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可溶粒剂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763982发布日期:2021-12-04 00:27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涉及一种除草剂,尤其是涉及一种草甘膦可溶粒剂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2.草甘膦又叫做n

(磷酸甲基)甘氨酸,化学式为c3h8no5p,是一种有机膦类除草剂,是一种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除草剂。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使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干扰导致植物死亡。草甘膦以内吸传导性强而著称,它不仅能通过茎叶传导到地下部分,而且在同一植株的不同分蘖间也能进行传导,对多年生深根杂草的地下组织破坏力很强,能达到一般农业机械无法达到的深度。草甘膦对40多科的植物有防除作用,包括单子叶和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等植物。
3.公开号为cn110063339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文件中披露了一种草甘膦可溶粒剂,该草甘膦可溶粒剂由草甘膦铵盐、磷酸铵、水、粘黏剂和草甘膦增效剂组成;其中,粘黏剂由如下方法制成:(1)将甲醛和三聚氰胺按照质量比为1:2的比例放入容器中,缓慢向容器中加入大苏打,并通过搅拌棒将容器内部的物质搅拌均匀;(2)使用ph测量仪测量ph值,当ph值到8时,停止加入大苏打,对容器进行加热处理,使用温度测量仪进行温度测量,当加热温度到达90℃时,停止加热;(3)使用保温工具对容器进行保温处理,使容器内物体温度持续保持80℃,保温时间为30分钟;(4)向容器内部缓慢加入水,使容器内物体达到粘稠状,将温度下降到40℃以下,完成粘黏剂的加工。草甘膦增效剂由烷基糖苷、牛脂胺聚氧乙烯醚、聚丙二醇、纳盐和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组成。
4.上述技术方案存在诸多不足,例如,采用甲醛、三聚氰胺和大苏打进行粘黏剂的制备,利用三聚氰胺与甲醛在弱碱性条件下缩合成羟甲基三聚氰胺,用以将有效成分粘黏并且提供一定的表面张力,但崩解及分散效果较差;该草甘膦可溶粒剂中含有牛脂胺聚氧乙烯醚成分的增效剂,牛脂胺聚氧乙烯醚虽然有良好的增效性能,但容易对环境及生物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草甘膦可溶粒剂;
6.本技术的又一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草甘膦可溶粒剂的制备方法。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8.本技术创造性地提供了一种草甘膦可溶粒剂,包含:
9.易崩解体,由草甘膦铵盐、增效剂、赋形剂和复合崩解剂组成;
10.包衣层,包覆在所述易崩解体外部;
11.所述复合崩解剂由滑石粉、cms和微粉硅胶组成;
12.所述包衣层由甲基纤维素、淀粉和棕榈酸异辛酯组成。
13.本发明通过包衣层与易崩解体形成能够稳定贮存,在水中能够快速崩解的可溶粒剂,从而达到提高防效的目的,并且具有环境友好性。
14.本发明复合崩解剂具有快速崩解的能力,能够在水中以极短的时间分散崩解,提高可溶粒剂的分散能力,使其分散更加均匀细致,缩短崩解时间,提升药用效果。
15.在上述的一种草甘膦可溶粒剂中,所述易崩解体,由75

90重量份草甘膦铵盐、2

8重量份增效剂、2

13重量份赋形剂和6

18重量份复合崩解剂组成。
16.其中,所述增效剂包含重量比为4

7:0.01

0.5:1的椰油酰胺基氯化铵、硫酸亚铁和有机硅聚氧乙烯醚。
17.本增效剂将椰油酰胺基氯化铵、硫酸亚铁和有机硅聚氧乙烯醚进行复配,能够扩张于植物表面并快速渗透、吸收。从而提高可溶粒剂的药效,提升利用率。
18.椰油酰胺基氯化铵为椰油基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作为分散剂,能够帮助可溶粒剂快速在液体中分散以增强渗透能力。
19.硫酸亚铁中的二价铁离子能够与植物结合并吸收,有助于提高附着力。
20.有机硅聚氧乙烯醚具有低表面张力,能够在油性表面很好铺展,有利于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21.其中,所述赋形剂包含重量比为3

7:1

4:0.5

2:0.5

1的预胶化淀粉、碳酸氢钾、微晶纤维素和二氧化硅气凝胶。
22.本发明赋形剂能够赋予易崩解体以固定的形状,作为载体具有一定的黏性并且具有在水中快速分解的能力,使本技术中的增效剂能够作为可溶粒剂成型,并且与复合崩解剂混合能够相辅相成,在水中快速分散成均匀的悬浊液。
23.在上述的一种草甘膦可溶粒剂中,所述复合崩解剂中滑石粉、cms和微粉硅胶的重量比为1

5:2

8:1

3。
24.其中,cms为羧甲基淀粉钠。
25.在上述的一种草甘膦可溶粒剂中,所述包衣层由0.1

0.5重量份甲基纤维素、0.1

0.5重量份淀粉和0.2

0.8重量份棕榈酸异辛酯组成。
26.本发明包衣层通过棕榈酸异辛酯与甲基纤维素、淀粉结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长时间储存对内部有效成分进行防护,并且棕榈酸异辛酯具有一定的极性,在大量的水中能够与水分子结合使包衣层破裂释放内部易崩解体。并且棕榈酸异辛酯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渗透性,能够在水中与有效成分结合,从而提高有效成分与植物的结合效果。
27.在上述的一种草甘膦可溶粒剂中,在上述的一种草甘膦可溶粒剂中,所述易崩解体和包衣层的重量比为60

100:1。
28.包衣层包覆厚度较薄,能够快速分散以达到释放有效成分的效果。
29.一种针对上述任意一种草甘膦可溶粒剂的制备方法,
30.(1)将设定量的草甘膦铵盐与设定量的复合崩解剂共同研磨至5

50μm;
31.(2)将步骤(1)中所得混合物与设定量的增效剂及设定量的赋形剂混合均匀,采用干法挤压造粒得到易崩解体;
32.(3)将步骤(2)中所得易崩解体包裹一层包衣层。
33.在上述的一种草甘膦可溶粒剂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增效剂的粒度为5

100μm,所述赋形剂的粒度为50

100μm。
34.在上述的一种草甘膦可溶粒剂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包衣层的制备方法为,将设定量的甲基纤维素和设定量的淀粉混合研磨至5

50μm,加入设定量的棕榈酸异辛酯搅拌均匀获得速溶包衣浆料,用包衣机将易崩解体包裹一层包衣层,控制包衣层厚度小于0.1mm。
具体实施方式
35.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
36.实施例1
37.一种草甘膦可溶粒剂,包含100重量份易崩解体和1重量份包衣层,包衣层包覆在易崩解体外部。
38.易崩解体由75重量份草甘膦铵盐、4.5重量份椰油酰胺基氯化铵、0.5重量份硫酸亚铁、1重量份有机硅聚氧乙烯醚、5重量份预胶化淀粉、2重量份碳酸氢钾、1重量份微晶纤维素、1重量份二氧化硅气凝胶、1重量份滑石粉、8重量份cms和1重量份微粉硅胶组成。
39.包衣层由0.1重量份甲基纤维素、0.1重量份淀粉和0.8重量份棕榈酸异辛酯组成。
40.草甘膦可溶粒剂的制备方法:
41.(1)将设定量的草甘膦铵盐与设定量的复合崩解剂共同研磨至5

50μm;
42.(2)将步骤(1)中所得混合物与设定量的增效剂及设定量的赋形剂混合均匀,采用干法挤压造粒得到易崩解体;
43.(3)将设定量的甲基纤维素和设定量的淀粉混合研磨至5

50μm,加入设定量的棕榈酸异辛酯搅拌均匀获得速溶包衣浆料,用包衣机将易崩解体包裹一层包衣层,控制包衣层厚度小于0.1mm。
44.增效剂的粒度为5

100μm,赋形剂的粒度为50

100μm。
45.实施例2
46.一种草甘膦可溶粒剂,包含100重量份易崩解体和1重量份包衣层,包衣层包覆在易崩解体外部。
47.易崩解体由80重量份草甘膦铵盐、5.5重量份椰油酰胺基氯化铵、0.5重量份硫酸亚铁、1重量份有机硅聚氧乙烯醚、3重量份预胶化淀粉、1重量份碳酸氢钾、0.5重量份微晶纤维素、0.5重量份二氧化硅气凝胶、2重量份滑石粉、5重量份cms和1重量份微粉硅胶组成。
48.包衣层由0.2重量份甲基纤维素、0.2重量份淀粉和0.6重量份棕榈酸异辛酯组成。
49.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50.实施例3
51.一种草甘膦可溶粒剂,包含100重量份易崩解体和1重量份包衣层,包衣层包覆在易崩解体外部。
52.易崩解体由90重量份草甘膦铵盐、1.45重量份椰油酰胺基氯化铵、0.18重量份硫酸亚铁、0.36重量份有机硅聚氧乙烯醚、1重量份预胶化淀粉、0.33重量份碳酸氢钾、0.33重量份微晶纤维素、0.33重量份二氧化硅气凝胶、2重量份滑石粉、2重量份cms和2重量份微粉硅胶组成。
53.包衣层由0.2重量份甲基纤维素、0.1重量份淀粉和0.7重量份棕榈酸异辛酯组成。
54.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55.对比例1
56.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不包含包衣层。
57.对比例2
58.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易崩解体由75重量份草甘膦铵盐、4.5重量份椰油酰胺基氯化铵、0.5重量份硫酸亚铁、1重量份有机硅聚氧乙烯醚、11.25重量份预胶化淀粉、4.5重量份碳酸氢钾、2.25重量份微晶纤维素。
59.对比例3
60.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易崩解体由75重量份草甘膦铵盐、5重量份椰油酰胺基氯化铵、1重量份有机硅聚氧乙烯醚、5重量份预胶化淀粉、2重量份碳酸氢钾、1重量份微晶纤维素、1重量份二氧化硅气凝胶、1重量份滑石粉、8重量份cms和1重量份微粉硅胶组成。
61.应用例1
62.分别采用实施例1、对比例2和对比例3的方法制成可溶粒剂颗粒。
63.实施例1、对比例2和对比例3的可溶粒剂颗粒分别与水以1:30的重量比配制成试剂1

3。
64.设置3个试验区,每个试验区面积为20平方米,主要杂草为狗尾草、野艾、葎草等,将试剂1

3分别在3个试验区以100g/667m2的施药剂量均匀喷施,并于药后30d调查记录各试验区的残存数,计算防效如下表所示:
[0065] 株防效/%鲜重防效/%试验区198.2698.67试验区295.3394.45试验区393.6793.89
[0066]
结果表明,使用复合崩解剂以及硫酸亚铁能够提升可溶粒剂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0067]
应用例2
[0068]
分别采用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方法制成可溶粒剂颗粒。采用gb/t 19136

2003中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热贮稳定性测试,测试实验前后的有效成分含量,结果如下:
[0069] 有效成分含量/%实施例199.57对比例198.65
[0070]
结果表明,增加包衣层的可溶粒剂颗粒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0071]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72]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易崩解体、草甘膦铵盐、增效剂、赋形剂、复合崩解剂组成和包衣层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