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北墙及温室大棚

文档序号:26858625发布日期:2021-10-09 09:08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蓄热北墙及温室大棚

1.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室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热北墙及温室大棚。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日光温室在农业研究及生产中,越来越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业。日光温室通常由墙体、骨架及覆盖于骨架上的保温薄膜组成,传统的墙体由黏土砌筑而成,温室内温度自调节效果差,温度高时,需通风散热,温度低时,需补充热量。
3.为提高日光温室的温度自调节能力,近年来,具有蓄热北墙的日光温室应用而生。例如,专利号为201510153164.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主动蓄热式温室大棚,包括温室大棚骨架、覆盖在大棚骨架上的保温膜、与温室大棚骨架连接的主动蓄热后墙,主动蓄热后墙包括保温墙、设置在主动蓄热式温室大棚内的蓄热装置及风机,蓄热装置包括蓄热墙体及设置在蓄热墙体内的传热管,传热管的一端与风机的排气口连接,传热管的另一端与主动蓄热式温室大棚连通,风机的进气口将主动蓄热式温室大棚内的热空气吸入,并通过风机的排气口将热空气连续不断的输送至传热管中,传热管将热空气的热量传递给蓄热墙体,以实现蓄热。
4.然而,上述主动蓄热式温室大棚的主动蓄热后墙结构相对复杂,且通过风机实现强制热量交换,建设及运营成本高,建设施工周期长,难以推广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热北墙及温室大棚,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动蓄热式温室大棚建设及运营成本高,建设施工周期长,难以推广普及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蓄热北墙,用于温室大棚,所述蓄热北墙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水泥压力板层、发泡水泥蓄热层及复合聚苯板隔热层,所述水泥压力板层的厚度为8mm~20mm,发泡水泥蓄热层的厚度为150mm~350mm,复合聚苯板隔热层的厚度为80mm~120mm。
8.优选地,所述蓄热北墙的底部设置有基础支撑,所述基础支撑的宽度为160mm~360mm,高度为200mm~350mm,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设置于所述基础支撑上。
9.优选地,所述复合聚苯板隔热层向下延伸,形成地热隔热部,所述地热隔热部设置于所述基础支撑的外侧,且最低点低于所述基础支撑的最低点。
10.优选地,所述地热隔热部的最低点低于所述基础支撑的最低点250mm~350mm。
11.优选地,所述复合聚苯板隔热层的外侧还设置有水泥压力板防护层,所述水泥压力板防护层的厚度为8mm~12mm。
12.优选地,所述蓄热北墙相对地面的高度为3200mm~3500mm。
13.一种温室大棚,包括如上所述的蓄热北墙。
14.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热北墙及温室大棚,其有益效果
是:该蓄热北墙由依次设置的水泥压力板层、发泡水泥蓄热层及复合聚苯板隔热层组成。所述蓄热北墙建设时,首先用水泥压力板形成水泥压力板层,然后在水泥压力板层的外侧设置以复合聚苯板为主要材料的复合聚苯板隔热层,复合聚苯板隔热层与水泥压力板层之间形成浇筑空腔,向所述浇筑空腔内浇筑发泡水泥,待发泡水泥自然凝固后,形成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由于发泡水泥凝固后,仍然保留了大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当所述温室大棚内的温度较高时,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吸热,并在温室大棚的温度较低时,将热量释放,调节温室大棚内的温度平衡。所述复合聚苯板隔热层能够有效限制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降低热量损失。由于水泥压力板、复合聚苯板为预制板,且造价低廉,能够有效缩短该蓄热北墙的建设周期,降低温室大棚的造价,而且,温室大棚依靠自然的热量交换进行热量传递,无需投入其他电气设备,有效地降低运行成本,所以所述温室大棚能够被广泛的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15.图1是蓄热北墙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蓄热北墙100、水泥压力板层110、发泡水泥蓄热层120、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地热隔热部131、基础支撑140、水泥压力板防护层150。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18.请参看图1,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蓄热北墙100,用于温室大棚,所述蓄热北墙100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水泥压力板层110、发泡水泥蓄热层120及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所述水泥压力板层110的厚度为8mm~20mm,发泡水泥蓄热层120的厚度为150mm~350mm,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的厚度为80mm~120mm。
19.所述蓄热北墙100建设时,首先用水泥压力板形成水泥压力板层110,例如,选用厚度为8mm~20mm的预制的水泥压力板,直立固定,形成所述水泥压力板层110。然后在水泥压力板层110的外侧设置以复合聚苯板为主要材料的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例如,选用厚度为80mm~120mm的预制的复合聚苯板,直立固定,形成所述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所述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与所述水泥压力板层110之间形成浇筑空腔,向所述浇筑空腔内浇筑发泡水泥,待发泡水泥自然凝固后,形成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120。
20.由于发泡水泥凝固后,仍然保留了大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当温室大棚内的温度较高时,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120吸热,并在温室大棚内的温度较低时,将热量释放,调节温室大棚内的温度平衡。所述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能够有效限制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120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降低热量损失。由于水泥压力板、复合聚苯板为预制板,且造价低廉,仅需要向所述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与所述水泥压力板层110之间形成的浇筑空腔内浇筑发泡水泥,即可完成所述蓄热北墙100的建设,有效缩短该蓄热北墙100的建设周期,降低温室大棚的造价,而且,该温室大棚依靠自然的热量交换进行热量传递,无需投入其他电气设备,有效地降低运行成本,所以能够被广泛的推广普及。
21.一实施例中,所述蓄热北墙100的底部设置有基础支撑140,所述基础支撑140的宽
度为160mm~360mm,高度为200mm~350mm,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120设置于所述基础支撑140上。所述基础支撑140由钢筋混凝土形成,主要用于支撑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120,提高所述蓄热北墙100的强度及稳定性。建设时,首先夯实底面,并在底面上开设长槽,用钢筋混凝土浇筑长槽,形成所述基础支撑140,建设过程简单,成本低。
22.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向下延伸,形成地热隔热部131,所述地热隔热部131设置于所述基础支撑140的外侧,且最低点低于所述基础支撑140的最低点,例如,所述地热隔热部的最低点低于所述基础支撑的最低点250mm~350mm。所述地热隔热部131用于抑制所述蓄热日光温室内热量通过地面以下土壤流失,进一步提高所述蓄热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建设时,地面夯实后,开设长槽,长槽的外侧开设深度为250mm~350mm的地沟,将复合聚苯板底部插入地沟中,形成所述地热隔热部131。
23.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的外侧还设置有水泥压力板防护层150,所述水泥压力板防护层150的厚度为8mm~12mm。所述水泥压力板防护层150由厚度为8mm~12mm的水泥压力板形成,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的隔热性能,另一方面,保护所述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降低所述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的老化损耗速率。
24.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蓄热北墙相对地面的高度为3200mm~3500mm。
25.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温室大棚,包括如上所述的蓄热北墙100。例如,所述温室大棚包括蓄热北墙100及支撑骨架,支撑骨架架设于所述蓄热北墙100上。
26.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