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水稻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175204发布日期:2021-08-06 18:2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高海拔水稻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高海拔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海拔水稻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高海拔地区种植水稻由于地势、气候以及农户种植习惯等原因一直存在育种不良和秧苗生长状况不好的情况,这导致高海拔地区的水稻单位亩产量低于平原地区,目前兴起的秧盘育种技术已经应用多年,在种子置入到秧盘的阶段,目前有采用全自动机械化的方式进行操作,但是,由于机械设备价格昂贵,在对农户来说不实用,还有采用纯手工操作的方式,需要在秧盘的凹槽中填入土灰,并将种子置入其中,再将多余的土灰去除,在秧盘较多时,整个过程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高海拔水稻种植方法,通过在对种子进行处理,提高出芽率,以及使用营养土配置装置装填营养土,能提高营养土的填充速度,同时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在种植育种阶段能提高种子的出芽率,通过对秧田进行处理能加强秧田的蓄水能力,避免水分过度流失,同时对秧田中的秧苗进行管理提高秧苗的存活率,解决了目前高海拔地区水稻种植存在的秧盘填入土灰和种子麻烦以及育种不良和秧苗生长状况不好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高海拔水稻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种子预处理,对水稻种子进行预处理;

其中,所述步骤s1包括:

s11,晒种,在晴天时,将种子铺设于地面上暴露在阳光下照晒,铺设厚度为3mm-5mm,每照晒30min翻动种子一次,在种子的含水量在13%-14%时将种子进行收集,在阴雨天阳光不充足的天气,通过烘干箱进行烘干和紫外线灯照射,铺设厚度为3mm-5mm,每照晒30min翻动种子一次,在种子的含水量在13%-14%时将种子进行收集;

s12,选种,在容器中按照6:25的比例配制盐水溶液,将晒种完成的稻谷种子倒入配制完成的盐水中,搅拌盐水溶液1min,将漂浮于水面的稻谷种子筛出,将沉于容器底部的种子捞出,使用流水冲洗15min;

s2,种子处理,将种子用清水预浸6h左右,再用强氯精500倍液浸泡35h左右,捞出后用清水洗净,把种子倒在容器中,用塑料薄膜封住,在阳光下暴晒三天后收集备用;

s3,营养土配制,将土:有机肥:硫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分别粉碎后过筛后进行混合后倒入营养土配置装置中;

s4,秧盘处理,在容器中使用稻乐星按照1:30的比例兑水,将秧盘置入容器中,浸泡30min后取出晾干,将晾干的秧盘插入所述步骤s3中的营养土配置装置中;

s5,装填营养土,操作营养土配置装置将配置好的营养土导入到秧盘中内部的凹槽1/2位置,将秧盘取出,在秧盘中内部的凹槽中放入3-5粒种子,在秧盘上喷洒恶甲水剂溶液,将秧盘再次插入到营养土配置装置内部,操作营养土配置装置将配置好的营养土导入到秧盘中内部将秧盘中内部的凹槽填满;

s6,秧田整理,使用人工或机械将秧田的底部以及四周夯实,在秧田的底部附上一层黄黏土进行垫底,在黄黏土层上覆盖淤泥层,并在秧田的四周设置排水沟;

s7,育种,将秧盘植入到秧田上,对配置完营养土的秧盘进行喷水,使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在出苗后,秧苗生长到1.5叶后,将塑料薄膜掀开一部分进行通风,薄膜内部的温度控制在32℃内,在秧苗生长到2.5叶后,薄膜内部的温度控制在24℃内;

s8,栽种,将秧盘上生长的秧苗取出栽种到秧田上,放入适量的水,水漫过秧苗1/3高度,在秧田中按照每亩5kg的用量施加尿素;

s9,管理,控制病虫害以及根据秧苗生长状况追加肥料;

s10,收割,在水稻成熟后,在收割前一周前将秧田内部的水排干,晾晒秧田一周后进行收割。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的过筛精度为80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8中栽种的秧苗之间的间距控制在15cm-18cm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中土:有机肥:硫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的混合比例为5:1:15:15:1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中的营养土配置装置包括,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底座、挡块和导轨,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开口部,所述挡块安装于所述开口部的内壁底部一侧,所述导轨安装于所述开口部的内壁一侧,所述开口部的内部设置有秧盘;

导料组件,所述导料组件包括第一导料盘、第一导向块和连接块,所述第一导向块和所述连接块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料盘的一侧,所述第一导向块远离所述第一导料盘的一侧位于所述导轨的内部,所述连接块的另一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料盘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导料孔;

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包括第二导料盘、第二导向块、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连接板、导料管、料斗和把手,所述第二导料盘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导料孔,所述第二导向块安装于所述第二导料盘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块安装于所述第二导料盘的另一侧,所述连接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导料盘靠近所述挡块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块安装于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所述料斗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料盘的正上方,所述导料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料孔连通,所述导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料斗的底部连通,所述把手安装于所述料斗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向块远离所述第二导料盘的一侧分别与所述导轨的内壁和所述第一导向块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料盘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料盘的顶部,所述第二导料盘与所述第一导料盘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料孔与所述第二导料孔的大小和形状均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导料孔与所述第二导料孔呈错位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块用于限制所述秧盘的位置,所述第一导料孔与所述秧盘上设置的凹槽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个,以所述底座的横向中线为对称轴分布于所述开口部的内壁两侧,所述第一导向块和所述连接块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以所述第一导料盘的横向中线为对称轴分布于所述第一导料盘的两侧,所述第二导向块以所述第二导料盘的横向中线为对称轴分布于所述第二导料盘的两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通过拉动所述把手朝远离所述挡块方向运动,当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一导料盘接触时,所述第一导料孔的轴心与所述第二导料孔的轴心重合,通过推动所述把手朝靠近所述挡块方向运动,当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导料盘接触时,所述第一导料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导料孔的位置错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的顶部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不接触。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对种子进行处理,提高出芽率,在种植育种阶段能提高种子的出芽率,通过对秧田进行处理能加强秧田的蓄水能力,避免水分过度流失,同时对秧田中的秧苗进行管理提高秧苗的存活率,解决了目前高海拔地区水稻种植存在的育种不良和秧苗生长状况不好的问题。

2、通过在育种阶段使用营养土配置装置装填营养土,能提高营养土的填充速度,同时结构简单经济实用,解决了目前高海拔地区水稻种植存在的秧盘填入土灰和种子麻烦的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高海拔水稻种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营养土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营养土配置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营养土配置装置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固定组件;101、底座;10101、开口部;102、挡块;103、导轨;200、导料组件;201、第一导料盘;20101、第一导料孔;202、第一导向块;203、连接块;300、进料组件;301、第二导料盘;30101、第二导料孔;302、第二导向块;303、第一限位块;304、第二限位块;305、连接板;306、导料管;307、料斗;308、把手;400、秧盘。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高海拔水稻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种子预处理,对水稻种子进行预处理;

具体的,步骤s1包括:

s11,晒种,在晴天时,将种子铺设于地面上暴露在阳光下照晒,铺设厚度为3mm-5mm,用于避免种子不易干燥,每照晒30min翻动种子一次,在种子的含水量在13%-14%时将种子进行收集,在阴雨天阳光不充足的天气,通过烘干箱进行烘干和紫外线灯照射,铺设厚度为3mm-5mm,每照晒30min翻动种子一次,在种子的含水量在13%-14%时将种子进行收集;

s12,选种,在容器中按照6:25的比例配制盐水溶液,将晒种完成的稻谷种子倒入配制完成的盐水中,搅拌盐水溶液1min,将漂浮于水面的稻谷种子筛出,将沉于容器底部的种子捞出,使用流水冲洗15min,将种子表面的盐分清洗干净,避免造成种子不发芽;

s2,种子处理,将种子用清水预浸6h左右,再用强氯精500倍液浸泡35h左右,用于杀灭种子上的细菌,捞出后用清水洗净,把种子倒在容器中,用塑料薄膜封住,在阳光下暴晒三天后收集备用;

s3,营养土配制,将土:有机肥:硫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分别粉碎后过筛后进行混合后倒入营养土配置装置中,土:有机肥:硫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的混合比例为5:1:15:15:10,过筛精度为80目;

具体的,将土灭菌后进行粉碎,使用80目的筛网过筛,同时将有机肥、硫酸铵、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分别进行粉碎后,分别使用80目的筛网过筛,将过筛的土、机肥、硫酸铵、过磷酸钙和硫酸钾按照5:1:15:15:10的比例置入同一容器中进行混合搅拌,混合均匀后将营养土倒入营养土配置装置中。

s4,秧盘处理,在容器中使用稻乐星按照1:30的比例兑水,将秧盘400置入容器中,进消毒杀菌,浸泡30min后取出晾干,将晾干的秧盘400插入步骤s3中的营养土配置装置中;

s5,装填营养土,操作营养土配置装置将配置好的营养土导入到秧盘400中内部的凹槽1/2位置,将秧盘400取出,在秧盘400中内部的凹槽中放入3-5粒种子,在秧盘400上喷洒恶甲水剂溶液,将秧盘400再次插入到营养土配置装置内部,操作营养土配置装置将配置好的营养土导入到秧盘400中内部将秧盘400中内部的凹槽填满;

s6,秧田整理,使用人工或机械将秧田的底部以及四周夯实,在秧田的底部附上一层黄黏土进行垫底,在黄黏土层上覆盖淤泥层,并在秧田的四周设置排水沟;

s7,育种,将秧盘400植入到秧田上,对配置完营养土的秧盘400进行喷水,使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在出苗后,秧苗生长到1.5叶后,将塑料薄膜掀开一部分进行通风,薄膜内部的温度控制在32℃内,避免出现烧苗的情况,在秧苗生长到2.5叶后,薄膜内部的温度控制在24℃内,提高秧苗的成活率;

s8,栽种,将秧盘400上生长的秧苗取出栽种到秧田上,栽种的秧苗之间的间距控制在15cm-18cm之间,避免养分和阳光获取不足,放入适量的水,水漫过秧苗1/3高度,在秧田中按照每亩5kg的用量施加尿素;

s9,管理,控制病虫害以及根据秧苗生长状况追加肥料;

s10,收割,在水稻成熟后,在收割前一周前将秧田内部的水排干,晾晒秧田一周后进行收割。

本发明实施例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实现。

如图2-12所示,步骤s4中的营养土配置装置包括,

固定组件100,固定组件100包括底座101、挡块102和导轨103,底座101的顶部设置有开口部10101,挡块102安装于开口部10101的内壁底部一侧,挡块102用于限制秧盘400的位置,第一导料孔20101与秧盘400上设置的凹槽连通,导轨103安装于开口部10101的内壁一侧,开口部10101的内部设置有秧盘400;导料组件200,导料组件200包括第一导料盘201、第一导向块202和连接块203,第一导向块202和连接块203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于第一导料盘201的一侧,第一导向块202远离第一导料盘201的一侧位于导轨103的内部,连接块203的另一侧与底座101固定连接,第一导料盘20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导料孔20101;进料组件300,进料组件300包括第二导料盘301、第二导向块302、第一限位块303、第二限位块304、连接板305、导料管306、料斗307和把手308,第二导料盘301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导料孔30101,第二导向块302安装于第二导料盘301的一侧,第一限位块303安装于第二导料盘301的另一侧,连接板305安装于第二导料盘301靠近挡块102的一侧,第二限位块304安装于连接板305的一侧,料斗307设置于第二导料盘301的正上方,导料管306的一端与第二导料孔30101连通,导料管306的另一端与料斗307的底部连通,把手308安装于料斗307的一侧,第二导向块302远离第二导料盘301的一侧分别与导轨103的内壁和第一导向块202的外壁滑动连接,第二导料盘301设置于第一导料盘201的顶部,第二导料盘301与第一导料盘201滑动连接,第一导料孔20101与第二导料孔30101的大小和形状均完全相同,第一导料孔20101与第二导料孔30101呈错位设置,导轨103的数量为两个,以底座101的横向中线为对称轴分布于开口部10101的内壁两侧,第一导向块202和连接块20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以第一导料盘201的横向中线为对称轴分布于第一导料盘201的两侧,第二导向块302以第二导料盘301的横向中线为对称轴分布于第二导料盘301的两侧,通过拉动把手308朝远离挡块102方向运动,当第二限位块304与第一导料盘201接触时,第一导料孔20101的轴心与第二导料孔30101的轴心重合,通过推动把手308朝靠近挡块102方向运动,当第一限位块303与第一导料盘201接触时,第一导料孔20101的位置与第二导料孔30101的位置错开,挡块102的顶部与第二限位块304不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将土、有机肥、硫酸铵、过磷酸钙和硫酸钾混合后得到的营养土置入到料斗307中,料斗307中的营养土通过导料管306进入到第二导料孔30101内部,在未插入秧盘400的情况下,第一限位块303与第一导料板接触,第二限位块304与第一导料板分离,在将营养土导入到秧盘400中时,将秧盘400插入到开口部10101内部至与挡块102接触,此时秧盘400上设置的凹槽与第一导料孔20101的轴心重合,且与第一导料孔20101连通,拉动把手308朝远离挡块102方向运动,第二限位块304与第一导料盘201接触,第一导料孔20101的轴心与第二导料孔30101的轴心重合,营养土通过第二导料孔30101进入到第一导料孔20101内部,并流入到样板上设置的凹槽中,预计秧盘400上设置的凹槽中的营养土填充至1/2时,推动把手308朝靠近挡块102方向运动,第一限位块303与第一导料盘201接触,第一导料孔20101的位置与第二导料孔30101的位置错开,第二导料孔30101内部的营养土被截止在第二导料孔30101的内部,将秧盘400从开口部10101拉出后置入种植,并喷洒恶甲水剂溶液后将秧盘400重新插入到开口部10101内部至与挡块102接触,此时秧盘400上设置的凹槽与第一导料孔20101的轴心重合,且与第一导料孔20101连通,拉动把手308朝远离挡块102方向运动,第二限位块304与第一导料盘201接触,第一导料孔20101的轴心与第二导料孔30101的轴心重合,营养土通过第二导料孔30101进入到第一导料孔20101内部,并流入到样板上设置的凹槽中,预计秧盘400上设置的凹槽中的营养土填充满时,推动把手308朝靠近挡块102方向运动,第一限位块303与第一导料盘201接触,第一导料孔20101的位置与第二导料孔30101的位置错开,第二导料孔30101内部的营养土被截止在第二导料孔30101的内部,重新插入下一秧盘400进行操作直至全部秧盘400被填充完成,解决了目前高海拔地区水稻种植存在的秧盘400填入土灰和种子麻烦的问题。

本高海拔水稻种植方法,通过在育种阶段对种子进行预处理提高出芽率,并配制合适比例的营养土使用秧盘400进行育种,使用营养土配置装置进行营养土的装填,结构简单经济实用且装填速度快,避免了传统的手动装填存在的需要在秧盘400的凹槽中填入土灰,并将种子置入其中,再将多余的土灰去除的操作过程,同时对秧田进行处理加强秧田的蓄水能力,避免水分过度流失,对秧田中的秧苗进行管理提高秧苗的存活率,解决了目前高海拔地区水稻种植存在的秧盘400填入土灰和种子麻烦以及育种不良和秧苗生长状况不好的问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