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马氏珠母贝同步保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393375发布日期:2021-08-24 16:02阅读: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生马氏珠母贝同步保种方法,属于海水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马氏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是我国生产海水珍珠——南珠的主要贝类。近十余年,由于养殖环境受到污染、马氏珠母贝种质资源混杂、养殖技术落后,使得我国海水珍珠的质量变差,产量也明显下降。非养殖区野生马氏珠母贝群体具备较好的资源属性,因此可考虑进行不同群体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但是目前收集到的个体普遍肥满度偏低,即使育肥也存在发育不同步的问题,发育不同步易导致繁育出的子代大多遗传于少量的亲本资源,并形成近交。为实现野生马氏珠母贝的规模化利用和开发,通过个体选择和阶段性养殖,实现野生马氏珠母贝的同步保种,对其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野生马氏珠母贝同步保种方法,用于对野生马氏珠母贝群体进行同步育肥保种,解决现有养殖方式缺乏同步保种的步骤,直接养殖导致发育不同步及近交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野生马氏珠母贝同步保种方法,主要包括下述具体技术步骤:

(1)个体选择:每年3月~5月,选择1.5龄~2.5龄野生马氏珠母贝个体,壳高≤65mm;

(2)暂养催产:将所有野生马氏珠母贝个体集中于筐笼中暂养并连续催产,暂养的海水密度>1.016;

(3)阶段养殖:将经过催产后的野生马氏珠母贝个体吊养于深水海区,于秋季9月~10月挑选新生壳明显的个体促肥30天,再投放深水海区吊养越冬,即可实现野生马氏珠母贝的同步保种。

所述连续催产是指通过阴干的方式对野生马氏珠母贝个体进行多次刺激,刺激次数3次以上,促进生殖细胞排放;

所述吊养是指利用桩、筏、笼具等对马氏珠母贝进行悬吊养殖;

所述深水海区是指平均水深超过5m,环境稳定的海区;

所述新生壳是指相对选择时个体生长的新壳部分;

所述促肥是指利用无病害虾塘水投喂育肥,保持虾塘水微藻密度>5000个/ml,促肥海水密度>1.016。

目前,远离养殖区的野生马氏珠母贝因为生长水深、分布区域和生长龄等因素差异,发育极不同步,即在人工促肥条件下也极难同步育肥,不适合规模化种质资源开发。本发明实现野生个体保种留选存活率>61.1%,同步育肥率达到94.2%,极大提高野生马氏珠母贝的利用效率。本发明操作过程虽历时较长,但是操作方便,条件简单,易于推广,适用于马氏珠母贝原种保护、科研和产业化繁育应用,且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1)3月份,于北部湾西部沿海水深3m~10m的海域收集野生马氏珠母贝,通过开口器观察到11.3%的野生马氏珠母贝拥有一定的性腺发育,其余发育较差。从所有的野生马氏珠母贝中挑选1.5龄~2.5龄的个体,所选择的个体的壳高标准为:48mm<壳高≤65mm,清除体表杂物,挑选观察无明显凿贝才女虫侵害的个体。

(2)将挑选个体放于塑料筐中,密度为200个/m2,将塑料筐放于水泥池中暂养,海水密度1.019~1.020,10天内,通过阴干法连续催产3次,每次间隔2天~3天,经历3次催产后未见有精卵排出,暂养投喂角毛藻、扁藻、海链藻,日换水100%。

(3)催产后暂养5天,将暂养后个体装入锥形笼养殖于深水海区,海区水深>5m,选择该深度的海区能抵抗表层风浪及温度突变对野生马氏珠母贝个体的影响,期间观察到新生壳不明显的野生马氏珠母贝个体性腺发育缓慢,于9月挑选新生壳明显的野生马氏珠母贝个体作为种贝促肥,促肥过程为,将挑选出的野生马氏珠母贝放于暂养池中,水深1.2m,日投喂虾塘水饵料,所述虾塘水饵料中的微藻密度>5000个/ml,将投饵与常流水式换水相结合,日换海水量约300%,海水密度>1.016,培育30天,再进行观察,性腺发育程度低于80%,再投放水深>5m的深水海区吊养,越冬后养到第二年3月,观察肥满度,选择肥满度较好的个体进行催产。

本次使用野生捕捞马氏珠母贝个体1346个,留选+存活个体823个,至翌年3月,肥满度较好个体775个,满足规模化繁育生产的需要。

实施例二

(1)5月份,于北部湾沿海收集野生马氏珠母贝,通过开口器观察6.2%的野生马氏珠母贝拥有一定的性腺发育,其余发育极差。具体操作同实施案例一;

(2)具体操作同实施案例一,不同之处为:海水密度为1.016~1.018;

(3)具体操作同实施案例一,不同之处为:暂养时间10月份,将暂养后个体装片式笼,通过浮球延绳养殖于深水海区,海区为岛湾,水深>10m;

本次使用野生深水区捕捞马氏珠母贝个体434个,留选+存活个体304个,肥满度较好个体291个,满足规模化繁育生产的需要。



技术特征:

1.一种野生马氏珠母贝同步保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主要包括下述具体技术步骤:

(1)个体选择:每年3月~5月,选择1.5龄~2.5龄野生马氏珠母贝个体,壳高≤65mm;

(2)暂养催产:将所有野生马氏珠母贝个体集中于筐笼中暂养并连续催产,暂养的海水密度>1.016;

(3)阶段养殖:将经过催产后的野生马氏珠母贝个体吊养于深水海区,于秋季9月~10月挑选新生壳明显的个体促肥30天,再投放深水海区吊养越冬,即可实现野生马氏珠母贝的同步保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马氏珠母贝同步保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催产是指通过阴干的方式对野生马氏珠母贝个体进行多次刺激,刺激次数3次以上,促进生殖细胞排放;

所述吊养是指利用桩、筏、笼具等对马氏珠母贝进行悬吊养殖;

所述深水海区是指平均水深超过5m,环境稳定的海区;

所述新生壳是指相对选择时个体生长的新壳部分;

所述促肥是指利用无病害虾塘水投喂育肥,保持虾塘水微藻密度超过5000个/ml,促肥海水密度>1.016。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生马氏珠母贝同步保种方法,主要包括下述具体技术步骤:个体选择:每年3月~5月,选择1.5龄~2.5龄野生马氏珠母贝个体,壳高≤65mm;暂养催产:将所有野生马氏珠母贝个体集中于筐笼中暂养并连续催产,暂养的海水密度>1.016;阶段养殖:将经过催产后的野生马氏珠母贝个体吊养于深水海区,于秋季9月~10月挑选新生壳明显的个体促肥30天,再投放深水海区吊养越冬,即可实现野生马氏珠母贝的同步保种。本发明实现野生个体保种留选存活率>61.1%,同步育肥率达到94.2%,极大提高野生马氏珠母贝的利用效率。本发明操作过程虽历时较长,但是操作方便,条件简单,易于推广,适用于马氏珠母贝原种保护、科研和产业化繁育应用,且效果显著。

技术研发人员:邹杰;彭慧婧;徐艳;许明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海洋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9
技术公布日:2021.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