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测试航道工程鱼类庇护所生境适宜度的水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37723发布日期:2021-11-10 02:32阅读:85来源:国知局
用于测试航道工程鱼类庇护所生境适宜度的水槽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鱼类行为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测试航道工程鱼类庇护所生境适宜度的水槽。


背景技术:

2.水路运输是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航道修建、疏浚、整治等航道工程的建设则是维持水路运输畅通的必要保障。然而在各项航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爆破、挖沙、打桩等施工作业带来的悬浮物、冲击波、水下振动和噪声等均会对相应水域的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正常活动甚至生存率造成明显的影响。因此在航道工程施工江段附近选择合适的不受影响的水域营造鱼类等水生生物庇护所是一种能够兼顾工程施工和和水生生物保护的有力措施。然而当前在鱼类庇护所的营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主观性,营造出的鱼类庇护所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保护目标生物的生境需求,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也难以实现生物保护的初衷。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开发一种用于测试航道工程鱼类庇护所生境适宜度的实验装置,能够准确测试鱼类对各种生境营造的适宜性和偏好性,从而为未来更加适宜的航道工程鱼类庇护所营造提供理论指导,为生态友好型航道工程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测试航道工程鱼类庇护所生境适宜度的水槽,结构简单,采用在测试水槽两端分别设置造流装置和消波装置,位于测试水槽外的提升机构用于开闭或安装第一拦鱼门和第二拦鱼门,造流装置和消波装置相互连通形成回路,造流装置制造稳定的水流向消波装置一端流动,消波装置对流动水体的波纹进行消解后回流至造流装置,试验鱼位于测试水槽内被第一拦鱼门和第二拦鱼门阻隔,在测试区内生活,观测鱼类生活规律及偏好确定适宜的生活环境,为航道工程鱼类庇护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指导,操作简单方便。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测试航道工程鱼类庇护所生境适宜度的水槽,它包括测试水槽、提升机构、造流装置和消波装置;所述提升机构的支撑臂位于测试水槽外一侧,提拉绳与测试水槽内的第一拦鱼门连接,造流装置和消波装置分别位于测试水槽两端的槽体内;第一拦鱼门和造流装置之间的测试水槽内设置启动区,消波装置和第二拦鱼门之间的测试水槽内设置消波区,测试区位于第一拦鱼门和第二拦鱼门之间。
5.所述测试水槽为上侧开口的槽体,位于测试区设置多个向外凸的生境槽与测试水槽连通。
6.多个所述的生境槽位于测试水槽两侧相互对称。
7.所述第一拦鱼门和第二拦鱼门皆为网孔板,位于网孔板上侧设置吊环,提拉绳与吊环连接,第一拦鱼门和第二拦鱼门分别与测试水槽内壁的滑槽滑动配合。
8.所述测试水槽内的水流从启动区向测试区流动,在测试水槽与生境槽连通处形成缓流。
9.所述提升机构包括与支撑臂转动配合的旋转臂、与旋转臂连接的滑轮,以及与滑轮配合的提拉绳。
10.所述支撑臂位于第一拦鱼门和第二拦鱼门之间,旋转臂向一侧转动至第一拦鱼门或第二拦鱼门上部。
11.所述造流装置两端固定于测试水槽内壁,制造稳定流速的流水。
12.所述消波装置为斜坡式消波,对水波进行消解。
13.一种用于测试航道工程鱼类庇护所生境适宜度的水槽,它包括测试水槽、提升机构、造流装置和消波装置;提升机构的支撑臂位于测试水槽外一侧,提拉绳与测试水槽内的第一拦鱼门连接,造流装置和消波装置分别位于测试水槽两端的槽体内;第一拦鱼门和造流装置之间的测试水槽内设置启动区,消波装置和第二拦鱼门之间的测试水槽内设置消波区,测试区位于第一拦鱼门和第二拦鱼门之间。结构简单,通过在测试水槽两端分别设置造流装置和消波装置,位于测试水槽外的提升机构用于开闭或安装第一拦鱼门和第二拦鱼门,造流装置和消波装置相互连通形成回路,通过造流装置制造稳定的水流向消波装置一端流动,通过消波装置对流动水体的波纹进行消解后回流至造流装置,试验鱼位于测试水槽内被第一拦鱼门和第二拦鱼门阻隔,在测试区内生活,观测鱼类生活规律及偏好确定适宜生活环境,为航道工程鱼类庇护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指导,操作简单方便。
14.在优选的方案中,测试水槽为上侧开口的槽体,位于测试区设置多个向外凸的生境槽与测试水槽连通。结构简单,使用时,在生境槽内营造仿生态鱼类环境,当鱼类从测试水槽进入到测试区后,再进入与其连通的生境槽内。
15.在优选的方案中,多个生境槽位于测试水槽两侧相互对称。结构简单,使用时,位于测试水槽两侧相互对称的生境槽布设不同的仿生态鱼类环境,且仿生态鱼类环境区别较小,有利于更细致的区分鱼类适宜的生活环境,还有利于同步观测鱼类顺流或逆流下的生活区别。
16.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一拦鱼门和第二拦鱼门皆为网孔板,位于网孔板上侧设置吊环,提拉绳与吊环连接,第一拦鱼门和第二拦鱼门分别与测试水槽内壁的滑槽滑动配合。结构简单,使用时,第一拦鱼门和第二拦鱼门采用网孔板,其网孔阻挡鱼类和杂物通过;安装或试验时,采用提升机构分别依次与第一拦鱼门和第二拦鱼门实现提升安装或开闭,安装时,第一拦鱼门和第二拦鱼门位于测试水槽内壁凹进的滑槽内,提升时稳定不易卡滞。
17.在优选的方案中,测试水槽内的水流从启动区向测试区流动,在测试水槽与生境槽连通处形成缓流。结构简单,使用时,向测试水槽外凸出的生境槽与测试水槽连通,在水流经过时,测试水槽与生境槽连通处形成缓流,提供鱼类在缓流中的生活环境。
18.在优选的方案中,提升机构包括与支撑臂转动配合的旋转臂、与旋转臂连接的滑轮,以及与滑轮配合的提拉绳。结构简单,使用时,提拉绳一端与第一拦鱼门上的吊环连接,施加提拉绳另一端的拉力将第一拦鱼门升高,释放提拉绳降低第一拦鱼门的高度,安装开闭时省力。
19.在优选的方案中,支撑臂位于第一拦鱼门和第二拦鱼门之间,旋转臂向一侧转动至第一拦鱼门或第二拦鱼门上部。结构简单,使用时,位于第一拦鱼门和第二拦鱼门之间的
支撑臂,在旋转臂分别向两侧转动时,旋转臂均可转向到第一拦鱼门和第二拦鱼门上部,实现同一提升机构均可操作第一拦鱼门和第二拦鱼门提升和开启,适应性好,成本低。
20.在优选的方案中,造流装置两端固定于测试水槽内壁,制造稳定流速的流水。结构简单,使用时,造流装置制造的稳定流速模拟航道流速,使水流趋于航道实际流速,有利于提高测试的真实性。
21.在优选的方案中,消波装置为斜坡式消波,对水波进行消解。结构简单,使用时,造流装置造成的水流流向消波装置,通过消波装置消解后再次进入到造流装置,形成循环流动,节能。
22.一种用于测试航道工程鱼类庇护所生境适宜度的水槽,它包括测试水槽、提升机构、造流装置和消波装置,通过在测试水槽两端分别设置造流装置和消波装置,位于测试水槽外的提升机构用于开闭或安装第一拦鱼门和第二拦鱼门,造流装置和消波装置相互连通形成回路,通过造流装置制造稳定的水流向消波装置一端流动,通过消波装置对流动水体的波纹进行消解后回流至造流装置,试验鱼位于测试水槽内被第一拦鱼门和第二拦鱼门阻隔,在测试区内生活。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航道工程鱼类庇护环境营造时无鱼类适宜性和偏好准确数据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观测鱼类生活规律及偏好确定适宜生活环境,为航道工程鱼类庇护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指导,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测试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测试水槽1,第一拦鱼门13,第二拦鱼门14,测试区11,生境槽12,启动区15,消波区16,提升机构2,支撑臂21,旋转臂22,滑轮23,提拉绳24,造流装置3,消波装置4。
具体实施方式
27.如图1~图2中,一种用于测试航道工程鱼类庇护所生境适宜度的水槽,它包括测试水槽1、提升机构2、造流装置3和消波装置4;所述提升机构2的支撑臂21位于测试水槽1外一侧,提拉绳24与测试水槽1内的第一拦鱼门13连接,造流装置3和消波装置4分别位于测试水槽1两端的槽体内;第一拦鱼门13和造流装置3之间的测试水槽1内设置启动区15,消波装置4和第二拦鱼门14之间的测试水槽1内设置消波区16,测试区11位于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之间。结构简单,通过在测试水槽1两端分别设置造流装置3和消波装置4,位于测试水槽1外的提升机构2用于开闭或安装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造流装置3和消波装置4相互连通形成回路,通过造流装置3制造稳定的水流向消波装置4一端流动,通过消波装置4对流动水体的波纹进行消解后回流至造流装置3,试验鱼位于测试水槽1内被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阻隔,在测试区11内生活,观测鱼类生活规律及偏好确定适宜生活环境,为航道工程鱼类庇护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指导,操作简单方便。
2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测试水槽1为上侧开口的槽体,位于测试区11设置多个向外凸的生境槽12与测试水槽1连通。结构简单,使用时,在生境槽12内营造仿生态鱼类环境,当鱼类从测试水槽1进入到测试区11后,再进入与其连通的生境槽12内。
29.优选地,生境槽12内主要布设细沙、水草、砾石,或细沙、水草、砾石的混合体构成仿生态鱼类环境。
30.优选的方案中,多个所述的生境槽12位于测试水槽1两侧相互对称。结构简单,使用时,位于测试水槽1两侧相互对称的生境槽12布设不同的仿生态鱼类环境,且仿生态鱼类环境区别较小,有利于更细致的区分鱼类适宜的生活环境,还有利于同步观测鱼类顺流或逆流下的生活区别。
3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皆为网孔板,位于网孔板上侧设置吊环,提拉绳24与吊环连接,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分别与测试水槽1内壁的滑槽滑动配合。结构简单,使用时,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采用网孔板,其网孔阻挡鱼类和杂物通过;安装或试验时,采用提升机构2分别依次与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实现提升安装或开闭,安装时,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位于测试水槽1内壁凹进的滑槽内,提升时稳定不易卡滞。
32.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测试水槽1内的水流从启动区15向测试区11流动,在测试水槽1与生境槽12连通处形成缓流。结构简单,使用时,向测试水槽1外凸出的生境槽12与测试水槽1连通,在水流经过时,测试水槽1与生境槽12连通处形成缓流,提供鱼类在缓流中的生活环境。
33.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提升机构2包括与支撑臂21转动配合的旋转臂22、与旋转臂22连接的滑轮23,以及与滑轮23配合的提拉绳24。结构简单,使用时,提拉绳24一端与第一拦鱼门13上的吊环连接,施加提拉绳24另一端的拉力将第一拦鱼门13升高,释放提拉绳24降低第一拦鱼门13的高度,安装开闭时省力。
34.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支撑臂21位于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之间,旋转臂22向一侧转动至第一拦鱼门13或第二拦鱼门14上部。结构简单,使用时,位于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之间的支撑臂21,在旋转臂22分别向两侧转动时,旋转臂22均可转向到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上部,实现同一提升机构2均可操作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提升和开启,适应性好,成本低。
35.优选地,旋转臂22一端的转动座与支撑臂21转动配合,远离转动座一端的旋转臂22上连接有拉扯绳,利用拉扯绳拉动旋转臂22转动。
3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造流装置3两端固定于测试水槽1内壁,制造稳定流速的流水。结构简单,使用时,造流装置3制造的稳定流速模拟航道流速,使水流趋于航道实际流速,有利于提高测试的真实性。
3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消波装置4为斜坡式消波,对水波进行消解。结构简单,使用时,造流装置3造成的水流流向消波装置4,通过消波装置4消解后再次进入到造流装置3,形成循环流动,节能。
38.一种用于测试航道工程鱼类庇护所生境适宜度的水槽,它包括测试水槽1、提升机构2、造流装置3和消波装置4;所述提升机构2的支撑臂21位于测试水槽1外一侧,提拉绳24与测试水槽1内的第一拦鱼门13连接,造流装置3和消波装置4分别位于测试水槽1两端的槽体内;第一拦鱼门13和造流装置3之间的测试水槽1内设置启动区15,消波装置4和第二拦鱼门14之间的测试水槽1内设置消波区16,测试区11位于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之间。结构简单,通过在测试水槽1两端分别设置造流装置3和消波装置4,位于测试水槽1外的提
升机构2用于开闭或安装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造流装置3和消波装置4相互连通形成回路,通过造流装置3制造稳定的水流向消波装置4一端流动,通过消波装置4对流动水体的波纹进行消解后回流至造流装置3,试验鱼位于测试水槽1内被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阻隔,在测试区11内生活,观测鱼类生活规律及偏好确定适宜生活环境,为航道工程鱼类庇护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指导,操作简单方便。
39.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测试水槽1为上侧开口的槽体,位于测试区11设置多个向外凸的生境槽12与测试水槽1连通。结构简单,使用时,在生境槽12内营造仿生态鱼类环境,当鱼类从测试水槽1进入到测试区11后,再进入与其连通的生境槽12内。
40.优选地,生境槽12内主要布设细沙、水草、砾石,或细沙、水草、砾石的混合体构成仿生态鱼类环境。
41.在优选的方案中,多个所述的生境槽12位于测试水槽1两侧相互对称。结构简单,使用时,位于测试水槽1两侧相互对称的生境槽12布设不同的仿生态鱼类环境,且仿生态鱼类环境区别较小,有利于更细致的区分鱼类适宜的生活环境,还有利于同步观测鱼类顺流或逆流下的生活区别。
42.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皆为网孔板,位于网孔板上侧设置吊环,提拉绳24与吊环连接,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分别与测试水槽1内壁的滑槽滑动配合。结构简单,使用时,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采用网孔板,其网孔阻挡鱼类和杂物通过;安装或试验时,采用提升机构2分别依次与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实现提升安装或开闭,安装时,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位于测试水槽1内壁凹进的滑槽内,提升时稳定不易卡滞。
43.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测试水槽1内的水流从启动区15向测试区11流动,在测试水槽1与生境槽12连通处形成缓流。结构简单,使用时,向测试水槽1外凸出的生境槽12与测试水槽1连通,在水流经过时,测试水槽1与生境槽12连通处形成缓流,提供鱼类在缓流中的生活环境。
44.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提升机构2包括与支撑臂21转动配合的旋转臂22、与旋转臂22连接的滑轮23,以及与滑轮23配合的提拉绳24。结构简单,使用时,提拉绳24一端与第一拦鱼门13上的吊环连接,施加提拉绳24另一端的拉力将第一拦鱼门13升高,释放提拉绳24降低第一拦鱼门13的高度,安装开闭时省力。
45.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支撑臂21位于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之间,旋转臂22向一侧转动至第一拦鱼门13或第二拦鱼门14上部。结构简单,使用时,位于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之间的支撑臂21,在旋转臂22分别向两侧转动时,旋转臂22均可转向到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上部,实现同一提升机构2均可操作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提升和开启,适应性好,成本低。
46.优选地,旋转臂22一端的转动座与支撑臂21转动配合,远离转动座一端的旋转臂22上连接有拉扯绳,利用拉扯绳拉动旋转臂22转动。
47.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造流装置3两端固定于测试水槽1内壁,制造稳定流速的流水。结构简单,使用时,造流装置3制造的稳定流速模拟航道流速,使水流趋于航道实际流速,有利于提高测试的真实性。
48.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消波装置4为斜坡式消波,对水波进行消解。结构简单,使用
时,造流装置3造成的水流流向消波装置4,通过消波装置4消解后再次进入到造流装置3,形成循环流动,节能。
49.如上所述的用于测试航道工程鱼类庇护所生境适宜度的水槽,安装使用时,在测试水槽1两端分别设置造流装置3和消波装置4,位于测试水槽1外的提升机构2用于开闭或安装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造流装置3和消波装置4相互连通形成回路,造流装置3制造稳定的水流向消波装置4一端流动,消波装置4对流动水体的波纹进行消解后回流至造流装置3,试验鱼位于测试水槽1内被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阻隔,在测试区11内生活,观测鱼类生活规律及偏好确定适宜生活环境,为航道工程鱼类庇护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指导,操作简单方便。
50.使用时,在生境槽12内营造仿生态鱼类环境,当鱼类从测试水槽1进入到测试区11后,再进入与其连通的生境槽12内。
51.使用时,位于测试水槽1两侧相互对称的生境槽12布设不同的仿生态鱼类环境,且仿生态鱼类环境区别较小,有利于更细致的区分鱼类适宜的生活环境,还有利于同步观测鱼类顺流或逆流下的生活区别。
52.使用时,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采用网孔板,其网孔阻挡鱼类和杂物通过;安装或试验时,采用提升机构2分别依次与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实现提升安装或开闭,安装时,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位于测试水槽1内壁凹进的滑槽内,提升时稳定不易卡滞。
53.使用时,向测试水槽1外凸出的生境槽12与测试水槽1连通,在水流经过时,测试水槽1与生境槽12连通处形成缓流,提供鱼类在缓流中的生活环境。
54.使用时,提拉绳24一端与第一拦鱼门13上的吊环连接,施加提拉绳24另一端的拉力将第一拦鱼门13升高,释放提拉绳24降低第一拦鱼门13的高度,安装开闭时省力。
55.使用时,位于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之间的支撑臂21,在旋转臂22分别向两侧转动时,旋转臂22均可转向到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上部,实现同一提升机构2均可操作第一拦鱼门13和第二拦鱼门14提升和开启,适应性好,成本低。
56.使用时,造流装置3制造的稳定流速模拟航道流速,使水流趋于航道实际流速,有利于提高测试的真实性。
57.使用时,造流装置3造成的水流流向消波装置4,通过消波装置4消解后再次进入到造流装置3,形成循环流动,节能。
58.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