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效高、安全性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70852发布日期:2022-10-21 19:10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效高、安全性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ipc a01n51/00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效高、安全性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黄条跳甲是危害十字花科农作物的主要虫害,其一方面通过将叶片咬食为细密孔洞,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导致菜苗的枯死;同时危害种株的嫩荚,影响农作物留种;同时其幼虫在土壤中危害农作物根系,咬断根须,造成植珠大范围枯萎死亡。该虫害除直接危害作物植物组织外,还容易传播细菌性病害,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的危害。
3.中国专利cn201110165052.0公开了一种含有呋虫胺的杀虫组合物,采用质量比为5∶15的呋虫胺和哒螨灵作用于蚜虫,达到防治蔬菜和水果虫害的效果;该现有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未解决黄条跳甲对农作物的危害。
4.中国专利cn201510383212.7公开了一种防治黄条跳甲的农药组合物,采用质量比为1∶3的呋虫胺和哒螨灵防治黄条跳甲;该现有技术采用有效成分应用于多种剂型,对于黄条跳甲具有较好的防效。但是该技术的环境条件为气候温和地区,而对于多雨、潮湿的南方地区,该配比下的有效成分对黄条跳甲的防效较差;且加大试剂用量后对农作物的损伤作用较强,保叶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防效高、安全性强的杀虫组合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杀虫组合物对黄条跳甲的防效和保叶效果难以兼顾的问题,实现了一种防效高、保叶效果好、稳定性强的杀虫组合物。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效高、安全性强的杀虫组合物,其原料包括哒螨酮和呋虫胺;所述哒螨酮和呋虫胺的重量比(0.5-2):1;
7.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哒螨酮和呋虫胺的重量和占杀虫组合物总重量的10-35wt%。
8.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哒螨酮和呋虫胺的重量比1:1。
9.采用哒螨酮和呋虫胺复配对鞘翅目叶甲科害虫具有明显的消杀效果,本发明发现当哒螨酮和呋虫胺的重量比(0.5-2):1时,能够有效作用于鞘翅目昆虫的神经中枢,对害虫产生麻痹作用,进而充分发挥内吸渗透活性,广谱杀虫。但是对于多雨、多云雾的潮热地方,杀虫组合物与农作物的结合力难以维持,杀虫效果较低。本发明通过大量探究发现,在特定悬浮剂体系中,采用重量比1:1的哒螨酮和呋虫胺,能够进一步提升杀虫组合物的杀虫效果,在潮热地区杀虫组合物仍能很好地作用于农作物(尤其是十字花科)表面,杀虫效果提升至90%以上。进一步探究发现,当哒螨酮和呋虫胺的重量和占杀虫组合物总重量的10-35wt%时,杀虫组合物的安全性强,农作物的养分输送未受明显影响,保叶效果提升。
10.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效高、安全性强的杀虫组合物的应用,所述杀虫组
合物应用于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水乳剂中的一种。
11.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杀虫组合物的原料还包括分散剂1-10%,悬浮助剂0.5-5%,流变助剂0.1-0.5%,小分子醇1-10%,溶剂补充余量。
12.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杀虫组合物的原料还包括抑菌剂0.1-0.5wt%,抗泡剂0.1-1wt%。
13.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散剂包括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小分子环氧烷嵌段共聚物,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聚丙烯酸酯,琥珀酸酯磺酸盐,酚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4.进一步优选,所述分散剂包括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小分子环氧烷嵌段共聚物,聚羧酸盐;更进一步优选,所述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和聚羧酸盐均为胺盐。
15.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小分子环氧烷嵌段共聚物,聚羧酸盐的重量比为(1-4):(0.1-3):(2-5)。
16.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浮助剂包括硅酸镁铝,水合二氧化硅,有机膨润土,高岭土,聚酰胺蜡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7.进一步优选,所述悬浮助剂为硅酸镁铝和水合二氧化硅;硅酸镁铝和水合二氧化硅的重量比为(0.4-3):1。
18.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变助剂为细胞外酸性杂多糖,
19.为了提升悬浮剂的分子有序性,所述细胞外酸性杂多糖优选为黄单胞杆菌发酵产生。本发明发现选择黄单胞杆菌发酵产生的细胞外酸性杂多糖能够在悬浮剂中与水分子缔合形成三维水化网络结构,有效抑制哒螨酮和呋虫胺的分解。
20.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小分子醇包括甲醇,乙醇,丙醇,乙二醇,丙三醇,异丙醇,二甘醇,丙二醇丁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21.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小分子醇的熔点为-20~10℃,沸点为170~210℃,101.3kpa。
22.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泡剂包括聚醚,高碳醇,聚硅氧烷,聚醚改性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23.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抗菌剂包括苯甲酸及其盐,对羟基苯甲酸酯,山梨酸,尼泊金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24.所述抑菌剂为苯甲酸盐。
25.本发明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当悬浮助剂选择硅酸镁铝,流变助剂选择黄单胞杆菌发酵产生的细胞外酸性杂多糖时,能够发挥明显的协同作用,控制体系中固相颗粒在水相中的分散,使悬浮体出现沉淀的趋势时,容易在助剂的作用下重新分散,多糖类高分子的侧链以特定的缠绕方式随主链形成螺旋结构,小粒径悬浮助剂被裹挟在聚合物分子链间,为有效成分提供展布性,使用时杀虫组合物均匀附着于农作物(尤其是甘蓝)叶片表面,在较低的用药量下即可达到高效杀虫效果。
26.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浮剂的制备步骤包括:
27.按照配方量,将原料加入共混罐中,使用高剪切乳化剂对混合料进行粗磨,然后转移至砂磨机中细磨至细度≤5μm,过滤出料,即得成品。
28.有益效果:
2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效高、安全性强的杀虫组合物,具有以下优点:
30.(1)采用重量比为1:1的哒螨酮和呋虫胺,有效提升了杀虫组合物对十字花科农作物的保护效果,所得杀虫组合物对黄条跳甲的消杀效果极强,且保叶效果高达90%以上;
31.(2)采用特定有效成分与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聚羧酸胺等原料共同作用,提升了杀虫组合物在甘蓝叶片表面的附着能力,使杀虫组合物在潮湿地区仍能保持较高的虫害消杀效果;
32.(3)在悬浮剂中控制哒螨酮和呋虫胺与硅酸镁铝、水合二氧化碳、乙二醇等原料共同作用,促使悬浮剂均一分散,提升了杀虫组合物的稳定性,且悬浮剂具有较高的悬浮率。
附图说明
33.图1.田间药效测试之二中小区排列示意图;
34.图2.田间药效测试之二中试验期间的气象资料;
35.图3.田间药效测试之二中不同处理时间的原始方差分析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36.实施例1.
3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效高、安全性强的杀虫组合物,其原料包括哒螨酮和呋虫胺;所述哒螨酮和呋虫胺的重量比为1:1;
38.所述杀虫组合物应用于悬浮剂,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悬浮剂的原料包括:哒螨酮10%,呋虫胺10%,分散剂7%,悬浮助剂2%,流变助剂0.2%,小分子醇4%,抑菌剂0.3%,抗泡剂0.3t%,溶剂补充余量。
39.哒螨酮,英文名:pyridaben,cas登录号:96489-71-3,分子式:c19h25cln2os,分子量:364.9;来源于山东源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40.呋虫胺,英文名:dinotefuran,cas登录号:165252-70-0,分子式:c7h14n4o3,分子量:202.2111;来源于山东源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41.所述分散剂包括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小分子环氧烷嵌段共聚物,聚羧酸盐;所述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小分子环氧烷嵌段共聚物,聚羧酸盐的重量比为2:1:4。
42.所述聚氧乙烯醚硫酸盐为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来源于南京太化化工有限公司,型号为7285-x。
43.所述小分子环氧烷嵌段共聚物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来源于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44.所述聚羧酸盐为聚羧酸胺,来源于潍坊大东化工有限公司。
45.所述悬浮助剂为硅酸镁铝和水合二氧化硅;硅酸镁铝和水合二氧化硅的重量比为1:1。
46.所述硅酸镁铝来源于武汉吉业升化工有限公司;所述水合二氧化硅的粒径为325目,具体为气相白炭黑,来源于山东战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47.所述流变助剂为黄单胞杆菌发酵产生的细胞外酸性杂多糖,具体为黄原胶,来源于深圳乐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48.所述小分子醇的熔点为-12℃,沸点为197.3℃,101.3kpa;具体为乙二醇。
49.所述抗泡剂为聚硅氧烷,来源于济南赢信行经贸有限公司,型号为defoart@2335。
50.所述抑菌剂为苯甲酸钠,cas号为532-32-1。
51.所述应用于悬浮剂的杀虫组合物的样品编号:tsn20201143,毛重:112g,外观/颜色:均相液体,生产日期:2020.7.4,批号:20200704,有效期:2年,来样日期:2020.7.30,储藏条件:常温储藏。
52.对照例1.
53.50%哒螨灵悬浮剂,来源于广东顾地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54.样品编号:csn0020201133,农药登记证号:pd20180092,毛重:38g,外观/颜色:白色半透明均相液体,生产日期:2020.4.17,批号:20200417,有效期:2年,来样日期:2020.7.30,储藏条件:常温储藏。
55.对照例2.
56.20%哒螨灵
·
呋虫胺悬浮剂(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57.样品编号:csn0020201134,农药登记证号:pd20183065,毛重:48g,外观/颜色:白色悬浮液体,生产日期:2020.7.26,批号:20200726-4,有效期:2年,来样日期:2020.7.30,储藏条件:常温储藏。
58.对照例3.
59.20%呋虫胺悬浮剂(菏泽龙歌植保技术有限公司)
60.样品编号:csn0020201135,农药登记证号:pd20182645,毛重:123g,外观/颜色:白色均相液体,生产日期:2020.7.10,批号:20200710,有效期:2年,来样日期:2020.7.30,储藏条件:常温储藏。
61.性能测试方法
62.1.田间药效测试之一
63.1试验条件
64.1.1作物与靶标:作物/甘蓝/绿美冬春
65.靶标/黄条跳甲[pyhllotreta spp.]
[0066]
1.2试验条件:试验于2020年8月20日至2020年8月30日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金光村7组公司试验基地进行。甘蓝品种:绿美冬春,2020年7月17日播种,2020年8月10日移栽,株行距60cm
×
50cm。前作:甘蓝。该田块为泥壤土,ph值5.5,有机质含量1.60%,肥力水平中等。试验前未施用过其他杀虫剂。
[0067]
2试验设计与安排
[0068]
2.1药剂
[0069]
2.1.1试验药剂
[0070]
实施例1和对照例1~3。
[0071]
2.1.2对照药剂
[0072]
2.1.3试验处理
[0073][0074]
2.2小区安排
[0075]
2.2.1小区排列方式: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见表6小区示意图。
[0076]
2.2.2小区面积和重复:4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小区间设有保护行。
[0077]
2.3施药方式
[0078]
2.3.1施药时间和次数:2020年8月20日,在甘蓝黄条跳甲成虫始盛期喷雾1次;施药当天试验地的天气状况表见表4。
[0079]
2.3.2使用器械与施药方法:采用二次稀释法配制药液,主要配制工具有:天平、量筒、移液管、玻璃棒等。用利农hd400型喷雾器喷雾,喷雾压力0.2-0.4mpa,喷孔直径1mm,每小区用水量约1.5升。
[0080]
2.3.3气象资料:试验期间气象资料表见表5。
[0081]
2.3.4土壤资料:泥壤土,ph值5.5,有机质含量1.60%,肥力水平中等。
[0082]
2.3.5防治非靶标生物情况:试验期间未施用其它药剂。
[0083]
3调查与结果
[0084]
3.1调查方法:
[0085]
虫量调查: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取8株调查成虫数量。危害情况调查: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取4株调查叶片受成虫危害情况,按下列分级方法记录并计算叶片危害指数。0级:无被害状;1级:叶片上有零星被害状;3级:叶片上有三分之一以下面积被害;5级:叶片上有三分之一或至二分之一面积被害;7级:叶片上有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面积被害;9级:叶片上有三分之二以上面积被害。
[0086]
3.2调查时间与次数:
[0087]
药前及药后1、7、10天各调查1次虫量;清水对照叶片受害高峰期调查1次危害情况。具体时间:2020年8月20日、2020年8月21日、2020年8月27日、2020年8月30日。
[0088]
3.3本试验遵从《农药登记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18-2000、sop-tm-053a《甘蓝黄条跳甲试验》,计算公式如下
[0089]
[0090][0091][0092]
3.4对其它生物的影响:
[0093]
试验期间未观察到供试药剂对其它生物有明显影响。
[0094]
3.5试验结果
[0095]
3.5.1防治效果:a~g药剂的平均防效结果、危害指数、保叶效果见表1;
[0096]
a~g药剂防治甘蓝黄条跳甲的原始数据表见表2;a~g药剂的叶片危害指数和保叶效果的原始数据见表3。
[0097]
表1 a~g药剂防治甘蓝黄条跳甲平均防效、危害指数和保叶效果(四川东坡区2020年)头/40株
[0098][0099][0100]
表中数据为4次重复平均值,方差分析由dps(v7.05版)处理,字母表示差异显著性(大写0.01水平、小写0.05水平,dmrt法)
[0101]
3.5.2安全性:试验期间甘蓝生长正常,未观察到药害症状。
[0102]
4评价与讨论
[0103]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杀虫组合物用40、60、80毫升防治甘蓝黄条跳甲,药后1、7、10天杀虫效果分别76.1-87.3%、90.7-95.1%、91.4-93.1%,叶片受害高峰期保叶效果86.7-92%。对照药剂50%哒螨灵悬浮剂亩用30毫升,药后1、7、10天杀虫效果分别75.3%、82.7%、80.5%,叶片受害高峰期保叶效果76.7%。对照药剂20%哒螨灵
·
呋虫胺悬浮剂亩用90毫升,药后1、7、10天杀虫效果分别85.2%、94.9%、94.3%,叶片受害高峰期保叶效果92.7%。对照药剂20%呋虫胺悬浮剂亩用50毫升,药后1、7、10天杀虫效果分别70.9%、
83%、85.6%,叶片受害高峰期保叶效果73.3%。以叶片受害高峰期保叶效果统计数据作方差分析,供试药剂各剂量保叶效果差异不显著,与对照药剂相比,实施例各剂量保叶效果显著高于50%哒螨灵悬浮剂亩用30毫升、20%呋虫胺悬浮剂亩用50毫升。亩用60、80毫升与20%哒螨灵
·
呋虫胺悬浮剂亩用90毫升保叶效果相当。
[0104]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防治甘蓝黄条跳甲时,防效随用量增加而提高,药后1天杀虫效果76.1-87.3%,速效性较好;药后7天杀虫效果90.7-95.1%,减轻了甘蓝黄条跳甲危害,防效较好;药后10天杀虫效果仍保持在91.4%以上,叶片受害高峰期保叶效果保持在86.7%以上,表现出优良的持效性。试验期间甘蓝生长正常,未观察到药害症状。20%哒螨灵
·
呋虫胺悬浮剂可用于防治甘蓝黄条跳甲。
[0105]
据2020年试验结果,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防治甘蓝黄条跳甲,推荐亩用40-80毫升(有效成分120-240克/公顷),在甘蓝黄条跳甲成虫始盛期喷雾1次。
[0106]
试验偏离说明:
[0107]
偏离描述:计划书要求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取4株调查成虫数量,实际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取8株调查成虫数量。
[0108]
偏离评估:甘蓝黄条跳甲成虫易受惊扰,田间虫量相对较少,扩大调查范围更有利于科学评价药效,该偏离不影响对供试药剂的评价。
[0109]
2.田间药效测试之二
[0110]
1试验条件
[0111]
1.1作物与靶标:作物/甘蓝/京丰一号
[0112]
靶标/黄条跳甲[pyhllotreta spp.]
[0113]
1.2试验条件:试验于2020年9月8日至2020年9月23日在苏州市农业科学院望亭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甘蓝试验田中进行。甘蓝品种:京丰一号,生育期:苗期,株行距45cm
×
45cm,每亩种植约3300株。试验地周边种植的为甘蓝及其他蔬菜。试验田土壤肥力中等,田间管理水平较好。
[0114]
2试验设计与安排
[0115]
2.1药剂
[0116]
2.1.1试验药剂
[0117]
实施例1和对照例1~3。
[0118]
2.1.2对照药剂
[0119]
2.1.3试验处理
[0120]
[0121][0122]
2.2小区安排
[0123]
2.2.1小区排列方式: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见图1所示小区排列示意图。
[0124]
2.2.2小区面积和重复:4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
[0125]
2.3施药方式
[0126]
2.3.1施药时间和次数:2020年9月8日,用药1次。
[0127]
2.3.2使用器械与施药方法:
[0128]
试验药剂兑水喷雾,使用容量为按每公顷用750kg药液量进行喷雾。
[0129]
使用“市下牌sx-md15da”15l电动喷雾器喷雾,喷头采用圆锥雾喷头,喷头孔径0.7mm,压力0.3-0.45mpa,流量0.70-0.90l/min。2020年9月8日经校准后,误差≤5%。
[0130]
2.3.3气象资料:
[0131]
施药时段温度26.2-29.8℃,风速0-0.8m/s,相对湿度57.1-63.2%。试验当天晴,南风,微风,最低温度24℃,组稿温度35℃,相对湿度59.8%。试验期间的气象资料详见图2。
[0132]
2.3.4土壤资料:
[0133]
试验田土质为黄泥土,ph为6.69,有机质含量33.58g/kg,全氮含量1.83g/kg、碱解氮含量168.28mg/kg,全磷含量651.79mg/kg、速效磷含量13.12mg/kg,速效钾含量87.92mg/kg,肥力较好,田间管理水平较好。
[0134]
3调查与结果
[0135]
3.1调查方法:
[0136]
根据gb/t 17980.18-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第18部分杀虫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黄条跳甲及相应sop进行。
[0137]
施药前调查基数,药后2天、7天和15天调查成虫数;药后15天同时调查泥土中的活幼虫数。
[0138]
成虫调查: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取4株调查全株叶片上的黄条跳甲成虫数。
[0139]
幼虫调查:药后15天,每小区固定5点,每点2株,将植株根部及周围泥土挖出用清水漂洗,调查泥土中的活幼虫数。
[0140]
3.2药效计算方法:
[0141][0142][0143]
[0144]
3.3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0145]
在试验剂量范围内,未发现对甘蓝生长有任何不良影响。
[0146]
3.4试验结果
[0147]
1~7药剂防治甘蓝黄条跳甲的试验结果见表7。
[0148]
采用版本号为17.10的dps软件中的邓肯式新复极差法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处理时间的原始方差分析结果见图3。
[0149]
结果显示,在甘蓝黄条跳甲发生初期,使用实施例1提供的悬浮剂按每公顷使用有效成分用量120g、180g和240g,兑水750kg喷雾1次,一定程度上能控制甘蓝黄条跳甲的危害。综合试验结果来看,推荐用量为180-240g(即制药用量60ml-80ml/亩)兑水750kg,喷雾1次,可有效控制甘蓝黄条跳甲的危害。
[0150]
试验过程中未发现对甘蓝生长有任何不良影响。
[0151]
性能测试数据
[0152]
表2 a~g药剂防治甘蓝黄条跳甲原始数据表(四川东坡区2020年)头/40株
[0153]
[0154]
[0155][0156]
表3 a~g药剂防治甘蓝黄条跳甲叶片危害指数分级和保叶效果原始数据表(四川东坡区2020年)
[0157]
[0158][0159]
表4施药当日试验地天气状况表(四川东坡区2020年)
[0160][0161]
表5试验期间气象资料表(四川东坡区2020年)
[0162]
[0163][0164]
表6.小区示意图
[0165]
d1g2c3b4b1e2a3g4f1b2e3d4e1a2d3c4c1f2b3a4a1d2g3f4g1c2f3e4
[0166]
表7. 1~7药剂防治甘蓝黄条跳甲的试验结果
[0167][0168]
注:表中的数字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数字后面的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性(dmrt,ρ<0.0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