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头虫室内种群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51267发布日期:2022-01-19 15:3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小头虫室内种群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受精卵孵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头虫室内种群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2.小头虫(capitella teleta)隶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形态结构比较简单,虫体圆柱形(似蚯蚓),生活时呈红色,体长范围几mm至40mm。它是一个在世界海域广分布的有机污染指示种,也是一种良好的毒理学实验材料,同时也可应用于近岸海域的有机污染生态修复。因此,有必要建立小头虫室内种群以深入研究小头虫种群的形态学和生活史特征,以期对其系统分类和种群遗传分化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3.现有实验室培养小头虫的装置还不够完善,一般采用鱼缸承载带有小头虫的沉积物进行培养,不方便更换沉积物,也不易于保持水质要求,完全不能满足实验室建立小头虫种群的实验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头虫室内种群培养装置,可方便的定期快速更换一块或多块分板体及其上铺设的沉积物或培养基,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在获得高成活率的基础上,有效建立小头虫室内种群。
6.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小头虫室内种群培养装置,包括:
7.培养缸;
8.培养槽,其可拆卸的水平设置在培养缸内,培养槽包括底板,其为一板体结构,底板包括拼接设置的多块分板体;边框,其竖直成形在底板的边沿上,且边框随多块分板体可拆卸的相互拼接设置;多条u形插槽,其成形在多块分板体上,位于培养槽的两端的两块分板体上各设置一条u形插槽,位于中部其余分板体上各设置两条u形插槽,且相邻两块分板体的拼接处的两个u形插槽相互平行的临近设置,多个u形插槽的两端均延伸至与底板竖直衔接的所述边框的内侧壁上;多个挡板,其一一对应可拆卸的适配多个u形插槽;充氧组件和温度传感器,其设置在培养缸内;以及白炽灯管,其设置在培养缸顶部。
9.优选的是,所述边框的高度小于5cm,多个u形插槽的两端向上延伸并相对凸出于所述边框的上边沿。
10.优选的是,所述培养缸还包括:支撑板,其水平设置在培养缸内,且支撑板的三个相邻的边沿密封固定至培养缸的内侧壁上,以将培养缸分割为上下分布的培养腔和回水缓冲腔,支撑板的剩余一端的边沿与培养缸的内侧壁间隔一定距离,以形成培养腔和回水缓冲腔之间连通的水路通道;
11.第一挡隔板和第二挡隔板,其对应横向设置在支撑板上,第一挡隔板和第二挡隔板的两端与培养缸的内侧壁密封固定,以在第一挡隔板和第二挡隔板之间形成一容纳槽;
第一挡隔板靠近支撑板的一端的水路通道设置,第二挡隔板靠近支撑板的另一端设置,且在第二挡隔板的外侧与培养缸和支撑板之间形成一补水槽;所述培养槽可拆卸的适配设置在容纳槽内,且培养槽的底部平铺设置在支撑板上表面,第一挡隔板和第二挡隔板的高度均大于培养槽的边框高度;多个第一通孔,其均匀间隔开贯通设置在第一挡隔板上,多个第一通孔的设置高度高于培养槽的边框高度,且多个第一通孔相对所述底板的垂直高度为7-9cm;多个第二通孔,其均匀间隔开贯在第二挡隔板上,多个第二通孔的设置高度高于培养槽的边框高度,且多个第二通孔相对所述底板的垂直高度为6-8cm;以及
12.泵,其设置在回水缓冲腔内,泵的出水管延伸至补水槽内。
13.优选的是,还包括:加热棒,其设置在回水缓冲腔内;以及充氧组件ⅱ,其设置在回水缓冲腔内。
14.优选的是,还包括:多个提手或者多个挂钩,其均匀分散开竖直设置在培养槽的边框上,且任一块分板体上至少对应设置两个提手或者两个挂钩。
15.优选的是,还包括:过滤网,其设置在多个第一通孔上。
16.优选的是,所述底板的规格为长50-60cm,宽30-40cm;
17.所述底板与所述培养缸的上端开口的垂直距离为30-40cm。
18.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头虫室内种群培养装置,可方便的定期快速更换一块或多块分板体及其上铺设的沉积物或培养基,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在获得高成活率的基础上,有效建立小头虫室内种群。
20.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小头虫室内种群培养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培养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培养槽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小头虫室内种群培养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培养槽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27.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28.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头虫室内种群培养装置,包括:
29.培养缸10;培养缸一般选择玻璃材质,方便观察,玻璃厚度为3mm、4mm或5mm等;可就地取材,选择长方体的玻璃鱼缸进行改造,节约成本,方便快捷;培养槽,其可拆卸的水平
设置在培养缸内,培养槽20包括底板201,其为一板体结构,底板包括拼接设置的多块分板体;多块分板体之间的拼接处的边沿平滑处理,以方便任意取出其中一块分板体;又不妨碍多块分板体上的沉积物中的小头虫在培养缸中的自由迁移;边框202,其竖直成形在底板的边沿上,且边框随多块分板体可拆卸的相互拼接设置;多条u形插槽203,其成形在多块分板体上,位于培养槽的两端的两块分板体上各设置一条u形插槽,位于中部其余分板体上各设置两条u形插槽,且相邻两块分板体的拼接处的两个u形插槽相互平行的临近设置,多个u形插槽的两端均延伸至与底板竖直衔接的所述边框的内侧壁上;多个挡板204,其一一对应可拆卸的适配多个u形插槽;充氧组件30和温度传感器40,其设置在培养缸内;以及白炽灯管50,其设置在培养缸顶部。在本方案中,培养槽与培养缸结构适配的设置,在培养槽内铺设一定厚度带有小头虫的沉积物或者培养基,加盐度为25

的人工海水,水没过沉积物或者培养基3-4cm,充氧培养,白炽灯提供光照,明暗时间设置一定比例,培养缸所在培养室温度(温度传感器检测)保持20-25℃;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向培养缸内加入500ml经充分爆气的淡水,补充蒸发的水量。每隔25-35天以上,挖出培养槽内1/3体积、1/4体积或1/5体积沉积物,并在原处填入新的培养基,为小头虫提供新的栖息基质和食物。以上更换沉积物或培养基的操作,看似简单,但是若直接自培养缸的底部挖取,会搅浑培养缸内水体,不仅不易将需要更换的沉积物挖取干净,还不易于铺设均匀新的培养基;而本实用新型中,培养槽由多块分板体拼接而成,沉积物或培养基铺设在底板上,需要更换时,可先将多个挡板对应插入多个u形插槽内进行挡隔,之后,再直接将其中一块或两块分板体连同其上的沉积物或培养基拉出进行更换即可,实现快速更换,且不会对水体产生过大扰动。可在获得高成活率的基础上,短期内有效建立小头虫室内种群。
30.如图3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边框的高度小于5cm(3cm或4cm等),边框合理的高度,用于容纳沉积物,避免水体对其扰动过大,多个u形插槽的两端向上延伸并相对凸出于所述边框的上边沿。在本方案中,多个u形插槽的两端向上延伸设置,可根据实际需要,使其延伸出水体一定高度,以便于实验员快速看到并将挡板快速插入其中,若凸出于水体,也有利于实验员抓握以便将对应的分板体提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31.如图4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培养缸还包括:支撑板101,其水平设置在培养缸内,且支撑板的三个相邻的边沿密封固定至培养缸的内侧壁上,以将培养缸分割为上下分布的培养腔和回水缓冲腔,支撑板的剩余一端的边沿与培养缸的内侧壁间隔一定距离,以形成培养腔和回水缓冲腔之间连通的水路通道102;第一挡隔板103和第二挡隔板104,其对应横向设置在支撑板上,第一挡隔板和第二挡隔板的两端与培养缸的内侧壁密封固定,以在第一挡隔板和第二挡隔板之间形成一容纳槽;第一挡隔板靠近支撑板的一端的水路通道设置,第二挡隔板靠近支撑板的另一端设置,且在第二挡隔板的外侧与培养缸和支撑板之间形成一补水槽105;所述培养槽可拆卸的适配设置在容纳槽内,且培养槽的底部平铺设置在支撑板上表面,第一挡隔板和第二挡隔板的高度均大于培养槽的边框高度;多个第一通孔,其均匀间隔开贯通设置在第一挡隔板上,多个第一通孔的设置高度高于培养槽的边框高度,且多个第一通孔相对所述底板的垂直高度为7-9cm(7cm、8cm或9cm等);培养时,培养槽上方的水位线保持水位为3-4cm(3cm或4cm等),多个第一通孔的位置与培养槽上方的水位线平齐,因此,多个第一通孔不仅起到循环水的作用,还可起到保持水位的作用;多个第二通孔,其均匀间隔开贯在第二挡隔板上,多个第二通孔的设置高度高于培养槽的边框
高度,且多个第二通孔相对所述底板的垂直高度为6-8cm(6cm、7cm或8cm等);以及泵106,其设置在回水缓冲腔内,泵的出水管延伸至补水槽内。在本方案中,培养腔和回水缓冲腔之间连通的水路通道,进而,在泵的泵送下,将水在回水缓冲腔、补水槽、培养槽和水路通道之间循环流动,给培养槽内的小头虫提供适宜的流水环境;多个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的孔径较小,以便水能够经多个第二通孔缓慢流动入培养槽,再经多个第一通孔流出培养槽,不会因为流速过快,扰动沉积物或培养基,避免过多的沉积物或培养基随流水流出培养槽。
32.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加热棒,其设置在回水缓冲腔内;以及充氧组件ⅱ,其设置在回水缓冲腔内。在本方案中,加热棒用于适度加热水体,使其温度保持在18-23℃(18℃、20℃或23℃等);充氧组件ⅱ用于曝气充氧,还可促使回水缓冲腔内水体受热均匀。
33.如图5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多个提手或者多个挂钩205,其均匀分散开竖直设置在培养槽的边框上,且任一块分板体上至少对应设置两个提手或者两个挂钩。在本方案中,多个提手或者多个挂钩用于抓握,可是实现方便的拆装培养槽以及更换沉积物或培养基。
34.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过滤网,其设置在多个第一通孔上。在本方案中,为了避免在水中游动的小头虫幼虫(长度从100微米到600微米)游出培养槽,在多个第一贯通孔上设置过滤网,避免其进入回水缓冲腔内;可定期更换部分回水缓冲腔内的人工海水。比如25-35天更换一次。
35.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底板的规格为长50-60cm(50cm、55cm或60cm等),宽30-40cm(30cm、35cm或40cm等);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底板可包括依次衔接设置的3个分板体、4个分板体或5个分板体等;所述底板与所述培养缸的上端开口的垂直距离为30-40cm(30cm、33cm、36cm或40cm等)。培养缸的侧壁高于底板一定高度,一方面,可防止曝气中的人工海水溅落至培养缸周围的试验台,避免腐蚀试验台;另一方面,还可防止曝气中的人工海水溅落至培养缸周围设置的其他培养缸,避免污染相邻培养缸的水体。
36.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