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127523发布日期:2022-03-05 00:31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a01p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水稻田化学除草在国内已经普及,多年来,由于连续多年使用相同的除草剂,使水稻田杂草对常用除草剂发生了严重的抗药性,除草效果不佳,导致经常发生由于严重的草害而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现象。
3.cn201010552758提供了一种有效成分为双草醚与异噁草松的混合除草剂,然而其提供的使用方法是苗后喷雾,实践证明,采用该组合物及用法,不仅杂草防除不彻底,一段时间后杂草复发率高,而且如果施药时期把握不准,还会造成水稻秧苗叶片严重白化,此外,授权专利cn201310028992对异噁草松造成水稻白化也有表述,其会造成水稻秧苗光合作用受阻,导致大量秧苗因营养缺乏而死亡,所以含异噁草松的除草剂采用喷雾法使用,不适合于水稻田抗药性杂草的防治。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防治彻底,效果好,对水稻的安全性高,使用方便,且成本较低的除草剂以及方法解决目前水稻杂草防除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除草剂,包括异噁草松。
5.异恶草酮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戊二烯化合物合成,阻碍胡萝卜和叶绿素的生物合成。经植物的根、幼芽吸收,向上输导,并经木质部扩散至叶部。敏感植物虽能萌芽出土,但由于没有色素而成白苗,并在短期内死亡。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如稗草、牛筋草、马唐、狗尾草、金狗尾草、苘麻、龙葵、苍耳、豚草、香薷、水棘针、野西瓜苗、藜、小藜、遏蓝菜、柳叶刺蓼、酸模叶蓼、马齿苋、狼把草、鬼针草、鸭跖草等。异噁草松对水稻田大多数杂草均有效,但在水稻田使用容易产生药害,会导致水稻白化甚至死亡,因而使其在水稻田中使用受到了限制。
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除草剂还包括(a)磺酰脲类除草组分和/或(b) 选自五氟磺草胺、双草醚、噁草酮、丙炔噁草酮、环戊噁草酮、吡氟酰草胺、丁草胺、苯噻酰草胺、丙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四唑酰草胺、三嗪氟草胺、乙氧苯草胺、甲氧噻草胺、禾草畏、硝磺草酮、环苯草酮、乙氧氟草醚、嘧啶肟草醚、三唑磺草酮、二氯喹啉草酮、苯丙草酮、双唑草腈、二甲四氯盐、精恶唑禾草灵、氰氟草酯、吡唑喹草酯、二甲四氯酯、2,4-滴酯、氟硫草定、氯氟吡氧乙酸、二甲戊灵、禾草敌、哌草丹、稗草畏、达草特、二氯喹啉酸、2,4-滴酸、苄草隆、溴苯腈、杀草隆、恶嗪草酮、扑草净、杀草丹、莎稗磷、敌稗、环庚草醚、灭草松、麦草畏、茚草酮等除草剂中一种或多种。
7.本技术所述磺酰脲类除草组分不作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常规选择。
8.磺酰脲类除草剂可以列举的有醚磺隆、环丙嘧磺隆、氯吡嘧磺隆、吡嘧磺隆、苄嘧磺隆、唑吡嘧磺隆、四唑嘧磺隆、乙氧磺隆等。
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除草剂还包括农药上可接受的载体和助剂。
10.本技术所述除草剂的剂型不作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的除草组合物以及实际需要作常规选择,可选的剂型可以列举的有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可分散粒剂、可溶粒剂、微粒剂、大粒剂、缓释粒剂、泡腾粒剂、颗粒剂、油悬浮剂、干悬浮剂、乳油、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等,优选为颗粒剂。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除草剂的剂型为颗粒剂时,按重量份计,包括1-10 份异噁草松、3-8份分散剂、3-10份吸附剂、1-5份粘结剂,载体补充至100份。
12.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除草剂的剂型为颗粒剂时,按重量份计,包括 2.4份异噁草松、5份分散剂、4份吸附剂、3份粘结剂,载体补充至100份。
13.本技术所述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不作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常规选择。
14.本技术所述分散剂不作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常规选择,优选为木质素磺酸钠。
15.优选的,所述吸附剂为活性白土,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活性白土的活性度大于等于200度。
16.优选的,所述活性白土的含水量≤8-10wt%。
17.本技术所述活性白土购自淄博春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8.优选的,所述粘结剂为聚乙烯醇和羧甲基纤维素钠,重量比为1:(0.8-1.6),重量比优选为1:1.2。
19.优选的,所述聚乙烯醇的醇解度为98-99mol%,购自广州市启华化工有限公司。
20.本技术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不作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常规选择,例如可购自佛山市日特化工有限公司。
21.优选的,所述载体为凹凸棒土,其厂家不作特别限定,例如石家庄元晶矿产品有限公司。
22.申请人意外的发现,当除草剂的剂型为颗粒剂时,本技术中活性白土、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凹凸棒土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不仅使得得到的颗粒剂大小均一,同时在使用时崩解性好,且结合本技术中特定的使用方法持效性好,解决了目前颗粒剂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无法同时满足的技术阻力。
2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颗粒剂包括异噁草松和吡嘧磺隆时,异噁草松和吡嘧磺隆的重量比为4:1,优选的,异噁草松和吡嘧磺隆的总量占颗粒剂的3wt%。
2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颗粒剂包括异噁草松、吡嘧磺隆和丁草胺时,异噁草松、吡嘧磺隆、丁草胺的重量比为4:1:16.7,优选的,异噁草松、吡嘧磺隆和丁草胺的总量占颗粒剂的13wt%。
25.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将除草剂或除草剂和配合物的混合物,通过人工或机械撒施的方式施用于水稻田。
2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合物为肥料和/或沙土。
27.优选的,当除草剂的剂型为颗粒剂时,除草剂和配合物的重量比为1:1-20。
28.申请人意外的发现,作为颗粒剂,本技术特定的除草剂和配合物,特别是复合肥)的重量比相近时,拌和的时间显著降低,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均匀度较好的拌合物,显著提高了使用效率。而且把除草剂与肥料混用,相当于把两种农事操作合并成了一种农事
操作,减少了一半的劳动量。
29.优选的,当除草剂的剂型为非颗粒剂时,除草剂和配合物的重量比为1: 20-200。
30.优选的,在除草剂施用时,水稻田保持2-6cm水层,更优选保持3-5cm水层。
31.优选的,除草剂施用于水稻田后保水的时间大于等于2d。
32.优选的,在水稻的一个种植周期内,除草剂和/或配合物施用于水稻田的次数≤3次。
33.优选的,当施用次数为1时,在水稻播种前施药1次。
34.优选的,当施用次数为2时,在水稻播种前施药1次,水稻播种后15-20天后再施药1次。
35.优选的,第一次施药在播种前2-5d耕田后均匀撒施。
36.优选的,施药时,每次500-600g/亩。
37.水稻杂草,尤其是直播水稻田杂草一直是一个难题,同时由于丁草胺、丙草胺、双草醚、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等长期的使用,使得稗草、千金子、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等主要杂草对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增加了防治难度,遵照传统的“一封、二杀、三补”策略已经不能有效解除稻田杂草为害。
38.本技术中以除草剂和特定使用方法相结合,分别在水稻播种前和水稻播种 15天后各施药1次,使得对水稻尤其是直播水稻杂草的防效显著提高,同时对少部分的不平整田同样具有较好的杂草防除效果,可能是由于除草剂和该特定方法使得除草剂原药成分在崩解释放的过程中,扩散好,与土壤结合牢固,在土壤表层形成均匀一致的药膜。另外水稻没有表现白化现象,是因为该使用方法避免了异噁草松与水稻的直接接触,解决了异噁草松对水稻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已公开的含异噁草松的水稻田除草剂,均以喷雾方法使用,并以通过减少异噁草松的用量来减轻药害反应,与本发明采取的方法有明显差别。
39.此外申请人还对目前得到广泛认同和践行的“一封、二杀、三补”指导思想进行了批判和摒弃,该指导思想强调对杂草的“杀”和“补”,其实是一种在杂草已经造成为害后,采取的补救措施,对水稻增产的作用比较小;而且三步走的方法,增加了除草成本,提高了农户的劳动量,与国家提倡的水稻“轻”、“简”栽培方式背道而驰。申请人创造性地提出了“重封、早杀、挑补”的除草新策略,“重封、早杀”即重点在杂草萌芽期进行封闭处理和在杂草幼龄期进行杀灭处理,将杂草在形成草害之前即进行有效控制;而“挑补”指仅需对经过“重封”和“早杀”的极少数“漏网之草”进行补治,如果“漏网之草”达不能防治指标,则可以免于“挑补”,从而不仅提高了除草的效果,还能降低除草成本。本发明中的除草剂与使用方法,即是对“重封、早杀、挑补”除草新策略的全面贯彻。申请人经过三年以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五省大量的田间使用,证明该发明中的除草剂及使用方法,达到了预料之中的效果,对顽固性杂草的防治具有显著的成效。
4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41.(1)通用性强,对于各种栽培方式的水稻田均通用,包括直播田、人工移栽田、抛秧田和机插秧田。
42.(2)安全性高,颗粒撒施,无飘移,对环境和邻近的其它作物安全。
43.(3)使用方便,播前、播后撒施,或栽前、栽后撒施,相比于喷雾处理,省时、省力、省人工。
44.(4)高效,对恶性杂草的防治成效高。
45.(5)用量少,大大减少了除草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符合国家农药减量使用政策。
46.(6)成本低,每季仅使用本发明的除草剂1-2次,每亩除草剂成本仅15-30 元,而按照传统“一封、二杀、三补”的除草方式,则除草剂成本需要30-100 元。
47.(7)本技术中除草剂已经连续销售三年以上,使用面积约十万亩,效果显著,受到大家的青睐。
具体实施方式
48.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但不局限于以下给出的具体实施案例。
49.实施案例
50.一种除草剂,按重量份计,成分为2.4份异噁草松、0.6份吡嘧磺隆、5份木质素磺酸钠、4份活性白土(含水量≤8-10wt%,活性度大于等于200度,购自淄博春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3份粘结剂(重量比为1:1.2的聚乙烯醇和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的醇解度为98-99mol%,购自广州市启华化工有限公司),凹凸棒土补充至100份。
51.对上述500g颗粒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照组为1000g 3%丙草胺
·
苄嘧磺隆颗粒剂。
52.试验地点:武汉市江夏区山坡街畈垴湾村,常年种植水稻,种植面积约400 亩,轻壤水稻田土质。
53.试验作物:晚稻,品种为五优308,水稻催芽后播种,播种时间为2019年7 月1日。
54.试验靶标:水稻田杂草:稗草、千金子、鸭舌草、异型莎草、丁香蓼、陌上菜。
55.试验设计如下:
[0056][0057]
其中,t1为在水稻播种前施药1次;t2处理在水稻播种前施药1次,水稻播种后15d再施药1次。
[0058]
小区设置如下:试验小区按照随机区组排列,每处理4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20m2(4m
×
5m),缓冲区宽度2m,各处理区间距0.5m,共32个小区,小区排列示意如下表。
[0059][0060]
根据小区面积和制剂用量称量各小区对应的药剂量,然后与干沙土混合均匀,待用。除草剂和干沙土的重量比为1:10。
[0061]
小区内保持3cm-5cm水层,将与干沙土混匀的试验药剂均匀撒施在小区内,保水2d以上,自然落干后播种。
[0062]
气象记录如下:
[0063]
水稻播种前施药(2019年6月25日),天气晴,气温22℃-30℃,风速1.2m/s;水稻播种后15d施药(2019年7月15日),天气多云,气温24℃-31℃,风速 0.9m/s。
[0064]
调查时间和次数:
[0065]
调查时间:水稻播种后15d(2019年7月15日)、30d(2019年7月30日)、 45d(2019年8月15日)调查并记录各处理小区杂草株数,45d同时测量杂草地上部分鲜重,共计调查3次。
[0066]
调查方法
[0067]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980.40-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一)除草剂防治水稻田杂草》,每小区随机调查4点,每点0.25m2。
[0068]
计算公式
[0069]
防治效果(%)=(ck-pt)/ck
×
100
[0070]
式中:pt—处理区残存杂草数(或鲜重)
[0071]
ck—空白对照区活草数(或鲜重)。
[0072]
作物安全性调查:
[0073]
t1处理在播种后3d、7d、15d目测调查试验药剂对水稻的安全性;t2处理在第二次药后3d、7d目测调查试验药剂对水稻的安全性。
[0074]
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0075]
用dps9.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算出防效,并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0076]
t1处理对水稻田杂草的15d株防效如下表1。
[0077]
表1
[0078][0079][0080]
t1处理对水稻田杂草的30d株防效如下表2。
[0081]
表2
[0082][0083]
t1处理对水稻田杂草的45d株防效如下表3。
[0084]
表3
[0085]
[0086][0087]
t1处理对水稻田杂草的45d鲜重防效如下表4。
[0088]
表4
[0089]
[0090][0091]
t2处理对水稻田杂草的15d株防效如下表5。
[0092]
表5
[0093][0094]
对水稻田杂草的30d株防效如下表6。
[0095]
表6
[0096]
[0097][0098]
对水稻田杂草的45d株防效如下表7。
[0099]
表7
[0100][0101]
对水稻田杂草的45d鲜重防效如下表8。
[0102]
表8
[0103]
[0104][0105]
实施例1中颗粒剂稻田杂草总草防效如下表9。
[0106]
表9
[0107][0108]
由表1至表4可以看出,试验药剂处理t1-1的15d、30d、45d对6种杂草、总草的株防效及鲜重防效均在90%左右,与对照药剂处理r的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t1-2处理的15d、30d、45d的总草株防效及鲜重防效均优于t1-1处理和r处理,差异显著;t1-3处理的15d、30d、45d的总草株防效及鲜重防效均优于t1-1处理和r处理,差异显著;t1-3处理的15d、30d的总草株防效及6 种杂草株防效均优于t1-2,但差异不显著。t1-3处理的45d的总草株防效及鲜重防效均优于t1-2,差异显著,但6种杂草部分差异不显著。
[0109]
由表5至表8可以看出:t2-1处理30d、45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优于r 处理,差异显著;t2-2和t2-3处理的15d、30d、45d的株防效及鲜重防效均优于r处理,差异显著;t2-3处理的15d、30d、45d的株防效及鲜重防效部分优于t2-2处理,差异不显著。
[0110]
由表9可以看出:t1-2处理30d、45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优于t1-1处理,差异显著;t1-3处理30d、45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优于t1-1处理和t1-2处理,差异显著;t2-1处理30d、
45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优于t1-1处理和t1-2处理,差异显著;t2-1处理30d、45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与t1-3处理大致相当,差异不显著;t2-2处理30d、45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优于t2-1、t1-3、t1-2和 t1-1处理,差异显著;t2-3处理30d、45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优于t2-1、t1-3、 t1-2和t1-1处理,差异显著;t2-3处理30d、45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优于t2-2,但差异不显著。
[0111]
此外,播种后3d调查作物的安全性,所有处理的水稻均生长正常,无明显区别;播后7d、15d观察水稻的安全性,对照药剂处理的秧苗基本生长正常,低洼积水处秧苗稍稀疏不整齐,供试药剂所有处理均生长正常,与空白对照相比没有区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