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植物溃疡病的杀菌剂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215026发布日期:2022-03-12 10:58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农药制剂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防治植物溃疡病的杀菌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猕猴桃是浆果类叶藤本果树,分类上属于猕猴桃科,适宜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因此营养丰富,酸甜可口而被称为“水果之王”,我国是猕猴桃的起源地,有着丰富的猕猴桃种质资源,也是猕猴桃的生产大国。2018年植保部门统计,我国猕猴桃收获面积16.85万亩,超过世界总收获面积的2/3,产量约为203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2。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依次为陕西7.7万亩,四川4.6万亩,贵州2.9万亩,湖南1.7万亩,河南1.5万亩,湖北1.3万亩,已成为很多地区助推产业兴旺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猕猴桃出口贸易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猕猴桃产业的高速发展,农户零星小面积裁培逐步发展为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裁培,病虫害发生也逐年增多,危害损失日益加重,在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药剂登记产品很少,特别是猕猴桃滕干上的溃疡病,病害严重时导致毁园,至今没有登记一个有效药剂,技改后用新工艺生产的络氨铜水剂防治猕猴桃溃疡病达到93%以上,优势显著,有助于我国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猕猴桃也被列入由农业农村部颁发的《用药短缺特色小宗作物录(2019)》中,属于特色小宗作物,猕猴桃上的农药登记因此适用于对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的鼓励政策。
3.柑橘是我国南方地区果农致富的特色产业,据国家植保部门2020年统计,种植面积3709.5万亩,近年来,我国柑橘出口贸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溃疡病是柑橘第一大病害,主要防治药剂是铜制剂,我公司技改后,用新工艺生产的杀菌剂络氨铜水剂,用500倍液防治柑橘溃病病,防效93.5%,在国内、国际铜制剂产品中,防治柑橘溃疡病药效最好,用量大有很广阔应用前景。
4.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种植结构调整,我国种植的蔬菜种类及面积越来越大,随之病害种类也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主要蔬菜种植面积3亿亩。其中病虫害发生面积2.5亿亩次左右。溃疡病是蔬菜病害中的一大病害,由于蔬菜生育期较短,且人们对蔬菜品质要求较高,不能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产品来防治病害,所以研究开发生产低毒、低残留的铜制剂杀菌剂有很广的应用前景。
5.90年代是我国农药发展的初级阶段,江苏一企业用氮肥厂生产碳酸氢钠肥料的下角料氨水和疏酸铜络合生成15%-20%络氨铜水剂,后续22家企业相继投产。氨水含量25%,含量低,要和疏酸铜络合,生产中用量大,产生大量的氨气,对人身体有害,安装1套氨气回收装制需投资500-600万元,并且回收的氨气是有毒气体,放入大气层污染空气,按环保管理条例规定,不准排放。由于氨水含量低,生成的络氨铜相对分子质量只有227.74,防治作物病害,稀释倍数200-300倍,亩用量大,不符合农药使用的政策,生产络氨铜的企业基本停产。必须寻找一个高含量的化工原料替换氨水和疏酸铜络合反应,生成络氨铜水剂杀菌剂。
6.络氨铜是我国最早开发生产的低毒杀菌剂,用炭酸氰纳或氨水和硫酸铜络合,由
于相对分子质量低,227.74,稀释倍数低,150-300倍,用量大。炭酸氰纳肥料国家已停止生产,氨水是国内一些小厂生产,质量不稳定,加之在生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氨气,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也不符合环保的有关规定;因此需要一种安全、环保、低毒的杀菌剂替代常规络氨铜水剂应用到猕猴桃、柑橘、蔬菜溃疡病的防治中。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防治植物溃疡病的杀菌剂及其使用方法。
8.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防治植物溃疡病的杀菌剂,包括有氨基醇类化合物和铜盐的螯合物、ph调节剂、水;进一步的,所述的氨基醇类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2(ch2)noh;其中,2≤n≤5;进一步的,所述氨基醇类化合物优选一乙醇胺;进一步的,所述铜盐为硫酸铜、硝酸铜或乙酸铜中的一种;所述ph调节剂为食用柠檬酸;进一步的,上述杀菌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在反应釜中,按照重量份数,加入5-34份的铜盐、5-34份的一乙醇胺、4-30份的食用柠檬酸和2-86份的水,络合反应;进一步的,络合反应温度为40-60℃;进一步的,反应结束后,加入10-15份的生物酶制剂搅拌均匀;进一步的,所述生物酶制剂为水解蛋白酶;进一步的,将杀菌剂稀释500-1000倍喷施在叶片或花蕾上,喷施7天,停用10天,交替进行;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将枝干上的溃疡病疤刮成网状,用1-5倍杀菌剂稀释液涂抹病疤。
9.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选用氨基醇类化合物和铜盐进行络合,由于氨基醇类化合物的分子中有氮原子与氧原子,故兼有胺与醇的化学性质,能够与cu
2+
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化合物,使得产物中含有大量络合态的cu
2+
离子,通过络合态的cu
2+
离子与病原菌细胞膜表面上的k

、h

等阳离子交换,使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凝固,同时部分cu
2+
离子渗透入病原菌细胞内与某些酶结合,影响其活性,从而达到杀菌目的;氨基醇类化合物和铜盐发生络合反应,由于氮原子和氧原子的同时存在,氧原子的配位能力弱较氮弱,使得cu
2+
离子更容易裸露,而更容易与病原菌细胞膜发生离子交换;同时,氨基醇类化合物作为配位体时,氧的存在也能够和病原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产生氢键作用,使得螯合物能够快速地捕捉目标病原菌,因此,以氨基醇类化合物和铜盐的螯合物相较于氨水或胺类和铜盐的螯合物,具有更加优越的杀菌效果;本发明优选的氨基醇类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2(ch2)noh;其中,2≤n≤5,结构上,优选的氨基醇类化合物的碳链为直链,这可能是由于直链相比于支链甲基更容易和二价铜离子配位,形成稳定的络合态,而氨基和羟基分别位于碳链的两端,有利于氨基和铜离子连接,而羟基氧和病原菌细胞膜的蛋白质连接;本发明优选使用一乙醇胺和铜盐的螯合物作为杀菌剂的有效杀菌成分是本发明具有的突出特色,进一步优选一乙醇胺和铜盐的螯合物,其化学式如下:[cu(h2nch2ch2oh)
4]
2+
;从cu
2+
离子络合螯合的角度看,一乙醇胺受到碳链甲基的影响小,对cu
2+
离子的螯合或络合程度大,能够形成更多稳定的络合态的cu
2+
离子,有利于与病原菌细胞膜表面上的k

、h

等阳离子交换,使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凝固,同时部分cu
2+
离子渗透入病原菌细胞内与某些酶结合,影响其活性,达到有效抑制病原菌的效果;一乙醇胺,又称为2-氨基乙醇、2-羟基乙胺,相比于其他胺类化合物,如乙二胺等,在结构既有氮原子又有羟基,同时具备有研究胺与醇的化学性质,研究表明一乙醇胺对玉米大斑exserohilum turciccum、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等5种植物病原性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和cu
2+
离子络合之后,能和cu
2+
离子螯合物进一步增强猕猴桃、柑橘、蔬菜溃疡病等的防治效果;本发明以氨基醇类化合物和铜盐制备的螯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较络氨铜大,络合态的cu
2+
离子数量多,在防治作物病害时稀释倍数可以提高到500-800倍,亩用药量减少60%;在杀菌剂中添加ph调节剂,能够有利于保持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可以和其他中性、酸性的农药复配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杀菌菌,不易产生药害,不污染环境,可有效防治猕猴桃、柑橘、蔬菜溃疡病,替代炭酸氰纳或(氨水)和硫酸铜络合生成的络氨铜水剂杀菌剂;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不需要配合使用大量的表面活性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直接用于植物生长周期的各个阶段,对猕猴桃、柑橘、蔬菜溃疡病等的防治均有明显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0011]
因此,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2]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3]
实施例1:一种用于防治植物溃疡病的杀菌剂,包括有氨基醇类化合物和铜盐的螯合物、ph调节剂、水;所述的氨基醇类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2(ch2)noh;其中,2≤n≤5;所述氨基醇类化合物优选一乙醇胺;所述铜盐为硫酸铜、硝酸铜或乙酸铜中的一种;所述ph调节剂为柠檬酸;本发明选用氨基醇类化合物和铜盐进行络合,由于氨基醇类化合物的分子中有氮原子与氧原子,故兼有胺与醇的化学性质,能够与cu
2+
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化合物,使得产物中含有大量络合态的cu
2+
离子,通过络合态的cu
2+
离子与病原菌细胞膜表面上的k

、h

等阳离子交换,使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凝固,同时部分cu
2+
离子渗透入病原菌细胞内与某些酶结合,影响其活性,从而达到杀菌目的;氨基醇类化合物和铜盐发生络合反应,由于氮原子和氧原子的同时存在,氧原子的配位能力弱较氮弱,使得cu
2+
离子更容易裸露,而更容易与病原菌细胞膜发生离子交换;
同时,氨基醇类化合物作为配位体时,氧的存在也能够和病原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产生氢键作用,使得螯合物能够快速地捕捉目标病原菌,因此,以氨基醇类化合物和铜盐的螯合物相较于氨水或胺类和铜盐的螯合物,具有更加优越的杀菌效果;本发明优选的氨基醇类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2(ch2)noh;其中,2≤n≤5,结构上,优选的氨基醇类化合物的碳链为直链,这可能是由于直链相比于支链甲基更容易和二价铜离子配位,形成稳定的络合态,而氨基和羟基分别位于碳链的两端,有利于氨基和铜离子连接,而羟基氧和病原菌细胞膜的蛋白质连接;本发明优选使用一乙醇胺和铜盐的螯合物作为杀菌剂的有效杀菌成分是本发明具有的突出特色,进一步优选一乙醇胺和铜盐的螯合物,其化学式如下:[cu(h2nch2ch2oh)4]
2+
;从cu
2+
离子络合螯合的角度看,一乙醇胺受到碳链甲基的影响小,对cu
2+
离子的螯合或络合程度大,能够形成更多稳定的络合态的cu
2+
离子,有利于与病原菌细胞膜表面上的k

、h

等阳离子交换,使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凝固,同时部分cu
2+
离子渗透入病原菌细胞内与某些酶结合,影响其活性,达到有效抑制病原菌的效果;一乙醇胺,又称为2-氨基乙醇、2-羟基乙胺,相比于其他胺类化合物,如乙二胺等,在结构既有氮原子又有羟基,同时具备有研究胺与醇的化学性质,研究表明一乙醇胺对玉米大斑exserohilum turciccum、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等5种植物病原性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和cu
2+
离子络合之后,能和cu
2+
离子螯合物进一步增强猕猴桃、柑橘、蔬菜溃疡病等的防治效果;本发明以氨基醇类化合物和铜盐制备的螯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较络氨铜大,络合态的cu
2+
离子数量多,在防治作物病害时稀释倍数可以提高到500-800倍,亩用药量减少60%;在杀菌剂中添加ph调节剂,能够有利于保持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可以和其他中性、酸性的农药复配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杀菌菌,不易产生药害,不污染环境,可有效防治猕猴桃、柑橘、蔬菜溃疡病,替代炭酸氰纳或(氨水)和硫酸铜络合生成的络氨铜水剂杀菌剂;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不需要配合使用大量的表面活性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直接用于植物生长周期的各个阶段,对猕猴桃、柑橘、蔬菜溃疡病等的防治均有明显效果。
[0014]
本实施例的杀菌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在反应釜中,按照重量份数,加入5-34份的铜盐、5-34份的一乙醇胺、4-30份的柠檬酸和2-86份的水,络合反应;本实施例中,铜盐、一乙醇胺和ph调节剂以一定的配比进行反应,然后以水补足,制备得到含量5%-30%水剂,制备得到的一乙醇胺和铜盐的螯合物稳定性强,cu
2+
离子的螯合程度大,且产物的水溶性很好,溶解度大。
[0015]
本实施例中,络合反应温度为40-60℃;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控制络合反应的温度对一乙醇胺和硫酸铜的螯合反应具有显著的影响,本实施例中,当温度为40℃以下时,络合反应进行不彻底,有极有可能导致硫酸铜析出,当反应温度高于60℃时,反应过沸溢出反应釜,同时在高于60℃的情况下,一乙醇胺对人的眼、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明显。因此,在络合反应中,应严格控制温度。
[0016]
所述铜盐为硫酸铜、硝酸铜或乙酸铜中的一种;所述ph调节剂为食用柠檬酸;本实施例中,铜盐选用硫酸铜,且硫酸铜选用98%的硫酸铜,一乙醇胺选用99%的一乙醇胺,有利于和一乙醇胺形成更稳定的螯合化合物,若选用乙酸铜、碱式碳酸铜等,则螯合程度较低,
不利于生成稳定的螯合物。
[0017]
实施例2:一种用于防治植物溃疡病的杀菌剂,包括有氨基醇类化合物和铜盐的螯合物、ph调节剂、水;所述的氨基醇类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2(ch2)noh;其中,2≤n≤5;所述氨基醇类化合物优选一乙醇胺;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在反应釜中,按照重量份数,加入5份的铜盐、5份的一乙醇胺、4份的柠檬酸和86份的水,络合反应;所述铜盐为硫酸铜;所述ph调节剂为食用柠檬酸;络合反应温度为40℃;所述反应釜为1000立升搪瓷反应釜。
[0018]
实施例3:一种用于防治植物溃疡病的杀菌剂,包括有氨基醇类化合物和铜盐的螯合物、ph调节剂、水;所述的氨基醇类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2(ch2)noh;其中,2≤n≤5;所述氨基醇类化合物优选一乙醇胺;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在反应釜中,按照重量份数,加入34份的铜盐、34份的一乙醇胺、30份的ph调节剂和86份的水,络合反应;所述铜盐为硫酸铜;所述ph调节剂为食用柠檬酸;络合反应温度为60℃;所述反应釜为1000立升搪瓷反应釜。
[0019]
实施例4:一种用于防治植物溃疡病的杀菌剂,包括有氨基醇类化合物和铜盐的螯合物、ph调节剂、水;所述的氨基醇类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2(ch2)noh;其中,2≤n≤5;所述氨基醇类化合物优选一乙醇胺;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在反应釜中,按照重量份数,加入30份的铜盐、30份的一乙醇胺、26份的ph调节剂和82份的水,络合反应;所述铜盐为硫酸铜;所述ph调节剂为食用柠檬酸;络合反应温度为50℃;所述反应釜为1000立升搪瓷反应釜。
[0020]
实施例5:一种用于防治植物溃疡病的杀菌剂,包括有氨基醇类化合物和铜盐的螯合物、ph调节剂、水;所述的氨基醇类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2(ch2)noh;其中,2≤n≤5;所述的氨基醇类化合物为3-氨基-1-丙醇;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在反应釜中,按照重量份数,加入30份的铜盐、30份的3-氨基-1-丙醇、26份的ph调节剂和82份的水,络合反应;所述铜盐为硫酸铜;所述ph调节剂为食用柠檬酸;络合反应温度为50℃;所述反应釜为1000立升搪瓷反应釜。
[0021]
实施例6:一种用于防治植物溃疡病的杀菌剂,包括有氨基醇类化合物和铜盐的螯合物、ph调节剂、水;
所述的氨基醇类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2(ch2)noh;其中,2≤n≤5;所述的氨基醇类化合物为4-氨基-1-丁醇;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在反应釜中,按照重量份数,加入30份的铜盐、30份的4-氨基-1-丁醇、26份的ph调节剂和82份的水,络合反应;所述铜盐为硫酸铜;所述ph调节剂为食用柠檬酸;络合反应温度为50℃;所述反应釜为1000立升搪瓷反应釜。
[0022]
实施例7:一种用于防治植物溃疡病的杀菌剂,包括有氨基醇类化合物和铜盐的螯合物、ph调节剂、水;所述的氨基醇类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2(ch2)noh;其中,2≤n≤5;所述的氨基醇类化合物为4-氨基-2-甲基-1-丁醇;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在反应釜中,按照重量份数,加入30份的铜盐、30份的4-氨基-2-甲基-1-丁醇、26份的ph调节剂和82份的水,络合反应;所述铜盐为硫酸铜;所述ph调节剂为食用柠檬酸;络合反应温度为50℃;所述反应釜为1000立升搪瓷反应釜。
[0023]
实施例8: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络合反应结束后,向反应釜中加入10-15份的生物酶制剂搅拌均匀;所述生物酶制剂为水解蛋白酶。
[0024]
实施例9: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络合反应结束后,向反应釜中加入15份的生物酶制剂搅拌均匀;所述生物酶制剂为水解蛋白酶。
[0025]
实施例10: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络合反应结束后,向反应釜中加入10份的生物酶制剂搅拌均匀。所述生物酶制剂为水解蛋白酶。
[0026]
实施例11: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络合反应结束后,向反应釜中加入12份的生物酶制剂搅拌均匀。所述生物酶制剂为水解蛋白酶。
[0027]
实施例12:本发明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菌效果实验。
[0028]
将实施例4、5、6、7和实施例11与14%的络氨铜水剂做室内对比抑菌实验。
[0029]
实验菌:柑橘溃疡病菌实验方法:选择系列稀释浓度喷施药液后24小时接种病菌。
[0030]
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和15%的络氨铜水剂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
[0031]
表1柑橘溃疡病菌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
根据表1的结果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一乙醇胺和铜的螯合物,对柑橘溃疡病菌有较高的抑制效果,且在高度稀释倍数下,其效果依然较好,相比于传统的络氨铜水剂,不仅更加环保,用药量也更少,达到的灭菌效果也更好。同时,从表1的结果中也能够看出,在络合反应的产物中,配合使用适量的生物酶制剂,优选的是水解蛋白酶制剂,不仅不会影响有效成分一乙醇胺和铜的螯合物的杀菌性能,在适宜的添加量下,还能够有利于提高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率。另外,从表1的结果中也能够看出,选用其他的氨基醇类化合物,如直链碳链更长的3-氨基-1-丙醇、4-氨基-1-丁醇,或者有支链碳链的如4-氨基-2-甲基-1-丁醇,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率并没有使用一乙醇胺好,但是比使用常规的络氨铜也具有更优的抑制率;这可能是因为碳链更长或存在碳链支链时,与二价铜离子的配位能力均受到影响,导致体系中的络合态铜离子浓度低,而游离态的铜离子浓度高,从而不利于杀菌的进行。
[0032]
实施例13:毒性分析实验将实施例4和实施例11制备得到的杀菌剂,以小鼠为实验对象,进行毒性测试,其结果见下表2。
[0033]
表2毒性分析实验结果
根据表2的结果可知,由于一乙醇胺本身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和低毒性,当杀菌剂使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对实验对象小鼠造成眼、皮肤和粘膜的刺激性,而当在杀菌剂中添加适宜量的生物酶制剂,优选为水解蛋白酶时,小鼠对于杀菌剂的中毒现象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因为生物酶制剂影响了一乙醇胺在小鼠体内的毒性机制。
[0034]
实施例14:将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杀菌剂稀释500-1000倍喷施在叶片或花蕾上,喷施7天,停用10天,交替进行;将枝干上的溃疡病疤刮成网状,用1-5倍杀菌剂稀释液涂抹病疤。
[0035]
本实施例提供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杀菌剂的使用方法,针对不同的溃疡病状采用不同的使用方法,当溃疡病发生在叶片或者花蕾上时,采用喷施的方法,当溃疡病发生在枝干上时,则将枝干上的溃疡病疤刮成网状,用1-5倍杀菌剂稀释液涂抹病疤。
[0036]
实施例15:将实施例11制备得到的杀菌剂稀释500-1000倍喷施在叶片或花蕾上,喷施7天,停用10天,交替进行;将枝干上的溃疡病疤刮成网状,用1-5倍杀菌剂稀释液涂抹病疤。
[0037]
实施例16:连续喷施、间隔喷施本发明的喷施方法对防治效果的影响实验。
[0038]
试验地:广西灵川县潮田乡吒头村果园试验时间:2020年5月1日-2020年5月31日连续喷施、间隔喷施本发明的喷施方法对防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连续喷施、间隔喷施本发明的喷施方法对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根据表3的结果可知,喷施杀菌剂的方法对溃疡病的防治溃疡病有明显的影响,若
连续喷施杀菌剂,不仅对溃疡病的防治效果较差,对于一些幼苗甚至会出现生长停滞或者植株死亡;当采用间隔7天喷施一次的方式,虽然防治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仍旧未发挥到最佳,而当采用喷施7天,停用10天的交替方式,能够在较高的稀释倍数下,依然达到较高的防治效果。
[0039]
实施例17:应用实例广西柑橘研究所用原工艺生产的14%络氨铜水剂做防治柑橘溃疡病大田试验,并采用和实施例14、15相同的方式喷施使用,其结果如表4所示。
[0040]
表4用原工艺生产的14%络氨铜水剂做防治柑橘溃疡病大田试验结果
年月试验地稀释倍数使用方法防治率(%)20207广西灵川县潮田乡吒头村果园300喷施7天,停用10天68.7
根据表4的结果可知,将原有的14%络氨铜水剂用于防治柑橘溃疡病大田试验,防治率仅仅能够达到68.7%,柑橘患病率还是较高,且使用过程中,稀释倍数低,亩用量高。
[0041]
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15%一乙醇胺和铜螯合物水剂在广西特色作物研究所做防治柑橘溃疡病大田试验,并采用和实施例12、13相同的喷施方式使用,其结果如表4所示。
[0042]
表515%一乙醇胺和铜螯合物水剂在广西特色作物研究所做防治柑橘溃疡病大田试验结果
年月试验地稀释倍数使用方法防治率(%)20195桂林市灵川县灵田乡唐家村果园500喷施7天,停用10天88.3920209广西灵川县灵川镇大江洲村果园600喷施7天,停用10天82.7220211广西灵川县灵川镇大江洲村果园500喷施7天,停用10天93.52
根据表5的结果可知,将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用于防治柑橘溃疡病,防治率最高可以达到93.52%,患病植株较少,且使用时的稀释倍数高,亩用量小。
[0043]
实施例18: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15%一乙醇胺和铜螯合物水剂做防治猕猴桃藤干病疤试验,其结果如表5所示。
[0044]
表615%一乙醇胺和铜螯合物水剂做防治猕猴桃藤干病疤试验结果
年月试验地使用方法防治率(%)20213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北塬村果园划网状1倍液涂抹流液立止病皮干瘪20213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北塬村果园划网状3倍液涂抹流液立止,第二天后病皮干瘪20213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北塬村果园划网状5倍液涂抹流液立止,一周后病皮干瘪20213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北塬村果园直接1倍涂抹涂抹流液不止,两周后病皮干瘪
根据表6的结果可知,将15%一乙醇胺和铜螯合物水剂用于治猕猴桃藤干病疤,采用划网状1倍液涂抹的效果最佳,当稀释倍数提高后,病皮干瘪所需要的时间更长,而不对病疤进行划网状,直接涂抹杀菌剂,不仅不能快速止住流液,病皮干瘪也需要更长的时间。这是因为对病疤进行划网状,更有利于杀菌剂渗入,并且有利于更快对病坏组织起作用。
[0045]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