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硫代苯甲酰胺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07376发布日期:2022-03-02 05:2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有硫代苯甲酰胺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一种含有硫代苯甲酰胺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
1.本技术是申请号为201810149944.3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8年02月13日,发明名称为一种杀虫组合物)。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硫代苯甲酰胺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所述杀虫组合物含有活性化合物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动物害虫的用途。


背景技术:

3.化学防治是农业上预防和控制害虫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当前,由于害虫的种类、生存特性以及生存环境等导致的效果差、抵抗性发达等原因有时不能够有效进行防除。特别是对昆虫纲、蛛形纲和线虫纲等的动物害虫而言,利用常规药剂进行防控正变得日益困难。因此,为了能有效的防除不可能防除的或防除困难的动物害虫而有必要寻求一种新的手段及方法。
4.硫虫酰胺(thiotraniliprole)为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的硫代苯甲酰胺类杀虫剂,其已公开在cn105153113b中。硫虫酰胺对甜菜夜蛾和二化螟有特效,其结构式如下:
[0005][0006]
依维菌素是新型的广谱、高效、低毒抗生素类抗寄生虫药,对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线虫和节肢动物均有良好驱杀作用。
[0007]
上述单独化合物的活性良好;然而,在低施用率或针对单独的害虫使用时它们不是总能满足杀昆虫剂、杀螨剂或杀线虫剂所必须满足的高要求。
[0008]
在害虫防治领域出现的一个典型的需求是降低防治活性成分的剂量率以及降低或避免不利的环境或毒理学影响,同时仍允许有效的害虫防治,还需要结合击倒活性和延长防治时间,即快速作用和长效作用的害虫防治剂。
[0009]
使用杀虫剂的另一个难处在于重复和唯一地使用单一杀虫化合物在许多情况下导致对所述活性组分产生天然或适应抗药性的害虫的快速选择。因此,需要有助于防治或
克服抗药性的害虫防治剂。
[0010]
因此农业害虫防治领域持续存在提供农药组合的需要,农药组合往往能提供改善的特性,例如生物学特性,增效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0011]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解决至少一种所述问题如改善生物学特性、提供增效特性、降低剂量率、扩大活性谱、结合击倒活性和长效作用、抗药性管理以延缓抗性的杀虫组合物。
[0012]
经大量生物测试筛选,本发明人出乎意料地发现,将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组合可有效预防或控制害虫。令人惊奇的是,已发现,与各个化合物可能的防治率相比,同时(即联合或分别)施用活性化合物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或连续施用活性化合物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得到了增强的害虫防治效果。
[0013]
本发明所述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的组合控制害虫的活性大大高于单独的活性化合物性能总和。该意料之外的效果是真正的协同效应,而不仅仅是活性的加和。
[0014]
本发明的一种杀虫组合物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5]
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含有活性化合物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所述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的重量比为50:1-1:50,优选45:1-1:45,进一步优选40:1-1:40,更加优选35:1-1:35,再优选30:1-1:30,再优选25:1-1:25,再优选20:1-1:20,再优选15:1-1:15,再优选10:1-1:10。
[0016]
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含有活性化合物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所述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的重量比还可以例如是50:1、49:1、48:1、47:1、46:1、45:1、44:1、43:1、42:1、41:1、40:1、39:1、38:1、37:1、36:1、35:1、34:1、33:1、32:1、31:1、30:1、29:1、28:1、27:1、26:1、25:1、24:1、23:1、22:1、21:1、20:1、19:1、18:1、17:1、16: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0017]
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含有活性化合物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所述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的重量总共占所述杀虫组合物以重量计的1%-90%,优选1%-80%,更优选1%-70%,再优选1%-60%,更优选1%-50%,更优选1%-40%,更优选1%-35%,更优选1%-30%。
[0018]
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含有活性化合物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所述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的重量总共占所述杀虫组合物以重量计的还例如可以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
[0019]
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含有活性化合物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所述杀虫组合物还包含表面活性剂和/或填充剂。
[0020]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其剂型为乳油、微乳剂、水悬浮剂、油悬浮剂、种子处理干粉剂、种子处理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乳剂、烟雾剂、包衣颗粒剂、挤出颗粒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干悬浮剂、超低容量液剂、静电油剂、凝胶、可溶性
粉剂、粒剂。
[0021]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还包含一种或多种其它活性成分。
[0022]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不经稀释施用,也可以用水稀释施用。
[0023]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处理植物或植物的繁殖材料中意外地呈现极高的预防或控制动物害虫的活性。
[0024]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在低剂量下具有广泛的害虫控制谱以及优异的害虫控制效力。
[0025]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杀虫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动物害虫的用途,其中动物害虫为昆虫、螨虫和线虫。
[0026]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缨翅目、蛛形纲害虫的用途。
[0027]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控制动物害虫的方法,将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作用于目标有用植物、目标动物害虫或其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所述植物繁殖材料是籽苗、根茎、圃苗、插条或种子。
[002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控制动物害虫的方法,包括将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施用至种子、目标有用植物或植物生长的土壤或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0029]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可施用于种子、植物或植物的果实或植物生长的土壤或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
[0030]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控制动物害虫的方法,将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种子发芽前、发芽后或发芽前后施用至土壤和/或直接施用至与植物根部接触的土壤或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0031]
一种预防或控制动物害虫的方法,将预期长出植物的种子在播种以前和/或催芽以后用杀虫有效量的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处理。
[0032]
一种预防或控制动物害虫的方法,包括同时或连续施用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
[0033]
一种保护种子的方法,其包括使种子在播种以前和/或催芽以后与杀虫有效量的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接触。
[0034]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处理种子以防止种子被动物害虫侵袭的用途。
[003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保护种子以防土壤昆虫和保护幼苗根和嫩芽以防土壤和叶面昆虫的方法,其包括在播种以前和/或催芽以后使种子与杀虫有效量的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接触。
[0036]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保护作物以防动物害虫侵袭的方法,将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目标有用植物、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受动物害虫侵染以前和/或以后进行。
[003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保护作物以防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缨翅目、蛛形纲害虫侵袭的方法,将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作用于目标有用植物、目标动物害虫或其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
[0038]
所述的植物可以列举出:植物的茎叶、植物的花、植物的果实等。
[0039]
所述的种子选自大豆、小麦、大麦、黑麦、高粱、花生、向日葵、甘蔗、烟草、稻子、油菜、甜菜、番茄、豇豆、胡萝卜、棉花和玉米种子。
[0040]
可以以任意期望的方式来施用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例如种子包被、土壤浇灌和/或直接沟施和/或叶面喷施,以及在发芽前、发芽后或发芽前后施用。
[004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2]
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是将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组合,该组合可有效预防或控制动物害虫。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控制动物害虫的活性大大高于单独的活性化合物性能总和。该意料之外的效果是真正的协同效应,而不仅仅是活性的加和。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0044]
本发明人发现:将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组合可有效预防或控制动物害虫。令人惊奇的是,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控制动物害虫的活性大大高于单独的活性化合物性能总和。该意料之外的效果是真正的协同效应,而不仅仅是活性的加和。
[0045]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协同效应”指本发明所述活性化合物组合或组合物的杀虫效果大于各活性化合物效果之和,或者说,其作用是超加和性的。
[0046]
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含有活性化合物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所述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的重量比为50:1-1:50,优选45:1-1:45,进一步优选40:1-1:40,更加优选35:1-1:35,再优选30:1-1:30,再优选25:1-1:25,再优选20:1-1:20,再优选15:1-1:15,再优选10:1-1:10。
[0047]
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含有活性化合物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所述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的重量比还可以例如是50:1、49:1、48:1、47:1、46:1、45:1、44:1、43:1、42:1、41:1、40:1、39:1、38:1、37:1、36:1、35:1、34:1、33:1、32:1、31:1、30:1、29:1、28:1、27:1、26:1、25:1、24:1、23:1、22:1、21:1、20:1、19:1、18:1、17:1、16: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0048]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总量可根据具体因素而进行选择,以实现所期望的作用。所述因素例如,剂型、待施用对象、施用方法等。
[0049]
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含有活性化合物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所述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的重量总共占所述杀虫组合物以重量计的1%-90%,优选1%-80%,更优选1%-70%,再优选1%-60%,更优选1%-50%,更优选1%-40%,更优选1%-35%,更优选1%-30%。
[0050]
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含有活性化合物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所述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的重量总共占所述杀虫组合物以重量计的还可以例如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
[0051]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可任选地包含农学上可接受的表面活性剂和/或填充剂
等辅助成分。优选地,所述辅助成分是分散剂、湿润剂、抗冻剂、增稠剂、消泡剂、崩解剂、粘结剂、辅助载体中的一种或混合物。
[0052]
根据本发明,术语“填充剂”指可与活性化合物相组合或联合以使其更易于施用给对象(例如植物、作物或草类)的天然或合成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因此,所述填充剂优选为惰性的,至少应为农学可接受的。所述填充剂可以为固体或液体。
[0053]
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非活性填充剂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的,可以作为固体填充剂使用的有例如:植物质粉末类(例如大豆粉、淀粉、谷物粉、木粉、树皮粉、锯末、核桃壳粉、麸皮、纤维素粉末、椰壳、玉米穗轴和烟草茎的颗粒、提取植物精华后的残渣等)、纸张、锯末、粉碎合成树脂等的合成聚合体、黏土类(例如高岭土、皂土、酸性瓷土等)、滑石粉类、硅石类(例如硅藻土、硅砂、云母、含水硅酸、硅酸钙等)、活性炭、天然矿物质类(例如浮石、绿坡缕石、沸石等)、烧制硅藻土、砂、塑料媒介(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氯化钾、碳酸钙、磷酸钙等的无机矿物性粉末、硫酸铵、磷酸铵、尿素、氯化铵等的化学肥料、土肥,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2种以上混用。
[0054]
可以作为液体填充剂使用的可以在下列材料中选择,例如水、酒精类(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乙二醇等)、酮类(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二异丁基甲酮、环己酮等)、醚类(例如乙醚、二恶烷、甲基纤维素、四氢呋喃等)、脂肪族碳氢化合物类(例如煤油、矿物油等)、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类(例如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油、烷基萘、氯代芳烃、氯代脂肪烃、氯苯等)、卤化碳氢化合物类、酰胺类、砜类(例如二甲基亚砜)、矿物油、植物油、动物油等。
[0055]
为使有效成分化合物乳化、分散、可溶化、以及/或者润湿可以使用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列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高级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醇或酚的磷酸酯、多元醇的脂肪酸酯、萘磺酸聚合物、木质素磺酸盐、高分子梳形的支状共聚物、丁基萘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磺基琥珀酸钠、油脂、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缩合物、烷基牛磺酸盐的聚丙烯酸盐、蛋白质水解物、合适的低聚糖或聚合物,例如基于单独的乙烯单体、丙烯酸、聚氧乙烯和/或聚氧丙烯或者其与例如(多元)醇或(多元)胺的结合。
[0056]
为使有效成分化合物分散、稳定化、附着,可使用例如黄原胶、聚羧酸盐、硅酸盐、硅酸镁铝、明胶、淀粉、纤维素甲醚、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和天然磷脂(如脑磷脂和卵磷脂)以及合成磷脂、皂土、木质素磺酸钠等辅助剂。
[0057]
其中防冻剂可选用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山梨醇、尿素。
[0058]
作为悬浮性产品的抗絮凝剂可以使用例如萘磺酸聚合物、聚合磷酸盐等辅助剂。作为消泡剂可使用有机硅消泡剂。为改良固体产品的流动性,可使用例如石蜡、硬脂酸盐、磷酸烷基酯等辅助剂。
[0059]
可以使用的着色剂,例如无机颜料,如氧化铁、氧化钛和普鲁士蓝;以及有机颜料/染料:茜素染料、偶氮染料和金属酞菁染料;以及微量元素,例如铁盐、锰盐、硼盐、铜盐、钴盐、钼盐和锌盐。
[0060]
任选地,还可包含其它附加组分,例如保护胶体、粘合剂、增稠剂、触变剂、渗透剂、稳定剂、掩蔽剂。
[0061]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可以其本身使用,或者可根据其各自的物理和/或化学性质以其制剂形式或由其制备的使用形式使用,例如气雾剂、微胶囊悬浮剂、冷雾剂、热雾剂、微囊粒剂、细粒剂、种子处理用悬浮剂、可流动浓缩物、即用溶液剂、粉剂、乳油、水包油
型乳剂、油包水型乳剂、大粒剂、微粒剂、油分散性粉剂、油悬剂、油剂、泡沫剂、糊剂、种衣剂、胶悬剂、悬浮乳剂、水溶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颗粒剂、水溶性颗粒剂或片剂、种子处理用水溶性粉剂、活性组分浸渍的天然产品及合成物质、聚合材料中与种子包覆物质中的微囊剂、以及超低容量冷雾剂及热雾制剂。
[0062]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优选的剂型为乳油、水悬浮剂、油悬浮剂、种子处理干粉剂、种子处理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乳剂、烟雾剂、包衣颗粒剂、挤出颗粒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干悬浮剂、超低容量液剂、静电油剂、凝胶、粒剂。
[0063]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还可以与其它活性成分联合施用,所述其它活性成分例如杀真菌剂、杀细菌剂、引诱剂、杀昆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安全剂、肥料或化学信息素等。
[0064]
本发明所述的制剂可通过已知方式将所述活性化合物与常规添加剂混合而制备。所述常规添加剂如常规增充剂以及溶剂或稀释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或粘合剂或固定剂、润湿剂、防水剂,如果需要,还可以包含催干剂和着色剂、稳定剂、颜料、消泡剂、防腐剂、增稠剂、水以及其它加工助剂。
[0065]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不仅包括可借助合适的设备如喷雾或撒粉设备立即适用于待处理的对象,而且还包括在施用于对象之前需进行稀释的浓缩商业组合物。
[0066]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以其活性成分化合物之组合物的形式制成适于施用的制剂,也可以以其适当剂量的商品制剂之组合的形式施用。
[0067]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相容性和有利的恒温动物毒性,适于防治在农业、林业、保护储藏产品和材料以及卫生领域中遇到的动物害虫,尤其是昆虫纲(insecta)、蛛形纲(arachnida)、线虫纲(nematoda)。它们对于通常敏感和抗性的物种具有活性,并且对于所有或单个发育阶段均具有活性,并且还实现预防或控制动物害虫令人惊喜的“增效”作用。
[0068]
所以,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杀虫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动物害虫的用途,其中动物害虫为昆虫、螨虫和线虫。
[0069]
本文中使用术语“动物害虫”意指可对植物的正常状态造成损失的任何有机体。
[0070]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对昆虫纲(insecta)、蛛形纲(arachnida)、线虫纲(nematoda)的动物害虫具有显著作用。
[0071]
昆虫纲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膜翅目、缨翅目、等足目、倍足目、唇足目、综合目、缨尾目、弹尾目、直翅目、蜚蠊目、革翅目、等翅目、虱目。
[0072]
鳞翅目害虫,例如: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棉大卷叶野螟(notarcha derogata)、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菜心螟(hellulla undalis)、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guen
é
e)、草螟(pediasia teterrellus)、豆荚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柑桔凤蝶(papilioxuthus)、白粉蝶(pieris rapae crucivora)、直纹稻弄蝶(parnara guttata)、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东方毒蛾(euproctis subflava)、黑纹刺蛾(scopelodescontracus)、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红铃麦蛾(pink bollworm)、粉
纹夜蛾(trichoplusia ni)、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卷叶蛾(adoxophyes honmai)、杏黄卷蛾(archipsfuscocureanus)、茶长卷蛾(homona magnanima)、小菜蛾(plutella xylotella)、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东方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粉蚊夜蛾(trichoplusia ni))、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molesta)、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豆小卷叶蛾(matsumuraesesazukivora)、苹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asciata)、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honmai)、后黄卷叶蛾(homona magnanima)、角纹黄卷蛾(archips fuscocupreanus)、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茶细蛾(caloptilia theivora)、金纹小潜细蛾(phyllonorycter ringoneella)、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潜蛾(lyonetia)、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幕衣蛾(tineola bisselliella)、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木棉虫(alabama argillacea)、松毛虫(dendrolimus pini)、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hypulina wehrli)、菜青虫(pieris rapae l.)。
[0073]
鞘翅目害虫,例如: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inne)、柑橘潜叶甲(podagricomela nigricollis chen)、玉米象(s.zeamails)、谷象(s.granarius)、大猿叶虫(cabbageleafbeetle)、小猿叶虫(daikon leaf beele)、跳甲(fleabeetle)、葡萄跳甲(alticachalybea)、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黄瓜跳甲(epitrixcucumeris)、烟草跳甲(ehirtipennis)、茄跳甲(e.fuscula)、黄守瓜(aulacophoraindica(gemlin))、芥菜叶甲(phaedoncochleariae)等。
[0074]
双翅目害虫,例如:稻潜蝇(agromyzaoryzae)、大麦水蝇(hydrelliagriseola)、非洲菊斑潜蝇(liriomyzatrifolii)、豌豆叶潜蝇(chromatomyiahorticola)、番茄斑潜蝇(liriomyzabryoniae)、灰地种蝇(deliaplatura)、葱地种蝇(deliaantiqua)、地中海实蝇(ceratitiscapiatawiedgman)、苹果实蝇(rhagoletispomonella)、樱桃实蝇(r.cingulata)、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美国潜叶蝇(liriomyza trifolii)。
[0075]
半翅目害虫,例如:臭蝽(megacoptapunctatissimum)、菜蝽(eurydemarugosum)、大刺白星蝽(eysarcorislewisi)、白星蝽(eysarcorisparvus)、稻绿蝽(nezaraviridula)、斯氏珀蝽(plautiastali)、臭梧桐蝽(halymorphamista)、稻棘缘蝽(cletuspunctiger)、中华稻缘蝽(leptocorisachinensis)、杜鹃网蝽(stephantispyrioides)、赤须盲蝽(trigonotyluscoelestialium)、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
[0076]
同翅目害虫,例如:黑尾叶蝉(nephotettix bipunctatus(fabricius))、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稻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梨木虱(psyllapyrisuga)、柑橘木虱(diaphorinatabaci)、烟粉虱(bemisiatabaci)、蚜虫(aphidoidea)、苹果棉蚜(eriosomalanigerum)。
[0077]
膜翅目(hymenoptera)害虫,例如:黄翅菜叶蜂(athaliarosaeruficornis)、蔷薇叶蜂(argepagana)、黑山蚁(formica japonica)、栗瘿蜂(dryocsmuskuriphilus)等。
[0078]
缨翅目害虫,例如,蓟马(haplothripschinensispriesner),如兰花蓟马(dichromothrips corbetti)、烟褐蓟马(frankliniella fusca)、苜蓿花蓟马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东方花蓟马(frankliniella tritici)、桔硬蓟马(scirtothrips citri)、稻蓟马(thrips oryzae)、棕榈蓟马(thrips palmi)、瓜蓟马(thrips fevas schrank)。
[0079]
等足目(isopoda)害虫,例如:栀水虱(oniscusasellus)、鼠妇(armadilliudiumvulgare)、球鼠妇(porcellioscaber)。
[0080]
倍足目害虫,例如,blaniulusguttulatus。
[0081]
唇足目害虫,例如,地蜈蚣属(geophiluscarpophagusscutigera spp.)。
[0082]
综合目害虫,例如,白松虫(scutigerellaimmaculata)。
[0083]
缨尾目害虫,例如,衣鱼(lepismasaccharina)。
[0084]
弹尾目害虫,例如,武装棘跳虫(onychiurusarmatus)。
[0085]
直翅目害虫,例如:家蟋(achetadomesticus)、喽蛄属属种(gryllotalpa spp.)、亚洲飞蝗(locustamigratoriamigratorioides)、黑蝗属种(melanopluss pp.)、沙漠蝗(schistocercagregaria)。
[0086]
蜚蠊目害虫,例如:东方蜚蠊(blattaorientalis)、美洲大蠊(periplanetaamericana)、马德拉蜚蠊(leucophaeamaderae)、德国小蠊(blattellagermanica)。
[0087]
革翅目害虫,例如,欧洲球螋(forficulaauricularia)。
[0088]
等翅目害虫,例如,散白蚁属种(reticulitermes spp.)。
[0089]
虱目(anoplura,phthiraptera)害虫,例如:畜虱属(damalinia spp.)、血虱属(haematopinus spp.)、毛虱属(linognathus spp.)、虱属(pediculus spp.)、嚼虱属(trichodectes spp.)。
[0090]
蛛形纲(arachnida)害虫,例如: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citri)、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ulmi)、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山楂叶螨(tetranychusviennensis)、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ununguis)、柑橘始叶螨(eotetranychuskankitus)、紫红短须螨(brevipalpusphoenicis)、苜蓿苔螨(bryobiapraetiosa)、小麦卷叶螨(aceriatulipae)、葡萄瘿螨(colomerusvitis)、茶叶瘿螨(calacaruscarinatus)、茶黄螨(polyphagotarsonemuslatus)、长毛根螨(rhizoglyphusrostochiensis)、粗脚粉螨(acarussiro)、柑橘瘤瘿螨(aceriasheldoni)、斯氏针刺瘿螨(aculusschlechtendali)、叶螨属(tetranychus spp.)、全爪螨属(panonychus spp.)、皱叶刺瘿螨属(phyllocoptruta spp.)、短须螨属(brevipalpus spp.)等。
[0091]
线虫纲(nematoda)的代表性生物有选自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spp.)、异皮线虫属(heterodera spp.)、球异皮线虫属(globodera spp.)、穿孔线虫属(radopholus spp.)、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 spp.)、长针线虫属(longidorus spp.)等。优选下列线虫: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马铃薯金线虫(golboderarostochiensis)、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等。
[0092]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特别可用于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缨翅目、蛛形纲害虫。
[0093]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尤其适合以下动物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棉大卷叶野螟(notarcha derogata)、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菜螟(hellula undalis)、草螟(pediasiateterrellus)、直纹稻弄蝶(parnara guttat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东方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黑点银纹夜蛾(plusianigrisigna)、稻螟蛉夜蛾(naranga aenescens)、小菜蛾(plutella xylotella)、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蓟马(haplothripschinensispriesner)、蚜虫(aphidoidea)、烟粉虱(bemisiatabaci)、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citri)、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ulmi)、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山楂叶螨(tetranychusviennensis)、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honmai)、梨木虱(psyllapyrisuga)、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黑尾叶蝉(nephotettix bipunctatus(fabricius))、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hypulina wehrli)、菜青虫(pieris rapae l.)、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citri)、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ulmi)、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
[0094]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对于对抗动物害虫,例如昆虫、幼小的昆虫、初期昆虫以及昆虫卵是有效的并且可以直接施用到害虫或它们生存的环境。根据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控制的害虫包括农业/园艺害虫、卫生的昆虫害虫、仓库昆虫害虫、衣服害虫以及家具害虫。
[0095]
根据本发明,可以处理所有的植物和植物的各部分。“植物”在此应理解为表示所有的植物和植物群体如希望的和不希望的野生植物或作物(包括天然生长的作物)。作物可以是通过常规育种和优选法获得的植物,或者通过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方法或这些方法的组合获得的植物,包括转基因植物和包括能或不能被植物育种者证书保护的植物栽培品种。植物各部分应理解为表示所有的地上和地下部分和植物器官如苗、叶、花和根,可提及的实例是叶、针、茎、干、花、子实体、果实和种子以及根、块茎和根茎。植物的部分还包括收获后的植物和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材料,例如幼苗、块茎、根茎、插枝和种子。
[0096]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可以处理所有植物及其部分。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处理了野生植物品种和植物栽培品种、或通过常规生物育种方法如杂交或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那些植物品种及其部分。在更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处理了通过遗传工程(必要时结合常规方法(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获得的转基因植物和植物栽培品种及其部分。
[0097]
按照本发明,特别优选的是处理在所有情况下在市场上可买到或使用中的植物栽培品种的植物。
[0098]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用于例如以下植物时显示特别有利的效果:
[0099]
农作物:玉米、稻子、小麦、大麦、黑麦、燕麦、高粱、棉花、大豆、花生、荞麦、甜菜、油菜籽、向日葵、甘蔗、烟草等。
[0100]
蔬菜:茄科蔬菜(茄子、西红柿、青椒、辣椒、马铃薯等)、葫芦科蔬菜(黄瓜、南瓜、夏南瓜、西瓜、甜瓜等)、十字花科蔬菜(油菜、萝卜、芜菁、山葵、大头菜、白菜、圆白菜、芥菜、硬花球花椰菜、花椰菜等)、菊科蔬菜(牛蒡、筒蒿、朝鲜蓟、莴苣等)、百合科蔬菜(葱、洋葱、蒜、
芦笋等)、伞状花科蔬菜(胡萝卜、荷兰芹、旱芹、欧洲防风草等)、藜科蔬菜(菠菜、唐莴苣等)、唇形蔬菜(紫苏、薄荷、罗勒等)、草莓、甘薯、山芋、芋头等。
[0101]
果树:仁果类(苹果、西洋梨、日本梨、木瓜)、核果类(桃、李子、油桃、梅子、黄桃、杏、西梅等)、柑橘类(温州蜜柑、橘子、柠檬、酸橙、葡萄柚等)、坚果类(栗子、胡桃、榛子、杏仁、腰果等)、浆果类(红莓苔、黑莓)、葡萄、柿子、橄榄、枇杷、香蕉、咖啡、海枣、椰子、油椰子。
[0102]
果树以外的树木:茶、桑、开花树类(杜鹃花、山茶花、八仙花、油茶、日本大茴香、樱桃、紫薇、金桂等)、行道树(桦木、银杏、丁香、枫树、栎、杨、紫荆、枫香、悬铃木、榉树、日本香柏、冷杉、日本铁杉、刺柏、松、云杉、红豆杉、榆树等)、珊瑚树、罗汉松、雪松、日本扁柏、巴豆、光叶石楠等。
[0103]
草坪:结缕草类(结缕草、沟叶结缕草等)、百慕大草类(狗牙根等)、剪股颖类(巨序剪股颖、匍匐剪股颖、旱地剪股颖等)、蓝草类(草地早熟禾、鸟草等)、羊茅类(高羊茅、紫羊茅、匍匐红羊茅等)、黑麦草(毒麦、黑麦草等)、野茅、梯牧草等。
[0104]
其他:花类(蔷薇、荷兰石竹、菊花、桔梗、丝石竹、大丁草、金盏花、鼠尾草属、碧冬茄属、马鞭草属、郁金香、龙胆、百合、三色紫罗兰、仙客来、兰花、铃兰草、薰衣草、紫罗兰、羽衣甘蓝、报春花属、大戟属、雏菊、兰属、秋海棠属等)、生物燃料植物(麻风树属、红花、亚麻荠属、柳枝稷、芒属、草芦、芦竹、洋麻、木薯、柳树等)、观赏植物等。
[0105]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控制动物害虫的方法,将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作用于目标有用植物、目标动物害虫或其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所述植物繁殖材料是籽苗、根茎、圃苗、插条或种子。
[0106]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相容性,适于控制害虫,特别是昆虫、螨虫、线虫,以及真菌、啮齿类、微生物等,其优选地适用于叶处理、土壤处理和种子、秧苗处理的组合物。
[010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保护目标有用植物以防动物害虫侵袭的方法,包括使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与目标有用植物或其环境、目标动物害虫或其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接触。
[0108]
术语“植物繁殖材料”应理解为指所有有繁殖能力的植物部分,例如种子,其能用于繁殖后者,以及植物性材料例如扦插条或块茎(例如马铃薯)。因此,本文中所使用的植物部分包括植物繁殖材料。可以提及的是例如种子、根、果实、块茎、鳞茎、根茎和植物部分。待从土壤中发芽后或出苗后抑制的发芽植株和有效植株。幼小植株可以在移植前通过浸渍进行全部或局部处理来进行保护。植物繁殖材料优选种子。
[010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控制动物害虫的方法,包括将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施用至种子、目标有用植物或植物生长的土壤或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011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保护有用植物以防动物害虫侵袭的方法,其包括在目标有用植物或其环境、目标动物害虫或其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上以任意希望顺序或同时地施用包含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的组合。
[0111]
采用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对有用植物的处理以常规处理方法直接进行,所述常规处理方法例如浸渍、浇灌、喷雾、弥雾、撒播、喷粉,成雾、发泡、涂覆、涂布、滴灌;在繁殖材料的情况下,尤其在种子的情况下,用于干种子处理的粉剂、种子处理用溶液剂、浆料处理用
水溶性粉末形式、通过结壳、通过一层或多层包衣等。
[0112]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用来保护有用植物或它们的繁殖材料。因此,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能够以常规方式,比如叶面喷雾施用至有用植物。
[0113]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不仅包括可用合适的装置施用于植物或植物繁殖材料的即用组合物,而且包括在施用之前必须用水稀释的市售浓缩液。
[0114]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不经稀释施用,也可以用水稀释施用。
[011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控制动物害虫的方法,包括分开、依次或同时施用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
[0116]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可施用于种子、植物或植物的果实或植物生长的土壤或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
[0117]
可以任意期望的方式来施用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例如种子包被、土壤浇灌和/或直接沟施和/或叶面喷施,以及在发芽前、发芽后或发芽前后施用。
[011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保护种子以防土壤昆虫和保护幼苗根和枝条以防土壤和叶面昆虫的方法,其包括在播种以前和/或催芽以后使种子与杀虫有效量的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接触。
[0119]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护种子、幼苗根和枝条以防土壤和叶面昆虫侵袭的方法,包括在播种以前和/或催芽以后使种子与本发明有效量的杀虫组合物接触。
[012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在植物繁殖材料和在之后生长的植物器官、植物部分和/或植物中防治或预防动物害虫的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施用于植物繁殖材料或其环境上。植物繁殖材料优选种子。
[0121]
大部分由害虫造成的对作物植物的损害早在种子,在存储期间以及种子被播入土壤后及在植物发芽期间或发芽后,被侵扰时就发生了。此阶段特别关键,因为正在生长植物的根和苗特别敏感,即使是微小的损害也可导致整株植物的死亡。因此,通过使用合适的组合物来保护种子和发芽植株是特别值得关注的。
[0122]
通过处理植物种子来防治害虫是很久以来已知的并且是不断改进的主题。然而,处理种子也带来了一系列不是总能找到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开发保护种子和发芽植物的方法,其可免除在种植后或植物出芽后再额外施用作物保护产品。另外,还需要优化所用活性化合物的量,从而可向种子和发芽植物提供最佳保护,以防止害虫侵袭,而所用的活性化合物不会损害植物本身。特别地,处理种子的方法也可考虑转基因植物的固有杀虫性质以使用最少作物保护产品达到对种子和发芽植物的最佳保护。
[0123]
因此,本发明还特别涉及一种通过用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处理种子而保护种子和发芽植物免受害虫侵袭的方法。本发明保护种子和发芽植物免于害虫侵袭的方法包括同时用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处理所述种子的方法。其还包括一种用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在不同时间处理所述种子的方法。
[0124]
一种预防或控制动物害虫的方法,将预期长出植物的种子在播种以前和/或催芽以后用协同增效有效量的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处理。
[0125]
本发明还涉及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用于处理种子以保护所述种子和由其长出的植物免于害虫侵袭的用途。
[0126]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经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处理从而获得保护免受害虫侵袭的种
子。
[0127]
本发明还涉及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同时处理的种子。本发明还涉及经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在不同时间处理的种子。对于经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在不同时间处理的种子,本发明杀虫组合物的各个活性化合物可在所述种子上的不同层中存在。其中,含有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的层可任选通过一个中间层分开。本发明还涉及其中将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作为涂层组分或作为涂层外的一层或多层附加层施用的种子。
[0128]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施用至任意生理状态的种子。优选种子处于足够耐久的状态,从而在处理过程中不受损坏。一般地,种子可以是收获自田间,移除自植物,分离自任何穗轴、茎、外皮和周围的果肉或其它非种子植物材料的种子。种子还可以优选是生物上稳定的,以达到处理不会对种子造成生物损害的程度。可以在种子收获和种子播种之间或在播种过程期间的任何时间处理施用至种子。种子还可以在处理之前或之后催芽。
[0129]
因此,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适合处理种子以保护种子而防止昆虫害虫,尤其是生活在土壤中的昆虫害虫,并保护所得植物的根和嫩芽以防土壤害虫和叶面害虫。
[0130]
一种保护作物以防动物害虫侵袭的方法,将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目标有用植物、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受动物害虫侵染以前和/或以后进行。
[0131]
经过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处理的种子可以被贮藏、管理、播种和耕作。
[0132]
种子处理能够通过以任意希望顺序或同时地对其施用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
[0133]
种子处理发生在未播种的种子上,术语“未播种的种子”意在包括处于种子收获与种子处于植物萌芽和生长目的播种在土地中之间任意时期的种子。优选地,处理在种子播种之前发生,从而所述播种种子已用所述组合预处理过。特别地,种子包衣或种子造粒在本发明组合的处理中是优选的。处理后,各组合中的成分附着至种子上并因此可用于虫害的防治。
[0134]
所述的种子选自大豆、小麦、大麦、黑麦、高粱、花生、向日葵、甘蔗、烟草、稻子、油菜、甜菜、番茄、豇豆、胡萝卜、棉花和玉米种子。
[0135]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可施用于种子、植物或植物的果实或植物生长的土壤或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
[0136]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控制动物害虫的方法,将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种子发芽前、发芽后或发芽前后施用至土壤和/或直接施用至与植物根部接触的土壤或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013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保护有用植物以防动物害虫侵袭的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施用于有用植物生长的环境、生境或贮存区域。植物生长的环境、生境是指能够使农作物生根、生长的支撑体,例如:土壤,水等,具体的原材料可以使用例如砂子、浮石、蛭石、硅藻土、琼胶、凝胶状物、高分子物质、石棉、木屑、树皮等。优选土壤。
[0138]
向土壤中施用药剂的方法,例如将液体药剂稀释于水中或不稀释直接施用于植物体的根部或育秧用的秧田中等方法,将颗粒剂散播到植物体的根部或者育秧的秧田中的方法有在播种前将粉剂、水分散粒剂等喷洒于土壤中并与土壤整体混合的方法,播种前或栽种植物体前将粉剂、水分散粒剂稀释后喷洒于种植孔、播种沟中,再进行播种的方法等。
[0139]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还可以与其它活性成分联合施用,所述其它活性成分例如杀真菌剂、杀细菌剂、引诱剂、杀昆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安全剂、肥料
或化学信息素等。
[014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保护有用作物以防动物害虫侵袭的方法,包括联合、分开或依次施用活性组分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在分开施用的情况下,顺序通常对防治措施的结果没有影响。
[0141]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或控制动物害虫的方法,将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作用于目标有用植物或其环境、目标动物害虫、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其它农药能够在施用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之前,与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同时地或在施用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之后相互独立地施用,而在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分开施用的情况下,各其它农药能够在施用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之前、与施用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同时地、在施用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之间或在施用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之后相互独立地施用。
[0142]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通常以以下剂量施用是常见的和有利的:
[0143]-对于叶部处理:0.1-10000g/ha,优选5-1000g/ha,更优选10-300g/ha,更加优选10-100g/ha;
[0144]-对于种子处理:2-200g/100kg种子,优选3-100g/100kg种子;
[0145]-对于土壤处理:0.1-10000g/ha,优选1-5000g/ha。
[0146]
上述剂量仅是一般性的示例性剂量,实际施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尤其是根据待处理的植物或作物的性质以及虫害情况来调整施用率。
[0147]
制剂实施例:
[0148][0149]
将活性组分、分散剂、润湿剂和水等各组分按照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5%硫虫酰胺+1%依维菌素的悬浮剂。
[0150][0151]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成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10%硫虫酰胺+1%依维菌素的可湿性粉剂。
[0152][0153][0154]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过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40%硫虫酰胺+2%依维菌素的水分散粒剂。
[0155][0156]
将活性组分、分散剂、润湿剂和水等各组分按照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25%硫虫酰胺+2%依维菌素的悬浮剂。
[0157][0158]
将活性组分、分散剂、润湿剂和水等各组分按照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5%硫虫酰胺+5%依维菌素的悬浮剂。
[0159][0160]
将上述组分按比例混合,并研磨、粉碎,制备成10%硫虫酰胺+5%依维菌素的可湿性粉剂。
[0161][0162]
将活性组分、分散剂、润湿剂和水等各组分按照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15%硫虫酰胺+3%依维菌素的油悬浮剂。
[0163][0164]
水相:
[0165][0166]
将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溶解在油酸甲酯中,加入聚苯乙烯得到油相;按照配方中的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水相;在搅拌下将油相加入水相得到5%硫虫酰胺+2%依维菌素的水乳剂。
[0167][0168]
将上述组分按比例混合,并研磨、粉碎,制备成12%硫虫酰胺+3%依维菌素的可湿性粉剂。
[0169][0170]
在混合器中,将磨细的活性成分均匀涂布到被聚乙二醇润湿的载体上,以此方式可获得10%硫虫酰胺+0.2%依维菌素的无尘包衣颗粒剂。
[0171][0172][0173]
将上述组分按比例混合,并研磨、粉碎,制备成20%硫虫酰胺+0.5%依维菌素的可湿性粉剂。
[0174][0175]
将活性组分与助剂混合并研磨,混合物用水润湿;将该混合物挤出,然后在空气流中干燥,得到0.5%硫虫酰胺+3%依维菌素的挤出颗粒剂。
[0176][0177]
将活性组分、分散剂、润湿剂和水等各组分按照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1%硫虫酰胺+2%依维菌素的悬浮剂。
[0178]
[0179][0180]
将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api)、依维菌素和solvesso
tm
200形成的油相加入含atlox
tm
4913的水溶液中,形成乳状液;然后加热并保温在50℃下加入催化剂反应2小时,冷却后得到依维菌素的微囊剂。
[0181]
atlox
tm
4913、分散剂lfh、消泡剂、尿素、硫虫酰胺和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并经砂磨,制备成含硫虫酰胺的悬浮剂。
[0182]
将得到的依维菌素的微囊剂加入硫虫酰胺的水悬浮剂中,搅拌均匀得到50%硫虫酰胺+5%依维菌素的微囊悬浮-悬浮剂。
[0183][0184]
将依维菌素溶解在solvesso
tm
200中,加入乙氧基化蓖麻油,得到依维菌素的乳油。
[0185]
将硫虫酰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以及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并经砂磨,制备成悬浮剂。
[0186]
将含依维菌素的油相加入到含硫虫酰胺的悬浮剂中,得到10%硫虫酰胺+2%依维菌素的悬浮乳剂。
[0187][0188]
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搅拌至得到透明均一相,得到8.2%硫虫酰胺+1.8%依维菌素的乳油。
[0189][0190]
将上述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并经砂磨,制备成13.5%硫虫酰胺+1.5%依维菌素的悬浮种衣剂。
[0191][0192]
[0193]
将活性组分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以及各种助剂与水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砂磨后,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制得悬浮剂,将得到的悬浮液经过流化床干燥得到12.5%硫虫酰胺+2.5%依维菌素的干悬浮剂。
[0194][0195]
将上述成分按照比例配制,搅拌均匀得到0.5%硫虫酰胺+0.5%依维菌素的超低容量液剂,该组合物不经稀释直接施用。
[0196]
以上实施例中配比为重量百分比。
[0197]
生物测试例:
[0198]
将不同的有效成分组合制成作物保护产品,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作物保护产品以及防治农业上抗性害虫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有通过大量实验才能知道。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由于明显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大大地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速度,是综合防治虫害的重要手段。
[0199]
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筛选试验,对硫虫酰胺和依维菌素的不同配比进行了大量试验以及效果性分析,发现在一定的配比范围内,所得到的杀虫组合物具有增益效果,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的简单相加,具体用以下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200]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54.7-2009)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7部分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0201]
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ctc),ctc《80为抗拮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0202]
计算公式如下:
[0203]
死亡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
[0204]
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00-对照组死亡率)*100
[0205]
将供试昆虫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y),处理浓度(mg/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lc
50
,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硫虫酰胺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0206]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
50
/供试药剂lc
50
)
×
100
[0207]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ati
×
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ati
×
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0208]
共毒系数(ctc)=(混剂ati/混剂tti)
×
100
[0209]
ctc《80表现为抗拮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试验1:对柑橘红蜘蛛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210]
试验参照ny/t1154.14-2009浸叶法,测定硫虫酰胺、依维菌素以及二者不同比例
的组合对试虫的室内生物活性。
[0211]
采用先浸叶后接虫的方法,将未接触任何药剂的大小一致的叶片在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泡5s后取出、自然晾干,放入养虫盒中,然后接上供试幼虫,在25℃条件下饲养,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所用试虫数为20头,同时设空白对照,于72h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
50
值。若对照死亡率大于10%,则视为无效试验。
[0212]
表1本发明组合物对柑橘红蜘蛛的毒力测定结果。
[0213]
表1
[0214][0215][0216]
从表1可知,硫虫酰胺与依维菌素的重量配比在15:1-1:10的范围内,对柑橘红蜘
蛛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这个范围内的混配均表现为显著的增益效果。
[0217]
试验2:对梨木虱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218]
试验参照ny/t1154.14-2009浸叶法,测定硫虫酰胺、依维菌素以及二者不同比例的组合对试虫的室内生物活性。
[0219]
采用先浸叶后接虫的方法,将未接触任何药剂的大小一致的叶片在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泡5s后取出、自然晾干,放入养虫盒中,然后接上供试幼虫,在25℃条件下饲养,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所用试虫数为20头,同时设空白对照,于72h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
50
值。若对照死亡率大于10%,则视为无效试验。
[0220]
表2本发明组合物对梨木虱的毒力测定结果。
[0221]
表2
[0222]
[0223]
从表2可知,硫虫酰胺与依维菌素的重量配比在15:1-1:10的范围内,对梨木虱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这个范围内的混配均表现为显著的增益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