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安全性防触电碳纤维鱼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96257发布日期:2021-11-25 13:31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安全性防触电碳纤维鱼竿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鱼竿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安全性防触电碳纤维鱼竿。


背景技术:

2.碳纤维竿又称为碳竿,是采用高科技碳纤维复合材料预浸布制造而成的碳纤维钓鱼竿,区别于普通的玻璃纤维鱼竿,即玻璃钢鱼竿。
3.现有公告号为cn20974953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碳纤维鱼竿,包括竿体、第一混编层、第二混编层、碳纤维层,第一混编层、第二混编层和碳纤维层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第一混编层、第二混编层和碳纤维层紧密贴合作为一个整体同时卷制在竿体上,第一混编层的纬向是碳纤维束,第一混编层的经向是芳纶纤维束,第二混编层的经向是碳纤维束,第二混编层的纬向是玻璃纤维束,碳纤维层由与竿体轴向成+45
°


45
°
两个方向的碳纤维束编织而成。
4.针对上述技术,发明人发现,由于碳纤维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当使用者使用碳纤维鱼竿进行垂钓时,一旦钓鱼位置附近有漏电情况,碳纤维鱼竿导电会导致使用者触电,存在有威胁垂钓者的人身安全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使用者在垂钓过程中不易发生触电现象,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安全性防触电碳纤维鱼竿。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安全性防触电碳纤维鱼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高安全性防触电碳纤维鱼竿,包括手持杆,手持杆内设有沿手持杆长度方向设置的延长杆,手持杆内沿手持杆的中轴线方向开设有滑动槽,延长杆与滑动槽沿滑动槽的长度方向活动连接;手持杆远离延长杆的端部套设有手持套,手持套由绝缘材料制成;手持杆远离手持套的端部设有连接机构,手持杆通过连接机构与延长杆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鱼竿时,移动延长杆使延长杆置于滑动槽内移动,将延长杆移出手持杆,连接机构将延长杆与手持杆相对固定在所需位置上,使用者钓鱼时握住手持套,当钓鱼位置附近有漏电情况时,手持套隔绝电流,使使用者在垂钓过程中不易发生触电现象。
9.可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杆和定位块,连接杆与手持杆沿手持杆的切线方向转动连接,定位块与连接杆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延长杆靠近手持套的端部开设有定位槽,定位块与定位槽滑动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延长杆移出手持杆后,连接杆转动带动定位块移动,定位块与定位槽滑动连接,实现定位块与定位槽的稳定连接,进而使延长杆与手持杆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固定。
11.可选的,所述手持杆的外壁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的槽底固设有连接弹簧,连接弹簧远离连接槽槽底的端部与连接杆远离定位块的端部固定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延长杆与手持杆相对移动至所需位置上后,连接弹簧恢复正常状态,带动连接杆转动,进而将定位块滑动置于定位槽内,实现定位块与定位槽的自动连接。
13.可选的,所述定位块远离连接杆的端部呈半球形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位块与定位槽连接时,半球形状的定位块端部对定位块的移位过程起导向作用,进而使定位块与定位槽之间连接过程更加顺畅。
15.可选的,所述滑动槽的槽顶沿滑动槽的周向固设有限位环,延长杆靠近手持套的端部同轴固设有限位片,限位片与滑动槽滑动连接,限位片的直径大于限位环的内径。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延长杆与手持杆相对移动至所需位置上后,限位片与限位环相连接,限位环将限位片抵接在滑动槽内,使延长杆不易从手持杆中滑出掉落。
17.可选的,所述延长杆外套设有挤压弹簧,挤压弹簧与限位片固定连接,当挤压弹簧处于正常状态时,挤压弹簧不与限位环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延长杆与手持杆相对移动至所需位置上后,挤压弹簧被挤压,当定位块与定位槽连接时,挤压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挤压弹簧使延长杆与手持杆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偏移晃动。
19.可选的,所述限位片上固设有导向块,手持杆内开设有沿手持杆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槽,导向槽与导向块滑动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延长杆与手持杆相对移动时,导向块沿导向槽的开设方向滑动,导向槽使导向块的移动轨迹不易偏移,进而使延长杆与手持杆之间的相对移位过程不宜偏移。
21.可选的,所述滑动槽的槽底固设有弹出弹簧,弹出弹簧远离滑动槽槽底的端部固设有弹出片,当弹簧处于正常状态时,弹出片不与延长杆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延长杆滑动移出手持杆时,弹出弹簧恢复正常状态,将延长杆弹出手持杆,使延长杆能够更加便捷地从手持杆内移动出来。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使用鱼竿时,移动延长杆使延长杆置于滑动槽内移动,将延长杆移出手持杆,连接机构将延长杆与手持杆相对固定在所需位置上,使用者钓鱼时握住手持套,当钓鱼位置附近有漏电情况时,手持套隔绝电流,使使用者在垂钓过程中不易发生触电现象。
25.2.将延长杆移出手持杆后,连接杆转动带动定位块移动,定位块与定位槽滑动连接,实现定位块与定位槽的稳定连接,进而使延长杆与手持杆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固定。
26.3.当延长杆与手持杆相对移动至所需位置上后,挤压弹簧被挤压,当定位块与定位槽连接时,挤压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挤压弹簧使延长杆与手持杆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偏移晃动。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向块和导向槽的剖视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定位块和定位槽的剖视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手持杆;2、延长杆;3、滑动槽;4、手持套;5、连接机构;6、连接杆;
7、定位块;8、定位槽;9、连接槽;10、连接弹簧;11、限位片;12、限位环;13、挤压弹簧;14、导向块;15、导向槽;16、弹出弹簧;17、弹出片;18、筒盖;19、连接带;20、摩擦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安全性防触电碳纤维鱼竿,参照图1,包括手持杆1,手持杆1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延长杆2,延长杆2沿手持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当使用者使用鱼竿进行垂钓工作时,使用者将延长杆2从手持杆1内滑动移出,使延长杆2伸出,便于垂钓操作的进行。当使用者不使用鱼竿时,使用者将延长杆2滑动置于手持杆1内,减小鱼竿的占地体积,便于将鱼竿收放起来。
33.参照图1和图2,手持杆1呈中空的圆柱形状,手持杆1套设在延长杆2的外侧,手持杆1的中部同轴开设有滑动槽3,滑动槽3沿手持杆1的中轴线方向设置,滑动槽3的直径大于延长杆2的直径,当鱼竿被收放起来时,延长杆2置于滑动槽3内,延长杆2与滑动槽3活动连接,延长杆2沿滑动槽3的长度方向移动。当使用者使用鱼竿时,使用者沿手持杆1的轴线方向移动延长杆2,使延长杆2置于滑动槽3内移动,延长杆2沿滑动槽3的长度方向移出手持杆1,手持杆1与延长杆2相互配合实现鱼竿的垂钓功能。使用者需要将鱼竿收放起来时,使用者将延长杆2移动置于滑动槽3内,实现延长杆2的收放功能。
34.参照图1和图2,手持杆1靠近滑动槽3槽顶的位置上可拆式连接有筒盖18,筒盖18呈圆形状,筒盖18的直径与手持杆1的外径相同。使用鱼竿时,将筒盖18打开,使筒盖18与手持杆1分离,延长杆2从手持杆1内伸出;当需要将鱼竿收放起来时,将筒盖18安装置于滑动槽3的槽顶,使延长杆2不易从滑动槽3内滑动掉落。
35.参照图1和图2,手持杆1的外壁上固设有连接带19,连接带19一端与手持杆1靠近滑动槽3槽顶的位置固定连接,连接带19的另一端与筒盖18的侧壁固定连接。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筒盖18与手持杆1分离,连接带19将筒盖18与手持杆1连接起来,使筒盖18始终位于手持杆1的一侧,使筒盖18在使用过程中不易遗失。
36.参照图1和图2,滑动槽3的槽底固设有弹出弹簧16,弹出弹簧16沿滑动槽3的长度方向设置,弹出弹簧16远离滑动槽3槽底的端部固设有弹出片17,弹出片17呈圆形状,弹出片17与滑动槽3沿滑动槽3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当弹簧处于正常状态时,弹出片17不与延长杆2连接。当使用者将鱼竿收放起来时,延长杆2置于滑动槽3内,延长杆2与弹出片17连接,延长杆2使弹出片17向靠近弹出弹簧16的方向移动,弹出弹簧16被压缩;当使用鱼竿时,使用者打开筒盖18,此时弹出弹簧16恢复正常状态,将延长杆2的一端弹出手持杆1,使用者进而移动延长杆2的端部将延长杆2移出滑动槽3。
37.参照图1和图2,滑动槽3的槽顶位置上沿滑动槽3的周向固设有限位环12,限位环12呈圆环形状,限位环12的内径与延长杆2的外径相同,限位环12的内壁与延长杆2沿延长杆2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当使用者移动延长杆2时,延长杆2与限位环12沿延长杆2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限位环12使延长杆2与手持杆1之间的相对位置较为固定,使延长杆2在移动过程中不易偏移。
38.参照图1和图2,延长杆2靠近弹出片17的端部同轴固设有限位片11,限位片11呈圆形状,限位片11的直径等于滑动槽3的直径,限位片11与滑动槽3沿滑动槽3的长度方向滑动
连接,限位片11的直径大于限位环12的内径。当使用者移动延长杆2时,限位片11与滑动槽3滑动连接,当使用者延长杆2与手持杆1相对移动至所需位置上后,限位片11移动至限位环12的一侧,限位片11与限位环12相连接,限位环12将限位片11抵接在滑动槽3内,使延长杆2在移动过程中不易从手持杆1中滑出掉落。
39.参照图2和图3,限位片11的外壁上固设有导向块14,导向块14沿限位片11的径线方向设置,手持杆1内壁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槽15,导向槽15沿手持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导向槽15与滑动槽3相连通,导向槽15与导向块14沿导向槽15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滑动连接。当使用者移动延长杆2,使延长杆2与手持杆1相对移动时,导向块14沿导向槽15的开设方向滑动,导向槽15规范导向块14的移动过程,使导向块14的移动轨迹不易偏移,进而使延长杆2与手持杆1之间的相对移位过程不宜转动偏移。
40.参照图2和图3,延长杆2外同轴套设有挤压弹簧13,挤压弹簧13的一端与限位片11靠近限位环12的端面固定连接,当挤压弹簧13处于正常状态时,挤压弹簧13不与限位环12连接,当鱼竿工作时,挤压弹簧13与限位环12相抵接,挤压弹簧13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当使用者使用鱼竿使,使用者移动延长杆2,将延长杆2与手持杆1相对移动至所需位置上,此时挤压弹簧13被挤压,鱼竿工作时,挤压弹簧13处于被压缩状态,挤压弹簧13使延长杆2与手持杆1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偏移晃动。
41.参照图2和图3,手持杆1靠近滑动槽3槽口的外壁设置有连接机构5,手持杆1通过连接机构5与延长杆2连接。当使用者使用鱼竿使,使用者移动延长杆2,将延长杆2与手持杆1相对移动至所需位置上,此时连接机构5连接延长杆2与手持杆1,将延长杆2与手持杆1相对固定在所需位置上。
42.参照图2和图3,连接机构5包括连接杆6和定位块7,连接杆6的中部与手持杆1靠近滑动槽3槽口的端部转动连接,连接杆6的转动轴沿手持杆1的切线方向设置,连接杆6的转动轴与连接杆6相互垂直,定位块7与连接杆6相互垂直,定位块7与连接杆6远离手持杆1的端部固定连接;延长杆2靠近限位片11的端部开设有定位槽8,定位槽8沿延长杆2的径线方向设置,定位块7与定位槽8滑动连接。当使用者使用鱼竿使,使用者移动延长杆2,将延长杆2与手持杆1相对移动至所需位置上,使用者转动连接杆6,使连接杆6带动定位块7移动,使定位块7与定位槽8滑动连接,实现定位块7与定位槽8的稳定连接,进而使延长杆2与手持杆1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固定。
43.参照图2和图3,定位块7远离连接杆6的端部呈半球形状,定位块7与定位槽8相适配。当使用者转动连接杆6,将定位块7与定位槽8连接时,半球形状的定位块7端部对定位块7的移位过程起导向作用,进而使定位块7与定位槽8之间连接过程更加顺畅。
44.参照图2和图3,手持杆1的外壁开设有连接槽9,连接槽9沿手持杆1的径线方向设置,连接槽9的槽底固设有连接弹簧10,连接弹簧10沿连接槽9的深度方向设置,连接弹簧10远离连接槽9槽底的端部与连接杆6固定连接,连接弹簧10位于连接杆6远离定位块7的端部。当延长杆2与手持杆1相对移动时,定位块7与延长杆2的外壁沿延长杆2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此时定位块7带动连接杆6转动,连接杆6压缩连接弹簧10;当延长杆2与手持杆1相对移动至所需位置上后,连接弹簧10恢复正常状态,带动连接杆6转动,进而将定位块7滑动置于定位槽8内,实现定位块7与定位槽8的自动连接。
45.参照图2和图3,手持杆1远离延长杆2的端部套设有手持套4,手持套4呈圆筒形状,
手持套4由绝缘材料制成。当鱼竿工作时,使用者握住手持套4进行垂钓,当钓鱼位置附近有漏电情况时,手持套4隔绝电流,使使用者在垂钓过程中不易发生触电现象。
46.参照图2和图3,手持套4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相同的摩擦槽20,摩擦槽20呈圆形状。当使用者握住手持套4进行垂钓操作时,摩擦槽20增加手持套4与使用者手部之间的摩擦,使使用者能够更好地通过手持套4把持住手持杆1。
4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安全性防触电碳纤维鱼竿的实施原理为:当使用鱼竿时,使用者打开筒盖18,此时弹出弹簧16恢复正常状态,将延长杆2的一端弹出手持杆1,使用者进而移动延长杆2的端部将延长杆2移出滑动槽3。当延长杆2与手持杆1相对移动至所需位置上后,连接弹簧10带动连接杆6转动,进而将定位块7滑动置于定位槽8内,实现定位块7与定位槽8的自动连接,实现手持杆1与延长杆2之间的稳定连接。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