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种薯切块装置

文档序号:29706943发布日期:2022-04-16 15:5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铃薯种薯切块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马铃薯种薯切块装置。


背景技术:

2.催芽是早春保护地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过程中一个防病、高产、早熟的重要措施,具有延长马铃薯生育期,促进提早出苗和提早结薯的作用。切块催芽不仅能够通过增加薯块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促进块茎内外气体的交换叫打破休眠,还可以通过改变切块方法使每一个切块都带有顶端优势的芽眼而提早发芽。
3.在现有技术中,马铃薯的种薯切块装置,通常只配备有一字型切刀或十字形切刀,只能将种薯分切为固定的2块或4块,无法根据马铃薯的大小进行选择切块数量,造成马铃薯种薯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铃薯种薯切块装置,可以根据马铃薯的重量区分大小,根据马铃薯的大小切割成不同块数,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降低了劳动强度。
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马铃薯种薯切块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有带动马铃薯移动的输送带,且输送带的表面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分拣马铃薯的分拣机构,且分拣机构远离输送带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分切马铃薯的冲切机构。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拣机构包括挡板,所述挡板通过弹簧转轴与壳体转动连接设置,所述壳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三个倾斜设置的导向板,且位于上方的两个导向板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弹力系数不同的压缩弹簧,位于上方两个所述导向板的下表面均滑动连接有锥形块,且锥形块与压缩弹簧相抵设置。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冲切机构包括三个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分别靠近三个导向板设置,所述电动推杆的上端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设置,且电动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切刀,所述壳体靠近电动推杆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底板,所述电动推杆的下端还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磁铁。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板为磁性金属材质,且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切刀匹配的刀槽。
9.作为优选方案,三个所述切刀分别为一字型切刀、十字形切刀和“艹”字形切刀。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内设有消毒液槽,且消毒液槽位于底板下方设置。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与壳体相抵设置,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电动推杆电性连接设置。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选装置包括分选盒、连接在分选盒底面的摄像头和固定连接在分选盒底部的机械手。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选盒内安装有处理器模块和控制器模块,所述摄像头的信
号输入端与处理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电性连接,控制器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机械手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
1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马铃薯种薯切块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5.1、在该种马铃薯种薯切块装置中,通过设置分拣机构,可以根据马铃薯的重量对马铃薯进行分拣,从而将不同大小的马铃薯分别输送至不同的切刀的冲切机构下方,实现了根据马铃薯的大小进行选择切块数量,避免造成马铃薯种薯的浪费。
16.2、在该种马铃薯种薯切块装置中,通过设置磁铁配合底板,可以在冲切完成后,利用磁铁带动底板转动,从而时底板由水平状态转变为倾斜状态,使冲切后的马铃薯移动至下一工序,提高了自动化水平,降低了用户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消毒液槽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板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分选装置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壳体;2、输送带;3、分拣机构;301、挡板;302、导向板; 303、压缩弹簧;304、锥形块;4、冲切机构;401、电动推杆;402、切刀; 403、底板;404、连接杆;405、磁铁;5、消毒液槽;6、分选装置;601、分选盒;602、摄像头;603、机械手;604、处理器模块;605、控制器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24.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有带动马铃薯移动的输送带2,且输送带2的表面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的表面开设有凹槽,用于带动马铃薯在分拣机构3上移动,并非将马铃薯放置在输送带2上,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分拣马铃薯的分拣机构3,且分拣机构3远离输送带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分切马铃薯的冲切机构4,在使用时,利用其他输送装置将马铃薯输送至马铃薯种薯切块装置附近,然后输送带2带动限位块移动,并使马铃薯卡入限位块的凹槽中,这样可以使输送带2带动马铃薯在挡板301 上移动。
25.如图2-4所示,分拣机构3包括横截面为门字形的挡板301,挡板301通过弹簧转轴与壳体1转动连接设置,弹簧转轴的弹力带动挡板301向上转动,即图中的顺时针方向,并且挡板301受到弹簧转轴转动范围的限制,在非工作状态时,挡板301处于锥形块304的上方,壳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三个倾斜设置的导向板302,三个导向板302的倾斜角度不同,且三个导向板302靠近挡板301一端的水平位置高于导向板302远离挡板301一端的水平位置,位于上方的两个导向板302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弹力系数不同的压缩弹簧303,位于最上方的压缩弹簧303的弹力系数小于位于下方的压缩弹簧303的弹力系数,位于上方两个导向板302的下表面均滑动连接有锥形块304,且锥形块304 与压缩弹簧303相抵设置,在输送带2配合限位块带动马铃薯移动至,挡板301 上后,若马铃薯的重量较小,马铃薯加上挡板301
的自重无法带动锥形块304 克服弹簧转轴和压缩弹簧303的弹力,则马铃薯移动至位于最上方的导向板 302上,若马铃薯加上挡板301的自重克服了弹簧转轴和位于最上方的压缩弹簧303的弹力,这时挡板301继续在马铃薯的重力作用下转动并与下方的锥形块304搭接,此时挡板301处于水平状态,马铃薯在惯性的作用下在挡板301 上滚动,若此时铃薯加上挡板301的自重克服了弹簧转轴和位于下方的压缩弹簧303的弹力,则挡板301继续转动,并与最下方的导向板302搭接,并使马铃薯沿着最下方的导向板302滚动到冲切机构4上,若无法克服弹簧转轴和位于下方的压缩弹簧303的弹力,则马铃薯会沿着中间的导向板302滚动到冲切机构4上。
26.如图2-3所示,冲切机构4包括三个电动推杆401,且电动推杆401分别靠近三个导向板302设置,电动推杆401的上端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设置,且电动推杆4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切刀402,壳体1靠近电动推杆40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底板403,底板403为小幅度倾斜状态,用于转动连接底板403的转轴远离分拣机构3设置,且底板403靠近转轴的一端高于底板403远离转轴的一端,从而避免马铃薯沿着底板403继续滚动,离开切刀402的正下方,电动推杆401的下端还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04,且连接杆40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磁铁405,在马铃薯沿着导向板302移动到切刀402的下方时,电动推杆401 进行一次伸缩循环,带动切刀402对马铃薯进行冲切,然后再带动切刀402上移,并在切刀402上移时,磁铁405带动底板403转动,(图中为逆时针转动),将冲切后的马铃薯倾倒至下一工序或其他输送装置上。
27.如图2-3所示,底板403为磁性金属材质,底板403优先选择为马氏体结构的不锈钢材质,具有磁性可以配合磁铁405使用,且底板403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切刀402匹配的刀槽,刀槽用于保护切刀402的刀刃,延长切刀402的使用寿命。
28.如图2所示,三个切刀402分别为一字型切刀、十字形切刀和“艹”字形切刀,一字型切刀对应最上方的导向板302,十字形切刀对应位于中间的导向板302,“艹”字形切刀对应位于最下方的导向板302。
29.如图3所示,壳体1的内设有消毒液槽5,且消毒液槽5位于底板403下方设置,消毒液槽5内填充有用于对切刀402进行消毒的消毒液,在切刀402 在切割马铃薯时,容易切割到霉变部位,并且会因为反复切割导致较差感染,通过设置消毒液可以对切刀402进行消毒,避免霉菌传染。
30.底板40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信号处理器和用于控制电动推杆401的继电器,压力传感器本体下端与壳体1 相抵设置,可以在感应到有马铃薯落在底板403上后,控制电动推杆401进行一次伸缩循环,且压力传感器与壳体1相抵设置,继电器与电动推杆401电性连接设置。
31.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远离输送带的一侧设置有倾斜设置的出料板,且壳体1靠近出料板的侧壁设置有分选装置6。
32.如图5所述分选装置6包括分选盒601、连接在分选盒601底面的摄像头 602和固定连接在分选盒601底部的机械手603,机械手603的设计,用于对切坏的土豆块、无芽的土豆块与有芽的土豆块进行拿取区分。
33.如图5所述分选盒601内安装有处理器模块604和控制器模块605,所述摄像头602的信号输入端与处理器模块604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模块(604) 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605电性连接,控制器模块605的信号输出端与机械手603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该种
设计,摄像头602对土豆块进行拍照识别,将图片传递给处理器模块604进行识别区分,处理器模块604识别完成后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模块605,控制器模块605控制机械手603,对切坏的土豆块、无芽的土豆块与有芽的土豆块进行区分。
34.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