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繁星点点型景观葡萄树形种植结构及其种植方法

文档序号:27217981发布日期:2021-11-03 16:00阅读:9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繁星点点型景观葡萄树形种植结构及其种植方法
一种繁星点点型景观葡萄树形种植结构及其种植方法
一、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葡萄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繁星点点型景观葡萄树形种植结构及其种植方法。
二、

背景技术:

2.葡萄是世界4大果树之一,2017年的产量仅次于香蕉、苹果,以7428万吨排在第三位(fao数据)。葡萄果实多汁、美味,并具有助消化、抗衰老、软化血管等作用,深受世界消费者喜爱。同时由于葡萄特有的强大的加工属性,因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远远超出其他水果。
3.农业旅游是通过对农业产地、产品和生产过程等资源的充分利用,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仅仅能享受到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观,也能通过当地历史、文化、习俗的讲解与生产过程的亲身体验更为深人理解当地的特色产业,从而形成旅游产业和当地农业产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独特产业模式。葡萄生产已遍及全国各地,加快葡萄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为主流。
4.南方地区葡萄花期多阴雨天气,病害严重,生产成本高,一直制约着葡萄的生产。南方栽培品种如巨峰主要受黑痘病、炭疽病、灰霉病及霜霉病影响严重。采用高干型架,架面离地面抬高到2.2m,可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同时结果枝自然下垂方便整枝修剪,可以有效控制树势,减少因树势强旺而引起的落花落果,符合品种的栽培特性。而且技术简单易操作,比棚架修剪更易掌握。传统树形多主蔓扇形和直立龙干形,随着树龄的增加,顶端优势强,易造成上强下弱;副梢长势旺,管理频繁,工作量大;结果部位不集中,成熟期不一致,管理不方便树体上强下弱,早衰现象严重。我国南方地区葡萄栽培技术、生产经验不足等问题尚需解决。此外,独特美观的葡萄树形可以吸引外来游客,促进我国葡萄旅游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适用于观光的葡萄树形发展较少,多数葡萄酒旅游地点只有简易的“棚架”式观光走廊。缺乏足够多的观光树形已经成限制我国葡萄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5.葡萄为蔓性,可随意造形。在栽培上树形常依支架的形状而异,因此,其整形依支架的形式可分为棚架整形、篱架整形,高、宽、垂整形和无支架整形。整形要根据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采用不同的整形方法,尽量利用和发挥品种的特性,以求达到丰产、稳产、优质的目的。如生长势极旺的品种,应用棚架整形,而生长势弱的品种则以篱架整形为宜。此外,还要根据气候、土壤、栽培密度、肥水管理条件等确定合理整形方式。整形不仅可以调节植株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矛盾,还有助于地下部根系和树冠的协调平衡关系,同时,可以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叶片光合作用效力。整形可控制植株旺长,提早结果,防止早衰,复壮更新,延长结果年限,合理负载量,提高果实品质等。目前生产中应用葡萄树形主要是棚架形和篱架形,棚架类型有大棚架和小棚架两类篱架通透性欠缺,病害相对不易控制并且管理工作量较大;棚架管理操作较为麻烦,特别是矮棚架或低矮的倾斜部分;棚面荫蔽,可能加重病害。
三、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繁星点点型景观葡萄树形种植结构及其种植方法。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繁星点点型景观葡萄树形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主体部分、上主体部分和绑蔓铁丝组成;
8.所述的下主体部分由一条粗壮的主杆构成;
9.所述的上主体部分由五条一端相接设置于同一平面,且互为72
°
夹角长度一致的杆组成;
10.所述的下主体部分与上主体部分相垂直,所述的绑蔓铁丝为五条,设置于同一平面,每条绑蔓铁丝的中部分别设置于五条杆的另一端,其中两侧的2个铁丝分别以中间钢丝为对称轴两两对称,五条绑蔓铁丝的两端分别固设于相对称的两个“t”型支架上。
11.进一步,五条杆的长度分别为1.5~1.6m。
12.进一步,下主体部分高度为2.2~2.3m。
13.一种繁星点点型景观葡萄树形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4.1)第一年
15.定植株距3~3.2米,行距4米;
16.定植苗生长至30cm以上与下主体部分进行绑缚,使其沿下主体部分骨架直立生长,在生长过程中,留下顶芽,抹除主干上大部分的芽,留下满足植物生长所需光合作用的叶片,主干生长至1.9~2.0m时留下顶芽附近的芽使其发展成新梢;
17.2)第二年:
18.第二年春天开始,选取主干顶部附近三个发育较好的一年生枝,发展为主蔓,其中一条主蔓绑缚至最中心的绑蔓铁丝使其自由生长至1.5

1.6m后进行摘心,使其停止生长;另外两条与上述培养的中心主蔓呈对称分布且两条蔓夹角为144
°
,先分别与距中心钢丝1.0米的两条对称钢丝进行绑缚,待生长到一定程度,再绑缚至第三条钢丝,然后进行摘心处理,使其停止生长;
19.3)三到多年
20.选取三条主蔓上生长较好且较靠近主干的两条两年生枝发展成主蔓,使其与前三条蔓的相对方向上与中心位置的绑蔓铁丝对称分布且两条蔓夹角72
°
,待生长到距中间钢丝1.0米的钢丝后进行绑缚,并摘心处理,由此五条主蔓培养完成;然后将每条主蔓末端的新梢培养为营养枝,按顺时针方向绑缚在下一条主蔓末端,形成五边形,在此过程中,同样在主蔓进行修剪,每条主蔓上每间隔15~20厘米留两个相邻的芽,留下足够满足植物生长所需光合作用的叶子,两个芽其中一个发育为结果枝,结果枝自然垂下生长,待生长到长度为80

90cm时进行摘心;另一个进行短梢修剪作为更替枝,当主干高度达到2.2~2.3米后进行摘心,使其停止长高;
21.4)后期管理
22.对结果母枝上进行冬季修剪时,将上年的长结果枝、营养枝进行短梢修剪,使营养枝成为第二年的结果母枝,交替更新,以保证结果母枝的生命力,保证果实质量,使结果枝上的果穗自然垂下呈现繁星点点状。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24.1、本发明“繁星点点型”葡萄种植结构在树型的结果部位呈竖直均匀分布,便于管理,极具观赏价值;
25.2、本发明结构的粗壮主干骨架为支柱,对葡萄树体起支撑作用,葡萄树叶幕自然垂下,节省管理成本,分布均匀各角度均能受光且通风条件优良,有利于葡萄树体发育、稳固树势和浆果着色的同时也增加了葡萄果实养分供给,可提高光能利用率,果实商品质量,更适宜食用;减少果实病害和腐烂;
26.3、本发明留有营养枝,其枝叶对果实起到一定的遮荫作用,避免果实发生日灼等生理病害;提高通风效果,避免遭受黑痘病等真菌病害侵染;
27.4、本发明设计的结果母枝依附于钢丝沿一定角度自由生长,修剪简单、快速,人工技术要求低、节省劳动力;
28.5、本发明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一种造型新颖、适于观赏、操作简便、管理方便的景观葡萄种植方法,其整体造型呈星射状,结果部位均匀分布,树势雄壮,引人注目,其寓意着葡萄酒产业拥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四、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繁星点点型”树形培养的绑缚钢丝和支架情况;
31.图3a为定植苗与支撑柱绑缚后的生长情况;
32.图3b为繁星点点型第二年三条主蔓生长示意图;
33.图3c为繁星点点型第三年三条主蔓生长示意图;
34.图3d为繁星点点型五条营养枝生长示意图;
35.图4为本发明最终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繁星点点型景观葡萄树形种植结构,包括下主体部分1、上主体部分2和绑蔓铁丝3组成;
38.所述的下主体部分1由一条粗壮的主杆构成;
39.所述的上主体部分2由五条一端相接设置于同一平面,且互为72
°
夹角长度一致的杆组成;
40.所述的下主体部分1与上主体部分2相垂直,所述的绑蔓铁丝3为五条,设置于同一平面,每条绑蔓铁丝3的中部分别设置于五条杆的另一端,其中两侧的2个铁丝分别以中间钢丝为对称轴两两对称,距中间钢丝距离分别为1米及1.5米。五条绑蔓铁丝3的两端分别固设于相对称的两个“t”型支架4上。
41.上述五条杆的长度分别为1.5~1.6m。
42.上述下主体部分高度为2.2~2.3m,新梢自然垂下生长,方便游客采摘的同时,也增加了主蔓离地的高度。
43.本结构新梢自然垂下生长至80

90cm后进行摘心。
44.5条绑蔓铁丝3的支架高2.4m,在2.2m高处有一长度为3

3.2米用于固定五条钢丝的“t”型支架4(如图2)。
45.一种繁星点点型景观葡萄树形种植方法为:
46.第一年
47.定植株距3~3.2米,行距4米;
48.定植苗生长至30cm以上与木桩或竹棍进行绑缚(如图3a),使其沿下主体骨架直立生长,在生长过程中,留下顶芽,抹除主干上大部分的芽,留下满足植物生长所需光合作用的叶片,主干生长至1.9~2.0m时留下顶芽附近的芽使其发展成新梢;
49.第二年:
50.第二年春天开始,选取主干顶部附近三个发育较好的一年生枝,发展为主蔓,其中一条主蔓绑缚至中间钢丝使其自由生长至1.5

1.6m后进行摘心,使其停止生长;另外两条与中间主蔓呈对称分布且两条蔓夹角为144
°
,先分别与距中间钢丝1.0米的两条对称钢丝进行绑缚,待生长到一定程度,再绑缚至第三条钢丝,然后进行摘心处理,使其停止生长(如图3b)。
51.三到多年
52.选取三条主蔓上生长较好且较靠近主干的两条两年生枝发展成主蔓,使其与前三条蔓的相对方向上与中间钢丝对称分布且两条蔓夹角72
°
,待生长到距中间钢丝1.0米的钢丝后进行绑缚,并摘心处理,由此五条主蔓培养完成(如图3c)。接下来,每条主蔓末端的新梢培养为营养枝,按顺时针方向绑缚在下一条主蔓末端,形成五边形(如图3d)。在此过程中,同样在主蔓进行修剪,每条主蔓上每间隔15~20厘米留两个相邻的芽,留下足够满足植物生长所需光合作用的叶子,两个芽其中一个发育为结果枝,结果枝自然垂下生长,待生长到长度为80

90cm时进行摘心;另一个进行短梢修剪作为更替枝,当主干高度达到2.2~2.3米后进行摘心,使其停止长高。
53.后期管理
54.对结果母枝上进行冬季修剪时,将上年的长结果枝、营养枝进行短梢修剪,使营养枝成为第二年的结果母枝,交替更新,以保证结果母枝的生命力,保证果实质量。使结果枝上的果穗自然垂下呈现繁星点点状(如图4)。
55.本发明树形葡萄叶幕层管理方便,节省劳动力和成本,果实位于叶幕层外部,受光面积大且各角度均能受光,有利于着色及糖分的积累,可以提高葡萄的品质,同时果实呈现繁星点点形,极具观赏价值。同时留有营养枝,其枝叶对果实起到一定的遮荫作用,避免果实发生日灼等生理病害。
56.本发明主蔓及叶幕层距离地面高,湿度较小,通风条件优良,有效避免因潮湿而引发的病虫害。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