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害虫诱捕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7583发布日期:2022-01-26 21:46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害虫诱捕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林业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害虫诱捕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对农林业害虫的诱捕方法,一是包括引诱方法,通常有信息素诱捕和光源诱捕,二是捕杀方法又包括粘虫板捕杀、高压电网捕杀、杀虫液捕杀等。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林业害虫诱捕器结构比较单一,诱捕效率较低,而且诱捕后的害虫尸体大部分都是原地处理,容易使害虫再次逃离,并且容易污染诱捕地点的土地。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害虫诱捕收集装置,能够通过光源对害虫进行诱捕,同时通过风扇产生的负压将本装置附近的害虫吸入,并通过电网对害虫进行捕杀,而且能将捕杀害虫的尸体进行收集,防止害虫产生二次危害。
4.一种害虫诱捕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收集槽,上盖,所述主体下方设置有分离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侧壁设置有多个网孔,所述收集槽顶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中间设置有通孔,所述主体内部下方设置有锥形漏斗,所述锥形漏斗上方通过支撑板设置有第一电风扇,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贯通槽,所述主体上方设置有分离的上盖,所述上盖通过第二挡板与主体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贯通槽,所述上盖顶端通过吊扣设置有三角挂环,所述上盖上方位于吊扣周围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上盖内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置有第二电风扇,所述第二电风扇下方设置有分离的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贯通槽,所述第三挡板下方设置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内部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仓下方设置有紫外线灯,所述第三挡板下方位于第三挡板边缘位置设置有电击网。
5.所述收集槽、第二挡板通过螺纹与主体配合连接,所述第三挡板与凹槽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6.所述锥形漏斗较小的一端外径与通孔直径相同,所述锥形漏斗较小的一端位于通孔内,所述锥形漏斗较大的一端外径与主体内径相同。
7.所述第一电风扇位于支撑板的中间位置,所述电池仓位于第三挡板下方的中间位置。
8.所述支撑板上的第一贯通槽位于支撑板的中心四周且呈环形阵列排布,所述第二挡板上的第二贯通槽位于上盖的四周且呈环形阵列排布,所述第三挡板上的第三贯通槽位于电池仓的四周且呈环形阵列排布。
9.所述电池仓连接的第三挡板位于第二电风扇一侧设置有电池更换口。
10.所述电击网位于电池仓与紫外线灯外部,所述电击网为细金属丝网状结构,所述网孔与电击网上的网孔最宽处小于3mm。
11.所述电池与太阳能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风扇、第二电风扇、电击网与电池电性
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节能环保,拥有多种使用方法,通过紫外线灯吸引害虫,并通过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旋转产生的负压,使本装置附近被吸引的害虫吸入本装置内部,并通过电击网捕杀害虫后,直接使害虫尸体从锥形漏斗内进入收集槽,不会使害虫的尸体落到本装置附近,对人或农林作物产生二次危害。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害虫诱捕收集装置的结构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害虫诱捕收集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害虫诱捕收集装置的剖面图。
16.(1、主体,2、收集槽,3、上盖,4、网孔,5、挡板,6、通孔,7、锥形漏斗,8、支撑板,9、第一电风扇,10、第一贯通槽,11、第二挡板,12、第二贯通槽,13、吊扣, 14、三角挂环,15、凹槽,16、第二电风扇,17、第三挡板,18、第三贯通槽,19、电池仓,20、电池,21、紫外线灯,22、电击网)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害虫诱捕收集装置,包括主体1,收集槽2,上盖3,所述主体 1下方设置有分离的收集槽2,用于收集害虫,所述收集槽2侧壁设置有多个网孔4,使本装置内部的风可以从网孔4吹出,所述收集槽2顶端设置有挡板5,所述挡板5中间设置有通孔6,用于与主体1的锥形漏斗7连接,所述主体1内部下方设置有锥形漏斗7,所述锥形漏斗7上方通过支撑板8设置有第一电风扇9,所述支撑板8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贯通槽10,使本装置内部的上下连通,所述主体1上方设置有分离的上盖3,所述上盖3通过第二挡板11与主体1连接,将上盖3固定在主体1上,所述第二挡板1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贯通槽12,能让害虫进入本装置内部,所述上盖3顶端通过吊扣13设置有三角挂环14,能让本装置被吊起使用,所述上盖3上方位于吊扣13周围设置有太阳能板,用于太阳能发电给电池20充电,所述上盖3内部设置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内部设置有第二电风扇16,所述第二电风扇16下方设置有分离的第三挡板17,所述第三挡板17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贯通槽18,使第二电风扇16的风能吹入本装置内部,所述第三挡板17下方设置有电池仓19,所述电池仓19内部设置有电池20,用于给本装置提供电源,所述电池仓19下方设置有紫外线灯21,用于吸引害虫靠近本装置,所述第三挡板17下方位于第三挡板边缘位置设置有电击网22,用于捕杀接触电击网22的害虫。
19.所述收集槽2、第二挡板11通过螺纹与主体1配合连接,所述第三挡板17与凹槽15 通过螺纹配合连接,通过螺纹使本装置各个部位连接。
20.所述锥形漏斗7较小的一端外径与通孔6直径相同,所述锥形漏斗7较小的一端位于通孔6内,使收集槽2与主体1内部连接,所述锥形漏斗7较大的一端外径与主体1内径相同,使主体1内部的空间通过锥形漏斗7与收集槽2连接。
21.所述第一电风扇9位于支撑板8的中间位置,所述电池仓19位于第三挡板17下方的中间位置。
22.所述支撑板8上的第一贯通槽10位于支撑板8的中心四周且呈环形阵列排布,所述
第二挡板11上的第二贯通槽12位于上盖3的四周且呈环形阵列排布,所述第三挡板17上的第三贯通槽18位于电池仓19的四周且呈环形阵列排布,各种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元件,各个贯通槽围绕元件呈环形阵列排列。
23.所述电池仓19连接的第三挡板17位于第二电风扇16一侧设置有电池更换口,用于电池报废后进行更换。
24.所述电击网22位于电池仓19与紫外线灯21外部,使想要接触紫外线灯21的害虫被电击网22所捕获,所述电击网22为细金属丝网状结构,能使内部的紫外线灯21的灯光、温度和产生的二氧化碳益出,所述网孔4与电击网22上的网孔最宽处小于3mm,防止害虫进入电击网22的内部和从收集槽2的网孔4逃出。
25.所述电池20与太阳能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风扇9、第二电风扇16、电击网22与电池20电性连接,给电池20充电,并给本装置提供电源。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装置可以使用挂钩或是绳子将吊扣13上的三角挂环14吊起使用,也可以将本装置放置在地面上使用,本装置通过电池仓19内部的电池20给本装置提供电源,同时在闲置时通过上盖3的太阳能板给电池20充电,不需要将电池取出,方便快捷。
27.本装置通过紫外线灯21将附近的害虫吸引至本装置内部或附近,在第一电风扇9和第二电风扇16将风从上盖3吹至收集槽2后通过网孔4将风吹出本装置,形成负压,将本装置内部或附近的害虫通过第二挡板11上的第二贯通槽12进入到本装置内部,之后被紫外线灯21吸引从而落至电击网22上被电死后从第一贯通槽10进入锥形漏斗7,最后进入收集槽2内。或是进入本装置内后,直接被负压引导穿过第二贯通槽12被吹入收集槽2内,由于收集槽2上方的第一电风扇9和第二电风扇16为向收集槽2吹风,且锥形漏斗7有聚风的能力,导致通孔6内的风压大,使收集槽2内部的害虫无法脱离收集槽2。
28.当使用后将收集槽2顺着螺纹旋转取下,将收集槽2内的害虫集中处理。
2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