
[0050]
(3)小龙虾捕捞完成后,进行苏香粳100水稻种植,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51]
5月育苗,6月中旬移栽,密度1.85万穴/亩,控制种植过程中施肥量为:
[0052]
氮肥:含秸秆堆肥后产生的氮,总施氮量240kg/hm2,质量比按照基肥:蘖肥:穗肥=3:3:4施用;
[0053]
钾肥:总施k2o量,180kg/hm2,作基肥一次施用;
[0054]
磷肥:总施p2o5为90kg/hm2,质量比按基肥∶穗肥=6∶4施用;
[0055]
基肥于移栽前2天施用,采用施可丰牌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心连心牌尿素(含氮量为46.4%)配合施可丰牌有机肥(总养分:5%,有机质45%)使用,其中质量分数25%为有机肥;蘖肥按照质量比5∶5的比例分别在移栽后7天和14天分两次施用;穗肥按照质量比7∶3的比例分在倒4叶和倒2叶时分两次施用。
[0056]
期间进行以下病虫草害防控:
[0057]
利用性诱剂诱杀或干扰害虫交配:每200m2安插1个性诱捕器,连片设置,诱芯每隔15d左右换1次,诱捕器距离地面1m左右。
[0058]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螟虫和稻飞虱等迁飞性害虫:按每20
×
667m2配备1台频振式杀虫灯。
[0059]
生物农药防治:用32000iu/mg可湿性粉剂苏云金杆菌100g/667m2防治稻纵卷叶螟,用75%三环唑20g/667m2加井冈
·
蜡芽菌(井冈霉素2%和800000iu/mg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50g/667m2防治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等。
[0060]
统计1

4号田水稻产量,结果见表7。
[0061]
表2养殖过程中小龙虾存活率
[0062]
1号田2号田3号田4号田70.28%80.28%83.28%75.28%
[0063]
由表2可以得出,经过实施例1和实施例2堆肥发酵后的秸秆还田,有助于提升小龙虾的存活率。
[0064]
表3小龙虾体长、重量及产量
[0065] 1号田2号田3号田4号田平均体长,cm6.536.987.106.87平均重量,g9.8311.6812.3210.92总产量,kg/亩120.18132.35138.62128.62
[0066]
由表3数据可以得出,与常规养殖相比,经过实施例1和实施例2堆肥发酵后的秸秆还田,有助于提升小龙虾的产量以及质量。
[0067]
表4田内青苔生长占比
[0068]
1号田2号田3号田4号田25.0%1.8%0.9%9.8%
[0069]
由表4数据可以得出,经过实施例1和实施例2堆肥发酵后的秸秆还田,有助于抑制田内青苔生长,从而时田内营养物质供应充足,促进小龙虾生长。
[0070]
表5田内土壤状况
[0071]
项目标准单位1号田2号田3号田4号田ph值hj 962

2018无量纲7.197.277.356.69总磷hj 632

2011mg/kg11907135881060全氮hj 717

2014mg/kg2.07
×
1031.86
×
1031.93
×
1032.01
×
103有效磷hj 704

2014mg/kg25.321.819.724.4氨氮hj 634

2012mg/kg2.793.393.413.08全钾ny/t 87

1988mg/kg1.79
×
1041.78
×
1041.74
×
1041.82
×
104速效钾ny/t 889

2004mg/kg225188170213
[0072]
由表5可以得出:稻秸秆堆肥后全量还田减少了稻田土壤中的磷钾含量。
[0073]
表6试验区水质
[0074][0075]
表7水稻产量
[0076]
1号田2号田3号田4号田578.5kg/亩618.5kg/亩623.8kg/亩598.2kg/亩
[0077]
由表6、表7可以得出,经实施例1和实施例2堆肥发酵后的秸秆还田后进行小龙虾养殖,然后进行水稻种植,能够提升水稻产量,其原因在于秸秆堆肥后全量还田下能够完全分解秸秆,释放秸秆肥力,改善土壤与水质,适宜小龙虾繁衍生长,稻田中的杂草、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等,对水稻来说不但是废物,而且都是争肥的。小龙虾作为杂食性的虾类,不仅可以利用这些生物作为饵料,促进虾的生长,消除了争肥对象,而且虾的粪便为水稻提供了优质肥料,小龙虾在田间栖息,游动觅食,疏松了土壤,有效地改善了土壤通气条件,又加速肥料的分解,促进了水稻生长,从而提高产量。
[007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