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葫芦收集船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97130发布日期:2022-03-02 04:04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葫芦收集船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面环保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葫芦收集船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2.水葫芦作为外来物种,由于其快速的生长及繁殖速度,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河道湖面被大量的水葫芦覆盖后,会堵塞河道,阻碍排灌,影响运输业、旅游业、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而且腐烂后的水葫芦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破坏生态多样性。但是水葫芦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它本身有很好的利用价值。由于水葫芦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以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并且使用这种肥料后,农作物的产量能够得到增加,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3.水葫芦的不同部位对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是各不相同的。研究结果表明水葫芦根部对重金属的吸收是茎叶部的几十至几百倍,其次是叶片,在茎部的积累相对较少。在夏秋季节的生长旺期,此阶段吸附和吸收重金属量相对较高,且植株幼体的吸收富集能力大于成体。这些富集在水葫芦体内的重金属会通过农作物的肥料和动物的饲料进入食物链,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水葫芦不能再整体利用,必须针对水葫芦根叶的不同特点对其进行利用,根部富集重金属多,就把根茎部分用于造纸、生产沼气等,叶部的重金属含量少,那么叶部就可以作为肥料,饲料。由于当前市面上还没有能够在对水葫芦进行治理的同时能够将水葫芦的根和叶分开收集处理的收集船装置,因此开发处一种能够将水葫芦的根和叶分开收集处理的收集船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水葫芦收集船及其系统,它通过分割机将水葫芦分离后,接着通过收集轮将水葫芦推送至夹持输送装置上,同时利用位于夹持输送装置下方的切割器完成对水葫芦根部的切除,之后其根部通过输送输送装置送至收集箱,而剩下的水葫芦茎叶部分通过夹持输送装置送至另一收集箱内,其实现了对水葫芦茎叶和根部的分离存储。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种水葫芦收集船,它包含船体1,船体1的前端设有支架3,支架3上设有分割机2,分割机2呈倾斜形,分割机2的前方设有收集轮4,收集轮4通过导向架5固定连接在支架3上,导向架5的后端设有夹持输送装置6,夹持输送装置6倾斜设置,夹持输送装置6的后端正下方设有第一收集箱9,夹持输送装置6上设有定位器7,定位器7的下方设有切割器8,切割器8的的下方设有第一输送带10,第一输送带10的后端设有第二输送带11,第二输送带11倾斜向上设置,第二输送带11的后端设有第二收集箱12。
6.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器7包含定位杆7-1、转动轮7-2、钢条7-3和弹簧7-4,所述的定位杆7-1设置在转动轮7-2的转动轴上,所述的转动轮7-2设置在定位器7一端,所述的钢
条7-3绕在转动轮7-2上,所述的弹簧7-4设置在钢条7-3上。
7.进一步的,所述的切割器8包含摆动杆8-1、刀片8-2、摆动轴8-3和马达8-4,所述的刀片8-2设置在摆动杆8-1上,所述的摆动轴8-3设置在摆动杆8-1的一端,所述的马达8-4连接动轴8-3。
8.进一步的,所述的夹持输送装置6为前端开口大,后端开口小的喇叭状形。
9.进一步的,所述的船体1内设有电控箱13。
10.进一步的,所述的分割机2、收集轮4、夹持输送装置6、切割器8、第一输送带10和第二输送带11与电控箱13电性连接。
11.一种水葫芦收集船的处理系统,它包含分割系统、收集系统、根部切割系统和存储系统。
1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13.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船体1行进过程中,通过分割机2将水面上水葫芦进行分离,之后通过收集轮4的转动,将被分割的水葫芦推向船体1内,由于夹持输送装置6设在收集轮4的后侧,使得水葫芦在收集轮4的驱动下逐渐进入夹持输送装置6中,此时水葫芦受夹持输送装置6的夹紧力作用而不会倾倒,当水葫芦的底部到达切割器8时,此时通过马达8-4驱动摆动轴8-3摆动,进而带动摆动杆8-1左右摆动,进而使得刀片8-2做往复切割运动,将水葫芦的根部切除,其被切除的根部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到切割器8下方的第一输送带10,然后通过第一输送带10将其水葫芦的根部送至第二收集箱12内,同时由于在夹持输送装置6上安装有定位器7,由于定位器7的阻碍作用使得水葫芦不断聚集在定位器7前方,当水葫芦积累到一定量时,此时水葫芦将克服定位器7上的弹簧7-4弹簧拉力,使得转动轮7-2发生转动,由于其底部的根部已被其下方的切割器8切除,其上端的茎叶部分通过夹持输送装置6送至其后端,并落入到其下方的第一收集箱9内,进而完成对水葫芦的茎部和根部的分离式收集。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割机将水葫芦分离后,接着通过收集轮将水葫芦推送至夹持输送装置上,同时利用位于夹持输送装置下方的切割器完成对水葫芦根部的切除,之后其根部通过输送输送装置送至收集箱,而剩下的水葫芦茎叶部分通过夹持输送装置送至另一收集箱内,其实现了对水葫芦茎叶和根部的分离存储,从而提高了对水葫芦不同部位的使用;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定位器放置于夹持输送装置上,使得可以将水葫芦被定位到其根部可被切割器切割的位置,同时也使得水葫芦处于直立状态以利于切割,并利用其弹簧作为预紧力,实现对水葫芦保持。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器7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切割器8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图。
22.附图标记说明:船体1、分割机2、支架3、收集轮4、导向架5、夹持输送装置6、定位器7、定位杆7-1、转动轮7-2、钢条7-3、弹簧7-4、切割器8、摆动杆8-1、刀片8-2、摆动轴8-3、马达8-4、第一收集箱9、第一输送带10、第二输送带11、第二收集箱12、电控箱13。
具体实施方式
23.参看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船体1,船体1的艏部为v字型结构,中间为水道,船体1的前端设有支架3,支架3上设有分割机2,分割机2呈倾斜形,分割机2的前方设有收集轮4,收集轮4通过导向架5固定连接在支架3上,导向架5的后端设有夹持输送装置6,夹持输送装置6倾斜设置,夹持输送装置6的后端正下方设有第一收集箱9,夹持输送装置6上设有定位器7,定位器7的下方设有切割器8,切割器8的的下方设有第一输送带10,第一输送带10的后端设有第二输送带11,第二输送带11倾斜向上设置,第二输送带11的后端设有第二收集箱12。
24.所述的定位器7包含定位杆7-1、转动轮7-2、钢条7-3和弹簧7-4,所述的定位杆7-1设置在转动轮7-2的转动轴上,所述的转动轮7-2设置在定位器7一端,所述的钢条7-3绕在转动轮7-2上,所述的弹簧7-4设置在钢条7-3的右侧边上。
25.所述的切割器8包含摆动杆8-1、刀片8-2、摆动轴8-3和马达8-4,所述的刀片8-2设置在摆动杆8-1上,所述的摆动轴8-3设置在摆动杆8-1的一端,所述的马达8-4连接动轴8-3。
26.所述的夹持输送装置6为前端开口大,后端开口小的喇叭状形。
27.所述的船体1内设有电控箱13,电控箱13内放有控制器。
28.所述的分割机2、收集轮4、夹持输送装置6、切割器8、第一输送带10和第二输送带11与电控箱13电性连接。
29.一种水葫芦收集船的处理系统,它包含分割系统、收集系统、根部切割系统和存储系统,分割系统、收集系统、根部切割系统和存储系统分别连接至电控箱13内的控制器上。
30.本实施例使用时,在船体1行进过程中,通过分割机2将水面上水葫芦进行分离,之后通过收集轮4的转动,将被分割的水葫芦推向船体1内,由于夹持输送装置6设在收集轮4的后侧,使得水葫芦在收集轮4的驱动下逐渐进入夹持输送装置6中,此时水葫芦受夹持输送装置6的夹紧力作用而不会倾倒,当水葫芦的底部到达切割器8时,此时通过马达8-4驱动摆动轴8-3摆动,进而带动摆动杆8-1左右摆动,进而使得刀片8-2做往复切割运动,将水葫芦的根部切除,其被切除的根部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到切割器8下方的第一输送带10,然后通过第一输送带10将其水葫芦的根部送至第二收集箱12内,同时由于在夹持输送装置6上安装有定位器7,由于定位器7的阻碍作用使得水葫芦不断聚集在定位器7前方,当水葫芦积累到一定量时,此时水葫芦将克服定位器7上的弹簧7-4弹簧拉力,使得转动轮7-2发生转动,由于其底部的根部已被其下方的切割器8切除,其上端的茎叶部分通过夹持输送装置6送至其后端,并落入到其下方的第一收集箱9内,进而完成对水葫芦的茎部和根部的分离式收集。
3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施例有益效果为:
32.1、本实施例通过分割机将水葫芦分离后,接着通过收集轮将水葫芦推送至夹持输送装置上,同时利用位于夹持输送装置下方的切割器完成对水葫芦根部的切除,之后其根部通过输送输送装置送至收集箱,而剩下的水葫芦茎叶部分通过夹持输送装置送至另一收集箱内,其实现了对水葫芦茎叶和根部的分离存储,从而提高了对水葫芦不同部位的使用;
33.2、本实施例通过将定位器放置于夹持输送装置上,使得可以将水葫芦被定位到其根部可被切割器切割的位置,同时也使得水葫芦处于直立状态以利于切割,并利用其弹簧作为预紧力,实现对水葫芦保持。
34.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