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本增效的大棚辣椒种植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03613发布日期:2021-09-04 06:3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本增效的大棚辣椒种植技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农产品种植领域,具体是一种节本增效的大棚辣椒种植技术。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外销市场的开拓,保山辣椒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大棚辣椒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农业增效的新亮点。大棚辣椒产业已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常规辣椒种植一般采用4带8行种植模式,整地开沟理墒后进行种植,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导致传统辣椒种植人工成本占辣椒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开展生产节本、产出高效的大棚辣椒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迫在眉睫,需要寻找一种节本增效的大棚辣椒种植技术,减轻劳动强度和降低生产成本投入,实现节本增效,提高辣椒产出效益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辣椒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改善耕作制度。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降低种植人员的操作步骤,节省种植需要的时间。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节本增效的大棚辣椒种植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5.s1,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进行消毒和浸种催芽;
6.s2,菌衣包裹,利用穴盘进行育苗,先将种子进行包衣,随后在穴盘的孔内填装基质,随后将穴盘埋入土壤中覆盖地膜和无纺布;
7.s3,调温操作,当有30%的种子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无纺布,并适当通风透光,降低苗床温度,促进秧苗的光合作用;
8.s4,定植前的准备,将整地要求深翻1~2次,深度需达30cm,并在晴天晒土,以降低土壤湿度;
9.s5,定植采用平墒栽培技术,即整地时对大棚进行翻耕、晒土、施入底肥、整地碎垡和封杀杂草后,不进行开沟理墒,直接把墒面整平,移栽时利用平墒拉线移栽;
10.s6,定植后5~7天密封大棚,维持大棚内温度在30℃左右,夜间采用多层覆盖保温防冻,白天应将覆盖物揭开透光,提高地温。
11.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与辣椒常规栽培相比,省去了开沟理墒环节,减少了劳动力投入,节约了劳动力成本,同时平墒栽培便于施肥及中耕,也减少人工投入。
12.2、相对于采用平墒栽培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利用菌衣进行种子包裹,从而降低了种子损坏的可能性,同时在穴盘种植中便于集束营养物质,限制了营养物质的流失。
13.3、相对于限制营养物质流失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在平墒栽培过程中,利用溢出的营养便于附近杂草的吸收,同时穴盘对营养物质限制后避免了杂草对种子必需营养
物质的争抢,同时为理墒过程中提升土壤的肥沃度。
14.进一步,s2中利用多菌灵、百菌清或代森锌消毒穴盘,随后装盘此时采用洒水浇灌穴盘,避免穴盘被浇透,穴盘每孔播种1粒,播种后用已消毒的基质盖种,将穴盘放入大棚中。
15.有益效果:相对于提升土壤肥沃度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利用浅浇技术降低菌衣的分解速度,同时采用基质盖种实现种子必要的萌发条件,并隔绝外界杂草根须对种子的干扰。
16.进一步,所述s2中的包衣材料包括阿拉伯树胶,其中基质贴靠包衣处依次为草炭、珍珠岩和秸秆发酵物。
17.有益效果:1、相对于避免干扰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利用包衣和基质形成分层结构,从而包衣在逐渐分化过程中不间断的引入和贴靠不同的营养基质,以满足不同时期的种子萌发需求。
18.2、相对于采用分层结构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利用水流不断分解阿拉伯树胶,从而实现在水流作用下将珍珠岩从草炭缝隙中灌入贴紧种子,再利用水流引入秸秆发酵物填充种子的周围,以实现即便包衣分解后,细致的基质重新包裹种子再次形成密闭的“包衣”,这种包衣以草炭作为骨架,珍珠岩作为填充物,而秸秆发酵物作为黏缝剂。
19.进一步,所述步骤s3中白天温度控制在19—25℃,夜间控制温度在13—15℃。
20.进一步,所述s5中还包括在每株辣椒旁插上一根竹竿,拉线过程中在种植行两侧距地面40cm处架一道铁丝。
21.有益效果:通过架设支撑物以实现扶苗作用。
22.进一步,还包括s6,当辣椒管理棚内温度超过25℃,加强通风,每天应及时揭开大棚内的小棚薄膜,并周期性揭开大棚膜,增强秧苗抗逆性,当遭遇连续的雨雪天气,小棚薄膜也应每天揭开,以增强透光,提高光合作用能力,增强秧苗抗性。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5.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节本增效的大棚辣椒种植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26.s1,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进行消毒和浸种催芽;
27.s2,菌衣包裹,利用多菌灵、百菌清或代森锌消毒穴盘,随后装盘此时采用洒水浇灌穴盘,避免穴盘被浇透,穴盘每孔播种1粒,播种后用已消毒的基质盖种,将穴盘放入大棚中,利用穴盘进行育苗,先将种子进行包衣,随后在穴盘的孔内填装基质,包衣材料包括阿拉伯树胶,其中基质贴靠包衣处依次为草炭、珍珠岩和秸秆发酵物,随后将穴盘埋入土壤中覆盖地膜和无纺布;
28.s3,调温操作,当有30%的种子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无纺布,并适当通风透光,降低苗床温度,促进秧苗的光合作用,白天温度控制在19—25℃,夜间控制温度在13—15℃。
29.s4,定植前的准备,将整地要求深翻1~2次,深度需达30cm,并在晴天晒土,以降低土壤湿度;
30.s5,定植采用平墒栽培技术,即整地时对大棚进行翻耕、晒土、施入底肥、整地碎垡和封杀杂草后,不进行开沟理墒,直接把墒面整平,移栽时利用平墒拉线移栽,在每株辣椒旁插上一根竹竿,拉线过程中在种植行两侧距地面40cm处架一道铁丝;
31.s6,定植后5~7天密封大棚,维持大棚内温度在30℃左右,夜间采用多层覆盖保温防冻,白天应将覆盖物揭开透光,提高地温;
32.s7,当辣椒管理棚内温度超过25℃,加强通风,每天应及时揭开大棚内的小棚薄膜,并周期性揭开大棚膜,增强秧苗抗逆性,当遭遇连续的雨雪天气,小棚薄膜也应每天揭开,以增强透光,提高光合作用能力,增强秧苗抗性。
33.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与辣椒常规栽培相比,省去了开沟理墒环节,减少了劳动力投入,节约了劳动力成本,同时平墒栽培便于施肥及中耕,也减少人工投入。相对于采用平墒栽培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利用菌衣进行种子包裹,从而降低了种子损坏的可能性,同时在穴盘种植中便于集束营养物质,限制了营养物质的流失。
34.相对于限制营养物质流失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在平墒栽培过程中,利用溢出的营养便于附近杂草的吸收,同时穴盘对营养物质限制后避免了杂草对种子必需营养物质的争抢,同时为理墒过程中提升土壤的肥沃度。本技术方案中利用浅浇技术降低菌衣的分解速度,同时采用基质盖种实现种子必要的萌发条件,并隔绝外界杂草根须对种子的干扰。
35.随后利用包衣和基质形成分层结构,从而包衣在逐渐分化过程中不间断的引入和贴靠不同的营养基质,以满足不同时期的种子萌发需求,再利用水流不断分解阿拉伯树胶,从而实现在水流作用下将珍珠岩从草炭缝隙中灌入贴紧种子,再利用水流引入秸秆发酵物填充种子的周围,以实现即便包衣分解后,细致的基质重新包裹种子再次形成密闭的“包衣”,这种包衣以草炭作为骨架,珍珠岩作为填充物,而秸秆发酵物作为黏缝剂。
3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