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广赤眼蜂防治黄野螟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542680发布日期:2022-01-19 14:47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植物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广赤眼蜂防治黄野螟的方法。


背景技术:

2.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昆虫,是近几年在我国土沉香种植区危害土沉香树最严重的一种食叶害虫。目前发现其仅危害土沉香。其幼虫群集咬食土沉香叶片,具有爆发性、暴食性特点,单株虫口数量从几百头到上千头。幼虫生长速度快,在虫口密度大时,数天内便可把土沉香叶片吃光,甚至连枝条皮层及树干也被啃食,一旦发生即可迅速成灾,造成土沉香林光秃无叶,甚至整片土沉香林死亡。
3.近年来,随着海南、广东和云南等地人工大规模种植土沉香面积的日益扩大,黄野螟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根据广东茂名化州地区统计,黄野螟发生严重时,土沉香树的被害株率可高达90%以上,不仅影响林分景观和土沉香的健康生长,而且造成严重的枯苗、死苗,使得土沉香树结香产量质量下降,经济损失极大,严重影响到沉香产业发展。黄野螟已成为我国土沉香种植区害虫防治的重点对象。
4.目前,对于黄野螟的防治主要为幼虫期喷洒化学农药,化学农药能有效杀灭绝大部分黄野螟幼虫,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会导致农药残留,影响土沉香产品质量,污染环境,危害生态,业已成为制约沉香产业绿色发展不可忽略的因素;生物防治方法有利用白僵菌、绿僵菌、天敌螳螂、云南松毛虫赤眼蜂等防治黄野螟的研究报道。利用本地在土沉香林间寄生黄野螟卵的广赤眼蜂人工养殖后防治黄野螟的报道仍处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可操作性强且效果稳定的广赤眼蜂室内养殖及田间防治黄野螟技术,通过野外林间广赤眼蜂采集、室内繁殖与保存广赤眼蜂、蜂卡制作及保存、田间释放广赤眼蜂等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为大面积利用广赤眼蜂防治黄野螟提供科学依据。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广赤眼蜂防治黄野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室内繁殖广赤眼蜂:在土沉香林间观察叶背,采集黄野螟卵块,当卵粒呈全黑状态,即是被广赤眼蜂寄生。沿着卵块外围将卵块从土沉香叶片剪下来,揭开空白卵卡上双面胶的离型层,将卵块平整地粘贴在双面胶上,未粘贴有卵块的双面胶区域用离型层粘盖住。放入透明塑料指形管中(φ2.8cm
×
l12cm),每管放入一块卵块。拧好盖,置于30℃,50%rh环境中;对于寄生率未达到100%的卵块,每日观察一次是否有黄野螟幼虫,并将其及时清除掉。广赤眼蜂羽化后,用滤纸条(l3cm
×
w1cm)浸透10%蜂蜜水,平整放入指形管内,每天更换一次滤纸;接种广赤眼蜂时,将卵卡平整放入指形管中,避免与滤纸接触,每管每次可接入卵卡1~2张,拧好盖,置于30℃,50%rh环境中;2h后,接蜂完毕,蜂卡制作完成;将蜂卡移
入新的指形管中,每管可放入蜂卡1~2张,置于30℃,50%rh环境中,2天后,将蜂卡平铺在塑料托盘上,放入自封袋,置于7℃、75%rh的培养箱中,可保存15~30天。(2)卵卡制作:用80g/m2的a4打印纸打印出卵卡底板(l4cm
×
w2cm),将剪下的双面胶纸(l2cm
×
w0.8cm)粘在底板的正中央位置。将清洁好的未灭活米蛾卵平摊在培养皿中,置于20w紫外灯灭菌工作台,距离紫外灯30cm处。30min后,米蛾卵灭活完毕。揭开底板上双面胶的离型层,倾斜培养皿,将灭活米蛾卵均匀撒在双面胶上,用镊子夹住底板,敲击镊子震落掉多余的米蛾卵,即制成卵卡,载卵量为1000粒/张。若不及时接蜂,将卵卡平铺在塑料托盘上,放入自封袋,置于7℃、75%rh的培养箱中,可保存15~30天。
7.(3)田间对黄野螟卵进行防治:在土沉香林间悬挂黑光灯监测黄野螟成虫发生期,当观察到有黄野螟成虫时,人工踏查土沉香树上黄野螟卵块,采集平均卵粒数/株(a)。蜂卡羽化出蜂率是83%,广赤眼蜂的雌雄性比是11:1,每蜂卡羽化出雌蜂是1000
×
83%
×
11/12=760头,单头广赤眼蜂雌蜂寄生黄野螟卵粒数是41粒,每亩所需蜂卡张数=(每亩株数
×
a)/(760
×
41)。广赤眼蜂水平扩散半径为5~10m,每张蜂卡可覆盖面积78.5~314m2。释放方法是将蜂卡平整塞入透明塑料价签牌套(l5cm
×
w3cm),确保蜂卡长边与沉香树干垂直,然后在价签牌套上沿往下1cm处,用蘸过蚂蚁药的图钉钉穿,将蜂卡固定在土沉香树干1.5m的位置。晴雨天不限。
8.上述中,该卵卡的制作方法:用80g/m2的a4打印纸打印出卵卡底板(l4cm
×
w2cm),将剪下的双面胶纸(l2cm
×
w0.8cm)粘在底板的正中央位置。将清洁好的未灭活米蛾卵平摊在培养皿中,置于20w紫外灯灭菌工作台,距离紫外灯30cm处。30min后,米蛾卵灭活完毕。揭开底板上双面胶的离型层,倾斜培养皿,将灭活米蛾卵均匀撒在双面胶上,用镊子夹住底板,敲击镊子震落掉多余的米蛾卵,即制成卵卡,载卵量为1000粒/张。若不及时接蜂,将卵卡平铺在塑料托盘上,放入自封袋,置于7℃、75%rh的培养箱中,备用。
9.本发明的意义:研究广赤眼蜂室内人工养殖及田间防治黄野螟卵的技术,通过试验,掌握了广赤眼蜂繁殖,蜂卡制作和保存,田间释放广赤眼蜂的时间及释放量确定方法等技术,总结出室内人工养殖广赤眼蜂及田间释放广赤眼蜂防治黄野螟卵技术,为在土沉香林间深入推广和应用广赤眼蜂防治黄野螟提供了基础依据,对实现土沉香绿色生产,保护森林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及人居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10.下面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1.实施例:室内繁殖广赤眼蜂:在土沉香林间观察叶背,采集黄野螟卵块,当卵粒呈全黑状态,即是被广赤眼蜂寄生。沿着卵块外围将卵块从土沉香叶片剪下来,揭开空白卵卡上双面胶的离型层,将卵块平整地粘贴在双面胶上,未粘贴有卵块的双面胶区域用离型层粘盖住。放入透明塑料指形管中(φ2.8cm
×
l12cm),每管放入一块卵块。拧好盖,置于30℃,50%rh环境中;对于寄生率未达到100%的卵块,每日观察一次是否有黄野螟幼虫,并将其及时清除掉。广赤眼蜂羽化后,用滤纸条(l3cm
×
w1cm)浸透10%蜂蜜水,平整放入指形管内,每天更换一次滤纸;接种广赤眼蜂时,将卵卡平整放入指形管中,避免与滤纸接触,每管每次可接入
卵卡1~2张,拧好盖,置于30℃,50%rh环境中;2h后,接蜂完毕,蜂卡制作完成;将蜂卡移入新的指形管中,每管可放入蜂卡1~2张,置于30℃,50%rh环境中,2天后,将蜂卡平铺在塑料托盘上,放入自封袋,置于7℃、75%rh的培养箱中,可保存15~30天。
12.该卵卡的制作方法:用80g/m2的a4打印纸打印出卵卡底板(l4cm
×
w2cm),将剪下的双面胶纸(l2cm
×
w0.8cm)粘在底板的正中央位置。将清洁好的未灭活米蛾卵平摊在培养皿中,置于20w紫外灯灭菌工作台,距离紫外灯30cm处。30min后,米蛾卵灭活完毕。揭开底板上双面胶的离型层,倾斜培养皿,将灭活米蛾卵均匀撒在双面胶上,用镊子夹住底板,敲击镊子震落掉多余的米蛾卵,即制成卵卡,载卵量为1000粒/张。将卵卡平铺在塑料托盘上,放入自封袋,置于7℃、75%rh的培养箱中,可保存15~30天,备用。
13.田间对黄野螟卵进行防治:在土沉香林间悬挂黑光灯监测黄野螟成虫发生期,当观察到有黄野螟成虫时,人工踏查土沉香树上黄野螟卵块,采集平均卵粒数/株(a)。蜂卡羽化出蜂率是83%,广赤眼蜂的雌雄性比是11:1,每蜂卡羽化出雌蜂是1000
×
83%
×
11/12=760头,单头广赤眼蜂雌蜂寄生黄野螟卵粒数是41粒,每亩所需蜂卡张数=(每亩株数
×
a)/(760
×
41)。广赤眼蜂水平扩散半径为5~10m,每张蜂卡可覆盖面积78.5~314m2。释放方法是将蜂卡平整塞入透明塑料价签牌套(l5cm
×
w3cm),确保蜂卡长边与沉香树干垂直,然后在价签牌套上沿往下1cm处,用蘸过蚂蚁药的图钉钉穿,将蜂卡固定在土沉香树干1.5m的位置。晴雨天不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