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生产用幼苗植株栽种前挖坑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19992发布日期:2021-10-09 16:32阅读:95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挖坑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农业生产用幼苗植株栽种前挖坑设备。


背景技术:

2.栽种,指把植物的苗种在土里,进行幼苗植株栽种前,需要现在种植田内挖出种植坑,然后将幼苗放入坑内再使用土进行覆盖,因为是对幼苗的植株进行栽种,从而无法使用大型设备进行挖土,因此常是人工使用铁锹在种植田内挖坑,但使用铁锹挖坑时,挖出的坑常是不规则状,从而难以很好的对幼苗植株进行摆放,摆放不好时容易导致成长到后期时,两个植株之间会相互碰撞,如此不利于生长。
3.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可使挖出的种植坑为规则状,从而便于对植株进行摆放的农业生产用幼苗植株栽种前挖坑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人工使用铁锹挖坑时,挖出的坑常是不规则状,从而难以很好的对幼苗植株进行摆放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使挖出的种植坑为规则状,从而便于对植株进行摆放的农业生产用幼苗植株栽种前挖坑设备。
5.技术方案是:一种农业生产用幼苗植株栽种前挖坑设备,包括有支撑架、下压机构、卡扣机构、第一转板、压板和挡板机构,支撑架上设有下压机构,下压机构上设有卡扣机构,支撑架一侧设有的挡板机构,下压机构上滑动式设有压板,下压机构部件上转动式设有第一转板,支撑架顶部一侧设有手柄。
6.进一步地,下压机构包括有电机、螺旋杆、压槽框和连接杆,支撑架一侧上设有电机,电机输出轴一侧设有螺旋杆,支撑架中部滑动式设有压槽框,压槽框一侧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与螺旋杆滑动式配合,支撑架顶部转动式设有开关,开关与电机通过电性相连,两个第一转板分别转动式连接在压槽框两侧,压板滑动式连接在压槽框上,压板两侧均对称设有长齿条。
7.进一步地,卡扣机构包括有滑板、第一楔形块、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齿轮、第三弹簧和第二楔形块,支撑架中部对称设有第二楔形块,压槽框一侧对称滑动式设有滑板,滑板与压槽框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滑板一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楔形块,第一楔形块与相邻的滑板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簧,压板两侧均与压槽框之间对称连接有第三弹簧,压槽框两侧均对称转动式设有第一齿轮,第一转板的两侧也设有第一齿轮,相邻的第一齿轮均啮合,相邻的第一齿轮与长齿条均啮合。
8.进一步地,挡板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块、外壳、转动轴、第二转板、第二齿轮、直齿条和第四弹簧,支撑架一侧设有外壳,外壳内底部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中部转动式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一侧设有第二齿轮,转动轴上设有第二转板,第二转板处于第二齿轮一侧,第一固定块一侧滑动式设有直齿条,直齿条与支撑架滑动式连接,直齿条一侧与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
9.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有异型杆、第五弹簧、异型块、第一滑块、第六弹簧、第二滑块和第七弹簧,第一固定块一侧滑动式设有异型杆,异型杆一侧与外壳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直齿条顶部设有异型块,压槽框一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一侧与压槽框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远离第一滑块的压槽框一侧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一侧与压槽框之间连接有第七弹簧,异型块上开有异形槽。
10.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有第二固定块、转动轮和皮带,支撑架底部对称设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两侧均转动式设有转动轮,两侧的转动轮之间均套有皮带,皮带上均开有一个孔。
11.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有卡块、限位杆和第八弹簧,支撑架一侧对称设有限位杆,限位杆上均滑动式设有卡块,卡块与相邻的限位杆之间均连接有第八弹簧,卡块与相邻的皮带上的孔配合。
12.进一步地,压槽框和第一转板均为钢铁材质。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在达到所需挖坑深度时,按压压板向下移动便可使第一转板转动对压槽框进行闭合便可将土壤带出,如此便于进行操作。
14.2、在需要将压槽框内的土壤排出时,工作人员可转动第二转板成倾斜状,如此土壤向下掉落在第二转板上,经第二转板向右侧滑落,如此可避免土壤掉落在支撑架上对压槽框的上下移动会造成阻挡。
15.3、压槽框向上移动时带动第一滑块向上移动,从而使异型块和直齿条向左移动,便可自动的使第二转板发生转动,同时此时异型杆可卡住异型块无法复位,从而使第二转板脱离在此位置,如此便可自动的使第二转板为可对土壤进行导向的倾斜状,无需人工转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的下压机构和卡扣机构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a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的下压机构和卡扣机构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b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的挡板机构和固定组件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c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发明d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发明的挡板机构和固定组件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本发明的挡板机构和固定组件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1为本发明的移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2为本发明的定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号:1_支撑架,2_下压机构,21_电机,22_螺旋杆,23_压槽框,24_连接杆,3_卡扣机构,31_滑板,32_第一楔形块,33_第一弹簧,34_第二弹簧,35_第一齿轮,36_第三弹簧,37_第二楔形块,4_第一转板,5_压板,6_挡板机构,61_第一固定块,62_外壳,63_转动轴,64_第二转板,65_第二齿轮,66_直齿条,67_第四弹簧,7_固定组件,71_异型杆,72_第五
弹簧,73_异型块,74_第一滑块,75_第六弹簧,76_第二滑块,77_第七弹簧,8_移动组件,81_第二固定块,82_转动轮,83_皮带,9_定位组件,91_卡块,92_限位杆,93_第八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30.实施例1一种农业生产用幼苗植株栽种前挖坑设备,如图1

12所示,包括有支撑架1、下压机构2、卡扣机构3、第一转板4、压板5和挡板机构6,支撑架1上设有下压机构2,下压机构2上设有卡扣机构3,支撑架1下侧设有可对泥土进行导向的挡板机构6,下压机构2上滑动式设有压板5,下压机构2部件上转动式设有第一转板4,支撑架1顶部前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设有手柄。
31.下压机构2包括有电机21、螺旋杆22、压槽框23和连接杆24,支撑架1后侧上部设有电机21,电机21输出轴下侧设有螺旋杆22,支撑架1中部滑动式设有压槽框23,压槽框23后侧上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设有连接杆24,连接杆24与螺旋杆22滑动式配合,支撑架1顶部转动式设有开关,开关与电机21通过电性相连,两个第一转板4分别转动式连接在压槽框23下侧的前后两侧,压板5滑动式连接在压槽框23上,压板5下部的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设有长齿条,压槽框23和第一转板4均为钢铁材质。
32.卡扣机构3包括有滑板31、第一楔形块32、第一弹簧33、第二弹簧34、第一齿轮35、第三弹簧36和第二楔形块37,支撑架1中部左右对称通过焊接的方式设有第二楔形块37,压槽框23上侧左右对称滑动式设有滑板31,滑板31与压槽框23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34,滑板31前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楔形块32,第一楔形块32与相邻的滑板31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簧33,压板5下部的前后两侧与压槽框23之间均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三弹簧36,压槽框23下部的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转动式设有第一齿轮35,第一转板4的左右两侧也设有第一齿轮35,相邻的第一齿轮35均啮合,相邻的第一齿轮35与长齿条均啮合。
33.挡板机构6包括有第一固定块61、外壳62、转动轴63、第二转板64、第二齿轮65、直齿条66和第四弹簧67,支撑架1左侧下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设有外壳62,外壳62内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设有第一固定块61,第一固定块61中部转动式设有转动轴63,转动轴63后侧设有第二齿轮65,转动轴63上设有第二转板64,第二转板64处于第二齿轮65前侧,第一固定块61上侧滑动式设有直齿条66,直齿条66与支撑架1滑动式连接,直齿条66右侧与支撑架1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67。
34.当需要在幼苗种植前挖坑时,工作人员可握住手柄从而提起支撑架1,带动支撑架1移动至种植田内,从而支撑架1上部件跟随移动,当移至需要挖坑的地点后,便可通过手柄将支撑架1与地面相贴合,打开开关使电机21工作,随后向左转动开关,从而使电机21输出轴反转,电机21输出轴反转带动螺旋杆22反转,从而在螺旋杆22的导向作用下使连接杆24向下移动,连接杆24向下移动带动压槽框23向下移动,初始时滑板31被第二楔形块37阻挡,第二弹簧34为压缩状态,压槽框23向下移动带动滑板31、第一楔形块32和第一弹簧33向下移动,从而使滑板31逐渐不再被第二楔形块37阻挡,在第二弹簧34的作用下滑板31、第一楔形块32和第一弹簧33向外侧移动复位,压槽框23和第一转板4均为钢铁材质从而可扎入种植田较为软的土壤内,当压槽框23深入土壤内合适距离后,便可将开关转回从而电机21输
出轴停止转动,此时便可向下按压压板5,第三弹簧36被压缩,压板5向下移动时会使第一楔形块32向后移动,第一弹簧33被压缩,当压板5越过第一楔形块32后,在第一弹簧33的作用下第一楔形块32向前移动复位,压板5向下移动还带动长齿条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35转动,第一齿轮35转动可带动第一转板4向内侧转动,进而将土壤顶起进入压槽框23内,此时压板5被第一楔形块32抵住无法上移复位,从而此时土壤不会掉出,随后便可通过手柄带动支撑架1移动至刚挖坑处的周围可排放土壤的地方,随后便可向右侧转动开关从而使电机21输出轴正转,如此便可带动压槽框23和其上部件向上移动,压槽框23向上移动至不对第二转板64转动造成阻挡时,工作人员便可使第二转板64向右侧转动,从而带动转动轴63和第二齿轮65转动,第二齿轮65转动带动直齿条66向右移动,第四弹簧67被压缩,随后当滑板31向上移动至与第二楔形块37接触且继续移动时,此时在第二楔形块37的作用下便可使滑板31向内侧移动,第二弹簧34再次被压缩,滑板31向内侧移动带动第一楔形块32和第一弹簧33向内侧移动,第一楔形块32不再对压板5进行阻挡,此时在第三弹簧36的作用下压板5带动长齿条向上移动复位,进而通过齿轮使第一转板4向外侧转动复位,此时不再对压槽框23内的土壤进行承接,从而土壤向下掉落在第二转板64上,经第二转板64向右侧滑落,如此可避免土壤掉落在支撑架1上对压槽框23的上下移动会造成阻挡,随后便可不再控制第二转板64,在第四弹簧67的作用下直齿条66向左移动复位,从而使转动轴63、第二转板64和第二齿轮65转动复位,此时第二转板64成竖直状态,当压槽框23向上移动复位后便可转动开关复位使电机21输出轴停止转动,如还需挖坑时,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如挖坑完毕后,关闭开关通过手柄移动支撑架1放回原位即可。
35.还包括有固定组件7,固定组件7包括有异型杆71、第五弹簧72、异型块73、第一滑块74、第六弹簧75、第二滑块76和第七弹簧77,第一固定块61右上侧滑动式设有异型杆71,异型杆71后侧与外壳62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72,直齿条66顶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设有异型块73,压槽框23后部左下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74,第一滑块74前侧与压槽框23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75,压槽框23后部左上侧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76,第二滑块76前侧与压槽框23之间连接有第七弹簧77,异型块73上开有异形槽。
36.初始时第四弹簧67为压缩状态,第二转板64为可对土壤进行导向的倾斜状,压槽框23向下移动带动第一滑块74、第六弹簧75、第二滑块76和第七弹簧77向下移动,第二滑块76向下移动带动异型杆71向后移动,异型杆71向后移动不再对异型块73造成阻挡,第五弹簧72被压缩,从而在第四弹簧67的作用下异型块73和直齿条66向左移动,进而使第二转板64转动为竖直状,当第二滑块76向下移动越过异型杆71后,在第五弹簧72的作用下异型块73向前移动复位,当第一滑块74向下移动时,此时会处于异型块73的异形槽处,因异型块73不会向后移动,从而使第一滑块74向前移动,第六弹簧75被压缩,当第一滑块74越过异型块73后在第六弹簧75的作用下向后移动复位,随后当压槽框23向下移动带动第一滑块74、第六弹簧75、第二滑块76和第七弹簧77向上移动时,第一滑块74向上移动带动异型块73向左移动,从而带动直齿条66向左移动,进而可再次使第二转板64为可对土壤进行导向的倾斜状,同时此时第一转板4向外侧转动打开,如此便可对掉落的土壤进行导向,异型块73向左移动带动异型杆71向后移动,第五弹簧72被压缩,当异型块73越过异型杆71后,在第五弹簧72的作用下异型杆71向前移动复位卡住异型块73,当第二滑块76向上移动与异型杆71接触时,此时不带动异型杆71向后移动,从而第二滑块76向前移动,第七弹簧77被压缩,当第二
滑块76越过异型杆71后在第七弹簧77的作用下向前移动复位,如此便可自动的使第二转板64转动为土壤进行导向,无需工作人员转动。
37.还包括有移动组件8,移动组件8包括有第二固定块81、转动轮82和皮带83,支撑架1底部左右对称通过焊接的方式设有第二固定块81,第二固定块81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设有转动轮82,左右两侧的转动轮82之间均套有皮带83,皮带83上均开有一个孔。
38.在需要进行挖坑时,此时皮带83与地面接触,从而可通过手柄推动支撑架1进行移动,此时皮带83会转动,从而使支撑架1进行移动时更为便利。
39.还包括有定位组件9,定位组件9包括有卡块91、限位杆92和第八弹簧93,支撑架1下部后侧左右对称设有限位杆92,限位杆92上均滑动式设有卡块91,卡块91与相邻的限位杆92之间均连接有第八弹簧93,卡块91与相邻的皮带83上的孔配合。
40.初始时第八弹簧93被拉伸,当皮带83转动时,皮带83的孔与卡块91对齐时,在第八弹簧93的作用下卡块91向上移动卡进皮带83的孔内,当皮带83继续转动时,便可再次使卡块91向下移动,第八弹簧93被拉伸,从而在推动支撑架1进行移动时,皮带83转动一周时在第八弹簧93与卡块91的作用下,可感受到明显的阻力,从而可在皮带83转动两周或三周时通过推动手柄,如此使挖的每个坑之间的间距一样。
4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