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红参一步成苗的组培快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307005发布日期:2022-03-19 18:25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及中药材领域,具体涉及小红参一步成苗的组培快繁方法。


背景技术:

2.小红参为茜草科茜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紫参( rubia yunnanensis diels),是我国特有种,主产于云南各地以及四川西南部,生于海拔1700~2500米处的灌丛中、草坡或路边。小红参以干燥根和根茎入药,其具有活血通经,祛风除湿,镇静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胃痛,心烦失眠等症。现代中医药研究表明,小红参内含蒽醌及其苷类、乔木烷型三萜、环己肽类和蒽醌类等主要活性成分,主要具有抗癌、抗心机缺血、升高白细胞、促进呼吸细胞分泌、祛痰等活性,临床上还应用于治疗银屑病、软组织损伤、过敏性紫癜、顽固性鼻衄、神经衰弱、冠心病、心绞痛等。
3.小红参药材来源主要靠野生,而野生资源存在生长年限不一致,有效成分含量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等缺点。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小红参需求量逐年增长,其价格亦随之上涨,导致小红参有限的野生资源被无序采挖,加之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使小红参野生生境亦受到严重影响,野生资源蕴藏量急剧下降。近年来部分单位及个人开始进行小红参的人工驯化栽培,但均未形成规模,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制于种苗来源,另一方面受制于基础研究较少。小红参目前的主要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而小红参充分发扬了茜草科种子育苗的通病——种子量较大,但发芽率低,而分株繁殖繁殖周期长,繁殖率低,同时,长期的分株繁殖,极易导致品种退化,极大的影响药材质量及产量。
4.目前小红参虽在组培繁殖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但现有技术采取的繁育途径是通过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再通过愈伤组织增殖,最后通过愈伤分化出丛生芽后生根而得,此途径存在步骤繁琐,经过愈伤易存在变异等情况,同时现有技术亦存在增殖系数低,消毒污染率高,消毒死亡率高,褐化率高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小红参一步成苗的组培快繁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小红参一步成苗的组培快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选择:选择小红参带芽茎段;(2)外植体消毒;(3)丛生芽的诱导:将消毒完成的外植体,接种于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naa0.05~0.15mg/l +zt0.2~0.3mg/l +tdz1.0~1.5mg/l +活性炭的培养基中;(4)一步成苗诱导:将诱导出的丛生芽,接种于b5为基础培养基,添加iba1.5~2.0mg/l+zt0.03~0.06mg/l、kt1.0~2.0mg/l、多效唑0.2~0.3mg/l+活性炭的培养基中
(5)驯化移栽。
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外植体消毒的步骤依次为:75%酒精10~15s,饱和漂白粉溶液15~18min,0.07%升汞溶液8~9min。
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活性炭的浓度为0.8g/l。
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活性炭的浓度为0.6g/l。
10.进一步的,组培的条件为:在温度为25
±
2 ℃,光照强度2000~3000lx,日照光14h条件下光暗交替培养30~35天。
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驯化移栽的方法为:将小红参生根苗,洗净基部培养基,移栽于质量比分别为6:3:1的泥炭土、蛭石、珍珠岩的混合基质中。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采用带芽茎段诱导丛生芽,再通过丛生芽进行一步成苗培养,可直接获得商品苗,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的愈伤分化成丛生芽,丛生芽再生根的步骤,简化了生产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成本。
13.2、本发明的一步成苗培养基,可直接用于商品苗的生产,亦可用于增殖,其30天增殖系数为8,一方面优于现有技术,而高的增殖系数可缩短生产周期,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亦能降低管理成本,同时30天的生根率为100%,是最为理想的生根技术,同时亦是目前未有相关报道的技术。
14.3、本发明在一步成苗培养基中添加了0.2~0.3mg/l的多效唑,一方面有益于促进生根,另一方面有益于苗的健壮以及玻璃化苗的减少,使得瓶苗驯化成活率为97%以上,降低了实际生产应用中苗的损耗,亦是一种降低生产成本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结合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16.实施例11、外植体的选择与清洁:选择健壮、无病虫害植株,移栽于室内花盆中,每隔3天进行一次7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连续喷4次,后取地上部顶端20cm内茎段,去叶后将其剪成长2~3cm带芽小段,置于肥皂液中清洗15min后,用自来水漂洗3次,再滴3滴吐温-80,震摇12min,最后用自来水冲淋60min。
17.2、外植体的消毒:将清洗完成的外植体,转移至超净工作台,用75%酒精消毒12s,无菌水涮洗3次,饱和漂白粉溶液消毒15min,无菌水涮洗3次,0.07%升汞溶液消毒8min,无菌水涮洗7次,7天消毒污染率为13.0%,30天外植体死亡率为6.4%,无褐化。
18.3、丛生芽的诱导:将消毒好的外植体,置于无菌滤纸上,吸去表面水分后剪去两端伤口,留1.0~1.5cm长,按极性接种于ms+naa0.10mg/l+zt 0.2mg/l+tdz 1.0mg/l+活性炭0.8g/l的诱导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5
±
2 ℃,光照强度2000~3000lx,日照光14h条件下光暗交替培养35天。20天萌动率87.7%,35天丛生芽诱导率可达94.3%。
19.4、一步成苗培养:将诱导出的丛生芽,剪成单芽,按极性接种于b5+iba 1.5mg/l+zt 0.05mg/l+kt 1.0mg/l+多效唑 0.2mg/l+活性炭 0.6g/l的一步成苗培养基,在温度为25
±
2 ℃,光照强度2000~3000lx,日照光14h条件下光暗交替培养30天,生根率为100%,每株具2条根以上,根长1.3cm以上,苗鲜绿健壮。
20.5、驯化移栽:将小红参生根苗,洗净基部培养基,移栽于质量比分别为6:3:1的泥炭土、蛭石、珍珠岩的混合基质中,按常规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30天驯化成活率为97.8%。
21.实施例21、外植体的选择与清洁:选择健壮、无病虫害植株,移栽于室内花盆中,每隔3天进行一次7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连续喷3次,后取地上部顶端20cm内茎段,去叶后将其剪成长2~3cm带芽小段,置于肥皂液中清洗20min后,用自来水漂洗3次,再滴3滴吐温-80,震摇15min,最后用自来水冲淋90min。
22.2、外植体的消毒:将清洗完成的外植体,转移至超净工作台,用75%酒精消毒15s,无菌水涮洗3次,饱和漂白粉溶液消毒18min,无菌水涮洗3次,0.07%升汞溶液消毒9min,无菌水涮洗8次,7天消毒污染率为10.3%,30天外植体死亡率为9.6%,无褐化发生。
23.3、丛生芽的诱导:将消毒好的外植体,置于无菌滤纸上,吸去表面水分后剪去两端伤口,留1.0~1.5cm长,按极性接种于ms+naa 0.15mg/l+zt 0.3mg/l+tdz 1.5mg/l+活性炭0.8g/l的诱导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5
±
2 ℃,光照强度2000~3000lx,日照光14h条件下光暗交替培养35天。20天萌动率88.9%,35天丛生芽诱导率可达95.7%。
24.4、一步成苗培养基的增殖培养:将诱导出的丛生芽,剪成单芽,按极性接种于b5+iba 2.0mg/l+zt 0.06mg/l+kt2.0mg/l+多效唑 0.3mg/l+活性炭 0.6g/l的一步成苗培养基,在温度为25
±
2 ℃,光照强度2000~3000lx,日照光14h条件下光暗交替培养30天,增殖系数可达8.3,苗鲜绿健壮,玻璃化率仅0.08%,且全部苗生根。
25.5、一步成苗培养:将增殖获得的丛生芽,剪成单芽,按极性接种于b5+iba 2.0mg/l+zt 0.06mg/l+kt 2.0mg/l+多效唑 0.3mg/l+活性炭 0.6g/l的一步成苗培养基,在温度为25
±
2 ℃,光照强度2000~3000lx,日照光14h条件下光暗交替培养30天,生根率为100%,每株具2条根以上,根长1.6cm以上,苗鲜绿健壮。
26.6、驯化移栽:将小红参生根苗,洗净基部培养基,移栽于质量比分别为6:3:1的泥炭土、蛭石、珍珠岩的混合基质中,按常规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30天驯化成活率为98.9%。
27.对比例按照专利小红参组织培养方法(专利号:cn200810058874.7)说明书中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组培方法进行培养,对比实施例1、2,其结果如表1所示:由此可知,本发明的小红参组织培养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消毒污染率、消毒死亡率、褐化率以及玻化率,提高增殖系数、生根率以及驯化成活率。同时减少了愈伤分化这一步骤,简化了生产工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