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麦锈病接种的保湿装置

文档序号:27157646发布日期:2021-10-30 09:0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小麦锈病接种的保湿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小麦锈病实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小麦锈病接种的保湿装置。


背景技术:

2.小麦是世界性的粮食作物,为全球约35%

40%人口的主食,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小麦种植面积在2400万hm2左右,常年总产量为1.3亿吨左右,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7%。
3.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日益明显,极端温度、干旱和洪涝等灾害频繁发生,小麦锈病等多种病害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我国小麦产业的发展,流行年份可减产20

30%,严重田块甚至绝收,给我国小麦生产带来重大损失,严重威胁着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4.选育和应用小麦抗锈病品种是防治小麦锈病的一种经济、高效且环境友好的手段,为了更好的研究小麦锈病的发生规律和致病机理,以加快小麦抗锈病品种(品系)的选育进程,我们需要在实验室内进行小麦锈病人工接菌试验,在对小麦进行接种、喷雾后需要保湿24小时,所以就需要提供一项有效的保湿技术。
5.现有技术中的保湿装置存在一定的缺点,如通过电机实现密封进而实现保湿效果,但是设置电机会增加整个装置生产成本,且部分结构复杂,后期维护时为工作人员带来不便;其次,现有的保湿装置灵活性差,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小麦锈病接种的保湿装置。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用于小麦锈病接种的保湿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安装有圆形底板,所述圆形底板上端的正中间固定连接有圆柱杆,所述圆柱杆的最上端转动连接有圆形顶板,所述圆形底板与圆形顶板之间设有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且所述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与圆形底板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与圆形顶板的底部相抵,所述第二弧形板与圆形底板的上端相抵,所述第二弧形板与圆形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圆形顶板上端的正中间安装有把手,所述圆柱杆上转动连接有多个置物板,所述底座的底端对称安装有四个车轮,所述底座的下端设有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的内部与四个车轮之间设有锁定机构,所述底座的右端设有贯穿第一矩形槽的第二矩形槽,所述底座的右侧上端中间设有与第二矩形槽相贯通的竖槽,所述竖槽的内壁上端转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最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下方啮合连接有安装在竖槽内壁上的第二齿轮。
9.优选地,所述圆柱杆的外部套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贯穿多个置物板并与其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矩形槽内部的锁定板,所述锁定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四个车轮相配的锁定杆,所述锁定板的上端与第一矩形槽的内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所述锁定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楔形块,所述第一矩形槽的内顶部滑动连接有与第一楔形块相匹配的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二楔形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矩形槽的底部滑动连接的齿条板,且所述齿条板与第二齿轮为啮合连接。
11.优选地,所述锁定杆靠近车轮的一侧与车轮相抵,且所述车轮的外层为弹性橡胶材质。
12.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均为半圆弧形,所述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的两端均设有磁封条,且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外壁安装有挂钩。
13.优选地,所述把手呈t型形状,且所述把手上套设有防滑套。
14.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转动把手,使得第二弧形板转动并打开装置,将盆栽麦苗放置于置物板上,转动置物板,可将其未放置麦苗的部分转出,继续进行放置,放置完成后,转动把手,使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磁封条吸合,实现装置内部封闭进行保湿,当需要移动装置时,转动下拉拉杆,在锁定机构的作用下,锁定杆对车轮解除锁定,同理当结束移动后,往回恢复拉杆,实现对车轮的锁定,并用挂钩将拉杆进行固定,使装置保持稳定。
15.通过设置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手动转动把手即可实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形成密封的空间,且通过磁封条可以保证密封空间的稳定性,从而实现保湿的效果,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其次,本实用新型方便对底座进行移动,从而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灵活性,为使用者带来方便,且可以对车轮进行限位,保证底座放置时的稳定性,且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小麦锈病接种的保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小麦锈病接种的保湿装置的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俯视示意图;
18.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9.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20.图中:1底座、2圆形底板、3第一弧形板、4第二弧形板、5圆形顶板、6把手、7圆柱杆、8置物板、9拉杆、10挂钩、11车轮、12锁定杆、13齿条板、14第一矩形槽、15竖槽、16第一齿轮、17第二齿轮、18锁定板、19第二矩形槽、20弹簧、21第一楔形块、22第二楔形块、23连接筒。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参照图1

4,一种用于小麦锈病接种的保湿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安装有圆形底板2,圆形底板2上端的正中间固定连接有圆柱杆7,圆柱杆7的最上端转动连接有圆形顶板5,圆形底板2与圆形顶板5之间设有第一弧形板3和第二弧形板4,且第一弧形板3与第二弧形板4为转动连接,第一弧形板3与圆形底板2为固定连接,第一弧形板3与圆形顶板5
的底部相抵,第二弧形板4与圆形底板2的上端相抵,第二弧形板4与圆形顶板5固定连接;
23.圆形顶板5上端的正中间安装有把手6,把手6用来转动圆形顶板5和第二弧形板4,从而实现装置的封闭;圆柱杆7上转动连接有多个置物板8,置物板8用来放置实验用的盆栽麦苗;底座1的底端对称安装有四个车轮11,车轮11可实现装置的移动功能;底座1的下端设有第一矩形槽14,第一矩形槽14的内部与四个车轮11之间设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是用来实现对四个车轮11的限位锁定,使装置整体保持稳定;
24.底座1的右端设有贯穿第一矩形槽14的第二矩形槽19,底座1的右侧上端中间设有与第二矩形槽19相贯通的竖槽15,竖槽15的内壁上端转动连接有拉杆9,拉杆9用来拉动装置的移动;拉杆9的最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6,第一齿轮16下方啮合连接有安装在竖槽15内壁上的第二齿轮17,拉杆9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6和第二齿轮17转动,从而实现齿条板13的左右移动;
25.本实用新型中,圆柱杆7的外部套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连接筒23,连接筒23贯穿多个置物板8并与其固定连接,连接筒23使得多个置物板8形成一体结构,即当转动其中一个置物板8,即可实现全部的转动;锁定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矩形槽14内部的锁定板18,锁定板1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四个车轮11相配的锁定杆12;
26.锁定板18的上端与第一矩形槽14的内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20,弹簧20的弹力可以使锁定板18带动锁定杆12向上移动,从而解除对车轮11锁定;锁定板1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楔形块21,第一矩形槽14的内顶部滑动连接有与第一楔形块21相匹配的第二楔形块22,通过第一楔形块21与第二楔形块22之间的相切移动实现对锁定板18的向下推动;第二楔形块2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矩形槽19的底部滑动连接的齿条板13,且齿条板13与第二齿轮17为啮合连接;
27.锁定杆12靠近车轮11的一侧与车轮11相抵,且车轮11的外层为弹性橡胶材质,此处的相抵是指锁定杆12与车轮11外层的弹性橡胶材质相抵,且弹性橡胶材质发生一定的形变;第一弧形板3与第二弧形板4均为半圆弧形,第一弧形板3与第二弧形板4的两端均设有磁封条,第一弧形板3两端的磁封条为s极,第二弧形板4两端的磁封条为n极,当保湿装置处于完全打开和封闭状态时,对应的磁封条处于相吸状态;且第一弧形板3的外壁安装有挂钩10,挂钩10用来将拉杆9进行固定;把手6呈t型形状,且把手6上套设有防滑套,防止转动把手6时脱手。
28.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当小麦锈病实验进行到保湿这一步骤时,手动转动把手6,圆形顶板5转动带动第二弧形板4转动,使装置打开,将喷雾后的盆栽麦苗放置于置物板8上,手动转动置物板8,可将其未放置麦苗的部分转出,再继续进行放置,放置工作完成后,转动把手6,使第二弧形板4与第一弧形板3的磁封条吸合,实现对装置内部空间的封闭,达到保湿效果;
29.当需要对装置整体进行移动时,转动下拉拉杆9,使得第一齿轮16和第二齿轮17转动并带动齿条板13和第二楔形块22向右移动,在弹簧20的弹力恢复作用下,锁定板18往上滑动,解除锁定杆12对车轮11的锁定,进而可以通过拉杆9将装置移动到需要的地方;
30.当结束移动后,将拉杆9往回恢复,同样在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和齿条板13的作用下,第二楔形块22向左滑动,挤压第一楔形块21和锁定板18向下移动(此时弹簧20处于拉伸状态),使得锁定杆12与车轮11相抵锁定,并用挂钩10将拉杆9进行固定住,实现装置锁
定的稳定性。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